當地時間9月11日晚,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375號制裁,對朝鮮實行新制裁。與以往不同,這份新的制裁決議除新增完全禁止朝鮮出口紡織品等內容外,最嚴厲的措施是限制對朝石油產品的運輸,削減對朝鮮的供油數量。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文件規定將對朝鮮進口石油產品實施限制,還將限制對朝供應原油,其總量不應超過過去12個月的水平,同時朝鮮不能購買凝析油和天然氣凝析液。而據韓聯社報道,安理會新的制裁決議規定對朝原油出口量不得超過400萬桶,並將對朝成品油出口量配額設定為200萬桶。
雖然與美國最初的決議草案全面禁止朝鮮進口原油及油品相比,最終出台的制裁是一個「縮水版」,但對朝鮮經濟產生的壓力將是前所未有的。根據專家推算,決議生效以後,對朝鮮輸送的油品總量可能會比以前減少30%。朝鮮最缺的兩項戰略資源,一個是糧食,另一個就是石油。油品和糧食一樣,被視為朝鮮政權的生命線,限制油品供應不僅會讓本已舉步維艱的朝鮮經濟更加困難,而且會對朝鮮的國防力量產生負面影響,因為石油是戰略物資。此外,紡織品是朝鮮去年第二大出口項目,僅次於煤和其他礦產,禁止紡織品出口將使朝鮮每年少收入8億美元。
「經濟牌」被美日韓視為施壓朝鮮的「一張王牌」。朝鮮每一次核試驗和導彈試射後,都會受到聯合國在美國主導下的出台的嚴厲制裁,而且制裁力度沒有最嚴,只有更嚴。這一次更是觸碰了朝鮮十分敏感的「油品」奶酪,那麼朝鮮會就此棄核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主導制裁的美國也不會相信朝鮮會棄核。
朝鮮不僅不會屈服,而且會採取強硬的報復措施。在安理會表決前,朝鮮外務省11日就發表聲明,警告美國不要在安理會推出新一輪涉朝制裁決議。若決議表決通過,「朝鮮將採取的後續措施會使美國陷入史無前例的窘境」。聲明表示,朝鮮研製核武器是遏制美國對朝敵視政策與核威脅的手段,是正當的自衛措施。決議通過後,朝鮮外務省13日又發表公報,譴責聯合國制裁決議。公報中說,在美國主導下再次通過非法無理的對朝「制裁決議」,使朝鮮確認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千真萬確的,進一步堅定了朝鮮矢志不渝地、更快地將這條道路走到底的意志。正如普京在金磚廈門峰會時所說,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例子已讓朝鮮意識到,核威懾是唯一能保障其安全的方式,「朝鮮寧願吃草,也不會放棄核計劃。」
既然制裁不會達到預期效果,那麼美國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推動出台嚴厲制裁,將朝鮮不斷逼進死角,背後其實隱藏着美國的戰略意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拉緊盟國,鞏固美日韓東亞「小北約」企圖遏制中國。打造美日韓「鐵三角」,組建東亞「小北約」,是美國企圖圍堵中國崛起,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鍵一招。但是,由於歷史等原因,日韓兩國關係存在着巨大的「裂隙」難以「彌合」,這嚴重影響了美國構建「小北約」戰略的實現。但隨着朝核危機的不斷升級,朝鮮在美國的威脅、施壓和刺激下不斷推進其核導計劃,讓日韓兩國在對付朝鮮核導方面形成同盟,對此美國心裡是樂開了花的。因此,每次朝鮮核試或試射導彈后,美國都會不斷加碼制裁,這次更是首次在油品上下手,朝鮮肯定會以更大的核爆或更遠的導彈來回應。朝鮮半島始終保持緊張氛圍,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美日韓同盟藉此不斷得到鞏固,利用日韓遏制中國的戰略一步步得到實施。
二是刺激朝鮮,為強化在東北亞軍事部署甚至重新部署核武器尋找借口。朝鮮半島目前仍處於停戰狀態,由於朝美、朝韓極度不信任,美國的每一次制裁和軍事演習,都會對讓朝鮮對國家安全感到極度擔憂,從而不斷刺激朝鮮認定只有開發核武才能保障國家安全。而朝鮮開發核武和試射導彈,被日韓說成是安全威脅,加之日本自身又企圖重新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所以,美國刺激朝鮮發展核導的結果,就是日本和韓國對美國的安全訴求不斷增加,從而為美國在日韓部署戰略武器甚至核武器尋找借口。而美國在東北亞軍事部署,防止朝鮮是表象,最終的目的是軍事遏制中國。
「薩德」系統就是以應付所謂朝鮮導彈威脅為借口,最終在韓國部署完成。令人感到滑稽和氣憤的是,就在聯合國通過新的制裁朝鮮決議后的第二天,據韓聯社9月12日報道,駐韓美軍12日完成部署所有6輛發射車的施工,事實上已經進入作戰運行模式。這將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部署6輛「薩德」車後韓國又要引進「海上薩德」,當地時間9月12日,韓國軍方宣稱,有意向美國採購素有「海上薩德」之稱的SM-3導彈,將其看作完成「韓國自助導彈防禦系統」(KAMD)的最後一塊拼圖。
此外,據日本媒體報道,針對朝鮮威脅美國政府有意向日本和韓國出售比以往更多的高性能武器。《華盛頓郵報》6日在一篇報道中說,美國有可能向日本提供進攻性武器,包括戰斧式巡航導彈。美國第五代戰機F-35在中國周邊開始大量部署,預計在2020年左右,東北亞的F-35隱形戰機數量將超過100架。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6日消息,特朗普與文在寅在通話中同意取消美韓十幾年前的一項協議中規定的韓軍導彈彈頭的載荷限制,允許韓國使用更強大的常規武器,並認同韓國從美國購置數十億美元武器裝備。
而最近一段時間,韓國三個主要反對黨的知名成員以及日本部分邊緣政界人士要求各自的國家發展自己的核武器,而多年來這樣的觀點一直是禁忌。韓國媒體更在11日曝出一則「驚人消息」稱,美國可能考慮在韓國、日本和台灣地區設置戰術核武,以迫使對中國加強對朝鮮施壓。雖然嚇得台當局連夜否認,但美日韓企圖在東北亞重新部署核武器的動向已經比較明顯了。
總之,美國以朝鮮核導為借口,加快了在東亞地區的軍事部署,不僅讓美國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因為這些武器最後是要韓國和日本買單的,而且加劇了地區軍備競賽和局勢緊張,把東北亞儼然變成了「火藥桶」,試圖達到軍事上遏制中國的目的。
三是離間中朝,試圖把朝核問題朝美矛盾轉化為中朝對立。2006年以來,聯合國先後對朝鮮實施了八輪制裁,朝鮮在國際上正遭受嚴重孤立。目前,與朝鮮還保持經貿聯繫的國家,除了中國因兩國傳統經貿往來,其他國家就很少了。海風觀察認為,最近對朝鮮的制裁,表面上看是對聯合國所有成員國的,但說到底主要針對的就是中朝經貿,因為對華貿易佔到朝鮮對外貿易總額的90%。朝鮮大部分的原油從中國進口,每年約50萬噸,並進口20萬噸石油產品,俄羅斯每年對朝鮮出口只有約4萬噸原油。而這次被完全禁止的朝鮮紡織品近八成也是輸往中國。
因此,對其他很多國家而言,對朝經濟制裁只是口頭喊喊而已,對其自身不會產生影響,這次新制裁決議出來後,西方輿論議議論紛紛,有的指責中俄對美國原來提出的決議草案做了「軟化」。這些人就是抱着「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有的甚至抱着離間中朝關係的目的。當然在這份決議形成過程中,中俄與美國進行了「充分協商」,才使得草案里一些措施最終「縮水」。
因此,中國對朝鮮的每次制裁,都會讓朝鮮「傷筋動骨」,朝鮮對中國不是沒有怨氣。因此,美國不斷推動聯合國通過對朝制裁,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試圖離間中朝關係,把朝美矛盾轉化成中朝對立,從而破壞中朝用鮮血凝結成的傳統友誼。如果朝鮮不堪制裁最終被消滅了,或者朝鮮走投無路而反水,那麼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將嚴重受損。
總之,海風觀察認為,美國大力推動制裁朝鮮,甚至已經開始動了朝鮮的「油品」奶酪,其背後有着深刻的戰略意圖,那就是在鞏固美日韓同盟關係、強化東北亞軍事力量部署的同時,試圖分化瓦解中朝友誼,企圖在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形成60多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曾經阻止發生的戰略格局,從而達到遏制中國崛起和民族復興的圖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