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中,「軟實力」的概念已經廣為人知,但在國內政治領域,「實力」的競賽仍然由強人政治主導——因此,談吐、性情溫和的學者王滬寧,在中共十九大獲擢升至中共最高權力的政治局常委會,令外界大為驚訝,也揭示了當代中國以至國際政治的新洞見。
青少年時期
王滬寧祖上可追溯至山東省、即孔子的故鄉。王於1955年生於上海一個革命幹部家庭,並在上海度過了他的成長時代。王滬寧是個安靜、內向的孩子,對閲讀興趣濃厚。在1966至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書籍被禁,王則透過他在上海永強中學的老師,獲得閲讀禁書、包括西方文學經典的機會。
1978年,王滬寧是參與首屆高考複考的一名考生,以極佳成績取得大學入學資格。他的成綪非常好,好到毋須入讀本科,獲名校復旦大學直接錄取為國際政治碩士生。師從馬克思《資本論》權威、教授陳其人。王的碩士論文題為《從布丹到馬利坦:論西方資產階級主權理論的發展》,追溯西方主權概念的演化。
校內明星
取得碩士學位後,王滬寧成為復旦大學一名學者,以其突出表現,很快就成為教授。他不只是一個廣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多產的研究者,在學術期刊以及一般媒體大量發表政治科學及哲學論述,並於1980年代末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並寫成書名看似矛盾的《美國反對美國》,詳盡評述美國社會的種種矛盾面貌。
當時,年僅30多歲的王滬寧,已先後成為國際政治系系主任及法學院院長,在當時仍階級森嚴、以年紀及經驗為升遷首要考慮的中國學術界,可謂一項成就。
不止於學者
在學術生涯的高鋒,王滬寧同時領導復旦辯論隊,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贏得一系列國際辯論賽事。這些比賽獲國內電視播出,收看人數上百萬計,亦令王本已十分可觀的名聲再下一城,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上最為值得注意的知識份子之一。
王滬寧的名聲不斷提升,他傾向強化中央政府權威的主張(這套學說被稱為「新威權主義」,但王滬寧不認同這個標籤),亦獲得上海主要領導人的青睞,當中包括曾慶紅及吳邦國。他們將王滬寧介紹給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
致勝一步
起初王滬寧並不願意離開學術界,但最終於1995年被說服,加入江澤民政府,當時他40歲。王滬寧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組長做起,在第一次開會前,江澤民已經聽過不少關於王的事,更已經讀過王的著作。據報,在江澤民及王滬寧第一次見面時,江澤民向王開玩笑說:「如果你再不來北京,這一幫人(指上海幫人如曾慶紅及吳邦國)就要與我鬧翻了。」然後江澤民還引述了王滬寧著作中的論點,王滬寧感覺很驚喜。
中國媒體亦樂於報道,江澤民對王滬寧的學識多麼欣賞。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期間,江澤民就在晚宴上讚揚王的學術能力,克林頓為了不落下風,以美國政治科學家亨庭頓的學術成就來回應。
中南海生存之道
進入政界後,王滬寧的學術能力的確派上用場。加入政府不久,他就成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再於2002年成為中央委員。在江澤民交捧給胡錦濤後,王滬寧繼續服務新一屆政府,成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往權力中心再踏一步。到習近平掌權, 王滬寧亦沒有像一般政權易手的慣例那樣被撤換,不只留了下來,更獲進一步晉升,不久就加入中共權力最核心的中央政治局,成為25名委員之一。在今年的十九大上,王滬寧終於踏入中共最高層,成為習近平屬下權力最高的六人之一。這應該超出了他22年前進入政府時的預想。
王滬寧的平步青雲,不能簡單地透過羅列他歷年來的逐步升遷去理解。他的影響力是不著跡但無所不在,利用自己的理念及其說服力,而不是強人政治中常見的強硬態度。他被稱為江澤民「三個代表」、胡錦濤「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中國夢」意識形態的幕後軍師。
兩大成功要素
在王滬寧持續上升的政治事業生涯中,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他的政治生涯成功有體制的因素,與中國當前制度及政治現實息息相關。三名領導人均重用王,顯示當代中國面對問題,不只是技術官員可以處理,同時也關乎理論與意識形態。王滬寧對三朝領導人在理論建設上的貢獻,體現出當今中國體制面對的憲制問題挑戰:如何在不影響國家基本安全及穩定的前提下,尋找管治合法性以及中國未來方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王滬寧的個人特質。主要提供理念的王滬寧,在步入政治之前是一名甚有成就的學者。重點是他提供的理念,往往符合現今政府的需要,包括強調中央集權領導,以中央政府為先。王滬寧作為知識份子是敏銳的,但作為一名官僚及政客,他則十分低調、精於世故,很清楚何時克制自己、掩藏自己的鋒芒,與此同時,退居幕後為他的政治領袖出謀獻策。雖然近年他已經被推上前台,時時在國家電視台上與大佬們一同現身,但他幾乎從未公開以自己的身份發言。事實上,在1995年加入政府後,王滬寧就再沒用自己的名義發表文章,亦與之前的熟人保持距離。
以柔制剛
王滬寧的行事風格,不只與他的上司及家鄉的同行們大為不同,更與特朗普、普京等人所象徵、近年主導國際政治的強人風格有天壤之別。
王滬寧溫文爾雅、態度溫和,一直保持低調,這無疑是他能夠在官場存活至今的原因之一。
王滬寧的作風,恰如中國古代「上善若水」的智慧,無論鐵石如何強橫,水都能將其征服。這樣看來,王滬寧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強人政治的一劑藥方。
思想高於物質
如果說,王滬寧的崛起印證了理念的重要性,它同時也是對人文及通識學科學生的鼓舞。王滬寧以政治枓學、哲學學者之姿進入權力最高層,在近年中國高層政治由科學、工程背景者主導的畫面中,增添了有趣的轉折。在現今奉實用主義為尊的中國社會,覓得高薪工作致富是頭等大事,哲學、文學被視為無用的學科,王滬寧或可以成為哲學及文學學生的鼓勵。
王滬寧不介意隱身在幕後的特質,最終協助他登上最高權力的舞台。當下的考驗,是王滬寧現在如何在刺眼的陽光下生存發展下去。■
轉載:BBC中文網
*此文根據作者英文原文由BBC中文翻譯。王毅是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學者、曾任外交翻譯,以共同作者身份在期刊《當代中國》發表「隱藏的掌權者:王滬寧與當代中國的發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