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北京時間周三下午抵達北京。在習近平的中國,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就像是那種不時會被關起來的人。一個喜歡吹噓自己的億萬富豪,覺得自己比黨和國家還大。
這樣的巨人,可以「被消失」到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在共產黨紀律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安靜的反省,之後再重新出現,嘟噥著千篇一律的感言,感謝黨為他做的一切。
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面,世界兩大經濟體的領導人之間,風格對比是天差地別。
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內,資深黨員將他領導下的白宮蔑稱為「成人託管中心」;而習近平的黨內高層則形容中國國家主席是偉大而英明的領導人,是社會主義的「大救星」。
特朗普甚至都無法信賴美國的其他大資產者。美國科技產業的巨頭們沒有跟隨特朗普團隊出訪亞洲。相反,臉書(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蘋果(Apple)的蒂姆·庫克(Tim Cook)和微軟的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上星期在北京一所中國頂尖大學裏與一個顧問團隊一起,和習近平主席肩併肩大合照。
二人在公眾視野中的差別還延伸到個人。特朗普反覆說過他有多尊重習近平和他「超乎尋常的高度」,形容習近平是一個權力人物並且是一個好朋友。前白宮首席策略師史蒂芬·班儂(Stephen Bannon)曾說「沒有人更能讓特朗普欣賞」。
習近平號稱遍閲多位美國作家的作品,從沃爾特·惠特曼到馬克·吐溫再到海明威,但特朗普不包括在內。這個地產大亨的著作《交易的藝術》(Art of the Deal)或許曾是美國最暢銷的商業書,但是習近平治國方針更可靠的指南卻是《孫子兵法》(Art of War,西方譯作「戰爭的藝術」)。
特朗普提倡的是:「如果你太有架構,就不可能有想像力和創業精神。我更喜歡每天上班時再去看能發展出什麼。」
然而,那本中國戰略家必讀的古老軍事論著卻是主張:「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習近平和特朗普之間的差別,可以追溯到各自人生的早期階段。作為備受尊敬的老革命後人,在萬千寵愛的「紅二代」童年之後,習近平曾經住在一個洞穴裏,經歷了七年的務農生涯,後來經過四十年的奮鬥,才在中國政治體系中一步步爬向頂端。
要在8900萬之眾的中國共產黨中間到達最高層,需要鐵一般的自律和戰略耐心。而這兩項特質都不包括在特朗普的個性標籤上。
於是風格上的差異也就不令人意外。習近平絶少用「我」字開頭造句,而是用國家尊嚴的名義包裹他的領導權威。他想要體現一種更神聖的東西,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這一點,他必須每時每刻保持冷靜,穩重,所向無敵。
其程度達到他可以擁有一種個人崇拜,而且是由其他人發起的。全中國各地的學校、大學、企業高層內部以及政府辦公室,如今都在風風火火地學習「習近平的思想」。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個人崇拜則是由特朗普自己發起的,而第一人稱的「我」字無時無刻不掛在他嘴邊。隨著他出訪亞洲,他所暫時離開的美國,用中國官方媒體的話說,是沉陷於「危機與混亂」。
奇特的組合
儘管差異對比強烈,這個資深共產黨人和這個地產大亨卻有兩點共通之處。他們都行使著巨大的權力,而且都懷著巨大的自信。習主席和特朗普總統將自己看作是各自國家的救星,並且都認為自己的國家在世界當中是一個特例。在特朗普「令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之前,就已經有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而承諾是一樣的:重新找回昔日大國至高無上的黃金時代,令任何外界力量都不能阻擋。
習近平和特朗普將在這一周的世界舞台上同時出現,而中國形容這是一次「國事訪問+」的待遇。當中的一大問號是,他們是否能找到方法讓兩個國家都同時偉大,或者這是否只能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
當然,這個問題不僅籠罩著本周會面的這兩個特別的組合,它也將籠罩著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日後回首,我們或許會發現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其實是美國深深扎根的全球領導權重新定位的標誌,又或者是美國日漸被中國取代的一個里程碑。
又或許,歷史將證明這一次訪問並沒有產生上述的意義,而是代表著一個正在消失的舊世界最後一次精緻的儀式,如同在泰坦尼克號甲板上的座椅,風暴來臨前的寂靜。
讓我們逐一想像這些狀況。在特朗普此行前夕,他的政府忽然開始使用一個新的政策口號,提出「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這一說法。在這只從帽子裏跳出來的兔子被勾畫得更清晰之前,很難確切知道美國政府的願景跟以往有何不一樣。
但是,在特朗普批評貿易赤字和國防預算,以及拋棄奧巴馬政府在亞太地區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計劃之後,此行的目標必須是要安撫盟友,撐起美國的聲望。
要傳達的信息是,特朗普團隊內的資深成員,也就是那些所謂託管中心裏的成年人,已經在遏制美國總統搞破壞的傾向,將美國對亞政策重新拉回之前的正軌。假如「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被證明不只是一個口號的話,歷史將會記住這個時刻:一個仍然充滿活力的美國繼續加強它與亞洲的經濟與安全聯繫,令盟友再次充滿感激地團結在它身後,在強勢而武斷的中國面前找到保護者。
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是,特朗普的亞洲之行是一個轉折點,預示著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衰落。不管習近平對待來客是如何禮貌,這一個版本才是他想要書寫的歷史。他想要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有序地推動中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特朗普在這個星期或許會聚焦亞洲,但在其他的時候,他都會被美國國內的問題困擾,而中國則是日複一日地在這個地區存在。憑著強大的能量和目的性,中國將資金投放到地區的發展建設、外交、軍事和媒體當中,在那些哪怕傳統上一直是美國盟友的國家當中積累著精心計算的影響力。
全亞洲都能看到,剛剛在中共黨代會當中走出來的習近平權力得到大幅提升,至少在表面上,中國完全沒有顯露出像美國那樣的分裂和前後不一。
制勝的武器
但是,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不能甘願在這樣的語境當中扮演這個配角。於是就有了第三種可能:舊世界的消亡。在去年的總統競選當中,特朗普怒斥中國在「強姦」美國經濟,並「偷走美國的就業職位」。他承諾一旦當選,將在前任失敗的領域取得成功……「狡猾」的中國領導人將不再能在智慧、伎倆和談判等方面勝過美國領袖。
在美國政界和商界精英中間,這是一種他們共同體會到的挫敗感。很多人都覺得,中國正在一條被操縱的賽道上贏得這場超級大國之爭。
踏入21世紀後的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曾說,自己將致力於對抗中國的戰略挑戰,但最終都在一系列事件後被擊敗。對喬治·W·布殊(George W Bush)來說是「9/11襲擊」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對奧巴馬來說,對亞政策最終排在了國內的經濟危機和中東的亂局之後。
2017年的中國比2001和2009年時都強大、自信得多。而在習近平治下,中國致力與美國自由民主的理想展開價值觀之戰。
上周,習近平帶領他的高層團隊,在一個儀式當中緊握拳頭,向中共黨旗宣誓。而雖然特朗普此次訪亞之行時間很長,「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措辭也說得響亮,但是美國總統的中國政策團隊才剛剛組建起來,就不用說有什麼具體的策略了。
事實上,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中國的高層領導們發現他對中國的攻擊只停留在推特(Twitter)上,這讓他們鬆一口氣。特朗普就對朝貿易問題向北京發出過警告,並就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運作展開了調查,但是他並未就巨大的赤字向中國實施任何制裁。
這一點在未來數月或許會改變。如果美國不再牢騷滿腹地與中國合作,而是轉向更積極的競爭對抗,這在亞洲和世界帶來的後果將難以預計。
習近平有決心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他需要一個穩定的世界和穩定的美國出口市場,來完成他復興中國的大業。而在這一周的北京,他將會試著解除特朗普的防備。
中國最擅長的就是營造討巧的留影場合,這可比開放核心市場或者遏制朝鮮經濟要便宜得多。於是,這一次主人家將會好好利用這位來賓喜愛浮華的心理,擺一個盛大場面。
習近平將會誘導特朗普,將這一幕想像成「交易的藝術」而不是「戰爭的藝術」。
畢竟,就像孫子在那本古老的書所寫,對於英名的指揮官來說,戰爭、計謀、外交以及「倍而分之」,都是制勝的武器。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