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情 印度明確反對「一帶一路」

后沙月光

12月21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庫馬爾在記者會上提到「一帶一路」倡議時說:「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並保持一貫性。大家清楚,為什麼印度反對一帶一路倡議?我們認為,這種倡議應當建立在國際公認標準的基礎上。實施的方式應當不侵犯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


在官方場合公開反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也只有印度了,而且印度還是一個急需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外媒認為印度正在為失去南亞霸權而焦慮不安。
高速公路永遠在規劃中,公共廁所隨用隨有,軍艦可以當潛艇用,導彈善於布朗運動,民主選舉跟種姓制度並存,聲稱不結盟卻甘當美國馬前卒,反華反得走火入魔,連是非好歹都分不清了。

22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在新德里舉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將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進行會晤。印度媒體就在那裡琢磨,認為楊潔篪先生要說服印度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於是印度外交部在21日拋出這種言論,以示自己堅貞不屈。
印度以傲嬌姿態向美國和日本表示:我反華是堅定不移的,中國就算得到我的肉體,也得不到我的心。

誰帶誰玩?

2013年中國提出新的經濟發展計劃,即「一帶一路」,該倡議旨在建造基礎設施以及加強歐亞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繫。兩個發展方向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

意在優惠條件下從東方向西方直接供應貨物而建立貿易走廊,如果能積極設法加入該倡議,對印度經濟發展將大有益處。

然而印度卻持最堅決的反對態度。理由是「一帶一路」項目框架內的中巴經濟走廊,印度認為整個克什米爾地區都屬於它的領土,這樣就侵犯了印度的主權。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肯定對印度有足夠的預判,帶它玩也可以,不帶它玩也可以,印度並沒有它想像的這麼重要。

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相當糾結,政策上矛盾重重,亞投行成立時,印度很積極,繳納的股本僅次於中國,為第二大股東。在短期利益面前,印度覺得加入亞投行有利可圖。

而亞投行對於中國來說,是打破美國金融壟斷,削弱IMF和世界銀行控制力的一個重要工具。

眼光不同,格局自然不同,「一帶一路」項目基本都是長期建設,開花結果可能要到下一代人才能充分體會到。印度將其視為中國的國家戰略,認為中國不但要打破它的南亞霸權,還要將手伸進印度洋。

所以導致印度對「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這兩個相輔相成的計劃,出現了政策矛盾。要不,印度就像英國一樣,都歡迎,要不,就像美國和日本一樣,都拒絕。

政策矛盾,反映出印度人民黨執政者能力和水平低下,當美國打出「印太戰略」這張牌時,印度覺得對抗中國的底氣足了,以自殘式手段,來遏制中國計劃推進。

中國想帶印度玩嗎?並非如此。「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放在南亞,並不是因為印度有多重要,而是對整個南亞地緣政治的全盤考慮。

南亞次大陸接壤中亞和東南亞,在海上又串聯起波斯灣,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從地理形態上看,南亞由北向南呈楔形插入印度洋達近千公里,天然具有控制印度洋的優勢。

無論是麥金德「地緣政治學」,還是美國地緣戰略學家斯皮克曼,都將南亞次大陸視為大國必須立足之地。中國無論打算「以陸制海「還是「以海制陸」,都離不開在南亞的立足點,從斯里蘭卡取得99年租用權的漢班托塔港就是最好證明。

中國與巴基斯坦保持着准盟友關係,這令印度十分不滿,但無可奈何,表面上還得保持微笑,不希望造成中國放棄對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中立態度。

然而,當印度認為中國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拉走其它南亞國家時,印度就無法接受了,它不是將自己視為受益者,恰恰相反,印度相信自己是最大受害者。

在這種思維之下,印度主動迎合美日遏制中國,借美國之力,先一步介入阿富汗地區,美國想讓印度為它的阿富汗政策掏錢買單,自然對印度讚譽有加。

如果印度認為自己先進入阿富汗,就可以將中國這位後來者拒之門外,等美國政策一變,印度連死都找不到地方埋。

南亞苦印度久矣!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是南亞五個陸地國家,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是兩個島國。阿富汗位於亞洲心臟地帶,有時歸入南亞國家,有時歸入中亞國家,甚至還歸入中東地區。

2005年南亞聯盟峰會上,阿富汗才被正式接納為南亞國家,作為南亞霸主,印度自然將阿富汗視為盤子里的肉。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主要經略地區為東北亞和東南亞,對南亞有戰略規劃,但受限於經濟條件和地理條件,並沒有真正發力。印度一直在那裡欺男霸女,成了村匪路霸,不但囚禁了不丹,還吞併了錫金。

印度已經習慣在南亞胡作非為,它的人口總量,經濟總量,軍事力量都是最雄厚的,除了巴基斯坦這個死對頭之外,南亞各國沒人敢對印度說個“不”字。

現在問題來了,一個人口總量,經濟總量,軍事力量都勝過印度的國家出現在南亞次大陸,還不斷加強跟各國合作,而這些國家都受過印度的欺辱。

不丹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在印度淫威之下,連跟安理會五常建交的權利都被剝奪。

尼泊爾受過印度多次經濟封鎖。

孟加拉國在1985年因為穆哈瑞克島,跟印度發生過衝突。
1988年,印度對馬爾代夫進行過軍事干涉。
1989年,印軍以維和之名進入斯里蘭卡。
2001年,印孟發生邊境衝突。
巴基斯坦就更不用說了。

誰不想擺脫這隻髒兮兮的,散發著咖喱味的黑手?南亞國家籠罩在一種極不安全的陰影之下,印度嫌不足,還想在各國扶持傀儡,打壓堅持獨立自主的政治力量。

中國沒有到來之前,南亞小國想抱團改變不對稱局面,孟加拉國率先提出建立地區集體安全組織,結果被印度一泡尿給澆滅了。

以尼泊爾為例,它很怕變成第二個不丹,印度也知道尼泊爾想引進中國因素來削弱印度控制力,前不久水壩合同問題,就是中印在尼泊爾較量的反映。

不能簡單說中國輸或贏,對印度來說,最可怕的是中國影響力在這裡存在。而且時間和優勢都在中國這邊,「一帶一路」將來會給尼泊爾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印度在國際上有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野心,稍微在國際上有點動靜,就要向南亞小國炫耀。加入金磚國家集團,跟南亞吹自己是「金磚貴族」,還說自己是「世界辦公室」。

無論印度如何吹噓自己的政治制度,經濟實力,國際地位,事實卻很無情,南亞一些國家仍然是聯合國確定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印度自認為是南亞領袖,非但幫助不了這些國家脫貧,反而時不時制裁和打壓它們。

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在南亞推進,帶來的是實實在在利益,誰不想加入?誰不想跟中國搞好關係?

但在印度眼中,中國這是在拉攏,在撬印度牆腳,在給印度戴綠帽子。

當中國通過「一帶一路」重新整合南亞經濟后,自然會改變南亞政治格局,這對印度來說是致命傷害,比丟失領土還可怕。

印度反對「一帶一路」深層次因素就在於此。

要學會習慣

南亞霸主也好,南亞警察也罷,那是中國沒來,中國一來,南亞人民就得解放了。

從1962年起印度敵視中國的思維就固化了,在中國日益強大的今天,印度還用舊思維對待中國,無異於是自取其辱,面子掙不到,裡子也會失去。

洞朗對峙,印度是一副無賴嘴臉,中國沒有將印度視為敵人(這樣說印度人看見又不高興了),中國有真正的對手,印度還真不配。

中國的對手將印度視為一顆棋子而已,隨時可賣,可棄。在暗地慫恿印度反對「一帶一路」最起勁的就是日本。然而,安倍晉三內閣完全知道「一帶一路」能給日本來的好處,只不過得看美國臉色。

安倍有兩手準備,而莫迪卻是一根筋。

中日關係一直處於政冷經熱狀態。印日關係卻是政熱經冷。政治再熱也只是逢場作戲,經濟上來說,印日貿易額連中日貿易額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印度視中國進入印度洋為威脅,但美國,日本就不想進入印度洋?在吉布提,中國,美國,日本都有軍事基地,印度跟着這根兩條老油條對抗中國,被人賣了還得幫人數錢。

美國善變,日本曖昧,這是兩個國家的特性。美日印再加個袋鼠說是四國同盟,真正跟中國處於擦槍走火邊緣的是印度,看熱鬧的都不嫌事大。

印度沖得越猛,美日誇得越猛,什麼是盟友?盟友就是用來出賣的。

印度早晚會失去南亞,不是中國要挖印度牆腳,更不是要給印度戴綠子。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邏輯。

「一帶一路」倡議,是發展中國家未來的一條陽光大道,尋友,而非樹敵。

中國從不把印度視為敵人,印度卻一定要逼着中國把它當敵人,怎一個賤字了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