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貿易戰的態度為何如此強硬?

鄧聿文:獨立學者

中國政府對美國發起此輪301調查的態度超級強硬,這出乎很多人的預料。此前,人們根據中國在類似事件中的反應特別是在有關領土爭端中的表現,普遍預料,在特朗普政府的超強壓力下,中國的應對模式還會像以前一樣:嘴硬實軟。


美國這次可謂有備而來。三月下旬,美國宣佈徵收鋼鋁關稅,對象包括其幾個主要盟友,但隨後又對一些盟友進行了「赦免」,中國沒有赦免對象之中。對美國徵收鋼鋁關稅,中國官方反應一如之前人們預料的那樣,表態比較有分寸,沒有講一些聽起來具有挑釁性的過頭話,在具體行動上,10多天后才出台反制措施。

這是貿易戰第一回合的較量。由於之前美國通過輿論放出將對中國徵收6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而中國區區30億美元的反制規模,這個數字對比一度讓人誤以為是對美國600億關稅的回應,從而在部分公眾中引發了中國「未打先熊」的譏笑。

貿易戰第二回合的較量。美國針對「中國製造2025」,公布了500億美元商品的加徵關稅清單。這激怒了中國。

如果說在第一回合中國官方的反應尚屬克制,那麼,當美方公布清單不久,中國就出台了對美國大豆、汽車和飛機的加徵關稅清單。外交部、商務部和駐美使館這三大處在貿易戰前線的機構同時表態,決心和美國打一場「同等規模、同等程度和同等力度」的貿易戰,並「奉陪到底」。從此開始,人們發現中國的反應變了,不但報復措施出台迅速,而且態度較以往強硬。

當特朗普在中方出台報復措施後表示將對中國加徵1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後,貿易戰進入第三回合較量。中方三大機構表態不但要「奉陪到底」,而且「不惜一切代價」和美國打下去。事情到此,人們已不再懷疑,中國這次真要和美國打一場貿易戰了。

在我看來,中方的態度稱得上「超強硬」了。如何解釋中國不懼應戰的「超強」架勢?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中國官方認為自己已「退無可退」,再退下去,新一屆政權不但在民眾中會失去權威和「民望」,而且在國際上將會引起連鎖反應,歐日可能「落井下石」,其他國家也會把中國當做「紙老虎」,從而在中美角逐的選邊中紛紛選擇美國,致使中國國際環境更加惡劣,崛起更加艱難。
在中國,不但官方,民間更是對美國「欺負」中國的行徑耿耿於懷。過去中美實力差距太大,民眾只能忍著,現在兩國實力快速縮小,甚至如中國經濟學家胡鞍鋼所說,中國已全面超越美國。如果這次在美國的大棒下被迫簽下「城下之盟」,那通過反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巨大權威在民眾中就會迅速「流失」,這對依賴民粹和民族主義治理的新一屆政權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中國官民的認知中,美國不但以貿易逆差為由打擊中國的高端製造業,阻擾中國經濟轉型,更由於同時在台灣和南海等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反映了特朗普政府要全面遏制中國崛起的態勢。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旦在貿易戰中形成了如此認知,要後退就非常困難,因為這不但關係「國運」,也直接關係到新政權自身的威信。何況,官方在貿易戰的第二回合已經把話說「死」了,已經激發其民眾的民族情緒,要後退已不可能,只能打下去。

第二,吸取日本和朝鮮分別同美國打經濟戰和打擁核戰的教訓與經驗,認識到兩軍相遇勇者勝,有敢打貿易戰的決心和意志非常重要,用《環球時報》的話說,和美國打貿易戰,打的是實力,也是意志。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為在經濟上遏制日本對自己的威脅,和日本打了一場經濟戰,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泡沫破裂,日本由此進入「失去的10年」。不管這「失去的10年」是否真由美日經濟戰導致,在中國官方和經濟學者眼中,日本在經濟戰中的應對不力是一個壞榜樣,常常被學者們拿來作為反面教材,提醒官方避免出現這種後果。與此相反,朝鮮則是一個好榜樣,成功地頂住了國際社會主要是美國(和中國)的壓力,發展出了核武器。儘管中國不喜歡朝鮮的核武器,並配合美國對朝鮮施壓了最大壓力,但是朝鮮在發展核武器上還是沒有後退。特朗普雖然一度對朝鮮發出了戰爭威脅,但最後卻不得不和朝鮮談判。
日朝這兩個一反一正的案例讓中國官方認識到,只有像朝鮮一樣,有敢於同美國打一場「史詩級」貿易戰的堅強意志,才能把美國逼退。

第三,中國官方或許認為自己也有資本和實力同美國打一場貿易戰。同時,新一屆政權認為,如果能夠借貿易戰的壓力逼迫國內利益集團讓步,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開放,貿易戰也未嘗不可以打。
單有意志還不夠,也須有實力。日本在上世紀同美國的經濟戰之所以失敗,應對失誤只是一個方面,關鍵還在於實力不夠,同美國有很大差距。日本當時的經濟總量不到美國的40%,但日本國內卻相信了經濟膨脹的假像。一般來說,挑戰國達到對象國80%的經濟實力,基本可以和後者抗衡。中國去年的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60%多,但多數看法認為,如果按照國內購買力計算,中國即使沒有超過美國,也和美國差不多。所以中國隱藏了經濟實力。假如在此基礎上打個折扣,那麼,中國的經濟總量應該可以達到美國的80%左右。另外,中國還有日本當年不具備的龐大的國內市場。
雖然中美逆差很大,美國去年出口中國的商品1700多億美元,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5800億美元,看上去要打貿易戰中國無疑將損失更大。但更重要的是,按照一些學者的說法,美國在計算兩國貿易量時,並沒有把美國企業在華直接出售產品包括在內,若把這部分價值計算在內,中美的貿易總量差別不大。所以,中國還有比關稅更厲害的反擊手段,即打擊美國在華企業。此外,服務貿易也是選項之一。如果貿易戰發展到極端,中國掌握的數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也是殺手鐧。總之,在這些選項面前,中方會認為,不怕美國不退讓。

統計顯示,中國的內需近年開始在經濟發展中挑大樑,如果貿易戰全面升級,官方可以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以應對短期困難,同時逼迫利益集團,開啟多年不能推進的實質性的國內改革和開放,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如果做到了這一步,在熬過最初幾年的「苦日子」後,中國經濟的內需基礎更扎實,結構更健康。因此,從長期來看,官方也許會認為,打一場貿易戰對中國並不是件壞事。■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