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絞殺中興 中國電子科技產業真的要完?

雲石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部長 Wilbur Ross 宣布,因中國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未履行和解協定中的部分協議,美國商務部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時間有可能長達7年。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也發出最新的建議,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


此消息一出,讓本就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戰驟然升級,達到空前的緊張程度。鑒於中興所處的電子科技產業在「中國製造2025」中的關鍵地位,以及美國元器件在該產業鏈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此次對中興的打擊,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威懾力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此消息一經傳出,國內網上便傳來一些「絕望」的聲音。今天看到了一個篇名為《美國用芯片一劍封喉,我們靠茅台反擊嗎?》的文章,文中名叫劉柯的公知作者以絕望的口吻,認定中國即將面臨大禍;繼而又用怒其不爭之語氣,對中國的「不爭氣」好一頓奚落和批判。

此君之所以認定中國會面臨大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電子科技產業的核心設備、元器件——比如芯片,基本上只有美國能生產,國內無法替代。中國高科技嚴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基本就是集成組裝代工企業——所以,一旦美國封鎖,中國百萬億級別的電子產業就將灰飛煙滅!離了那些美國的核心產品,中國製造的高大上東西,瞬間變成一堆破銅爛鐵。所以,作者神氣的說,美國如果真要打擊中國,根本沒必要費那麼多口舌,一個小小的芯片就可搞定。

在這位公知作者看來,中國之所以會面臨此大禍,是因為我們的行業從業者只知道拿來主義,滿足於對外國現有科技核心產品的現成利用;而在政府層面,只知道關注基建、房地產這些拉動GDP的面子工程上,對於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作者痛心疾首道,美國市值前5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我們A股市值第一的卻是貴州茅台,一個依靠人口紅利消費升級而產生的異類。而在表達了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後,作者大筆一揮,慷慨激昂義地叫道:如果還有人說這是合理的,請賺得缽滿盆滿的貴州茅台勇敢站出來,端起一碗白酒反擊英特爾吧——一篇激蕩風雲的公知大作就此圓滿完成!

這篇文章,怎麼說呢!首先,其實就事論事的客觀論據方面,還是寫的不錯的。雖然公知以茅台舉例時犯了個小錯誤——茅台只是消費股市值第一,至於市值總榜,茅台最好的時候也應該只排在第五名以後。但其關於中國電子產業核心元器件受制於人的說法,倒也是客觀事實。不過就據此就推定美國一核心零件,中國電子產業就灰飛煙滅,這個就顯得太幼稚了,要不就是犯了職業病——「中國什麼都不行」的公知思維定式。

的確,在電子科技產業中,中國雖然不乏亮點,但整體上確實居於產業鏈的中下游,上游核心技術都被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控制——他們也因此攫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但如果僅此就認定美國真的可以以此要挾中國,輕而易舉的就把中國電子產業整趴下,那簡直就是搞笑!

中國是世界工廠不假,自主核心技術不足也是事實,但這並不意味着在電子產業鏈中,中國就只能任美國宰割!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國同樣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高效、專業、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相關配套。

說白了,你美國光能造出高通芯片,造出刻蝕機,這些是不夠的——這些玩意並不是消費品,不能直接使用。只有將他們和其他零部件整合到一起——也就是組裝,變成一台台有使用價值的機器,才能到市場上換回錢來!

公知,甚至很多普通國人總以為組裝是個很low的活計。當然,比起芯片製造來,這個確實沒那麼高大上,但這並不代表組裝就是很容易做到了——恰恰相反,它同樣是非常困難的。

電子科技產品的組裝製造,需要大規模產業協作——它不僅需要有大量勤奮、守紀律的普通勞動力,還必須有大量相對廉價、且超級勤奮的技術工程師,需要大量的相關配套製造產業,需要有高效、緊密的協作體系——總而言之,它需要有超級強大的工業能力支撐。

同時,它還需要有優良的基礎設施配套,有高效的物流體系,有能夠適應大規模工業製造和產品流通的政府。

放眼世界,誰能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只有中國!除了中國,其他的新興工業國要麼體量太小,要麼產業鏈條太落後,要麼外部配套跟不上,要麼以上三者同時滿足(絕大多數國家都符合這一條),根本不足以支撐起規模巨大,檔次又不低的電子產業發展!

那這問題就簡單了!的確,美國卡了中國的核心元器件,中國的電子產業確實會傷筋動骨;但沒了中國,電子產業這個行業基本上會廢掉大半——中短期內全球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替代者。到時候美國的因特爾、高通的處理器賣給誰去?荷蘭的刻蝕機賣給誰去?康寧的大猩猩玻璃又賣給誰去?

所以,不要因為中國在產業鏈中處於中下游,就以為中國可以任人揉捏。離了那些美國的核心產品,中國製造的高大上東西確實是破銅爛鐵;可沒了中國獨一無二的電子產業集群,美國的芯片,同樣也會淪為一堆硅金屬廢片!消費端一旦萎縮,下游生產組裝瓦解,你上游同樣賺不到錢,同樣沒錢發工資、繳稅、投入研發,同樣逃不掉破產完蛋的命運!

綜上所述,現階段美國的確可以玩殘「中國製造2025」核心的電子產業,但代價則是自己的上游科技製造產業也跟着陪葬!

所以,美國拿中興這麼一家公司玩玩,在技術上是可以的,畢竟就單個公司來說,就算玩死中興,全球電子產業鏈條並不會受什麼影響,但玩死中國電子科技製造,美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因為它中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找到替代者。

為什麼總說貿易戰是兩敗俱傷?這就是因為中國同樣有反制的能力。雖然在技術層面確還不夠,但中國已經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築成了自己的護城河——只是,對於這些,公知看不明白,或者是不想看明白而已。

至於說中國以前只知道拿來主義,不重視科技研發,所以現在招此大禍,這個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無知妄語。

確實,中國以前科技投入不太多,但這是沒辦法的事!

首先,科技研發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以前中國整體科技水平低下,積累的技術經驗和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撐對高科技核心技術研發。通俗點說,小學才剛剛畢業,就直接去寫博士論文——這不是白日做夢么?所以,當時的中國,只能從低端慢慢做起。而既然是低端,自然技術含量較低,投入自然也就不多。

其次,科技研發是要砸錢的。越高端砸錢越多。比如現在的芯片製造產業,哪怕是在中國這種低製造成本出了名的世界工廠,砸幾百個億進去,連個泡都冒不了;上千億都僅僅是入門級別。

以前的中國財富積累有限,辛辛苦苦一整年,好不容易才攢下幾個苦力錢,要開銷的地方卻一大堆,到哪兒找這麼多錢來砸這個無底洞?也只有這幾年中國財大氣粗,手頭有錢了,才敢大筆大筆的銀子往裡面扔!

總而言之,國情決定了,以前的中國既沒有玩高科技的水平、也沒有玩高科技的財力——所以這不是主觀上重不重視的問題,這是客觀條件具不具備的問題!

即便拋開上述客觀原因,僅僅從邏輯上講,以前中國不重視高科技,才有今天被美一劍封喉,這種論調就是無知至極!

對於中國的電子科技產業,為什麼美國人以前不打擊,現在卻要打擊?那不是因為中國早先沒有未雨綢繆,而是因為隨着中國電子科技產業的升級,中美在該行業之間已經由原先的戰略互補,逐漸轉變為戰略競爭!這種來自中國的競爭,威脅到了美國的優勢地位,影響到了美國的利益!

這個邏輯關係就很明確了。中國什麼時候開始產業升級,美國就什麼時候開始打壓中國。如果中國10年前開始啟動電子科技產業升級(假如當時中國有這個能力的話),那美國的制裁10年前就已經開始;如果中國現在依然停留在組裝,那美國依然不會啟動對中國的制裁!

綜上所述,美國制裁與否,取決於中國是否已經開始啟動產業升級,而與中國產業升級啟動時間的早晚根本沒有關係!

公知的思維邏輯,總是朝廷顢頇,不聽己言,所以才會招致大禍之禍。但實際上,他們自己才是最無知的傻缺!是一群只知憤世嫉俗,卻連基本邏輯思維都不具備的窮酸文人!

當然,對公知只是順帶着鄙視而已,咱們主要還是講電子科技行業的貿易戰。總而言之,在這個行業,中美依然是高度捆綁的,美國固然有他的優勢,但中國也有自己的籌碼。雖然總的來說,作為上遊方,美國擁有一些主動權,但這種主動權,最多也就僅僅限於對單個企業的殺傷,要想將範圍擴大到中國電子科技產業這個整體,那中國勢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屆時美國也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

文章最後,還是要數落下中興。當年也是跟華為並駕齊驅的中國龍頭級通信設備製造商,十幾年下來,基礎設備方面,技術進步滯後,在海外市場還跟以前一樣主要靠低價參與競爭;大眾消費電子方面,華為麒麟芯片雖比不上高通,但已經算是不錯;連小米這種靠商業營銷起家的,都開始研發自主芯片。中興作為技術大牛,卻依然只能全靠洋芯出來混江湖。這種發展水平,除了已經淪為科技迷群嘲對象的聯想,也實在還找不出還有哪家著名公司比它更讓人怒其不爭了。

希望這次被特朗普揍一頓後,它能警醒一點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