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場、滿足好勝心:各國與特朗普交手的奇招

如何可以像法國總統馬克龍般,跟特朗普建立「兄弟情」(或兄妹情)?這是許多國家領導人的煩惱。


如果你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凖備要和特朗普見面,要怎樣做才能令他順你的意思行事?一些曾與特朗普交手的外交官和美國官員有這些建議:要長話短說,不要假定他懂得任何國家的歷史,要稱讚他在美國總統選舉中取得較多選舉人票擊敗希拉里,也要讚他比前總統奧巴馬更勝任,更不要太介懷他在競選期間說了甚麼話……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這是在特朗普去年五月首次正式外訪前,外交官得出的結論。

一年過去,似乎各國跟這名世上最有權力的人交往的方法慢慢成熟起來,以下是各國的「招數」。

讓他感到賓至如歸

特朗普去年訪問中國時,中方為他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甚至以「國事訪問+」來形容招待特朗普的排場。他乘坐「空軍一號」到中國後,中方為他凖備了紅地毯、軍樂團,也安排一些兒童在機場揮舞著美中國旗歡迎他。

中方也安排他和第一夫人梅蘭妮(Melania Trump)在中國明清兩朝皇帝居住過的紫禁城內用膳。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多次向中國放狠話,甚至指中國的經貿政策等同「強暴」美國。但他在中國期間,一改常態,甚至說中美的貿易逆差並不是中國的錯,他在中國期間也沒有公開評論中國的人權紀錄。

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東亞學者齊邁可(Mike Chinoy)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說,中國明白對待特朗普最好的辦法,就是「拍馬屁」。「在這方面,無人能及中國。」

跟他「同聲同氣」

特朗普即將決定是否延續與伊朗簽定的核協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就選擇在周一(4月30日)發表電視講話,指控伊朗在核問題上撒謊,並提出證據。外界留意到他指出的「證據」都不是新的資料,但這似乎無阻特朗普相信內塔尼亞胡的說法:白宮發表聲明,指內塔尼亞胡提供了「具說服力的新資料」。

美國新聞網站Vox引述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馬洛尼湖(Suzanne Maloney)指,內塔尼亞胡的講話似乎是針對特朗普專注力短、不愛閲讀、喜歡看電視新聞等習慣。她認為,內塔尼亞胡以現場直播方式播放講話,也凖備了不少道具,形容演講的風格「很像霍士電視新聞」(Fox News)。據報,那是特朗普最愛看的新聞頻道。

在這之前,特朗普已經改變美國數十年來的政策,承認耶路撒冷(Jerusalem)為以色列首都。而這次,特朗普決定會否延續伊朗核協議之前,特朗普已經多次把這個協議形容為「歷史上最差」,內塔尼亞胡似乎能再次說服特朗普按他的意思做決定。

建立個人關係

法國總統馬克龍上月到訪美國,與特朗普會面。訪問初期,兩人似乎仍然有點尷尬,但隨後兩人變得更親近。馬克龍在白宮的總統辦公室跟特朗普見面期間,特朗普更伸手為馬克龍掃走他肩膀上的頭皮屑,說那會令他「更完美」。

馬克龍去年曾邀請特朗普出席法國國慶的大型閲兵儀式,特朗普在感嘆之餘,亦下令美國軍方也要搞閲兵。

BBC駐巴黎記者露西·威廉姆森(Lucy Williamson)認為,兩人已經建立了一種個人關係,而這種關係讓法國搶在英國和德國前面,成為美國在歐洲的「指定接頭人」。

馬克龍跟特朗普這種個人關係,同時又似乎令他在政策上可以更自主:馬克龍在美國國會發言期間,曾促請特朗普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議,對抗氣候變化,也要求特朗普延續與伊朗在2015年達成的核協議。

但在許多人眼中,特朗普始終是一個具爭議性的人物。跟其他國家元首一樣,馬克龍與特朗普建立這種親密關係的同時,必須考慮法國人怎樣看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

令他感覺自己在進行商業談判

相比起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幕前似乎跟特朗普的關係不太好。默克爾去年訪問美國期間跟特朗普一起見記者時,曾向他建議應記者的要求握手,但他沒有理會她。

但據報兩人其實幕後經常都有聯絡,也保持工作上的關係。默克爾解釋說,她認為如果她和特朗普能建立友誼,那是一件「好事」,但補充說跟特朗普的聯繫上,最重要的是代表自己國家的利益和價值觀。

德國去年也曾邀請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出席在柏林舉行的G20峰會,似乎同時希望透過美國「第一家庭」與特朗普建立關係。

滿足他的好勝心

上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見面後,特朗普隨即往自己臉上貼金,指出他向朝鮮作出「最大施壓」,朝韓會面才成事。

文在寅似乎也樂於把會面歸功於特朗普,甚至建議特朗普應該因這次會見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羅伯特·凱利教授(Robert Kelly)認為,文在寅的美言背後是有考量的。他指出,特朗普去年向朝鮮連發狠話,令韓國擔心美國會否向朝鮮開戰,如果不斷稱讚特朗普就能防止戰爭,那麼這些說話大概是一個好的策略。

文在寅傾向用外交手段處理與朝鮮的關係,而為特朗普「拍點馬屁」,也許就能讓他有空間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