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凌遲」下一刀割哪?梵蒂岡?海地?

余潞

「台獨若再蠢動,將採取進一步行動」,大陸警告言猶在耳,時隔7天,多米尼加就循着「巴拿馬模式」閃電與台「斷交」。台媒分析稱,大陸緊縮台「外交」空間,多次挑選蔡英文出訪前後,而且台多「斷交」更釋放幾大信號,除標誌中美洲「斷交骨牌」效應持續發酵外,也讓民進黨當局的「踏實外交」破功。

5月1日上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多米尼加外長巴爾加斯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不到兩年「斷交」3個

民進黨執政不到兩年,丟失3個「邦交國」。台灣《中國時報》2日注意到,從時間節點上看,大陸大多選在蔡英文出訪前後出手,「時機點選擇,讓北京舉措更具警告意味」。比如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2016年底「斷交」,正好是蔡英文來年1月出訪尼加拉瓜等中美洲4國前2周;蔡返台後不到半年,巴拿馬徑自宣布與大陸建交。此次蔡英文剛結束斯威士蘭的訪問,多米尼加隨之「再見」。《聯合報》稱,大陸與多米尼加建交,時間挑在蔡英文即將就職兩周年前夕,「北京對蔡政府的拔邦交國戰略,是不到一年斷一國的『凌遲策略』,而非『雪崩斷交潮』」。
親綠的《自由時報》2日總結了台灣經歷的幾次「外交危機」:1971年被趕出聯合國后不到4年,「邦交國」數字迅速腰斬,當時是真正的「雪崩式斷交」;之後「邦交國」數字起起伏伏,大約維持在20多個,而且自從與加勒比海的聖盧西亞「復交」後,11年來沒有新「邦交」。《旺報》認為,台多「斷交」是今年二三月兩岸皆重組國安團隊以來,雙方的第一次交手,高下立判。台灣除譴責大陸外,只能兩手一攤;反觀大陸新國安團隊,從台胞證護照化、要求國際企業承認一中、出其不意斷台灣「邦交」,「如外科手術般精準且全面封殺民進黨政府的國際空間」。
針對被多米尼加拋棄是因為「台獨」論調,台「行政院長」賴清德2日稱,「併吞台灣是中國的國策,也是陽謀,希望朝野能夠團結,共同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陳水扁稱,他任內雖然「斷交」9國,也新「建交」了3個,但蔡英文上任後「2年不到就斷了3個」。

大陸駁斥「誘迫說」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2日說,多米尼加同台灣斷絕所謂「外交關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光明正大,扯不上什麼誘迫和交易。多米尼加總統也稱,多米尼加和大陸建交不設任何前提條件,「多米尼加如果還不和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外交關係,那將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至於下一個「斷交」的會是誰,島內給出種種預測。《聯合報》2日稱,下一個「斷交」國家恐會是梵蒂岡或海地,去年傳出海地要撤回駐台「使館」引發緊張,但目前海地外交部長正在台灣訪問,雙方關係暫時穩定。文章提到,台灣在拉美「邦交國」仍有兩三個處於非綠燈狀態,南美唯一「邦交國」巴拉圭可以說十分穩固。《中國時報》稱,台灣「外交」真的困境還沒到,大陸領導人要借參與11月底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首訪巴拿馬,到時至少有一兩個台「邦交國」會跟大陸建交,「大陸不會讓台灣邦交國歸零,而是大約降到9或10個,徒具形式上意義」。
台當局「外長」吳釗燮5月1日上午回應稱,海地外交部長這幾天就在台灣,由這來看,與台「邦交」沒有問題。此外,他認為,台灣與梵蒂岡「邦交」短期之內也不會有危機,「雙方保持密切聯繫」。
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認為,拉美一帶最需要注意,如海地、洪都拉斯之前都被點名,先前巴拿馬與台「斷交」,等於在該地區打開一個缺口,多米尼加「斷交」即為「巴拿馬效應」發酵。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則認為,大陸不會同一時間讓台灣「斷交」好幾個,但可能會慢慢地、採取融冰式的手法,「視狀況、時間點一個一個去拔」。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還說,在台灣各項民調中,受訪者對於大陸的「外交打壓」最為有感,程度甚至超過大陸威脅對台用武。

美國被稱指望不上

面對大陸出手,蔡英文當局一直着力投靠的美國卻幫不上什麼忙。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宮國威稱,台灣對美國不必寄予太多希望,美國也沒有能力阻止多米尼加與大陸建交;台灣籌碼有限,要穩固「邦交」還是得回到兩岸關係上。台北前駐美代表沈呂巡稱,美國根本不能影響中南美洲國家,且美國自己都承認大陸幾十年,也沒立場影響中南美國家要不要與大陸建交。在他看來,近期台美關係升溫是假象。
《中國時報》2日評論稱,台多閃電「斷交」,再次驗證「兩岸關係是外交政策上位」的說法,「大陸政策決定台灣未來走向,攸關台灣興亡,位階應高於外交政策」。該報認為,台多「斷交」透露幾點信息:一是凸顯巴拿馬「斷交」模仿效應仍在發酵;二是再次證明蔡英文喊出的「踏實外交」完全破功。這形同再次提醒民進黨當局,國際角力不存在所謂拍胸脯喊聲「換帖的」情義相挺,更多是政治、經濟乃至軍事的綜合國力。香港《星島日報》2日的社論稱,蔡英文迴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不斷通過「去中國化」凸顯以台灣為名義的國際空間,只換來這空間的不斷收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