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國總理乘專機抵達東京,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關於這次訪問,輿論普遍以中日關係回暖加以解讀。這無疑是符合實際的。時隔七年後,中國總理的這次訪日,輿論普遍持樂觀態度,並以中日關係回暖加以解讀。而從中日官方態度,以及訪問期間即將簽訂的諸多經貿協議來看,也確實印證了外間「小陽春」的說法。
那麼,為什麼冰凍日久的中日關係,終於在今年得以回暖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得從當年中日關係的惡化說起。
本輪中日關係的惡化,導火索是2012年的日本釣魚島國有化舉動,以及隨之而來的中日釣魚島及東海紛爭。而深層次看,這場紛爭則是中日兩國國力逆轉的的現實化連鎖反映。
2010年中國經濟正式反超日本,隨後這個差距逐年迅速遞增,截止去年,中國GDP已達到日本的整整3倍。
這種百年變局的發生,讓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鑒於中國的龐大體量和超快的發展速度,以及中日兩國的歷史宿怨和現實層面的諸多結構性衝突,日本認為有必要趁着自家還有實力,採取措施維護自己的所謂地緣利益,並打壓中國崛起的勢頭。這種情況下,日本右翼勢力迅速抬頭,並以釣魚島國有化為契機,開啟了與中國多維度對抗:
軍事上,中日圍繞釣魚島的這個焦點,出動海警力量反覆拉鋸;並試圖離間中韓,打造針對中國的美日韓軍事同盟。
政治上,安倍政府更是全方位出擊,不僅竭力爭取美國對中國的壓制,還拋出所謂“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概念,大力拉攏與台灣、東南亞、印度乃至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勢力,試圖圍堵中國。
而在經濟層面,日本最著名的動作,莫過於TPP,安倍試圖以此為契,將中國隔絕於亞太龐大市場之外。
在這種背景下,中日關係急劇降溫——政治上,中日之間的高層直接交往幾乎絕跡,並在國際政治層面展開多次對攻;經濟上,雖然中日經貿往來對兩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決定了中日都不可能將主動將其破壞,但這種合作,也僅限於對即成體系的維持而已,進一步深化合作的諸如中日韓自貿區、RECP等,都陷入停滯。
這一階段,日本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中國越來越強大的國力,決定了日本當然不會傻到直接衝上去跟中國正面撕破臉。但日本也絕不能接受中國就這麼一帆風順的崛起。所以,日本實際上採取了「拖以待變」的策略。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打造反華陣營,對中國予以戰略遏制。在限制中國國力增長的同時,將其影響力堵回國內。只要這種遏制的力度強到一定程度,中國就會因實力削弱、發展受限而被迫戰略收縮,並為自身戰略空間的考慮,而尋求對日妥協——而到那時,話語權就到了日本手裡,日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圖,給中國戴上緊箍咒!
只不過,七年下來,形勢的發展,卻並未如日本所願——甚至截然相反。
軍事和政治上,因為朝核危機和薩德事件,中韓在過去兩年一度交惡。韓國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選擇了向美國靠攏。但這種靠攏仍然有限,韓國對美日韓軍事同盟依然有極強的排斥心理,在靠攏的同時,也積極尋求與中國的和解,擺明了不想就此被美日拉上圍堵中國的戰車。尤其是今年以來,隨着半島局勢的戲劇化轉折,韓國的立場更是大變——在當前形勢下,韓國也許對美國依然還有所依賴——畢竟還要防着朝鮮反水;但對於軍事圍堵中國,韓國基本上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而在東南亞和南亞,日本也同樣一無所獲——菲律賓是赤裸裸的耍滑頭;新加坡這個小芝麻更是被中國強的泡都沒法再冒;至於越南,跟中國鬧了一陣子後,發現沒什麼意思,所以現在也不怎麼吭聲了;至於印度,這更是個大坑,去年洞朗危機時,莫迪還看着挺給力,並順勢從日本手上拿了一大筆超低息貸款給自家修高鐵,可一年不到的功夫,莫老仙就跑到武漢跟中國領導人大談交情與合作,擺明了已不打算上反華戰車。兜兜轉轉一圈下來,除了個最多只能嘴巴上噁心下大陸,現實中啥實際用處都沒有的台灣,日本連一個拉攏到的勢力都沒有——而且就連作為獨苗的台灣,日本還不敢玩的太過——畢竟這是眾所周知的中國禁臠,日本膽敢亂來,中國就真敢跟它來硬的。
政治上的反華基本上一場空。經濟上的圍堵,那更是坑死人不償命。本來,安倍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拉扯出一個TPP,就指望着用這個來限制中國經濟發展。結果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它給廢掉,整的安倍欲哭無淚。雖然日本後來咬着牙 ,愣是把美國缺席的殘疾版TTP也給拉扯了出來,但這威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最近特朗普又放出風聲,表示願意有條件的重新加入TTP,但是這種非正式的放風,結合特朗普反覆無常的風格,以及其堅定的美國優先理念和貿易保護立場,決定了這事兒壓根不靠譜——十有八九只是誘使日本在貿易談判中割肉的策略;搞得日本根本就不敢相信。而且退一萬步說,就算特朗普說的是真的,他主導下的TPP,條件也肯定比奧巴馬版要苛刻的多,遠超日本的承受能力——畢竟安倍再想借TTP排擠中國,也不能因此坐視日本被美國瘋狂放血,白白把自己的命搭上!
沒有了TPP,日本經濟圍堵中國的戰略就基本宣告破產。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重要的是,日本自己的經濟,正在被加速邊緣化!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海外市場。而現在美國這邊,特朗普是鐵了心的要搞貿易保護——這意味着日本製造未來在美國前途坎坷。
而另一邊,中國一邊產業升級,一邊大搞「一帶一路」——前者意味着本就已被中國吃掉中低端的日本製造;接下來在高端核心領域那些為數不多的優勢,也將逐漸被中國侵蝕;至於「一帶一路」,本來日本還指望着用TPP來對抗。現在TPP被廢,光靠日本自己,根本就沒有制衡的辦法。
這下日本就麻煩大了!老大擺明了要來橫的;老二又拉了一大票國家,把圈子經濟搞的熱火朝天。日本經濟逐漸孤立於全球兩大主要經濟體之外,連周邊國家都被中國經濟圈子吸附,這對日本這種外向型經濟體來說,簡直就是不能承受之重!
這種情況下,日本就必須改變策略了,具體來說,就是主動跟中國和解——畢竟對日本來說,自家經濟才是第一位的,它再怎麼想遏制中國,也不能把自己的命給搭上。何況現在的形勢,遏制中國前途渺茫,自家倒有可能淪為孤家寡人的風險。
而這正是中國所樂見的。在這一輪中日博弈中,其實中國採取的鬥爭策略和日本是一樣的,說白了都是拖以待變。只不過日本的拖以待變,是想用時間來打造反華聯盟,然後藉此聯盟之合力逼中國退縮;至於中國,他的戰略角度和目標則截然相反——它的戰略意圖,是憑藉自己世界級地緣大國的潛力以及現實中的高速發展態勢,用時間來進一步壯大自己,然後再用這種強大實力,胡蘿蔔加大棒,逼包括日本在內的博弈對象認清現實,自行散去甚至化敵為友。
而從現實來看,幾年下來,得以把戰略目標變為現實的一方明顯是中國。當中國的GDP規模,三倍於排名世界第三之時,除了美國這個全球老大和台灣這個二愣子腦殘,其他所有國家都已經如中國所料,紛紛選擇認清現實——先是菲律賓、越南這些東南亞小國,繼而是印度這樣的准地緣大國,而到現在,作為亞洲反華第一堡壘的日本,也終於扛不住,選擇了識時務為俊傑——重新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推動RECP,商簽本幣互換協議給予日方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這次中日首腦會晤要達做的幾件大事,怎麼看都會讓中國獲利更多!
鬥了幾年,最後卻落得這樣的結果,日本內心肯定是崩潰的。但它也沒有辦法,美國的船已經不讓上,再不上中國的船,自己這艘小船眼瞅着就真要進水下沉了。這種時候,日本也只能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先跟中國合作一把,給經濟注入點新能量再說——就算這種合作,中國的收益會更大,但現在日本也顧不得了!
當然。在慶祝中日關係回暖的同時,我們也要明白,日本的這種合作是有限的:首先,這些合作集中於經濟領域,並不涉及政治;其次,日本的這些合作,主要局限於中日雙邊或者中日韓三邊,並沒有直接觸及「一帶一路」。這種做法,表明日本依然沒有徹底死心,他仍然保留着遏制中國的企圖,只是現在大氣候不好,所以暫時先合作一把,給自己先撈點好處把命續着再說。如果將來形勢轉變,日本依然有可能重新跳上舞台,把幾年前「遏制中國」的戰略再演一回。
那麼,對於日本這種意圖,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呢?其實答案就兩句話: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第二,以不變應萬變。作為世界級地緣大國,作為現實中的全球第二大國,作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不僅現在有強大的國力,在未來依然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種情況下,中國在戰略層面無需去靠主動挑起對抗來維護自身利益,只需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的趨勢,隨着國力的不斷增強,一切妖魔鬼怪,最後都會因無法承受與中國對抗的代價,而選擇徹底認清現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