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為什麼沒有選擇「合縱」抗美?

雲石

中美貿易戰已經告一段落,總的來說,這次停火,中國基本上還是達到了預期,雖然中國最後依然對美做出了讓步,但這種讓步是有限的,並未超出中國在開戰前所設定的底線,更沒有傷及到自身的根本。也正因為如此,休戰協定達成後,中美雙方均能對此表示滿意。


不過,雖然是達到預期,但也不能否認,中國確實在現實中做出了一定讓步。尤其是,美國基本上都沒有付出什麼,僅憑着自身的強力,就逼得中國不得不白白讓渡一部分利益,所以這種「雙贏」背後,依然是中國做出了一定的犧牲。

當然,這也不是頭一回了。過去幾十年裡,幾乎每隔上幾年,美國就要把中美貿易擰出來比劃一番;而作為弱勢一方,中國為了息事寧人,也每次都不得不支付一定限度的好處,以換取美國的暫時罷手,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崛起爭取時間。所以,這一次的讓步,不過是對過往博弈周期的又一次重複罷了。

但這依然不能平息許多人的憤怒。以前的妥協很多人都能理解——畢竟當時中國國力孱弱,需要以空間換時間;但現在,中國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在中國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國以及最大工業國後,國人的自信心大幅增強,這種情況下再沿用過往的方法,自然讓人多少覺得憋屈。

當然,美國畢竟還是世界老大,中國雖然成長迅速,但跟美國比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對於這個現實,絕大部分人還是承認的,所以以中國一國之力與美國拼個兩敗俱傷,這隻能做為最後手段。

不過,看美國的架勢,他不僅對中國來時洶洶,對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放眼中國,歐日印韓等等,莫不受其大棒威脅。

按道理說,這就有機會了。畢竟美國的優勢只是相對的,它的實力,只能確保能夠壓制任意一個對手,但如果所有主要對手聯合起來,美國肯定也只有抓瞎的份。這種形勢下,中國似乎完全可以趁機倡議合縱,聯合所有遭受美國大棒威脅的一起抗擊美國。只要合縱成功,不僅無需重複妥協讓步故事,甚至還不乏逼迫美國讓步的可能!

但事實上,中國並沒有選擇力推合縱。或者說,在中國的所有選項中,有限度的向美國讓步,其優先級依然排在在合縱之前。而現在的結果就是,美國雖然沒能讓中國傷筋動骨,但依然成功的撈到了一定好處,然後抽出身來,去收拾歐印日韓等一眾小兄弟。

分明都在受美國訛詐,為什麼大家不合縱抗美?或者說,作為其中實力最強,也最為美國忌憚的中國,為什麼沒有挺身而出,去倡導合縱,甚至做「合縱」的縱長呢?

這裡面不僅涉及到當前主要國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與中國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定位息息相關。

首先,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都面臨著美國的訛詐,但真要想組成合縱,卻依然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和不穩定性。

我們就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國,如果這種對美合縱想要成功,自然少不了中國參與,甚至由其領銜發動。

可對中國來說,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和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它的發展,確實在相當程度上對其他工業國構成了競爭和擠壓。隨着中國製造的崛起,其他國家的中低端商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大不如前;而且,伴隨着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這種趨勢還在向中高端蔓延。

這就給合縱帶來了阻礙。雖然眼下是美國來霸王硬上弓;但中國這種潤物細無聲般的攻勢,並不比美國給他們造成的威脅小。相應的,各國對中國的忌憚,其程度也絕不比對美國低。

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大家和衷共濟就很困難。就算中國費勁千辛萬苦,甚至不惜讓渡部分利益,把合縱隊伍拉扯起來,但美國只要見勢不妙,對部分參與者放鬆制裁,那他們很有可能就會退出合縱——甚至不有可能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對中國反戈一擊。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屢屢失敗,就算偶爾成功也不能持久,就是因為這種合縱國家內部利益衝突太大,導致難以齊心。

而除了經濟層面的利益衝突,合縱各方與中國的政治分歧更為嚴重。意識形態、政治體制、地緣格局、種族、文化和文明體系,這些領域,歐日印韓都與中國存在好幾項分歧——甚至這種分歧還比較嚴重。而且最重要的是,歐日韓均為美國不同程度的盟友,印度也一直與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勾三搭四。

這就是個巨大的潛在威脅。且不說中國與各方在經濟領域本就存在巨大矛盾,就算大家真能為了經濟利益同仇敵愾,一致抗美。但美國一旦見勢不妙,在意識形態、地緣政治領域挑起事端,把經濟問題政治化,這就會出大麻煩。當大伙兒不再算經濟賬,而算起政治賬來時,中國就會面臨冷戰時期蘇聯的尷尬處境。基於經濟利益而興起的合縱,也極有可能會被基於政治站隊的連橫給消解掉。

此外,中國如果選擇合縱抗美,也會顛覆一直以來的對中美關係定位。一直以來,中國威脅論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熱炒的話題。而伴隨着中國的強勢崛起,中國未來或將取代美國霸權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

不過,雖然中國威脅論一直存在,但美國朝野在對華政策方面卻依然存在諸多分歧,反華一直沒有形成共識——在美國,一說對付蘇聯或者俄羅斯,那歷來都是朝野齊心,就連作為總統的特朗普都難以將其逆轉;但要說起對付中國,雖然鷹派叫的很響,但雜音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與中國「和平崛起」的理念有關。具體到中美關係方面,中國「和平崛起」的理念核心,就是國際權力的此消彼長,全由大勢決定。中國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營造有利於己方的大勢,而絕不是採取直接的方式,對美國霸權發起正面挑戰乃至顛覆。

這種對美交往基調,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即便中國現在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坐穩了全球第二大國的寶座。但客觀的說,中國綜合國力依然與美國有相當的差距;國際影響力更是遠遠不如。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必須要想辦法,儘可能的避免被美國全方位戰略鎖定——如果做不到的話,至少也要盡量拖延這個時間點的到來。

避免被美國鎖定,中國可以採取的辦法有很多——既可以憑藉自己已經夠強的實力,來約束美國的決心;藉助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來掣肘美國的精力;靠對美國的經濟捆綁,以及遊說公關等,來從內部消解其反華的慾望。而釋放出足夠的善意,盡量迴避與美國的強烈度正面衝突,也同樣是打消美國敵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當然,迴避強烈度正面衝突,並不是無原則的妥協。當美國的進逼觸及中國底線時,那該干也就只有干。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中國其實還是可以、且有必要想辦法的。

這也可以解釋中國在這次中美貿易戰中的表現——當特朗普獅子大開口,直接觸及中國底線時,中國就表現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但同時,中國也積極尋求談判,並明示暗示,只要不侵犯中國核心利益,它也願意在不觸及底線的情況下,做出一定的讓步——這就是迴避強烈度正面衝擊,打消美國敵意的誠意。

而貿易戰的停火,也證明,美國其實並沒有跟中國兩敗俱傷的決心,特朗普的獅子大開口,也不過是想在不觸犯中國底線的前提下,盡量多割中國幾塊肉而已。

既然如此,中國就沒必要去搞合縱了。因為一旦組織起合縱,且不說成敗如何,光這個舉動本身就意味着着中國已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展開了強勢對攻。

這樣一來,中美關係的性質和定位就徹底變了。中國就從美國的競爭對手、長遠威脅,直接變成了美國的正面敵人——而且是個大敵!雖然現在這種對攻僅限於是經濟領域,但既然對攻的架勢已經擺出來,將來自然也能蔓延到政治乃至軍事領域。

這樣一來,麻煩就大了。如果僅僅是對手,潛在威脅,那美國還可以因為這樣的掣肘、那樣的顧慮,而在反華方面有所保留;可一旦變為敵人,這個性質意味着美國對中國再不是不成體系的敲打,而是全方位的戰略鎖定,其目的也從普通的遏制,變為要將其打倒——至少也是將其嚴重削弱——換句話說,美國在反華方面的決心、慾望、行動力,以及對自身失血的忍耐力都會大大提升。

這對正處於崛起半途的中國來說,當然是極為惡劣的局面。如果真是已經被逼上梁山,逃無可逃,那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去打去扛;但如果局勢明明還沒到這份上,卻因為中國的舉動,導致了中美關係的徹底變質,那就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中國,雖然已經成長到相當程度,但在國際領域,其之經濟吸附力,以及政治、文化的吸引力,都還存在較大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尚不具備打造穩固經濟合縱的能力,強行上馬,且不說難以成型,就算把這攤子給拉扯起來,也必然會有許多難以彌補的漏洞,甚至會引發中美關係的變質,給自己招來原本可以迴避的大麻煩。基於這種邏輯,中國很難用合縱的方法,來抵禦美國的貿易戰;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適當的妥協讓步,雖然看上去有些窩囊,但卻是相對最不壞的選擇。

現在,中美貿易戰雖然整體上已經告一段落。不過接下來細節層面的博弈依然在持續。特朗普在休兵之後,依然拿中興等事件敲打,無非就是想在具體條款方面,多榨中國一點油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