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歐貿易戰的箭在弦上,以及中美貿易談判的反覆無常,全球貿易戰的陰雲已經越逼越近。
當然,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兇悍,很大程度是出於出於國內政治、迎合基層選民的考慮,未必是其外交戰略的真實意圖;而以一國之力,悍然與全球對抗,這個即便是擱之於美國,也多少有些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所以,即便是在山雨欲來的當下,這場全球經濟大搏殺,看上去依然不大可能變為現實——即便真開戰,也很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點到為止,而非不死不休的兩敗俱傷。
但即便如此,特朗普的這一連串「壯舉」,其效能依然不能低估。如此彪悍的手段,在充分證實了特朗普「心狠手辣」作風的同時,也再一次的將其推行「貿易保護」的決心昭示於天下。接下來,不管貿易戰打到什麼程度,也不管最後以哪一方的主動媾和收場,但經此一事,美國在「反全球化」道路上,可以說又邁出了一大步。
鑒於美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重要地位,它的這種轉向,勢必對推行了幾十年的經濟全球化產生重大影響,世界經濟格局,乃至於政治格局,也會由此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全球第二大國,以及經濟全球化中的另一主要受益者——中國,又該如何面對這種即將到來的重大變局?中國該如何做,才能在這種動蕩中保全自身,甚至進一步拓展影響,確保自己的國家復興戰略不受影響呢?
首先要解釋的,就是中國對美國「轉向」的態度。在很多國人看來,美國退出全球化,正是中國「搶班奪權」,重塑全球化格局,確立自身江湖地位的大好良機。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退出全球化,似乎對中國反倒有好處。
但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現實中,中國其實並不希望見到美國從全球化中淡出。相反,中國甚至採取了許多措施,希望能夠扭轉特朗普政府的認識,讓美國能夠認可全球化——即便這種舊有格局的維持,意味着美國將繼續充當這個體系的領導,中國依然免不了受其壓制,但中國依然樂見之。
為什麼會這樣?這並不是中國天生喜歡被美國人欺負,而是美國一旦退出,會給中國,以及全球化秩序帶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
對中國來說,直到今天為止,中美貿易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依然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美國轉向,逐步退出全球化,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必然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而比起經濟,更重要的是政治。中國作為世界性的地緣大國,作為當下的全球第二大國,其龐大的體量和規模決定了,它天然就不可避免的會被美國視為對手。而中美在種族、文化、政治體制、意識形態上的迥異乃至衝突,更使得美國對華的這種敵對性認知根深蒂固。
這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十分不利的,並極力想改變美國的認知。但中美客觀矛盾的存在,又使得中國又很難讓美國真正放心。這種情況下,中美經濟上的緊密捆綁,就成為維繫中美關係的最重要籌碼。而中美經貿合作,本身就是置之於全球化框架之下的,隨着美國對全球化的態度轉向,中美經貿關係降溫也是不可避免。
當經貿這根關鍵性紐帶被削弱,中美在其他領域的各種矛盾就會凸顯出來,中美對抗的風險會大大增加——而這,對於國家崛起正在半途,且發展趨勢向好的中國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也正因為如此,即便中國在中美貿易中經常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還動輒面臨美國敲詐,但只要不涉及根本,中國都還是願意忍辱負重,用有限度的妥協退讓,維持中美經貿關係的穩定。
這是直接從中國角度來說的。而就整個全球化體系而言,它的維持,也離不開美國的保駕護航。
全球化分工合作體系錯綜複雜,參與各方各有各的利益訴求,彼此之間也存在巨大的矛盾。這種格局意味着,要想讓全球化秩序穩定,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領袖。
而美國,就正好發揮了這種定海神針的作用。經濟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而且在分工協作體系中佔據高端核心地位,對整個產業鏈條的正常運轉起到關鍵作用;同時,美國還是全球霸主,政治上和軍事上有着無以匹敵的影響力,足以壓制各種不穩定,將威脅乃至破壞全球化的各種勢力摁下乃至消滅。正是這樣一個超級強權的存在,全球化才能在一大堆國家、地區的紛紛鬧鬧中,堅定的推行下去。
美國的這種作用,是中國不能替代的——至少現在不能。雖然中國近年也發展神速,國力也已經牢牢佔據全球次席,但要達到美國那種勢壓群雄的程度,還有好大一段距離。中國經濟在整體發展層次上的不足,使着其無法憑自己之力,構建並維持一套完整的全球化產業鏈;政治、軍事影響力的有限,也意味着其對全球範圍內的各種紛亂,缺乏足夠壓制力。換句話說,雖然中國從全球化中,收穫了巨大的利益;但它本身,卻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維護這套體系的完整健康運轉。
總而言之,鑒於全球化對中國崛起的重要意義,以及中國尚無力維護全球化的現實,決定了現階段美國對全球化興趣的消退,對中國並非是利好,反而在相當程度上構成了利空。也正因為如此,當前的中國,其實並不樂見美國對全球化的轉向。
只是,中國樂不樂見是一回事,美國要不要退縮是另一回事。現在,特朗普貿易保護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未來美國縱然不至於完全退出全球化,但熱情和重視程度大幅下降,已經是可以預見。這種情況下,中國又該怎麼應對呢?
其實關於這個,戰略層面中國早就給出了答案。
首先自然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布局於亞歐大陸和印度洋——這都是美國影響力相對薄弱的部分。同時,一帶一路所經過的地區,大多經濟相對落後,但是發展潛力巨大。
這正是中國發力的最佳之地。美國影響力相對薄弱,意味着受美國干擾破壞的程度相對較低;經濟相對落後,這意味着其產業發展需求也相對初級,以中國目前的產業發展層級,有充分的實力駕馭;而發展潛力巨大,意味着這裡的開拓,能帶來較好的收益和回報。這種貧瘠之地經中國之手開拓出來,既能為中國內部的產業升級提供資金和市場,也能有效的壯大中國經濟的影響力版圖。
此外,就是增強一帶一路頭尾兩端的聯繫,強化與歐盟的戰略合作。歐盟同樣是重量級的經濟體、在全球化產業鏈條中也佔據中高端地位;同時,歐盟也是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雖然近年來右翼泛濫,內部問題叢生,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其依然是傳統建制派佔據優勢地位。
在美國抽身的當下,歐盟這樣的重量級合作夥伴,對中國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歐盟由於美國的「背叛」,「向東看」的戰略需求也被逼着逐漸增長。
當然,歐盟與中國也存在着相當大的矛盾;同時,雖然美歐正漸行漸遠,但要說二者關係破裂,依然為時尚早。所以,中歐合作不可能全方位推進,其深入程度也勢必受限。
不過,中歐雖然不可能“合縱”抗美,但至少在經濟領域,雙方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的。尤其是優勢互補,以及民用層級的核心設備、技術合作方面,以前歐洲受制於美,限制頗多;而隨着美歐經濟關係的鬆動,歐洲這方面的管制完全有可能適度放鬆。
這種中歐經濟層面的更深入合作,既有利於中國產業升級,也可以助力歐洲經濟,緩滯右翼對傳統建制派的進逼,對美國收縮後的全球化格局之維持,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
而除了經濟層面的對外拓展,中國另一大應對方式,就是強軍建設。
強軍建設,除了中國自身的國防需要之外,在保障全球化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美國對全球化的維持,無非就是胡蘿蔔加大棒——胡蘿蔔當然是指產業分工合作,給參與方發展經濟的機會——雖然大頭肯定是美國自己拿走,但其他國家也能分到湯喝。而大棒,自然就是武力。誰要是破壞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秩序,那美國就用大棒侍候,將其消滅。
以前,全球化有美國武力做後盾,中國還可以悶頭只顧發展——雖然這套武力是為美國利益服務,但因為美國利益與全球化高度捆綁,所以中國也可以順道撿便宜。現在,隨着美國的撒手,那些不穩定因素,甚至破壞因素自然會紛紛冒頭。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想維持全球化(至少維持一帶一路戰略安全推進),就必須建設自己的武力。
當然,中國的強軍建設,並不是要像美國那樣,用暴力直接干涉他國內政。但武力的存在,其本身就是一種強力威懾,通過這種影響力的進駐,至少在中國利益核心範圍,能對相關地區的局勢起到穩定作用。
同時,武力的發展,也是為了防止美國搗亂。現在美國雖然經濟上選擇戰略收縮,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就放棄全球霸權了。中國趁着美國收縮之機拓展影響力,雖然現在僅限於經濟層面,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着中華經濟圈的成型,這種影響力早晚會拓展到政治層面,進而會對美國的霸權造成威脅。
這當然是美國所不允許的。雖然美國現在已經無法用經濟方式來阻攔其他國家與中國的接近,但軍事手段還是有的。所以可以想象,隨着美國經濟的戰略收縮,軍事作為其維持霸權的另一戰略支撐,其作用將更加凸顯。這種情況下,中國有必要增強自身軍事實力。
雖然這種增強,並不意味着中國就能與美軍相媲美,但在一帶一路核心利益區,中國還是能夠搶得一定的空間,進而削弱美國軍事強權對中國利益的破壞。
當然,客觀的說,中國不管怎麼努力,至少在中短歷史時期內,它對全球化的戰略支撐力度,還是達不到美國那種高度的。而全球化又是中國發展崛起的關鍵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努力,實際上依然是借打為拉,希望通過這種區域化戰略整合,儘可能在美國收縮後,最大限度的維持住全球化的生機和活力,並且讓自己充分從中受益。
對美國來說,其戰略收縮,本身就只是權宜之計。本質上,美國不可能放棄全球化,只是現在其內部空心化嚴重,所以需要暫時收縮回血,待回血完畢,其最終還是要重新出山——畢竟,沒有經濟全球化的支撐,單靠軍事強力,是不可能長久維持自己霸主地位的。
而中國所做的,就是要趁美國這種戰略收縮,全球化階段性退潮的空當,通過各種拓展和合作,儘可能的維持住自身的收益總量。只要這種中國的收益總量,依然遠高於美國通過戰略收縮回血的回報,那麼基於中美國力此消彼長,以及中國藉機擴大全球影響力版圖的戰略趨勢,美國自然不能長久自安。
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自身回血完畢,重新出山之時,依然能維持以前的優勢,甚至這種優勢還更加擴大,然後再憑着這份優勢,把因收縮而放棄的影響力給重新奪回來。
但如果中國並沒有因為全球化的退潮而陷入困境,反而依然保持較高的國力增長,並且在影響力擴張方面,還因為美國的收縮而大幅邁進,這就會讓美國陷入尷尬——要麼,美國繼續貿易保護,但這不僅不能阻礙中國的國力增長,反而還會有助於中國影響力的拓展和中國主導新秩序的構建;要麼,美國就及時調整政策,回歸全球化大家庭,也重新承擔起作為全球化領袖的義務。而鑒於中國從全球化中獲益甚多,美國提前回歸,讓全球化重新坐大,中國同樣是獲利最多的一方。
當然,這些都只是理想狀態,要想變為現實,必然面臨各種艱難險阻。必然充滿荊棘。美國不會輕易放手中國壯大;中國要想建立穩固的影響力,也必然面臨各方各面的阻擾。圍繞全球化與反全球化,中美這盤博弈大棋,還會進行很長一段時間。至於誰能笑到最後,就看二者自身造化了。雲石君會根據形勢發展,持續追蹤解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