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別看眼下打的歡,其實已近結束時

雲石

近期,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繼雙方互相追加160億美金關稅,被市場報以期望的兩國副部長級會談也無果而終,從白宮與北京的態度來看,二者依然分歧巨大,且都拒絕過多讓步,輿論關於當前美中貿易衝突最大化的猜測再一度爆發。


那麼,特朗普會繼續加碼,對中國對美出口商品進一步加碼追殺嗎?

不排除這種可能。鑒於中國堅決不從的強硬態度,特朗普接下來進一步加碼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甚至將中國5050億對美出口大包圓都不無可能。

但是,不管特朗普接下來還有什麼殺招,從現狀和趨勢來看,這場貿易戰,可能已經到了快落幕的時候了。

為什麼這麼說?這其實與特朗普的根本利益,以及對華貿易戰鬥爭策略有着密切的關係。

這一輪中美貿易戰,被很多人將其視為特朗普蓄謀已久、精心組織的一次戰略級進攻。但其實不然。且不說中美貿易戰本身對美國的傷害,哪怕從這場博弈的前後經過看,雖然表面上去,特朗普的攻勢洶湧澎湃,確有與中國決裂之勢。但如果仔細剖析,我們可以發現,這裡面有很多不合情理之處。

首先,特朗普此輪貿易戰是向全球開刀,而並非僅僅針對中國一家。

這是很沒道理的,現在美國已不比當年,它的實力優勢是相對的,並沒有以一己之力勢壓群雄的絕對優勢。

而反觀中國方面,其已坐穩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和全球最大工業國的交椅,GDP達美國六成多(如果按照西方的GDP計算標準,這個數值還要再往上提升一大截),這種實力決定了,它絕對不是美國輕易可以撼動。

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真是想對中國發動戰略級的貿易戰,試圖將中國壓垮,那它必須要做充分的準備——在國內的相關準備工作就不說了,國際層面,更應該拉攏歐日韓加澳等一票盟友,甚至儘可能的爭取印度、巴西、東盟等一大票新興國家,形成全球圍攻之勢,這才有可能在避免兩敗俱傷的前提下,將中國成功制服。

但實際上,特朗普不光國內遠遠還沒擺平,國際方面,他也是同時向全球開刀——不光中國,一眾西方盟友,也成為其敲詐勒索的對象——最奇葩的是,這種開刀還是同步進行。

這種玩法,不僅不能拉到反華盟友,反倒會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壓力。最無語的是,歐洲本來還打着一致對華制裁換取美國放過的心思,可連這特朗普都予以拒絕,差點將他們逼到自己的對立面。

這就很扯淡了。只要不傻都能明白,特朗普用這種打法,根本就不可能壓倒中國——甚至不客氣的說,從他的這套打法就可以看出,他的戰略中心,根本就不是為了壓倒中國。

其次,特朗普的反覆無常。眾所周知,在五月份時,中美已經就貿易戰達成了妥協。還記得當時談定后,特朗普對此頗為開心,還親自接見了代表中國前往華府談判的中國副總理。

這實際上一種破格了。在貿易糾紛爆發前的二月份,副總理也曾前往華府,也曾尋求與特朗普會面,但當時的特朗普壓根就不搭理。而這一次,雖然有達成妥協的彩頭,但以美國的國際地位和特朗普的總統身份,他也完全沒有接見一個中國副總理的必要——再考慮到他在國際政治中一向強勢甚至狂妄的形象,他就更犯不着「降尊紆貴」。

但事實是,當時特朗普不僅接見了,而且還在接見過程中笑容可掬,事後還在推特上大肆吹噓,將其作為自己成功逼迫中國讓步的一大「功績」。這一系列動作只能證明,特朗普對當時達成的協定其實是滿意的。

可僅僅過了一個月,特朗普又反悔,重新啟動了對華貿易戰,並接連加碼,甚至有鬥爭最大化的架勢。這種立場上突然且徹底的反轉,本身就證明,特朗普的這次對華貿易戰方面,並非精心謀划,更談不上什麼深謀遠慮,更像是趕鴨子上架,匆忙而為。

特朗普為什麼會這樣?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這本來就是特朗普性格和執政作風——畢竟出爾反爾的事,特朗普做的實在是不要再多。在中國的事兒上再擺一道,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其實並非如此。

雖然特朗普這個人的確狡詐,也的確不怎麼重信守義。但他之所以如此,並不是真有什麼神經病,所謂的出爾反爾,只不過是其一種迷惑敵人的策略或者說是權宜,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利益。

但這一點,在對華反覆這件事上,是不適用的。簽訂了協定,不到一個月又反悔,這起不到什麼迷惑中國的效果,中國也不會因為這一個月的和平假象,而蒙受什麼實際損失,給美國留出什麼大的破綻。相反,特朗普還會因此損傷美國的國家信譽,自己的政治信譽也會因此大受影響——所以這種做法對特朗普來說,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從這一點來說,特朗普的反覆,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情非得已,是受某種外力逼迫的不得不為。

同時對全球開刀,證明了壓倒中國並非當下特朗普政策的首要之務,而這種對華貿易戰的臨陣反覆,更加表明特朗普是受外力逼迫,倉促上陣。從這兩點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一輪對華貿易戰,並非美國戰略級的精密部署,壓倒中國,至少在眼下,並非特朗普的戰略重點所在。

既然對華貿易戰並非時下重點,那特朗普這麼懟中國甚至懟全球,究竟又為那般呢?

答案很簡單,中期選舉。

年底中期選舉對特朗普近期施政的影響,輿論場上的分析已經是汗牛充棟。在美國貿易逆差巨大、製造業空心化嚴重到已引發嚴重社會問題的當下,特朗普作為一個打着貿易保護上台的總統,當然有必要通過展現強硬姿態,爭取選民的支持。

當然,這種強硬姿態的展示,其實是有很大負作用的。最直接的就是,美國並不具備跟全世界硬懟的實力——連跟中國一個國家硬懟其實都很吃力。如果真這麼懟下去,美國自己也會受不了——耗的久了,不光美國要大流血,隨着其對美國負面影響的顯現,特朗普也會受其拖累,被利益受損的民眾拋棄。

不過這個從技術層面來說不重要。畢竟中期選舉十一月份就開始了,所以特朗普也並不是真懟,他只是做個樣子,把姿態擺出來,爭取到選民認可,在中期選舉那裡過關就行了。等中期選舉過後,再重新放緩姿態就成。

從怒懟全球到中期選舉,這中間不過是短短几個月時間——這種時間長度,用來輿論引爆和熱炒那當然是綽綽有餘,但並不至於讓貿易戰的負面效果充分顯現,進而引火燒身。特朗普就用這個時間差,來達到搞定中期選舉目的的同時,也不至於為長遠的美國利益和自身政治利益埋下隱患。

不過這樣做,其實依然有負面影響。畢竟此舉會嚴重傷害國家信譽:

對中國就不說了,被特朗普出爾反爾擺了一道,中國對美國的政治信用的認可度會大打折扣,美國的貿易戰本身,也會加深中國的危機感——這意味着即便中美在中期選舉前後和解,接下來中國推動產業升級和核心技術研發的決心也會更堅定,投入也會加劇。將來美國再打壓中國,會變的更加不容易。

對美系盟友同樣如此。特朗普對盟友的做法,已經嚴重傷害了他們對美國的信任和依賴感。雖然美歐最後總算勉強媾和,但有了這一次教訓,再加上美國貿易保護的長遠趨勢,這些盟友也會盡量削弱對美國的依賴。甚至,有朝一日美國真正準備發起對華戰略級制裁時,盟友們的態度和決心肯定也會大打折扣——基於美國不可信任的認識,它們會傾向於保留中國一定的實力,以掣肘美國,以防美國獨大后再來收拾自己。

綜上所述,特朗普這次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硬懟,雖然政治上給自己確實加了分,但實際上對美國是構成了相當長遠傷害的。因為這件事上頭,特朗普是將自己的個人政治利益,凌駕於美國國家利益之上,為了前者而犧牲後者——至少在這個層面,特朗普所展現的,更多的是政客的投機,而非政治家的擔當。

那麼,特朗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畢竟中期選舉每個美國總統都會遇到,私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衝突更是每個政治人物都不可避免。但並不是每個總統最後都會選擇為私利而棄公義。縱觀美國歷任總統,其實也有很多人在公義與私利發生衝突時,展現出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既寧願冒着私人政治利益受損,也一定要將某項他所認為有利於國家和公共的政策推行下去。

從特朗普的抱負來看,他應該也不是這麼心胸狹隘的政客,那為什麼為了一個中期選舉,卻能夠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為個人政治利益服務?

這其實也是特朗普沒辦法。也許中期選舉對一般的美國總統來說,沒那麼大影響,但對特朗普,卻是性命攸關。

特朗普作為一個民粹總統,在華府毫無根基,他上台後的貿易保護、反全球化、反普世價值扥一系列作為,嚴重衝擊了傳統社會秩序,加劇了美國國內的撕裂和對立——說直白點,喜歡特朗普的當然更喜歡,但是反對特朗普的也會對他更厭恨。

這意味着特朗普沒有退路。一般的美國總統,都帶有很強的全民性。選民支持他或不支持,大多只是根據其某一項具體施政而定;而且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其程度都是有限的,沒有什麼太激烈的情緒。這種平和的政治環境,決定了中期選舉的成敗,縱然會對總統構成影響,但一般也不過就是多些掣肘或者少些制約而已,總統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政策調整,重新爭取選民支持——退一步說,就算依然有很多人不支持,一般也不會對總統本人的政治生命構成太致命的影響。

這種情況下,總統個人還是有較大的轉圜餘地。所以他們也可以有更多擔當,為了某項有利於美國國家的長遠大業,而暫時遭受一些反對,甚至犧牲掉自己的部分政治私利。

但特朗普不一樣,他執政下的美國壁壘分明,對他的愛恨也是走向兩個極端——雙方距離太遠,無法調和。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如果不能贏得中期選舉,讓共和黨控制國會,一旦作為反對派的民主黨上位,肯定會啟動法律程序,彈劾他下台。

總而言之,中期選舉對一般美國總統,和對特朗普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對一般美國總統來說,中期選舉就是一個坎,最多也就是一個坑;但對特朗普來說,這就是決定生死的鬼門關、奈何橋!也正因為如此,特朗普必須高度重視中期選舉,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因為,他沒有退路!

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特朗普為什麼會對華出爾反爾。協定達成之初,特朗普十分滿意——因為他認為,在美國現有國力下,這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了其能逼迫中國讓步的最大值。但問題是,這種基於國情和國家利益而表露出的滿意,並不足以安撫他的主要擁躉——即那些銹帶藍領。

協議達成后,隨着輿論的一頓熱炒和班農等帶路黨的鼓噪,白人中下層藍領認為這種對中國的打擊遠遠不夠。

這下特朗普就沒辦法了。維護了國家利益,自己的擁躉就會反水,而中期選舉近在眼前,沒了他們支持,共和黨就有可能失去多數黨席位;而民主黨一旦上位,自己就會被彈劾。基於這種邏輯,特朗普只能變卦,繼續對中國開炮。

而既然走上了這條路,那就沒法回頭了。他必須不斷加碼,通過這種姿態,來討好選民。所以,只要中國不妥協,特朗普就必須不斷擴大。

但是,凡事都有個極限,特朗普再怎麼擴大,也不可能真的全盤梭哈——果真如此,對中國造成多大傷害不知道,美國自身經濟運行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這種影響擴大到一定程度,不僅原先反對他的人會對他更加厭恨,就連以前的擁躉,也會因為生活成本的增高、以及經濟形勢的惡化,而對特朗普改變態度——雖然他們都支持對中國開刀,但如果因此遭受的傷害超過容忍限度,那他們同樣是不能接受的——而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恰恰是對傷害的忍耐度相對較低。

所以,特朗普在對中國開炮的同時,也肯定要控制節奏——鑒於中國的體量,以及中美經濟捆綁的複雜性,他既要用對華開炮來樹立光輝形象,但也絕不能因此承擔太多的政治風險。

綜上所述,這次貿易戰不是戰略級的,特朗普本身也沒什麼精心準備,甚至貿易戰,雖然從根子上,是美國打壓中國長期戰略的貫徹實施,但至少就這一次而言,主要還是服務於中期選舉這個特朗普自身政治利益。所以,中國根本犯不着太過妥協,等中期選舉過完(甚至都不用過完),特朗普自然就會回調——如果他不回調,隨着時間的流逝,貿易戰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就會逐漸顯現(實際上現在已經有這個趨勢了),對特朗普這種沒有足夠政壇根基,主要靠民粹支撐的人來說,這個結果就很恐怖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畢竟這一次,特朗普只是玩權謀,等他擺平了自己的麻煩,真正讓外交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時,那時的對華貿易戰,可能就是來真格的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