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2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開始,到今天已經五個多月了。從中國人的心理來看,受貿易戰影響程度無疑是很大的,注意觀察股市,基本一有大的貿易戰新聞出來,第二天一定大跌。
實際上中美貿易戰,從3月22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到現在打了五個多月,不管是中國經濟還是中國人的生活,都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當然最近的幾個月,由於國內消費增長減速,因此目前中國經濟有下行的跡象,但是這和貿易戰並沒有什麼關係。
貿易戰,主要是通過影響進出口的形式來影響中國經濟,但是到目前為止,影響並不算大。
儘管7月6日開始中美互相徵收340億美元關稅,貿易戰已經正式打響,看7月份的中國進出口數據,增速還加快了。
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6萬億元,增速由上月的4.3%增加到12.5%。其中,出口1.39萬億元,增速由上月的3%提升至6%;進口1.21萬億元,增速更是由上月的6.0%大幅提升至20.9%;如果是單看中美的7月貿易數據,並沒有呈現減速跡象,而且順差還在繼續增加。
7月中美貿易3547.2億元,增長5.2%,近三個月以來,這一增速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676.6億元,增長5.6%,自美進口870.6億元,增長4.3%。
對美貿易順差在進一步擴大,沒錯順差居然在繼續增加。
所以說至少到目前為止,貿易戰大規模影響了中國對美出口,從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速這個邏輯暫時還不存在。如果拋開中美貿易,7月份中國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出口增速還是加快的。
中國一年超過12萬億美元的GDP,到目前為止,雙方互相徵收的關稅商品金額也才500多億美元,這裡面中國能賺到多少價值還不清楚,就算100億美元好了,就算全部損失掉,也就是中國經濟的千分之一不到。
當然後面如果繼續升級,比如9月第一個星期來個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互徵,中美貿易受到的影響將不可避免的增大。
不過即使中國對美出口在隨後幾個月受到較大影響,如同之前反覆強調和分析,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不會大到不可承受,中國經濟增長目前最大動力是國內消費,而不是美國對中國產品的消費,總之中國的國內消費不能出問題,這個遠比對美出口重要。
2017年中國國內社會零售品消費36.6萬億元,對美出口為2.9萬億元,這完全不在一個量級。更何況還有對其他國家出口。美國只在中國出口市場裡面佔18.98%。
7月份完了是8月份,8月23日,美國宣布對中國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加上前期的340億美元,湊齊了500億美元,當然中國也毫不示弱,當天也宣布對美國16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
中美貿易戰,肯定是雙方繼續打下去,當然時間也會拖很長。
從3月22日開始到7月6日340億美元開徵,用了接近4個月。
從7月6日的340億美元,到8月23日的第二批160億美元,又是一個半月的時間。
在這五個多月的時間裡面,中國網絡上出現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文章,比較著名的有說是中國把WTO的一個單詞翻譯錯了,文章說「Reciprocal and mutual advantage 這麼多年我們翻譯成互惠,而其實他們的意思是對等」。
文章里還寫了美國人的講話:「今後中美關係不能像以前那樣,讓中國人拿小利益,小合同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牽着鼻子走,中美關係要建立在「對等」的基石之上,但是這個新聞到了國內,翻譯還是錯了!這些日子打貿易戰,特朗普宣布600億的時候,專門講了「我們要的是對等」,他覺得中方還沒聽懂,因為這個東西已經過來了,所以他用了mirror,就是鏡子,要鏡像。
而且作者還替美方解釋了,這個對等是「市場機制的對等」, 「競爭機制的對等」。
看了這篇文章,雖然作者是在探討美國人的真實意圖,但是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覺,好像是我們欺負了美國,佔盡了美國的便宜,所以美國人才打貿易戰要「對等」。
那美國人搞瓦森納協議對中國禁售高科技產品;美國人禁止中國投資和收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美國人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這個又是否對等呢?
另外就是鋪天蓋地的對「厲害了我的國」的批判以及對自我的反思,儘管中美貿易戰到目前為止,對中國經濟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他們都說的好像美國人已經把中國打的一敗塗地,說的中國好像馬上要經濟崩盤了一樣。
而順理成章的,他們把貿易戰的原因說成是中國媒體的報道導致。
另外就是對胡鞍鋼的各種批判,最為典型的是27個清華校友聯名要求母校解聘胡鞍鋼。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這27個人,有18個是1981級的,其他也全部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當然,胡鞍鋼在2017年4月的演講中說,中國綜合國力2012年超過了美國,2015年科技實力超過了美國,這個我是很詫異的,我認為目前數據還不能支撐這個結論,因此很想知道他的計算模型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模型選擇的原因導致結論的偏移?
但是這些清華八十年代的校友,因為一個教授在2017年的演講中說中國綜合國力超過了美國,就要聯名把他開除,彷彿犯了重罪,這更讓我感到詫異。
如果一個教授在2017年說中國國力已經超過美國就是罪,那中國一堆頗有社會名望的學者和名人,極力的貶低中國和中國人,把一個全球唯一有希望趕超美國的國家說的好像要經濟崩潰,把明明是全世界最優秀種族之一的中國人,說成好像是劣等種族。
你隨便在網上一搜,各種貶低中國,吹捧日本德國美國的文章一抓一大把,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一些專家學者教授,這些清華校友怎麼沒想過聯名說要把這些人開除呢?
還有人寫了《三個厲害了我的國的專家,把中美關係帶到溝裡》這樣的10萬+網文,把金燦榮教授,梅新育研究員,和胡鞍鋼放在一起批判了一番,而且還在網上廣為流傳。
我看了大吃一驚,如果說胡鞍鋼說過「中國綜合國力已經超過美國」這種國內主流都不認同的結論,那麼金燦榮教授和梅新育研究員可是從來沒有講過類似的宣傳話語,為何作者要故意混為一談?
梅新育作為商務部研究員,主張貿易戰是躲不過的,既然美國要打,那就和美國打一場‘史詩級貿易戰’,奉陪到底,在對外政策上上,從來都有主戰派和主和派,這樣的主戰觀點有什麼問題?
金燦榮對貿易戰發表的所有觀點我都看過,金教授的意思非常清楚,美國打貿易戰有很多手段,中國同樣有很多手段可以反制,金教授列出了中國可以反制的手段而已,認為無需懼怕美國,中國的國力已經夠強,金教授認為中國應該有信心打贏貿易戰。
不管是金燦榮教授,還是梅新育研究員,從來沒有發表過中國應該主動挑起貿易戰,或者中國國力已經超過美國的觀點,這個作者卻故意對讀者進行誤導,將他們描繪成不學無術,只會吹噓的專家。
於是我很好奇的看了下作者,找到了他的博客,是個中老年男子,博客裡面有他所有的文章,唯一的一篇廣為流傳的就是這篇「幾個厲害了的專家壞了中國一鍋湯」的文章。他自己也沒想到這篇文章能夠影響如此多人。
在這裡我表達一個觀點,今天中國的國力已經足夠強大,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已經不具備通過經濟戰打垮中國的能力,在2018年的今天,任何來自外部的威脅不可能打斷中國崛起的進程,這是國人對自己應該有的自信。
大國的主要問題都是來自內部,這和小國的最大問題往往來自外部有根本性不同。
我知道,鋪天蓋地的各種文章,很容易對人的心理產生各種影響,國內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喜歡貶損中國的人,他們以前的聲浪是非常大的,最為典型的就是高鐵,高鐵在七八年前,可是眾人唾棄的對象,各種文章說高鐵不安全,高鐵是山寨的,高鐵沒有經濟價值,剝奪了老百姓坐便宜車的權利,高鐵成本高還不如普通鐵路…..
我記得多年前我當時看過一條微博,上面貼了一個截圖,上面是中國的高鐵司機只在德國培訓了七八天還是多久就回國了,總之就是暗示不安全。
但是現在呢,高鐵已經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了國民日常的一部分,再黑高鐵已經沒人信了,再怎麼忽悠高鐵不安全,老百姓照樣會坐,因為真的快捷而方便。
隨着中國建設的各種推進,貶低中國可以說越來越難以讓人信服,所以一段時間以來,喜歡貶低中國的自卑者們,聲音是被壓制的。
不過2018年的這次貿易戰,他們簡直是揚眉吐氣了,他們先是斷言貿易戰中國肯定會失敗,然後推導出中美貿易戰的原因是中國宣傳導致,於是開始大規模的批判「厲害了我的國」,邏輯也很簡單,誰叫你整天宣傳,整天吹牛,引來了美國人,你看吧把美國人引過來了你又打不過,說明你根本不行!
最終話語又落到了「中國不行」、「中國人不行」的老套路上面。
在這裡我們來做兩道簡單的選擇題,在我們的初中和高中時代,我們語文,政治和歷史考試的時候,總會做很多這樣的選擇題,我當時並沒有想過,做這樣的題有什麼意義?
不過現在我漸漸明白了,真的可以鍛煉人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深度,從迷霧中排除掉錯誤答案。
兩個選擇題如下:
問題一: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單選題)
- 林則徐虎門銷煙
- 英國爭取外交禮儀平等
- 英國想保護鴉片貿易
- 英國想掠奪原料和徹底打開中國市場
問題二: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多選題)
- 因為中國媒體從2016年底開始,使用[厲害了我的國]用語用於媒體報道;
- 因為中國在2017年拍攝了一部《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並在電影院播放;
- 因為他們看了胡鞍鋼2017年4月的演講,得知中國國力超過了美國;
- 因為中國軍事實力上升,殲20五代機服役,運20服役,兩艘航母下水,055萬噸大型驅逐艦下水,電磁彈射航母建造中,艦隊總噸位超過日本,俄羅斯和歐洲強國;
- 因為中國經濟實力上升,2010年工業產值和發電量超過美國,2013年貨物進出口總值超美國,2014年購買力平價GDP超過美國,並且現價GDP十年內超過美國;
- 因為中國科技實力上升,研發支出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且保持快速增長,中國製造2025直接增強中高端產業研發實力,對美國核心技術優勢構成嚴重競爭威脅。
以上兩道選擇題,我覺得答案很清楚,不過總是會有人選錯,就以第二道多選題為例,像某日報的總編,他的答案就是A,B和C。
我們從美國公司的角度,看下他們對貿易戰的看法。
8月20-27日(六個工作日),美國USTR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辦了聽證會,大批美國公司出席了會議。
358名美國各行業代表中,有95%表示反對加徵關稅。
從目前已經獲取的現場會議記錄,覺得很有意思,該word文檔會議紀要來自微博用戶「留白16ZC」很長有好幾十頁,我選取了一部分,大概翻譯了如下,可以看看美國公司為什麼會反對徵收關稅。
1:美國 Master Brand Cabinets 的公司:
我們有1.1萬名員工依靠國際供應鏈生存,中國目前是唯一既有產能又有很強製造工藝的國家。
美國的製造商工人不具備這樣的技藝,而且也不想學(估計是因為要求很精細)。
2:美國 Homewerks Worldwide的公司:
我們公司只有60個人,不可能自己搞製造。
我們考察了很多印尼的工廠,但是他們沒有一家能夠達到我們的技術規格要求。
意大利手工技術倒是夠強,但是他們根本不願意承接中國的落後產能。
所以我們目前暫時找不到中國的替代國。
3:美國 International Housewares Association 說:
中國以外不僅沒有替代來源,而且也根本沒有人在這方面投資(因為競爭不過中國);而且從開始投資建廠到正式運營需要2年的時間。
4:美國 Broan-NuTone 公司說:
我們公司有1000名員工,從中國買的是低功率電機,這個本來就是老技術,對美國不構成威脅,而且該種產品目前在中國以外找不到替代來源。
5:一家叫做 Continental Material的公司
從中國大量購買釘子和訂書釘,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很多類型的釘子和訂書釘量很小,只有中國的工廠在做。
還有個問題是釘子和訂書釘中國份額極高,中國以外的產能很小。
6: Max Home公司說:
如果徵收關稅,那麼我們認為美國的工廠會搬到墨西哥,因為可以把中國產品從墨西哥進口到美國,反正從墨西哥進口中國產品是tax free的。
7:Moen公司說:
我們是做水管的,目前只有中國有足夠的設備和人工來進行生產,我們雖然在研究從中國以外的國家採購,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家合適的。
8:對iRobot公司的聽證內容,這家公司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是美國的專業機器人製造商,他們的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都很熱賣。
問:對中國徵稅是否讓你們的市場份額受損?
回答:是的,我們目前在嘗試從別的渠道採購中國零部件的替代品,但是價格都明顯高出中國製造的零部件。
9:47 Brand, LLC公司
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才把公司的運營和生產轉移到海外,如果現在要轉移回美國的話,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
10: Dagne Dover公司:
我們首先嘗試過產品在越南進行製造,但是最終發現中國工廠具備更高的工藝技術(skill)和更完備的供應鏈。
11:這家叫做Leather Miracles
LLC的美國公司對中國工人的評價更高
這家公司是做皮革製品的,在陳述中說中國的工人具有非常高超的皮革處理手工技能。
然後委員會問:有沒有可能把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
回答:我們已經看過很多地方(looked many places),但是中國工人更加優秀,我們的第二,第三,第四選擇即使加起來也沒辦法和中國工人比。(Chinese labors are way better with no comparisons than the 2nd, 3rd and 4th put together.)
12:5N Plus Semiconductors是做半導體的公司
給美國衛星供應產品,該公司是僅有的兩家認證供應商,提到其需要的材料,中國供應了全球的65%,處於壟斷地位。
我猜測他說的material應該是指稀土。
13:Transdesic International, Inc.公司
這家公司從中國進口水泥,我們需要的某種水泥全世界只有中國在生產。
而且水泥產品美國國內的生產金額只有5億美元,我們從中國進口2.4億美元補充,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壓根對水泥產業並不是很看重了,本來就是要清退產能,提高關稅是幫助中國加速淘汰落後產能。
14: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
這個是個人護理醫療產品協會,這個協會申辯的理由是,大量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醫療產品並不是中國公司生產的,沒有必要徵稅。
15:PMC Organometallix, Inc.
這家公司是做化學穩定劑的公司,但是全球化學原料只有中國,一家德國公司和一家法國公司製造,如果對中國產品全部徵收關稅,那麼德國和法國公司肯定會跟着漲價大撈一筆。
問:確定如果中國公司產品價格提高,德國和法國公司會跟着漲價嗎?
答:是的,這樣的事情之前就發生過。
16;Mitsubishi Chemical America
這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三菱化學美國公司,他們也跳出來反對徵稅。
三菱化學強調,我們在美國有20個分支機構,雇傭了24000名美國員工,尤其是主要的田納西工廠,我們支付給工人的平均工資高達6.5萬美元。
我們沒有辦法在中國以外找到同等產能和質量的供應來源,如果徵稅25%,那麼我們只能選擇自行支付關稅。
另外我們從中國進口化學材料已經四年了,從未有任何IP(知識產權)被盜的情況。
問:如果徵稅的後果是什麼?
答:我們只能選擇自行吸收關稅,另外這是逼迫我們將美國工廠轉移到中國。
17: , RV Industry Association
該行業協會的企業會員生產了美國98%的拖車(trailer)。
中國供應商響應速度極快,從訂單到完成生產只需要3個星期,但是美國國內的供應商需要8-9個星期。
18:Motor&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馬達和設備製造協會說,很多企業和中國供應商是簽訂的長期合同,沒有辦法撤銷,如果徵收關稅那麼只能自己支付。
19:Arrowhead Engineered Products
這家公司設計和生產弓箭的箭頭,70%的產品在中國製造,由於具有對客戶的危險性,因此供應商並不能隨便更換。
20:Auto Care Association
美國汽車保養協會,說我們這個汽車保養行業雇傭了460萬人,相當於全美國勞動力的6%。
問題:汽車養護產品有沒有中國以外的替代來源?
回答:美國78%的汽車養護產品是中國製造,11%來自墨西哥,5%來自加拿大,2%來自德國,然而質量上面並沒有非常大的差別。
21:NewparkDrilling Fluids, LLC
鑽井用的泥漿(drillingfluid),中國生產了全球42%,印度生產了18%,摩洛哥生產12%,墨西哥生產了4%。
別的國家在產能上無法替代中國,而且質量上也需要考慮。
22:Petroleum Equipment and Services Association
美國石油設備和服務協會說,由於石油生產設備非常複雜,因此尋找其他供應商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徵稅那麼我們只能自己承擔費用。
問題:需要多長時間尋找其他供應商?
答:1-2年。
當然,也有支持的廠家,這些公司主要是因為遭遇了中國同行的競爭,迫切需要關稅保護,例如ElementElectronics,反對對中國產電視機零部件徵稅,但是卻支持對電視機整機徵稅。該公司在加州有電視機生產線,也是目前美國唯一一家電視機生產商。
該公司承認 “We can’t sustain without Chinese components”,也就是根本不可能離開中國的電視機零部件供應,但是又明確希望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電視機整機徵稅,以便於和中國和墨西哥製造的電視機競爭。
問:為什麼你們只能從中國採購?
回答:因為整個亞洲只有5-6家工廠,而我們需要的零部件剛好全部在中國工廠製造。
另外美國的創業公司強烈反對對中國進行徵稅,創業公司 Brilliant Home Technologies 在聽證會上說:
我們是一家創業公司,利潤非常微薄,現金流很緊張,產品基本從中國進口,我們完全無法承受關稅打擊,如果要把工廠設置在中國以外,那麼需要幾百萬美元現金和幾個月的時間,我們這樣的創業公司根本無法承受。
而且我們在這裡不只是為我們BHT公司自己說話,也是為全美國的創業公司說話。
美國唯一的一家電腦製造商 Bak USA Technologies說:
我們現在在給微軟做OEM,零部件根本沒有選擇只能從中國進口,像PCB電路板,全球85%的產能都在亞洲。我們沒得選擇。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Association公司說:
在我們領域,美國市場只佔全球10%,而其他市場例如亞洲市場卻猛增了28%,如果對中國進口產品徵稅,他們大不了不賣給我們了,可以很容易的賣給其他市場,因為該領域美國市場佔比並不大,不會為了我們而轉移工廠。
一家叫Wooster Brush Company的公司說:
我們已經很儘力的保證就業了,我們採用減少工作時間但是不裁員的辦法來保證美國本土的就業機會,但是我們本來利潤就很薄,無法承受關稅衝擊,如果徵稅只能裁員。
另外我們很早就試圖在印度尋找合適的替代供應商,用了五年的時間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生產出來的質量實在太差。
問:從印度進口的concern是什麼?
回答:質量和產能都是問題,第三個問題是物流運輸。
Four Hands 傢具公司說:
我們公司在美國有250名員工,我們並不是中國製造2025的高科技產品製造者,公司的傢具只能在中國用手工生產,如果徵稅我們沒得選只能漲價。
HF Design 的公司說:
因為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稅,導致我們產品成本上升,很多公司取消了訂單,我們在中國的供應商生產的產品是根據我們的要求定製的,全球沒有任何其他公司能生產。
問:你們有沒有試過在中國以外尋找供應商?
回答:我們曾經試過尋找歐洲的供應商,但是他們的產能完全無法滿足我們的要求,另外教會他們know-how需要耗費時間,估計要好幾年才能逐漸爬坡達到目前的產能,這個損失我們無法承受。
美國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dustry 的公司說:
我們雖然認為在中國有知識產權的問題,但是也不能用關稅來解決,我們是代表我們的客戶來抱怨的,我們很多客戶是醫院和學校,對中國徵稅導致我們只能漲價,這會導致病人和學生多支付費用。
Trayton America 的公司說:
我們公司是做傢具的,我們在美國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有技能的工人做這個,只能從中國工廠進口。
StandardTextile的紡織品公司,我們在中國建設了獨資工廠,100%股權。
我們的競爭對手的進口關稅只有6.7%,而我們由於只能從中國工廠進口,關稅稅率是25%,這讓我們無法和競爭對手進行競爭。
並且短期內我們不可能把工廠從中國搬走,我們考察了很多國家,沒有地方的基礎設施能夠滿足我們的建廠要求,除了中國。如果強行搬廠,那麼造成的損失我們要用10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美國 Vapor Technology Association 公司說:
我們有一萬名員工,Vapor(吸入劑)技術本來就是中國發明的,他們非常了解這個技術,短期內我們不可能在美國尋找供應商,因為整個供應商准入過程需要2年的時間。
我們非常熟知的美國建材和玻璃纖維製造商 Owens Corning(科寧)公司在聽證會上說:
中國生產了全球65%的玻璃纖維材料,我們也進行了評估,如果從中國以外的工廠進行採購,將會花費5500萬美元和18個月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歐洲競爭對手會大大獲利。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SEMI 也在聽證會上反對徵稅,原因為大量美國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依靠美資公司在華的工廠生產芯片,如果徵稅將會對美國最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造成損害。
還有美國公司講起了故事,一家叫做Bell Sports的公司,該公司有500名美國員工,生產頭盔,由於消費者是價格敏感型的,因此如果價格上升會極大的影響他們購買頭盔的行為,然後該公司代表講了個頭盔保護了他們消費者生命的故事。
還有美國自行車供應商聯合會,更是強烈反對徵稅,理由是美國進口的1800萬輛自行車中有94%來自中國,價值高達11億美元。
另外美國3億輛自行車中,60%的零部件是從中國進口。根本不可能找到進口替代來源,只能漲價。
一家叫做Demdaco的公司說:
我們給美國14000家禮品商店供應節日禮品,他們大部分都是 small business,如果我們漲價,那麼他們根本不能承受。
美國 Accessories Council 的公司說:
我們的供應商財力不夠,他們根本不可能把工廠搬到中國以外的地方,而且我們的產品主要就是賣給中低收入者,不從中國買,那麼必然會影響這些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很多中國企業也參加了聽證會,當然都是反對,江蘇貝爾建材說,我們在美國沒有工廠,如果要在美國建廠的話,需要2年的時間。
當然還是有部分美國公司支持對中國徵稅,例如美國AltaForest product公司就支持對中國徵稅,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原料(木材)主要從北美採購,而來自中國的進口在猛增,從2014年的92個集裝箱增長到2017年的293個集裝箱。
總結了下,301聽證會美國公司反對理由有以下幾個:
1:大型公司可以考慮搬廠,但是普遍需要數百萬,數千萬美元,以及1.5-2年左右時間,損失非常大。另外新的供應商准入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准入一個供應商,或者准入一個產品,光是工程師和設計人員往來中國的飛機票和住宿費,以及樣品費用都是不小的成本開支,一旦更換供應商意味着投入完全作廢。
2:很多領域中國佔了全球一大半的產能,而這些產能是中國過去幾十年持續數十億美元甚至數百億美元投資的結果,全球不可能也沒有意願在短時間內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投資這麼大的產能,因此只能接受關稅上漲,也只能從中國公司買。
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控制了大部分產能,因此中國公司被徵收關稅,其他國家的供應商一定會針對美國市場漲價。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寫過電子元件MLCC電容,因為日本廠商從較為低端的大尺寸領域退出產能,造成市場價格暴漲,從2016-2019年預計要連續暴漲四年,這還是中國,中國台灣廠商瘋狂擴產補充產能空白的情況下。
同樣的還有三星從液晶面板領域退出產能轉向OLED,造成液晶面板市場價格在2016-2017年猛漲,讓京東方賺了不少,凈利潤猛增。
3:很多領域在中國以外完全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商,要麼就是量很小只有中國公司才生產,你找別的國家的工廠別人也不會為你專門生產這種「小量」產品;要麼就是生產工藝和工人技能導致質量和產能達不到中國的水平;要麼就是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中國工廠的水準。
還有就是不少產品是完全訂製品,除了中國公司未必有其他國家供應商願意定製。
4:不少產品美國需求並不大,市場只佔全球10%甚至不到,中國供應商不做你的生意也沒啥損失,也根本沒有意願為了你搬廠,倒是美國進口商會承受巨額關稅。
5:美國公司需要高價從中國買零部件,但是歐洲,日本等同行卻可以從中國買到便宜的零部件,這讓美國公司的競爭力大大受損。
6:美國的中小型公司和創業公司,尤其是硬件創業公司,主要零部件都要從世界電子製造基地的中國買,由於創業公司利潤率本來就很低,現金流也非常緊張,根本無法承受供應商漲價25%的衝擊,也無力負擔搬遷工廠和更換供應商的成本,很可能就此倒閉。
比如某創業公司千辛萬苦,總算好不容易接了個千萬美元大單,但是該訂單的產品是基於中國供應商的零部件進行設計,並且在中國生產,如果突然徵稅25%,那麼要麼客戶接受漲價,要麼客戶取消訂單,這是創業公司無法承受的。
7:很多產品涉及到用戶的生命安全,因此沒辦法隨便更換供應商,出事了賠不起,如果徵收關稅的話只能漲價,但是漲價會影響客戶購買選擇,客戶對生命安全不利。
8:大量美國公司和中國供應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如果取消訂單將會面額高額損失。
中國人應該逐漸習慣貿易戰 實現鈍感化
鈍感這個詞,是前不久我看到的一篇日本的專家寫的文章裡面的,我認為很有道理,他提到當年日本和美國連續打了十幾年的貿易戰,今天中美的貿易戰也一定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國民無需對此過於關注和擔心,因為貿易戰是常態。
如果我們認為,貿易戰的背後根本原因是中國崛起,那麼除非這個原因消失,否則貿易戰等各種形式將一定會長期化。
雖然本文裡面的翻譯,我們能體會到中國製造確實很牛逼,但是三百多個美國公司在301聽證會上反對徵稅,美國人就會放棄貿易戰了,這是不太可能的,美國的精英們對算大賬和算小賬,內心是非常清楚的。
阻擋中國崛起取代自己的位置,這是第一利益,其他利益都要讓路。
這三百多個美國公司反對,改變不了大局,美國政府最可能的應對方式是,對其中確實讓美國損失較大的部分商品拿出來進行關稅豁免,但是對於其他商品,還是會繼續徵收關稅,繼續對中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
沒有任何國家會甘願放棄自己的地位,不要說國家,你辦公室來了個應屆生,個人能力很強,你作為老員工會很快就對他的個人能力服氣和認可嗎?當然不會。你作為部門主管,發現部門有個新星能力和威信都很強,極有可能把你從主管位置上擠下來,你會甘願服輸嗎?
作為個人尚且這樣,作為長期領導世界的民族,作為內心無比的驕傲和自信的美國人,又怎麼可能什麼事情都不做,就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被中國超過呢?
貿易戰只是美國對抗中國崛起的各種形式中的一種,從2018年開始,這樣的各種交鋒將是常態,作為國民我們的心態也應該逐漸適應這種變化。
要做好後面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一直保持今天這種態勢,甚至是更激烈的態勢的心理準備。
一直到美國服氣為止,以前我們在和平發展的時間太久了,不習慣邊打經濟戰邊發展,其實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應該適應這種變化。要相信只要中國基礎力量強大,那麼對方不管使出什麼路數,必然都會傷到自己。301聽證會美國公司列出的種種對美國的傷害和損害就是個證明。
實際上,美國人的心態就比我們領先一步,他們的老百姓是真正的實現了對中美貿易戰的無感化。不只是老百姓,你看美國人的媒體,什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之類,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其實很少出現,主流還是美國國內新聞。
實際上,美國人一邊和中國打貿易戰,一邊可是沒有忘記從中國市場賺錢。
美國從3月22日開始到現在已經五個多月了,今年美資投資中國卻在增加。
中國商務部7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29.1%,高於同期中國吸收外資的整體增速。
當年的日本和美國,各種301調查持續了十幾年之久,一直到1995年之後才漸漸停息今天我們也要逐漸習慣並且對貿易戰鈍感,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會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太大影響。
偉大國家的鋒芒是藏不住的
《世說新語》裡面有一句話,叫「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也」,魏王曹操覺得自己長的丑,叫手下長相俊偉的謀士崔琰假裝自己,而自己捉刀立床頭,卻還是能被認出來。
隨着中國的發展,勢力和利益一定是遍布全球的,這其中經濟勢力和僑民會最先一步。
2011年利比亞發生內戰的時候,中國就派出軍事力量,前往數千公裡外的非洲撤僑,我們派出了民航客機,郵輪,商船,伊爾76軍用運輸機和徐州號驅逐艦前往撤離了35860名中國僑民,還幫助12個國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把軍事力量投送到幾千公里外,並且運送人員回來。
這背後就是因為中國經濟利益已經全球化。
2012年3月7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陳德銘:「很多媒體報道我們在那兒有幾百億美金的投資,這些不屬於事實,我們在那兒沒有投資。但是,我們在那兒確實有一百幾十億美金的工程項目,這些項目有的是已經完工需要驗收,有的是快接近完工,絕大部分是在利比亞的城市和城郊給老百姓的住宅項目。非常慘重的是,這些項目在利比亞的動亂和內戰中間,在一些外國力量的干預中間,遭到了炮火的嚴重襲擊,損失是嚴重的。」
沒錯,遠在2011年,中國在利比亞這樣的國家,就有一百多億美元的在建工程了。中國鐵建,中國建築,葛洲壩集團,中國中冶,中國交通等大型央企均有大量員工在當地。
為什麼全球不管哪個國家發生政治動亂和軍事衝突,中國總是會第一時間跳出來說要保持政局穩定?背後就是因為中國在當地有大量經濟利益,以及為數眾多的工程和商業人員。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並且在烏克蘭東部挑起軍事衝突,你可能想這和中國有什麼關係?我曾經和一個銀行的人聊過,告訴我一件事情,因為烏克蘭東部和俄羅斯發生戰爭,當地不少項目和業務完全停滯,導致該銀行某城市分行在烏克蘭的幾千萬銀行貸款無法回收,因為貸款對象在當地業務全部損失無法開展。
你的利益遍及全球,那麼你的力量就一定能讓全世界都能感覺到。
過去的十年,中國在全世界大量收購知名品牌和技術公司,例如沃爾沃汽車,高田氣囊,倍耐力輪胎,瑞士先正達,通用電氣家電業務,東芝家電,林德液壓……
中國成為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財富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數量從29家增加到111家(大陸+香港,不算台灣)。
你如果注意可能好萊塢的電影和美劇,關於中國的元素和劇情在最近十年可以說越來越多。
世界各地到處都是中國遊客,到處都是中國人來買房投資。
中國先後派出三十個編隊到亞丁灣護航;在巴基斯坦大規模開展瓜達爾港建設,在吉布提建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海軍的艦隊在海外撤僑已經常態化…..
不要說這些直接被中國影響,就算是中國和某個國家產生對抗,其他國家也一定會受牽連。
這次中美貿易戰,德國人就跟着受到了影響,為什麼呢?
8月23日中國正式實施的160億美元25%進口關稅清單裡面,一半以上是汽車和各種汽車用品。
實際上,市場已經提前做出了反應,2018年6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汽車僅為1.5萬輛,同比狂降87%,下滑幅度如此之大,主要是受到關稅政策調整的影響。
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斯帕坦堡的工廠是寶馬最大的生產基地,中國幾乎一半進口的寶馬車型都由該工廠生產。去年寶馬在華銷售18.74萬輛進口車,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其美國工廠,包括熱銷的X4、X5、X6等車型。
從去年奔馳在華銷量來看,僅GLE車型就售出超過4萬輛,而奔馳GLE和GLS也都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斯卡魯薩工廠生產。
因此德國在華車企已經出現了提價潮。7月13日,奔馳上調了從美國進口的兩大車系——奔馳GLE和GLS的官方指導價格,漲幅在2.8萬~13.5萬元之間。7月30日,寶馬在中國市場上調了進口車型X5和X6的價格,漲幅在4%-7%之間。
而德國汽車巨頭最近公布的財報,寶馬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當季凈利潤為20.82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22.17億歐元下跌6.1%。寶馬認為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關稅政策,並表示在未來幾個月內,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拖累其利潤。
戴姆勒集團第二季度凈利潤為18.25億歐元,同比劇降27%。戴姆勒曾表示,加徵關稅將有損奔馳SUV在中國的銷量,因此調低了其2018年稅前利潤預期。
沒錯,中美貿易戰,德國汽車工業也受到影響。
中國目前的產業升級,是往着美國的核心領域邁進的,2014年中國成立集成電路大基金,開始集中力量投入資金到集成電路產業之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額在基數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每年總體增速保持 20%以上。
2014年到2017年的銷售額增速分別為20.2%, 19.7%,20.1%,24.8%。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額,從2014年的3015.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 5411.3億元,增長了79.46%。
集成電路是美國的核心優勢產業,是美國的鎮國基石,中國現在三年增長80%的速度,其實是非常有震撼力的。
今年以來,中國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在大幅度上升,這裡面有沒有中興事件的刺激的成分?
我認為多少是有的。2018年1-7月,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7.9%,光電子器件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5.5%,可以說出現了異乎尋常的超高速增長。
不僅如此,中國2018年還在募集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這個資金量還將大大超過一期,如果說現在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只是幾堆星火,出現了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紫光展銳,比特大陸,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等一批種子企業,那麼可以預想再過十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呈現燎原之勢,蘋果2018年全球百大供應商裡面,就第一次有了中國芯片供應商,已經被中國資本收購的豪威科技,為蘋果提供CMOS圖像傳感器。我們可以非常合理的設想,到2025年,蘋果絕對不會還只有一家中國芯片供應商。
我們可以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來想一下,最大的兩個產業,汽車和電子,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不是世界頂尖了,如果電子工業的核心能力被中國逐漸替代,會是什麼後果?
對美國人來說,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不是中國媒體的新聞報道,也不是厲害了我的國記錄片,更不是胡鞍鋼的演講,讓他們內心真正感到恐懼的,是中國實實在在的,展現在各行各業的實力的增長。
近代以來西方領先了五百年的時間,該是他們逐漸回到自己的應該有的位置的時候了。這個心理落差,是西方白人很難接受的,這是人的人性。
對於中國人而言,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內部問題才是我們的關鍵問題,外部的力量不可能擋得住我們。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除了和美國的貿易戰,我們還有兩場輿論戰要打:
一場是明明中美貿易戰並不是太大問題,有人非要說成是中國要完,中國不行,用錯誤的信息干擾和影響國民心理,後面的十幾年是中國綜合國力趕超美國的關鍵時期,貿易戰這樣的事情出現並不奇怪,非常正常,如果我們因為對外部壓力的恐懼,而改變了內部產業政策,那才是最致命的,就跟當年日本一樣。
要無比的確信,美國人要打貿易戰,恰恰說明我們在產業升級方面做對了,要堅定不移的繼續搞下去,中國製造2025,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之類,決不能因此停下來,相反還要不斷加碼,決不能因為外部壓力而自毀前程。
美國人應該也清楚,單憑貿易戰是打不垮中國的,他們只是通過施加外部壓力的方式,試圖影響中國的內部決策。
另外一場輿論戰,是中國在內部發展中,儘管產業升級總體順利,但客觀上遇到了房地產失衡(高房價,高房租),人口結構失衡,超低生育率,義務教育減負退化,保守宗教思想擴張,學前教育產業化,引進留學生低質量化,對內繼續徵繳生育罰款而對外放寬外國移民居留條件,勞動者勞動所得低於有產者資產增值等各種問題,以至於「韭菜」「四等漢」等各種原本只在小範圍人群傳播的詞彙在網絡中越來越流行。
在一個人均才9000美元,本應該是年輕人精神煥發的國家,卻出現了佛系青年這樣的名詞,出現了年輕人反婚反育現象,以至於一個生育基金就能瞬間點爆網絡,動輒轉發評論數萬甚至上十萬。
如果我們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用各種理論文過飾非,對來自民眾的聲音置若罔聞,不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思考,認為是年輕人無病呻吟,是被人帶了節奏,對問題視而不見,那麼就是阻擋和削弱改革的聲音和動力,延緩內部問題的解決,會造成問題不斷累積,不利於中國長期發展。
為什麼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出現「不是解決人民提出的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民」的現象。
實際上背後的思想基礎是,決策者和背後的智庫專家們認為目前的做法是正確的,認為老百姓提出的問題不是問題,國家政策不需要改變,這就大大不利於內部問題的徹底解決,不利於實現民族復興,不利於中國人實現嚮往的美好生活。
由於中國國運上升的慣性,中華民族的登頂就在未來一二十年,但是國家的較量是長期的,是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是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我毫不懷疑我們能在不遠的將來登頂成功,但內部的問題的解決,將會決定我們能在頂峰呆多久。從這個意義上講,打贏輿論戰,促進內部問題的解決,對我們非常重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