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利益、民主與人權

施永青

昂山素姬曾被譽為民主女神,備受西方國家推崇,還獲199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但自從2016年擔任緬甸國務資政之後,由於推行相對獨立的民族主義路線,不願以西方的利益馬首是瞻,開始失去西方歡心,在羅興亞人問題上更是備受攻擊。


我對羅興亞人的處境非常同情。他們與緬甸本地人的衝突由來已久,只是世人不甚關注罷了(香港人關注甚麼,受制於傳媒的選擇性報道)。我在八年多前,已開始透過聯合國難民署為羅興亞難民在孟加拉興建難民營及學校,所以對他們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我發覺問題非常複雜,並非光按照一些所謂普世原則就可以解決。

在緬甸人心中,羅興亞人是外來人,無論在血緣、宗教、文化、生活習慣等都不一樣。更大的問題是羅興亞人並不打算入鄉隨俗,而是想把緬甸北部的若開邦從緬甸國土內切割出來,併入他們祖居的孟加拉。他們曾多次發動武裝起義,亦有殺害當地人,導致緬甸人決心要把他們趕回孟加拉。

這類民族衝突,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刻停止過。這類衝突甚少可以用和平共處的方式告終,而出現更多的卻是武裝壓服,甚至種族清洗。西方人到了美洲、澳洲,就從沒有對當地的土著講人權;以色列人至今仍在以推土機剷平巴勒斯坦人的房屋,以擴展自己的殖民區。今天批評昂山素姬絕不留情的西方國家,他們肯收留中東難民嗎?若果有外來人進駐了他們的國家,賴住不走,他們不會設法把外來人趕走嗎?只不過他們用的手段文明一些,而緬甸政府的管治能力較弱,控制不了國民的不理性行為罷了。

其實,排斥外來人的情緒普世皆然,世上有種族情緒的人遠比有國際情懷的人多。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意思就是說,非我族類休想平權。香港人對同種同文的大陸人都有抗拒情緒,又怎能怪資源更加貧乏的緬甸人民。

其實,人的行為很受經濟環境影響。如果美國至今仍是農業國家,美國就不可能放棄叫黑奴去農場幹苦活。如果若開邦變成了工業園,緬甸可能想留住羅興亞人做廉價勞工。可惜,那裡只有農業,大家就要爭沃土,搶水源,非打過你死我活不可。因此,西方愈是制裁緬甸,羅興亞人問題愈難解決。相反,若是西方愈是肯扶持緬甸北區的經濟發展,羅興亞人的矛盾反容易得到舒緩。

從羅興亞人問題,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些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很多時只能作為理念孤立於現實世界,一到具體落實的時候,就會互相矛盾,無法真正兩全其美。以民主與人權為例,若果讓緬甸人公投,一定是絕大多數支持要趕走羅興亞人,即使要用非人道的手段也在所不惜。那人道與民主之間應如何取捨呢?

理性而言,我亦覺得人道應該高於民主。但若是昂山素姬堅持為羅興亞人主持公道,她極可能很快就政治地位不保。而新上台的領袖,只會比她更種族主義,更加暴力與非理性。所以,我覺得西方現在攻擊昂山素姬,並非為了羅興亞人,而是想換掉昂山素姬罷了。不人道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為何西方卻選擇性地對有些卻視而不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