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築起一道關稅壁壘來保護國內經濟,試圖通過限制進口來保護美國的就業機會。但是,去年在南卡羅來納州里奇堡開業的一家輪胎工廠提醒人們,全球化很難阻擋。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18日文章,2009年,美國輪胎製造商說服奧巴馬政府對中國輪胎徵收關稅,於是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大幅減少。但作為對關稅政策的回應,中國企業並沒有停止生產輪胎——他們只是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包括轉移到了美國。
大型輪胎製造商佳通公司在南卡羅來納州開設工廠,為沃爾瑪生產低成本輪胎。還有兩家中國輪胎企業在鄰近的佐治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建廠,另有一家中國企業今年在佐治亞州收購了一家輪胎企業。
文章稱,對奧巴馬政府輪胎關稅政策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僅2011年一年,美國人在輪胎上的花費就增加了11億美元,而這一政策至多只能保住1200個工作崗位。這相當於每個工作崗位的成本接近100萬美元,而這些崗位的平均薪酬約為4萬美元。
喬治·布殊總統2002年實施的鋼鐵關稅產生了類似效果,不僅懲罰了消費者,還懲罰了使用鋼鐵生產其他產品的公司,比如建築公司和汽車製造商。達特茅斯公司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歐文估計,美國生產鋼鐵的工人有14萬,而生產包含了鋼鐵的產品的工人有650萬。
歐文說:「如果你出於某種原因,聲稱‘我們只是想幫助鋼鐵生產者、股東,可能還包括鋼鐵工人’,那麼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關心的是製造業的就業情況或製造業,那麼這就沒道理了。」
特朗普稱關稅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性措施,稱進口關稅將保護美國工人和公司。
文章稱,但美國的輪胎關稅——以及前幾屆政府對從襪子到太陽能電池板的商品開徵關稅的類似做法——總的來說未能保護現有的工廠和就業崗位。東南部地區的中國工廠將為美國工人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但事實上,這些關稅只不過是以極高的代價把就業崗位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而已。
對這一主題進行的為數不多的研究發現,在上世紀80年代遭受美國關稅打擊的外國公司中,有19%的公司採取了在美國進行投資來加以應對。
文章稱,儘管羅納德·列根之後的歷任總統所實施的貿易限制較少,但這種模式仍在繼續。2009年9月,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產的汽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徵收為期3年的關稅。此前,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激增,美國幾家工廠倒閉。
伊利諾伊州泰坦國際輪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保羅·賴茨說,關稅有幫助。不過他說,自2009年以來,進口越野車輪胎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上升到40%。■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