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分手已經談判了兩年 英國脫歐還是陷入了困境

局勢君

歐盟是一個大型的邦聯性政治經濟組織,算上正在鬧分手的英國,總共有28個成員。這28個國家幾乎囊括了地球上制度最先進、科技科技最發達、人口素質最高的那些國家,所以我們可以把歐盟理解成是一個由好學生組成的尖子班。


不過好學生聚在一起並不一定能成事兒,比如一幫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湊一起不是連個飯館都開不好嗎!雖然歐盟整體上是很不錯,但是好學生應該有更高的標準,以好學生的標準來看,歐盟這些年發展得並不盡如人意。提到它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那就是一個經濟組織,我們下意識地討論它的貿易數據,下意識地琢磨如何跟歐盟做生意。

除了生意以外,歐盟的軍事實力,歐盟在全世界的領導力和地區影響力實在是配不上它那麼多優秀的成員。當然了,歐盟的經濟情況常常也表現的有點差強人意,否則生意好的國家就不需要掏錢補貼那些生意差的了,再進一步說,如果歐盟的經濟好的話,英國也就不會離開歐盟了。

英國人最早提出脫歐公投這件事兒是2013年的元旦節,正式投票的日子是2016年的6月份。投票的時候正好歐盟的情況不太好,某些國家的債務問題很嚴重,而且來自中東的難民讓歐盟有點不堪重負,英國人就覺得自己的公投玩的正是時候。

投完票之後,起碼有一半英國人是輕鬆愉悅的,還有一半兒也不至於太難以接受最終要分手的結果。因為脫歐的好處被渲染的很誘人,比如英國每個禮拜要給歐盟繳納3億多英鎊的會員費,要是離開歐盟的話,這筆錢就不用交了,大家拿着買早餐買下午茶多好!可是離開了歐盟,英國人每周還拿得出那麼多閑錢嗎?

就在英國人投票脫離歐盟的時候,現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每天穿着球鞋打着私人飛機正忙着全國各地拉票選總統。還剩下半年任期的奧巴馬對英國脫歐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說我們尊重英國人民的選擇,但是英國人註定不會孤單,因為我們美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是特殊的。

奧巴馬沒有撒謊,美國和英國之間確實有着特殊的關係。現在的美國當年就是英國人的殖民地,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祖墳還在英國的某個農村,美英兩國在制度、文化、思想方面有太多的相似性,外交上也有着好多年的合作歷史,總之這是兩個有血緣關係的國家。這些年來,美英兩國一起出現在很多地方,或者攜手並進或者狼狽為奸。

奧巴馬的這番話對於那些投了贊成票的英國人來說是一種鼓勵,對於那些投了反對票的英國人來說是一種安慰。美國總統的一句話是很有分量的,常常能影響股市的漲跌和貨幣的升降,要是某個國家能得到美國總統的一句承諾,那種感覺就是兩個字:踏實。

有了奧巴馬的那句話,英國人即使離開歐盟好像也不用特別擔心了。將來不但有美國的大腿可以抱,而且還能擺脫歐盟那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去跟任何一個國家做生意,並且不用擔心把賺到的錢交給歐盟,拿去救濟希臘或意大利這種拖後悔的人;更不用擔心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難民會被強行攤牌到自己家裡。這前途嘛似乎一片光明。

脫離一個邦聯組織是一個麻煩的事兒,有非常多的協議要重新簽署,有非常多的賬目要結清,還有很多領域未來的合作方式要談妥。從2016年7月份開始到現在,英國政府就一直忙着和歐盟談判分手的事兒。而在首相文翠珊忙着處理這些麻煩事兒的時候,英國人的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旁觀者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英國人在離開歐盟這件事兒上好像開始後悔了。作為國際友人,我們不能因此笑話英國人善變,主要是這兩年來外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國人或許低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領導力和意志力,難民並沒有讓歐洲陷入分裂,債務問題也沒有拖垮任何一個國家,一切都挺過來了。

當然更讓英國人受不了的是,當初鼓勵和安慰他們的奧巴馬半年之後就收拾東西回家了,游泳逛街打高爾夫球,以前說過什麼跟他沒關係了。而新上任的總統特朗普好像只認錢,不但給歐盟加了稅,還逼着歐盟多分擔北約的軍費開支。有了特朗普這個舵手,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以利益為導向的新國家,這就讓保守謹慎不願意吃虧的英國人覺得好像還是呆在歐盟更踏實一些。

如今距離明年3月份的最後截止日期還剩下5個月的時間,這日子越來越近,英國人的心態也就越來越慌,各種情緒化的行為就出現了。每當節假日到來的時候,每當歐盟開會聊起脫歐的時候,總有一大群英國人聚在一起表達他們的焦慮,他們認為解決焦慮的辦法要麼是重新投票,要麼乾脆留在歐盟。

英國的《獨立報》在今年的7月份發布了一個請願書,建議再來一次公投來決定到底是去是留。目前為止這個倡議書的簽名人數已超過了100萬人,而且隨着最後期限的逼近,簽名的數據以更高的速率增長着。或許每個簽了名的人都在幻想着群眾的力量是可以政治進程的,但是首相文翠珊告訴他們洗洗睡吧。

舉止優雅工作認真的文翠珊在這個問題上態度非常強硬,她說公投結果是必須要承認的,再來一次那絕對不可能,跟歐盟肯定要說再見,這是不以人民和首相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英國是最早的民主國家,民主表決的結果一定要承認和履行,這個規矩誰也不能破。

到如今已經忙活了整整兩年,文翠珊對外表示說脫歐談判的進度已經達到了95%,只差最後的5%了,大家稍安勿躁。聽到這個就有歐盟官員說了,進展有沒有那麼多我不去考證,只要那5%解決不了,總體進度就是0。兩邊的態度這麼一碰撞,於是江湖上就冒出了“硬脫歐”的說法,硬脫歐的意思是如果日子到了雙方沒有談攏的話,直接分手從此鬧翻。

文翠珊所說的那5%,應該就是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邊境問題。愛爾蘭島曾經全部屬於英國,但是是有一份經過多年的努力獨立成了一個國家叫做愛爾蘭,北邊那塊兒依然屬於英國。雖然愛爾蘭島屬於兩個國家,但是兩邊的民族和生活習慣相近,並且都屬於歐盟成員國,所以彼此之間一直沒有邊境線,來去自由。

再過5個月英國就要離開了,離開之後就不能隨便出入歐盟國家了,因此理論上英國得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拉個鐵絲網修個崗亭給過往行人的護照上蓋章。但是這個事兒北愛爾蘭人表示接受不了,如果文翠珊強行派人施工的話,他們就公投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了。可是沒有邊境線的話,這英國和歐盟之間算怎麼回事呢?這個事目前無論在民間還是國會都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到底硬脫歐能否上演,就看這個邊境問題該如何解決。

想當初英國人要離開歐盟的一個原因是被中東的難民給嚇到了,中東難民多因為敘利亞有內戰中東有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這伊斯蘭國的前身是伊拉克的一個反美武裝,而伊拉克戰爭主要的參與者就是英國和美國;過去6年的敘利亞內戰雖然不是美英兩國發起的,但是這場戰爭能持續那麼久,也跟美英兩國的參與和對反政府武裝的支持很有關係。

不知道英國人有沒有反思過這件事兒,跟着美國在中東玩了那麼多次,最後卻被帶進了溝里,搞得自己進退兩難。美國對中東的控制是它全球戰略的一部分,但是中東是一個很難控制的地方,強行控制就會產生衝突,有了衝突就有難民,有了難民就有人想去歐洲,想丟下祖國跟着那28個好學生混。歐盟在過去的兩年沒少為難民的事兒吵架,甚至歐盟會因此分裂都被人反覆提起。

如果另外27個成員國都都英國那樣先後離開歐盟,那才是美國人喜聞樂見的好事兒。畢竟一幫尖子生整天混在一起,總是讓美國人感到緊張,萬一它們把歐盟整成了一個強大的組織,從此在全世界和美國人同台競技,那白宮就會很有壓力,美元也會很有壓力。

作為歐盟的一個核心成員,英國人本應該全力圍繞在以默克爾為中心的歐盟領導人周圍,全力以赴建設歐盟組織,最終實現歐盟在經濟以外的重大突破。但是英國人天性謹慎保守,總覺得自己是老貴族老紳士,沒有好處或者風險一高就不跟對方一起玩了,結果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現在這個絕境。

任何一個島國其實都離不開距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陸國家單獨發展,比如日韓是美國的盟友,但是中日關係和中韓關係永遠不會因此破裂;同樣作為島國的英國,也註定無法失去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歐盟市場。雖然歐盟這個市場一直都在,但是呆在裡面和留在外面,賺到手的錢註定是不一樣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