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12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於9日進行了通話,就緩和兩國貿易緊張局勢進行了討論。該報導稱,雙方試圖就貿易問題達成和解,而本月末即將舉行的G20峰會上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很可能成為中美貿易戰的轉折點。
美國中期選舉結束之後,近期國際國內對中美關係的關注點已經轉移到了本月底即將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上。近期有跡象表明,中美重啟高層對話,今年以來一直困擾雙方的貿易戰可能要熄火,而G20峰會很可能成為重要轉折點。
據《華爾街日報》12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於9日進行了通話,就緩和兩國貿易緊張局勢進行了討論。
該報導稱,中美高層恢復對話,這表明雙方試圖就貿易達成和解,但一些對中國持強硬立場的美國官員希望中方在中美兩國元首本月末G20峰會會晤之前,就雙邊貿易爭端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華爾街日報》在中美貿易戰中立場較為中立,這則新聞透露出兩點重要信息:一是,中美高層對兩國當前緊張的貿易局勢非常關注,並有意通過積極對話打開彼此的心結;二是,美國對華鷹派依然是中美貿易關係的重要阻力,目前他們迫切希望能於近日在貿易交鋒中獲得實利。
《華爾街日報》稱,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在尋求中方在農產品關稅、技術轉讓、網絡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作出一些讓步,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則主張美國繼續執行對華關稅,施壓中國,以迫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作出更加巨大的讓步。有鑒於中方一直在中美貿易談判問題上持開放的態度,並已經多次釋放了善意,萊特希澤的過分要求終將無法達成。
萊特希澤是美國在貿易談判領域的老兵。早在列根政府時期,他就已經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副代理,親自參與並主導了那場與日本、歐洲的貿易大戰,從鋼鐵到糧食、從匹茲堡到艾奧瓦,陸續促成了20多個雙邊貿易協定。
萊特希澤一向以強硬著稱。
1983年他受命與蘇聯就美國小麥貿易進行談判,幾輪下來毫無進展,他當即直接向蘇聯發了一份憤怒的公函,強硬表示事情已經結束,自己再也不會將談判團派往莫斯科。之後,蘇聯人對其進行了妥協。
一個有關於他的更著名的段子是,他在一次與日本人的鋼鐵貿易談判中,對雙方僵持不下的會場氣氛非常沮喪,於是故意漫不經心地將美方談判清單折成紙飛機,甩向了談判桌對面的日本官員,後者對於這樣的舉動憤怒不已,提出抗議。
1984年列根連任之後,各國普遍認為本屆政府已經沒有了選票壓力,不需要在貿易問題上繼續秉持強硬立場。萊特希澤特意在一次與列根總統的會面中找專人拍攝了一張親密無間的照片。在此後的每一場談判中,他總是故作隨意地將這張照片展示給外方看,藉此表示美國總統依然站在他這邊。
但是在今年的中美貿易戰中,強硬的萊特希澤並無太大收穫。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按照他的主張多次提高對華關稅,但中方在堅持底線的同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雙方你來我往,貿易戰打得有聲有色,而萊特希澤的目的始終未能實現。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早已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這個信息是對中美雙邊經貿關係互利性的一個縮影。至於對華鷹派關於中國從美國進口商品太少的指責也是站不住腳的,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貿易方。
在今年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刻,中國曾叫停了美國大豆的進口,據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自9月1日起的20天里,美國對華大豆銷售總量同比暴跌了86.2%。儘管特朗普政府對美國農產品增加了補貼,但依然引起了美國各農業州的不滿。而據不久之前彭博社的報導,近期中美雙方高層對話的大門漸漸有了重新開啟的跡象,兩艘裝載美國大豆的貨船也開始駛向中國。
與當年日美貿易戰不同的是,中國的政治獨立性遠勝日本,並且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美國的對華鷹派如何強硬,終究不可能只以微小代價贏得貿易戰。中美貿易戰的前途正如中國一直強調的那樣,和則兩利,戰則兩傷,貿易戰不會有贏家。
在今年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守住了參議院的控制權,但失去了眾議院的控制權,美國內部的政治局面正在發生變化。
就這次中期選舉的結果看,民主黨獲得了51.5%的普選票,共和黨則為46.8%,前者領先後者4.7%,因此實際上共和黨雖然雖然贏得了州選票,卻輸掉了普選票。這種跡象對於兩年後的特朗普連任競選來說不是好消息。當前美國經濟正處於非常景氣的階段,票選結果尚且如此,如果2020年的美國經濟不如當下,則特朗普總統連任的壓力會非常大。近期美國股市已經走熊,而「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句話在美國是成立的,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總統自上任以來一直都高度關注美股走勢的原因。
美國右翼報紙《每日電訊報》曾在近日的頭條文章中說:「特朗普的經濟豪賭失敗,政治枷鎖正在向他收緊」,這個判斷與IMF對美國經濟周期的預測不謀而合。《每日電訊報》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特朗普的大幅減稅政策帶來的美國財政赤字增長。換句話說,特朗普政府是用1.5萬億美元的未來公共債務買下了參議院的控制權。
目前,美國聯邦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已接近5%,而這時其實應恢復充分就業和稅收收入增加之間的平衡。
中期選舉的結果表明,特朗普在美國國內的真實支持率沒有之前媒體傳言的那麼高,而實際上兩年前他也只是以微弱優勢贏得了大選,那麼如果特朗普在經濟景氣周期的峰值階段都只能取得這樣的支持率,則其連任壓力會比較大。
與特朗普政府不同的是,中國對經濟方面長期博弈的深刻理解可能使其成為任何貿易戰的贏家。這倒不是中國經濟有什麼特殊的秘方,而是因為中國對於經濟的忍痛程度遠勝美國,在這一點上,特朗普政府出現了典型的誤判。這反映出的是,特朗普要麼對中國政府的思維模式不甚了解,要麼就是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實力缺乏概念。
儘管中國因為種種原因,GDP增速在放緩,但即便如此,中國的增速仍然是美國增速的將近兩倍。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固然有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的影響因素,但更多的原因來自於經濟基數的不斷增大,以及中國內部的經濟結構調整壓力。貿易戰誠然會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和出口貿易產生很大的衝擊,但它不足以動搖中國經濟的根本,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是世界上產業鏈條最接近完備的國家之一,而且中國政治的穩定程度遠勝特朗普政府。
從近期路透社、法新社等外媒的報道看,華爾街的許多美國精英們都在想方設法敦促美國結束中美貿易爭端,就連美國的許多前政要都認為事情已經到了該收場的時候了,為此,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先生不辭萬里來到中國,與中國最高層直接對話,而特朗普最近對華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多了許多試探性的動作。
由此看來,本月底的G20峰會有望重啟中美兩國最高層的直接對話,困擾雙方的貿易戰可能熄火。
目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對中美兩國元首G20會晤的最好預期是,雙方可能達成某種形式的“停火”協議,美方不對中國加征新的關稅,此後雙方展開更加具體的談判。這是很美好的願景,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特朗普身邊的對華鷹派一直在想方設法破壞G20峰會間隙達成貿易協議的機會,比如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於11月9日就再度宣稱要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強力施壓。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總統在過去的任期里把商人的逐利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無論他如何威脅恫嚇,都不可能讓中國在貿易談判中放棄底線,而中國方面則相信,既然特朗普總統是一位精明理性的商人,就不應該選擇損人不利己的兩敗俱傷的結果。
在國際政治中,不會有永恆的盟友,但也不會有永恆的敵人,大家都是老司機,最終一切都會以實際利益為導向。■
來源: 港股那點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