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一戰停戰百年紀念活動,一位百歲老人將默克爾錯認成了馬克龍的太太, 默克爾用法語做了解釋自己是德國總理。這則政治花邊新聞看似不起眼,實則釋放出了一個重大的政治信號,表明了德法兩國戰略背靠背一家親的立場。
一戰,1914年開打,1918年打完,到2018年,正好過去了100年。值得一提的,是開打前一年,1913年,美聯儲成立,意思大家都懂 —— 就像當初法國的法蘭西銀行成立,拿破崙馬上和歐洲各國開打,一直打到自己也被廢掉了,那是203年前的事情,1815年,拿破崙遭遇滑鐵盧戰役失敗,徹底嗝屁。再早一些,324年前,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也是馬上就開打,英國和法國、西班牙等一直幹了幾十年,再幹到了100多年後的拿破崙在法國上台,還是接着打。
從歷史來看,300多年前英格蘭銀行成立,馬上就打;200多年前法蘭西銀行成立,也是馬上開打,規模打得更大;100多年前美聯儲 —— 在美國的實際地位,相當於當年英格蘭銀行在英國、法蘭西銀行在法國,只高不低 —— 成立之後,也是馬上就開打,規模更加大了許多倍,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就是華新語總結出來的英國、法國、美國的「央行」,只要一成立,立馬億萬人頭落地、血流成河,世界資本和世界民族數銀子數得手軟的歷史規律。
而1913年美聯儲成立前一年,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許多從歐洲跑去美國參加美聯儲成立籌備會,準備劃分世界資本蛋糕的達官貴人全部都變成了好萊塢大片當中那個風流鬼Jack。
其實從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就埋下了此後100年的伏筆。一戰,二戰,美國越打越牛。所以,100年下來,歐洲的老BOSS們,終於從戰略上準備要扳回來了。
二戰後,冷戰,美國又打倒了蘇聯,接着對海灣,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如今貿易戰主要針對中國,一路打過來,弄得自己精疲力盡,但是軍事上和戰略上,卻不得不從歐洲、亞洲、非洲等全世界向美國本土收縮。
美國國力走下坡路,離不開歐洲,尤其是歐洲大陸的聯手,特別是德國和法國的聯手。英國為了給美國下套,半途放棄了幾百年的均勢戰略,也即是瓦解分化歐洲大陸,以獲取英倫三島最大利益的戰略,而是顧全全歐洲抗美的戰略大局,最終還是加入了歐盟。
目前,美國已經被歐洲和全世界抗來不行了,所以英國玩脫歐。但是,德國和法國,二戰後兩個幾百年世仇的國家(比如,為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礦產豐富的兩個大省,德法爭了無數代人,死了數百萬人),出於戰略大局考慮,真正的握手言和了,一心一意對付歐洲「小家」內部的攪屎棍英國,對付歐洲「大家(含英國)」的外患美國。
俄羅斯,一直是歐洲的大患,這是歷史和地理位置形成的,搬不走。
中國,根本威脅不到歐洲。
但是美國,卻是全世界唯一有能力威脅歐洲的國家。1914年到1918年的一戰,1937年到1945年的二戰,美國不但從歐洲搶了金銀財寶,還搶了無數科學家,連世界霸主的地位也搶走了。損失最大的,就數英法德了。
所以二戰後,英法德聯手對美國下手。成功之後,如今英國鬧散夥。
但是法德,歷史上的兄弟國家,幾百年前查理大帝將法德及周邊基本上統一了,後來才過了一代多人時間卻被三個鬼孫子給分了,形成了目前法德分立的基本格局。
二戰後至今,法德在認識上,是高度一致的,即是只有聯合,只有法德抱團才能取暖。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此次紀念一戰結束100年,曝出的這條新聞非常耐人尋味:
按理,100周年紀念,這麼隆重其事的大事件,採訪的人,默克爾和馬克龍要秀親民的對象,一定是精挑細選過的,應該不會出現不可控,甚至搞錯人的事情。
請注意,安排與默克爾交流的,是一位101歲的老人。也就是說,老人是1917年出生的。1917年,非常了不得。只說兩件事:
第一件,列寧帶領人幹的,十月革命。因為勝利了,蘇聯退出了沙俄加入的一戰,因此一戰立馬降溫,第二年1918年就結束了。
第二件,英國海軍大臣貝爾福,給猶太復國者一封一百多個單詞的信,成為了猶太建國 —— 在巴勒斯坦地區 —— 成立以色列的「依據」。有了這個「依據」,一戰後,不知道怎麼的,二戰又打了起來。短短30年時間,1914年-1945年,打完了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此後3年,1948年,以色列建國。據說是滅國2500年後重新建國,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唯一。要做到唯一,少不了精心謀划。
可見,1917年,2018年,101歲的老人,其實裡面蘊含著太多歷史。
再看默克爾和101歲活「歷史」的交流:老人將默克爾錯認成了馬克龍的太太。馬克龍與這位老人握手時,老人特別興奮,她說:「馬克龍總統,這太不可思議了,我能和您握手,簡直太棒了。」接着,老人又向站在馬克龍旁邊的默克爾詢問,「您是馬克龍夫人吧」,默克爾趕緊向她解釋,「我是德國總理」,老人沒有聽清楚,默克爾反覆說了兩遍,還用法語做了解釋。
讀者可能覺得,老人不看電視,所以,認不出默克爾和馬克龍太太。
這是我們一貫的凡事往自然而然上想的思維。這沒什麼大問題。但是,用這樣的思維,是看不透西方媒體可以傳達出來的信息的。
傳達了什麼信息呢?
我們來再看一遍:
老人又向站在馬克龍旁邊的默克爾詢問,「您是馬克龍夫人吧」,默克爾趕緊向她解釋,「我是德國總理」,老人沒有聽清楚,默克爾反覆說了兩遍,還用法語做了解釋。
請注意加粗的部分:
一 默克爾反覆說了兩遍;
二 還用法語做了解釋。
說了兩遍,可以不做解讀。
但是,「還用法語做了解釋」,就不得不進行解讀了。請注意,為什麼德國人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講法語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德國和法國,歷史上都是可以看做曾經是一大家子的 —— 從查理大帝開始。而從兩國語言來看,都是屬於拉丁語系。語言是無形的紐帶,是歷史上無數戰爭、殺伐、交流與融合形成的緊密關係。所以,二戰後學精了的德法兩國,一心一意抱團。英國之所以抱團了一段時間如今從歐盟分家,說到根子上,語言文化的因素不可忽視,因為英語和拉丁語系的德語法語,是截然不同的。而美國人說美式英語,也還是英語,所以美國和英國在不少世界戰略問題上比較有共同利益,絕不僅僅是地緣政治那麼簡單,語言和文化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所以,藉著老人搞錯自己的身份,默克爾兩次講,而且還用法語講,這確切無疑地向全世界傳達了重大的信號 —— 德國和法國是抱團的。
看似不起眼的政治花邊新聞,實則是法德兩國藉著一戰百年紀念,高調地向英國美國以及全世界懂行的人,釋放出了重大的政治信號,堅定地表明了德法戰略背靠背一家親的立場。遺憾的是,我們國內的幾乎所有媒體卻無感,頂多當作了政治八卦來報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