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為何會變成美國的奴婢?

后沙

一個有經驗,有智慧的政府,在面對可能引發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時,事先一般會有風險評估,至少要避免出現令自己夾在中間,處處被動的局面。

然而,在孟晚舟事件上,加拿大的反應和行動是愚蠢而魯莽的,不但積極服從了美國的指令,還成功地將矛盾壓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那些自認為藏得很好的「非政府組織」活躍人士,根本是在中國裸奔,拿一片樹葉就真能擋住你裸奔的身體?一隻耳能逃得過黑貓警長的眼睛?

論國土面積,加拿大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國,給人感覺卻一直是大而無當,大而無用。

生活富足,卻始終籠罩在山姆大叔陰影之下,雖然以前加拿大也掙扎過,後來擺出一副欲拒還迎的模樣,現在是徹底躺下了。

輿論上極力包裝出加拿大與美國是一對親密愛人的恩愛模樣,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有共同的安全利益……

但它跟美國真的平等嗎?說穿了,就是主僕關係。只不過主子換了,奴僕地位一直沒變,以前是大英帝國,現在是美利堅合眾國。

其實,中國人對加拿大印象不錯,這片土地與世無爭,其樂融融,挺適合居住和渡假。

白求恩讓我們認為,加拿大人都有一副熱心腸,使命感。

說相聲的大山讓我們認為,加拿大人都是開朗風趣,與人為善。

問題是多年積累的好感,正在被加拿大政客一點一點消耗掉。

2006年哈珀上台,只要用了兩年時間,就將中加關係搞到冰點,2008年還抵制北京奧運會。結果小布殊來了,哈珀被甩,加媒嘲笑他「孤零零地呆在家裡看奧運」。

中加兩國貿易量卻在不斷攀升,加拿大企業界有實實在在的利益在中國,2009年,哈珀精神穩定下來,回歸現實,大力修復與中國關係,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

美國不允許加拿大走得太遠,這暴露了加拿大最大缺陷-政治不獨立。

2013年2月26日,中國企業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這是中企在海外最大一筆收購項目。

收購案背後非常曲折,加拿大居然需要得到美國財政部的批准文件,雖然最終奧巴馬同意批准,但如果奧巴馬不同意呢?加拿大就無法自主決定是否與中國企業達到協議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加拿大政治,外交,經濟都處於非獨立狀態,還有軍事,情報等方面。

智者說,加拿大逆來順受政策得到了實惠,跟美國撕破臉沒好處,很理性。

如果這種論調成立,那麼美國1776年獨立戰爭就是錯的,一個襁褓中的國家與全球最強的帝國開戰,何等無知?

北美13州團結起來用戰爭贏來了獨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獨立,才是真正的獨立,美國能發展為一個超級大國,前提是獨立自主。

偉大的政治人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着眼點並非在於當時與強敵妥協能換來多少小恩小惠?而是後代子孫的尊嚴和幸福,否則美國跟阿根廷沒什麼兩樣。

同樣是龐然大物,加拿大獨立卻整整晚了美國將近一個世紀,1867年得到「自治領」地位(英王屬地,半獨立),1913年才成為一個真正國家(英聯邦成員)。

19世紀初,加拿大人有「親英反美」情緒,1812年打到華盛頓,火燒白宮,老頭去年還提過這事,不過,那時加拿大還是英國殖民地,這鍋背得很彆扭。

此後,美國就專註國內發展,不再招惹加拿大。

加拿大對蒸蒸日上的美國,心裡又愛又恨,當時美國在加拿大知識階層心目中是什麼印象?

自信滿滿,自吹自擂,插科打諢,言行粗俗,行事魯莽,見多識廣、頭腦敏捷,巧舌如簧,自私自利,不擇手段……1836年加拿大作家哈利伯頓經典名著《鐘錶商》中的美國商人山姆。斯利克形象。

等美國得到話語權後,連哈利伯頓都成了「美國幽默之父」,哪說理去?

「自治領」時代,加拿大人安於被殖民狀態,當鄰居以一個經濟大國身份準備亮相世界舞台時,加拿大人有了自卑感。

加拿大文化精英想通過創作得到經濟回報,首選發表地不是加拿大,而是美國,英國,法國,最划算的當然是美國。

然而,加拿大作家想在美國市場得到認可,賺取版稅或稿費,必須將自己國家描繪成美國第51州、無知的巨人、不會反抗的鄰居、人類原野、文化荒漠等形象,才能符合美國人口味。

作賤自己,迎合美國,除了經濟利益驅動,也是美國有意識進行文化傾銷的結果。

「加拿大美國化」成了一個專有名詞,文化是構建國家精神的主要支柱,文化上盲目追隨,其實是僕從心理,根子還是在於滿足被殖民地位,國家在法律意義上獨立,並不能改變這一現象。

當加拿大意識到自己被美國文化淹沒時,是在二戰之後,這裡指的是政府層面。

1951年,加拿大藝術,文化,科學皇家委員會負責人梅西(第一位出生於加拿大的總督)提交了《梅西報告》,報告指出:加拿大政府和民眾必須警惕美國文化傾銷對加拿大文化的顛覆性影響。

1957年,成立「加拿大文化委員會」,以政府撥款和民間集資方式扶持本國文化, 抵擋美式文化。

美國反擊力度更大, 對美國而言這既是文化殖民政策,又是經濟利益問題,加拿大雜誌,書籍在發行,廣告等收入方面,根本無法對抗美國文化產業。

1963年,《時代周刊》被允許發行加拿大版,宣告加拿大保護政策失敗。

六十年代後期,加美兩國出現諸多摩擦,關係一度緊張,特魯多的父親老特魯多總理無奈聲稱:加拿大與一個超級大國同處一個大陸,如同老鼠和大象睡一張床,老鼠必須規規矩矩,小心翼翼。

七八十年代,是加拿大文化界對文化入侵最後的抗爭時期,左翼,將兩國不平等關係上升到民族獨立高度,提出「革命還是投降?」的問題。

更多的是用隱喻來描寫美加關係,加拿大被定位於雌性地位,它的價值在於被惡棍奴役和發泄,反抗則意味着毒打和拋棄,沒有經濟獨立權,娘家也早已衰落。

1993年克雷蒂安上台,儘管他第二年提醒說「加拿大不想變成美國的第51年州」,但加拿大已根本無法抵擋美式文化的全面湧入。

  • 電影院,97.9%是好萊塢影片。
  • 電視,黃金時段70%是美國製作的節目。
  • 電視劇,80%以上進口於美國。
  • 雜誌期刊,82%由美國控股。
  • 音樂產品,70%美國創造。
  • ……

如果說加拿大還有什麼能擺脫美式文化的文化產品,那就是法語類作品。

加拿大曾經以美加不設防的邊境線自豪,現在它的固有文化已遭到滅頂之災,換個角度看,如果是加拿大強勢,美國弱勢,還會有不設防的邊境線嗎?

1999年,加拿大政府試圖築牆,減少好萊塢等美國產品進口,美國以「貿易戰」相威脅,加拿大立馬認慫。

21世紀,加拿大基本上放棄了抵抗。

對內走小清鮮政治路線,把廢死,墮胎,性別平權,開放毒品等當成內閣首要任務。

對外,奉行無原則追隨美國政策,甚至棄本國利益於不顧。在加入亞投行問題上,與中國不存在什麼地緣政治利益衝突的加拿大,跟美國,日本站在一起。

在英國,法國加入亞投行之後,加拿大還在拖,直到特魯多上台訪華後,才痛惜錯過了創始國成員資格,扭扭捏捏地提出了加入申請。

美國會因為加拿大錯過創始國資格給它補償?該罵就罵,該打就打。

一個在文化上被同化,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情報方面被不同程度控制的國家,所謂保持獨有價值觀,獨立司法原則是自欺欺人。

已經淪落到認為美國對手就是加拿大對手,甘當打手的地步。

加拿大靠妥協順從立國,美國靠霸權征服立國。

這註定了加拿大的奴婢地位,除了自己覺醒革命,誰也救不了這隻風箱裡的「老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