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牽動中國人心很容易理解,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有地位的人,在通常情況下應當給予一定禮遇。然而,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了,在機場像個普通乘客那樣被帶走,而且是加拿大替美國幹的。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如同巨石落入池塘。
這些年,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急速提升,這使得國人在與外國,準確說是西方,打交道時,心態已經發生明顯改變。假設去年12月1日在溫哥華機場被捕的是一名普通中國人,或許也會引起一點反響,但可以肯定,反響不會大,有也會很快過去。而孟晚舟不同,她不僅是中國公民,並且是最令中國人自豪的科技企業華為公司的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
這樣一來,孟晚舟被捕就上升為國家層面——事實也的確如此,外交部發言人頻繁就孟晚舟事件發聲就已經說明一切。在網上聲援孟晚舟、譴責加拿大和美國的聲音中,字裡行間最為凸顯的字眼就是「民族」。在很多人看來,孟晚舟事件是事關「民族尊嚴」的大事。
孟晚舟,華為,中美貿易糾紛,這些概念交織在一起,中國人對加拿大和美國的壞印象達到了過去幾年未曾有過的程度。說姆努欽還好,說特朗普,尤其是說萊特希澤、庫德洛,很多中國人就氣不打一處來,他們認為,這些華盛頓的掌權者存心憋着要壞中國。
對於加拿大,中國官方和民間都給予一致譴責,很多網民最常採用的邏輯是:加拿大有什麼能力對中國使壞?有人還說,給中國下絆子,加拿大不打算在地球上混了?過去,中國人除了知道中國官二代、富二代願在加拿大扎堆兒,以及中國貪官喜歡往加拿大塞大奶二奶,對加拿大總體印象還是好的。現在,這個好印象如唐三彩馬掉到地上,碎得一塌糊塗。
自孟晚舟被捕後很長時間,美國沒有就引渡問題說話,這令加拿大感到焦慮,又令中國人產生疑惑,同時間雜着一絲希望:美國會不會放棄引渡申請,讓加拿大徹底坐蠟,弄得裡外不是人?
當地時間1月21日晚間,最先報導孟晚舟被捕的加拿大《環球郵報》發出一條重要消息:美國已經通知加拿大政府,美國計劃正式提出引渡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理由是她涉嫌「商業欺詐」,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
不過,加拿大駐美國大使戴維·麥克納頓在採訪時沒有說明美國將在何時正式提出引渡要求。根據美加引渡條約的60天期限規定,美國就引渡孟晚舟提出申請的截止日期是1月30日。
麥克納頓這番話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在距離截至日期僅剩幾天時,美國駐加拿大大使放出此話,意味着有關孟晚舟引渡的正式申請已進入運作階段,很快就會遞交給加拿大司法部。
孟晚舟事件因美國而起,但是,在後續引發的事件中,美國卻顯得十分超脫,只是因為中國不斷對加拿大打出「組合拳」,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儘管孟晚舟被捕的時間點與中美貿易談判重合,但是,美國一直強調的是,孟晚舟在就公司經營向美國銀行做陳述時隱瞞了真實情況,涉嫌「商業欺詐」。對美國來說,這是一起「法律案件」。
當然,美國的這套說辭中國不會認可,所以,很多中國網民是從「陰謀論」來理解孟晚舟事件的。不過,美國人還是按照既定的思路走,行政當局很少談論孟晚舟引渡的問題,特朗普不知出於何種目的,說了一下,如果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有利,有助於幫助美中之間達成貿易協議,他將介入孟晚舟案件,但是這種說法立即遭到很多美國政界人士的批評。
在特朗普的「介入」言論傳出後不久,美國司法部高級官員說,美國執法部門對華為案件的調查是依據事實,不受政治因素的左右和驅使,並且表示,司法部不會就這項引渡要求與白宮方面討論。
所以,從美國方面來說,儘管它無法完全證明,孟晚舟案就是一個「法律案件」,但是,至少在明面上,除了特朗普發出的一點雜音外,美國對孟晚舟事件的處理基本很低調,主要工作都是在下面有條不紊地進行。
現在,美國駐加拿大大使釋放出的消息就佐證了這一點。從孟晚舟被捕後,美國做了什麼,我們看不到,但是,現在美國大使通過媒體發出的信息證明,美國執法部門沒有閑着,對孟晚舟的引渡申請馬上就會正式提出。
因為美國的「超脫」,在孟晚舟被逮捕後,中國和加拿大陷入針鋒相對的局面。加拿大倒沒什麼,對孟晚舟被捕只是進行辯解,說到底就是加拿大還沒有墮落成美國的一條「狗」,加拿大是照章辦事。中國也如法炮製,說,被逮捕的前加拿大駐北京外交官康明凱,和在丹東經商的加拿大商人斯帕弗,都是因為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而被國安部門拘押,至於前不久被大連法院判處死刑的加拿大公民羅伯特·謝倫伯格,北京直言,販毒的都這下場,中國法律對販毒分子歷來嚴懲,不管是哪國人。
中國和加拿大杠上了,兩國關係如同這幾天多倫多的嚴寒天氣。中國認為孟晚舟案背後是政治動機,加拿大在幫美國對中國下手,而加拿大則認為,兩名加拿大人被拘押,以及謝倫伯格被判死刑,是中國在壓加拿大就範,雙方都不承認對方的作為是純粹的「法律行為」。
中國的警告和譴責對加拿大產生作用了嗎?基本沒有。外交上的譴責以及媒體和民間的炮轟,只是把加拿大政府作為靶子,但是,對於孟晚舟,加拿大政府能做的並不多。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孟晚舟被捕的消息被媒體報導後就說,這是司法部門的事,他所領導的行政部門沒有參與。雖然中國人對西方的三權分立是清楚的,但是,囿於傳統思維習慣,我們在相當程度上迷信行政的力量,認為政府就是一切,其實不然。
就孟晚舟來說,決定給予她保釋的是卑詩省最高法院。在這種問題上,特魯多政府幾乎做不了什麼。當然,在外圍使勁不是沒有可能,但畢竟決定權不在行政部門手上。這與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美國。特朗普所說的「介入」與中國人理解的「介入」不同,如果我們相信特朗普能一出手即改變格局,那就是對美國權力機構的完全錯誤的認識。行政權掌握在總統手裡,但是立法權和司法權都不是特朗普能夠控制的。
最近美國政府部分關閉就是個例子。因為在修建邊境隔離牆問題上,特朗普與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之間鬧得很僵,撥款法案得不到解決,特朗普也只能乾着急。白宮廚師停薪放假,特朗普為了招待美國大學橄欖球賽冠軍隊,自己掏腰包買了1000份快餐。
CNN駐白宮記者吉姆·阿科斯塔的記者通行證則是關於司法權的例子。去年11月7日,阿科斯塔在白宮記者會上因與特朗普言辭交鋒,結果被沒收了白宮記者通行證。CNN隨後將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幾天後,聯邦法官蒂莫西·凱利下令白宮歸還阿科斯塔的記者通行證。阿科斯塔在法院外面對採訪的同行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想感謝法官做出的決定。讓我們回去工作吧。」
國會和法院,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都沒有輸給行政權力。這一點是中國人很難理解的。特朗普心裡對眾議長佩洛西的意見很大,對阿科斯塔的厭惡也是寫在臉上,可是他掰過憲法賦予眾議院的預算權了嗎?掰過法院的裁定權了嗎?沒有。
如果我們仔細回顧加拿大政府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們向中國政府喊話,要求解決康明凱和斯帕弗的問題,從「可行性」來說,他們的判斷沒有錯。但是,中國就孟晚舟案向加拿大政府施壓,特魯多和他的幕僚們能做的就極其有限。
其實,孟晚舟案到底是政治事件還是法律案件,這本身已不重要,而我們恰恰始終在關注這個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向加拿大政府施壓,向美國行政當局喊話。從孟晚舟失去人身自由那一刻起,從加拿大和美國的角度說,她的事情歸於哪一類,或者說被安在哪一條軌道上,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從美方提出的「商業欺詐」指控,以及加拿大根據美加條約規定的義務實施逮捕行動看,他們就是把這起事件定性為「法律案件」。這時,關於它背後的政治動機可以談論,但是對於解決問題已經毫無裨益了。
現在,孟婉周案即將進入司法程序。很簡單,哪怕是一個普通人被逮捕了,我們也可以對逮捕的動機有一千個懷疑,但是,對於「撈人」而言,這已經是一個法律程序,需要藉助法律行為去解決問題。指責加拿大是美國的「狗」,嘲諷加拿大無力與中國抗衡,都無濟於事。
不過,指控算什麼?至多是有人認為你做了不適當的行為。但是,在法院作出判決之前,指控只被視為檢方的一家之言。尤其對於孟晚舟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來說,她可以雇傭加拿大和美國最頂尖的律師團隊。
這裡,我們必須對華為表示敬佩之情。從孟晚舟事件引爆媒體輿論起,華為就表現得非常客觀、理性,更準確說是體現了具有國際視野的大公司的格局。在孟晚舟被逮捕後,華為曾三次發聲,自始至終沒有被外界情緒所影響,以冷靜的態度告訴大家,怎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恰當途徑。
12月6日,在孟晚舟於溫哥華被逮捕的消息被媒體報導後,華為在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發布聲明:
「近期,我們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美國正在尋求對孟晚舟女士的引渡,面臨紐約東區未指明的指控。關於具體指控提供給華為的信息非常少,華為並不知曉孟女士有任何不當行為。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會最終會給出公正的結論。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
12月11日,孟晚舟經過庭審獲得保釋,華為隨即發表聲明:
「我們的CFO孟晚舟女士近期在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之後,今天法庭做出判決,同意保釋。我們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後續會給出公正的結論。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我們期待美國和加拿大政府能及時、公正地結束這一事件。
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美國已計劃正式申請引渡孟晚舟的消息被媒體報導後後,華為公司又一次發表聲明:
「我們已經注意到相關報導,並將密切關注事件進展。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華為希望美國和加拿大政府能早日還孟女士以自由,並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後續會給出公正的結論。」
從三次聲明可以看得很清楚,華為在表態上比官方和民間任何一方都更低調,更冷靜,這固然與孟晚舟現在人掌握在加拿大手裡有關,但是更主要的一點恐怕是,華為從一開始就預感到所有的指責都只是營造了一種氛圍,但卻無法對問題的解決給予實質性幫助,孟晚舟案走法律程序的可能性極大。所以,三次聲明都強調,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能公正處理此事。
在孟晚舟被逮捕後,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第一時間就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此後,外交部發言人也在多次記者招待會上就孟晚舟問題發表談話,要求加拿大方面放人,並且在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時說出如不糾正錯誤,加方將承受嚴重後果的話,以至於在康明凱、斯帕弗被捕後,加拿大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對加拿大採取的「報復措施」。可是,中國向加拿大揮出了密集的組合拳,可是有多少效果呢?
孟晚舟獲得保釋,這主要是因為律師的意見被法官採納,以及孟晚舟繳納了巨額保釋金,與中國的外交施壓沒有什麼關係。除此之外,我們就更看不到近一個多月來,外交施壓,包括兩名加拿大人被拘押,一名加拿大毒販被判死刑,對孟晚舟的處境有多大影響和改變。情況表明,孟晚舟案將很快進入法律程序。
中國網民大都支持華為,但是對他們來說,華為的態度無疑是「偏軟的」。多數人不說,個別人卻有微詞,在環球網的留言中,就有人埋怨華為的腰桿挺得不夠直:希望,連要求都不敢說了?
華為說「希望」沒有錯,因為既然「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後續會給出公正的結論」,那就不是「要求」的事,而是等待的過程。當然,等待不是被動的任人擺布,無論是按照加拿大法律還是美國法律,孟晚舟都享有充分的辯護權利,一旦進入司法程序,她的律師團隊一定會全力以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談話當然比華為聽上去硬朗、解氣,華春瑩在2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任何具有正常判斷力的人都可以看出,孟晚舟案不是普通司法案件,加方任意濫用加美之間的雙邊引渡條約,對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權益構成嚴重侵犯。我們敦促加方立即釋放孟晚舟女士,切實保障她的合法權益。我們也強烈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撤銷對孟晚舟的逮捕令,不向加方提出正式引渡要求。」
簡單直接的方式當然高效,但是前提是,現實中必須有可操作性。
去年5月,在特朗普與金正恩即將在新加坡舉行首腦會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從朝鮮帶回了三個韓裔美國人,這三個人受到朝鮮法庭的刑事指控,罪名是事反國家活動並試圖顛覆政府,其中一人於2016年被以間諜罪判處10年監禁。當他們乘坐蓬佩奧的專機啟程返美時,特朗普興奮地發推說:「我想這將是個特別的時刻,因為沒人認為這會發生。」
雖然「沒人認為這會發生」,但是卻是發生了,特朗普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接到了這三個韓裔美國人。特朗普和金正恩怎樣交換的條件,別人無從知道詳情,但是特朗普知道,金正恩可以從朝鮮任何一個法庭和監獄「撈人」,一句話的事。所以,特朗普努力了,三名韓裔美國人也果然回到了美國。
可是,阿科斯塔的白宮記者通行證呢?特朗普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他甚至不願意再看到這個古巴裔記者再踏進白宮半步。可結果呢?在法庭下令後,白宮還是歸還了阿科斯塔的白宮通行證,儘管連白宮發言人桑德斯都很不情願。這就是特朗普和美國法庭的關係,他可以從遙遠的朝鮮監獄往外「撈人」,卻管不住自己國土上的法院。
就國內而言,特朗普與金正恩的能量比相差得太遠,否則他就不會在白宮廚師放假回家後,自己掏錢給前去白宮的橄欖球隊員買漢堡和匹薩了。
從某種程度說,加拿大也好,美國也好,他們向中國喊話,要求中國釋放康明凱和斯帕弗,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不過,中國的回答也很到位,康明凱和斯帕弗違反了中國法律,謝倫伯格犯了嚴重的走私毒品罪,他們的問題要「依據中國的法律解決」。既然中國持這種觀點,加拿大和美國在孟晚舟案上同樣也是持這種觀點。
對法治國家而言,抓人要提出理由,放人同樣要有理由,這是法律程序問題。所以說說可以,但實際上不存在「立即放人」一說。哪怕再簡單的程序,也要走一下,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要釋放這個人?
如果「戰狼」的方式無濟於事,我們能總是停留在單純的譴責上嗎?可行的方式恐怕是要集中全力贏得法律上的這場仗。這也是華為從一開始就在着手準備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