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太遠,美國太近——委內瑞拉危機背後的拉美魔咒

雲石

瑞拉「一國兩總統」引發的政治危機已經持續數日,至今危機仍在持續發酵中。關於這場危機背後的原因,大家通過新聞想必也有了相應了解。作為全球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委內瑞拉居然走到今天這一步,着實讓人唏噓不已。而之所以會如此,除了油價長期低迷,導致委國左傾體制維持出現困難外,最重要的推手,還是美國——無論是持續多年的經濟制裁,還是這一次不加掩飾的承認和支持未經合法程序自立為王的所謂「過渡政府」和「臨時總統」,美國的這種做法,已經不能簡單的說是干涉內政,而是赤裸裸的流氓和無賴行徑。

不過,這又能怎麼樣呢?在國際政治這個領域,真理從來就只存在於大炮射程內。只要實力具備,沒道理就是最大的道理。現在的馬杜羅,情況已經越來越危急,最終能不能渡過此劫,就只能看他自個兒的造化了。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收拾委內瑞拉,美國對委內瑞拉的這一系列操作背後,有有何政治邏輯和目的呢?

其實關於委內瑞拉得罪美國的原因,相關報道已經汗牛充棟,簡單的說,無非就是當年委內瑞拉的經濟支柱——石油產業被美係為首的西方跨國集團控制,導致大量本屬於國家的資源被西方以極低的代價攫取,委國人民坐擁全球最豐富的石油儲備,卻無法從中得到像樣的好處,這種情況下,查韋斯領導的左翼勢力上台,沒收西方跨過公司在委資產,將石油產業全盤國有化,並建立了以石油經濟為依託的福利社會。而此舉嚴重侵犯美國利益,也成為兩國敵對的根源。

從道理上講,委內瑞拉要享用自己的財富完全應當。不過鑒於之前這塊財富已歸美國佔有,委內瑞拉強行從老虎手中奪走,那老虎利益受損,肯定會加以報復——這個邏輯可以說是相當清楚的。

不過,邏輯雖然清楚,但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會對委內瑞拉如此之狠,非要將它吃干抹凈?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其實我們仔細梳理一下,美國雖然霸道,但也不是啥都想獨吞獨佔的。就拿石油來說,在另一個主要的全球石油輸出地——中東波斯灣,對掌握這筆財富的阿拉伯王權國們,美國的處理方式就十分的「公道」——甚至可以說是寬容。在那裡,美國不謀求石油產業的控制權,同意沙特們自己享用石油輸出的財富,連至關重要的石油定價權,都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放權給沙特們,並且給他們提供保護,甚至連沙特暗中支持伊斯蘭極端勢力,以至於整出911這種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惡劣行徑,美國都能夠置之不問,甚至暗中姑息——而作為代價,美國只要求沙特們與自己結成政治同盟,然後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就行了。

這真的是很奇怪的。畢竟沙特等海灣王權國的石油總儲量比委內瑞拉要高不少,而且中東石油品質好,開採難度也低,而反觀委內瑞拉,石油多為重油,無論是開採成本還是石油品質,都相對較差。如果僅僅從石油價值來考慮,美國如果真的只是想簡單粗暴的恰爛錢,為何放着中東的好油不要,卻非要逮着個委內瑞拉不放呢?如果美國能用中東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委內瑞拉,那就算是馬杜羅和查韋斯,也犯不着去跟美國鬧嫌隙,甚至可能還十分樂意充當美國的盟友。

但現實是,美國對沙特們無比寬容,對委內瑞拉卻超級貪婪。之所以如此,還是地緣政治因素。

中東的油確實又多又便宜又好,但問題是,中東是這個星球上,與美國本土地緣關係最為疏離的主要板塊。這種地緣的疏離,極大的影響了美國對當地影響力的投射。

雖然作為全球霸主,美國是可以把力量覆蓋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但這種覆蓋,也是有成本差異的。在中東,哪怕單單從地緣角度來說,美國維持同等量級的影響力,付出的成本也比南美要高出好幾個量級。

當然,如果僅就與此,還不足以打消美國的決心——畢竟投入雖大,中東石油的收益也高嘛,巨額的花費完全可以靠後者的超高收益來補。、

但問題是,中東的麻煩遠不止地緣距離。中東作為亞歐非三大洲的地緣中樞,自古就是各方勢力博弈的戰場。俄羅斯、歐洲以及中東本土的各區域強國,均對這塊風水寶地虎視眈眈。美國的任何介入,都會引發區域政治格局的變化,進而招致各方反對甚至圍堵。

這就極大的遏制美國的慾望。美國雖強,但這種強只是相對的,它並沒有以一己之力力壓群雄的能力——尤其是在中東這麼遙遠疏離的地緣板塊。如果面對的僅僅只是沙特這些小王權國,那美國確實可以從容應付,但一旦自己的強勢進入,引發亞歐大陸列強的集體恐慌和圍堵,那美國要想穩住腳跟,所承受的經濟成本和政治成本就太大了。

此外,還有一個伊斯蘭問題。沙特這幫小國當然是不值一提,但它背後,卻是整個伊斯蘭世界。伊斯蘭畢竟是全球三大文明體系之一,在全世界有十多億人口,中東又是它的發源地和主要文明聚居區。而且伊斯蘭文明相對封閉排外,對西方文明也有着極強的抵觸心理。一旦美國強行進入,用簡單粗暴的手法,直接剝奪他們的石油利益,那很容易引發伊斯蘭世界的同仇敵愾。到時候,美國就會陷入穆斯林“聖戰”的汪洋大海,無法自拔。

這就很麻煩了。簡單的說,直接進入中東,這個美國確實可以做到,但是後續引發的連鎖反應,這個是美國應付不了的。來自伊斯蘭的集體怒火,以及亞歐大陸列強的恐慌性圍堵,再加上美國在中東投射影響力的高成本,這些開支將遠遠高於其能在中東石油開採中獲得的收益,最終讓美國不堪重負。

但委內瑞拉就不同了。委內瑞拉位於南美北部,是典型的美國地緣影響力範圍;整個西半球也沒有其他像樣的本土強勢大國可對美國形成實質性掣肘;放眼全球,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國家都集中在東半球的亞歐大陸,對美洲鞭長莫及。而且委內瑞拉人無論從民族還是宗教來說,都不像中東的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那樣封閉和抱團。這種種因素決定了,美國資本對這裡的石油產業進行直接控制,付出的經濟和政治成本,以及承擔的風險,都遠比中東為小。

總而言之,利益得失的不同,決定了美國的思路不同,雖然中東的石油最多、質量最好、開採成本也最低,但是美國卻不加直接控制,僅滿足於石油美元和政治聯盟即可。但在委內瑞拉,就算它石油的各方面條件都不如中東,但由於剝奪成本較低,所以它當然是能多佔就多佔,能直接攫取就直接攫取,沒有必要像在中東那樣,把這些好處讓給本地土著。

這就是委內瑞拉與美國矛盾的根源。本來,美國對委內瑞拉石油的定位就是吃干抹凈,最多只留一點殘羹冷炙。可查韋斯和馬杜羅代表的左翼卻不同意,要爭取更多利益,這就觸了美國的逆鱗。

查韋斯和馬杜羅這種玩法,毫無疑問是老虎口中奪食,美國對此當然不能容忍。按理說,美國完全應該把這個政權消滅——以美國的武力,摧毀委內瑞拉政府可以說是輕而易舉,委國的地緣環境,也決定了沒人救得了它。而從歷史上看,美國也曾直接出兵收拾過巴拿馬的諾列加等不聽話的南美國家政權。

但事實卻是,美國雖然恨透了查韋斯和馬杜羅,也確實對委內瑞拉發起了長期制裁,但它卻一直沒有出兵消滅委內瑞拉左翼政府。

為什麼美國一直沒有這麼做?這裡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委內瑞拉並沒有把事情做絕。雖然查韋斯和馬杜羅治下,委內瑞拉的石油被收歸國有——相當於這部分原屬於美國資本的利益被剝奪。但委內瑞拉並沒有拋棄美元結算(至少以前沒有)。與此同時,委內瑞拉的石油依然大量出口到美國(是的,直到今天,美國依然是委內瑞拉的最大石油輸出對象),由美國工廠加工提煉后再出口到全球。這等於是說,委內瑞拉只是收回了石油開採環節的利益,在石油提煉加工環節,以及石油美元方面,美國的利益,還是能得到相當滿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動手的慾望。

其次,查韋斯和馬杜羅擁有群眾基礎。以前委內瑞拉的石油收益大頭都被跨國公司拿走,委內瑞拉人民沒有得到好處。查韋斯上台後,將石油產業國有,然後用石油出口收益反哺國民,這種做法,自然為他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

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出兵委內瑞拉,那摧毀查韋斯政府當然是輕而易舉,但摧毀了后,勢必會引發委國民眾的強烈不滿;美國一旦奪回石油產業收益,民眾無法享受之前的福利,那這筆爛帳肯定就得美國來承擔,這會進一步加劇委國人民對美國的怨恨——換句話說,美國消滅委內瑞拉政府之日,就是陷入委國人民戰爭汪洋大海之時。

這樣美國就划不來了。畢竟委內瑞拉在政治和軍事上並不對美國構成實質性威脅,美國干這事兒純粹是為了搞石油賺錢而已。而賺錢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委內瑞拉一旦真陷入混亂,全民反美,那美國不僅沒法好好賺錢,反而還得承擔大量的維穩開支,這筆賬一算,反而就成了虧損。

最後,過去十幾年中,拉美國家左翼風潮盛行。委內瑞拉作為左翼的典型代表,在這種區域大環境下,能得到周邊國家的有力認可和支持。美國貿然推翻查韋斯和馬杜羅的左翼政府,很有可能引發拉美左翼政權的集體反對和恐慌,加劇他們與美國的離心。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全盤考量,不敢貿然行事。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過去十幾年中,美國雖然對委內瑞拉多有遏制,但一直沒有下死守。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

美國的多年制裁,雖然沒有直接致命,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委內瑞拉的經濟發展,限制了委國政府的財富積累和國家產業轉型。而隨着近年來國際油價長期低迷,品質低、成本高的委內瑞拉石油,能給國家帶來的利益已經十分有限,不僅不足以反哺國民,甚至連維持社會基本運轉都力不從心,委內瑞拉的經濟,已陷入崩盤之勢。

這下美國的機會就來了。以前委內瑞拉政府可以拿賣石油賺的錢收買民眾,這時候美國如果強行干涉,奪回石油產業收益,這會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但現在,石油不賺錢了,委內瑞拉經濟也基本崩盤,人民已經生活在痛苦中。所以這時候再搞顛覆,新政府只需要做的比馬杜羅稍微好點,就足以讓民眾接受——這種低要求,決定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委內瑞拉維持統治的成本較低,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吧石油產業重新收歸己有。

而在外部,近年來拉美經濟持續頹靡,問題頻發,風起雲湧的幾十年的左翼風潮已經明顯退燒,以巴西新總統,有「小特朗普」之稱的博索納羅上台為標誌,右翼在拉美強勢崛起,並成為新的主流。這種格局下唉,委內瑞拉的外部環境支撐已經不復存在——甚至這些右翼政府還紛紛加入了美國行列,用各種方式向馬杜羅施壓,推動其垮台。

內部群眾基礎已經鬆動,外部政治風向也改弦易轍,委內瑞拉所遭遇的整體環境的變化,使得美國終於下定決心,於近期向馬杜羅發起了總攻。

現在,馬杜羅政府已經十分危險了。雖然眼下軍隊依然服從,群眾基礎也沒有完全垮塌,但如果形勢繼續這麼發展下去,他的前景,可能真的不容樂觀。

只不過,就算馬杜羅真的倒了,委內瑞拉就真能變好嗎?當然不會。也許新政府上台,美國會給民眾一些小恩小惠——比如好歹讓饑民重新吃飽,別搞的社會大亂。

但也僅就與此了。美國重返委內瑞拉是來賺錢的,而委國的錢,就只有石油而已。石油產業被美國控制,利潤的大頭被美國資本拿走,那委內瑞拉還能剩什麼?到時候,新政府又能拿什麼,來滿足民眾更多的要求呢?

這就是委內瑞拉的宿命,甚至某種意義上,也是拉美的宿命。天堂太遠,美國太近,拉美國家既無法憑自己的能力,抵禦美國的進逼,又不能借列強的制衡,來約束美國的貪婪。就算他們能憑着左翼的熱血,嚇止美國一時,但終究有一天,還是扛不過經濟形勢的惡化和美國的利誘威逼,最終只能通過順從甚至諂媚,來換取美國的放過,最多從它手上討點殘羹冷炙。而拉美,也就在這種循環往複中,成為“陷阱”的代名詞,只留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寒風中讓人遺憾嘆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