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演員當總統 烏克蘭的歷史和未來

后沙

在4月21日舉行的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PK中,1978年出生的喜劇演員澤倫斯基以73.22%的得票率毫無懸念地擊敗了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成功當選烏克蘭總統。

夫貴妻榮,與他同歲的妻子葉蓮娜也就成為了烏克蘭第一夫人,他們有兩個孩子:分別是15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

澤倫斯基是克里沃羅格經濟學院學生,葉連娜在克里沃羅格技術大學學習,兩人相識八年後結婚。 葉連娜的專業為建築師,嫁給他后便放棄了本職工作,一心為丈夫的「Kvartal 95」公司撰寫劇本,並擁有公司0.1%股份。

葉連娜看起來比丈夫有錢得多,她自己還擁有一家海洋食品罐頭公司的25%股份。這位未來烏克蘭第一夫人擁有兩套面積分別為129.8和284平米的高檔住宅以及一輛奔馳S-500 4Matic車。

烏克蘭幸運的是,這次權力更迭,其它兩位競爭者-波羅申科和季莫申科都沒有再發起街頭運動,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平穩交接。

各大國元首都先後向澤倫斯基發向賀電,表示願意加強與烏克蘭的合作關係,當然,賀電中少了俄羅斯總統普京。

克里姆林宮解釋稱,現在談論普京總統祝賀澤倫斯基還為時過早,暗示要看將來的合作程度再決定。可見這十幾年來,俄烏關係惡劣到何等地步?

普京個人嘲弄了波羅申科的無能和失敗,併發出希望與澤倫斯基重建俄烏全面合作關係的願望。

澤倫斯基則含糊其詞,只是說俄烏合作需要新的條件,大選勝利後,帶着妻子和兒子前往土耳其渡假去了,月底再回來。

每一任烏克蘭新總統都離不開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問題。這種情況既是基於地緣政治現實,也是基於歷史現實。

烏俄歷史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南端 , 面對進入亞洲的門戶 , 與地中海諸國相望,由於地處歐亞主要通道上,烏克蘭便成為歷史過程中西方與東方兩種不同文化交匯碰撞區域。

一方面,通過黑海地區烏克蘭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古希臘,古羅馬和拜占庭文化的影響 ; 另一方面 , 處於貫通歐亞大草原西端的烏克蘭 , 在歷史上曾長期遭受多個游牧民族的騷擾和掠奪。與這些侵襲者曠日持久的鬥爭 , 極大地耗損了烏克蘭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

烏克蘭是個平原國家 , 除不多的森林與丘陵之處 , 95%土地是平川草原,軍事上無險可守,長達 2 2 8 5公里的第聶伯河將烏克蘭切割為東西兩大部分,造就了聞名於世的肥沃黑土地 , 它幾乎佔總面積三分之二。

資源方面,烏克蘭以煤和鐵為主 ,是歐洲自然資源最富庶國家之一。 然而 , 由於烏克蘭缺少天然軍事屏障 , 易受攻擊,難以防守,再上周邊民族對土地爭奪,造成了烏克蘭歷史悲劇命運 : 土地支離破碎,沒有自己的國家, 只要周邊出現強國,都會佔領它的一片土地。

今天烏克蘭主要地區:東部烏克蘭,曾是俄羅斯帝國一部份,西部烏克蘭,包括加里西亞東部在內,曾在奧匈帝國統治之下。在加里西亞,波蘭地主對烏克蘭農民行使管理力,利沃夫城(或稱倫貝格)則是烏克蘭文化的民族主義中心。

在歷史上烏克蘭有自己的語言或方言,到十九世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學,藝術等文化方面成就,代表人物是著名詩人,藝術家塔拉斯。舍甫琴科,至今也是烏克蘭的文化名片。

烏克蘭民族獨立運動就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之上,隨着歷史發展不斷注入了政治因素。

862年,東斯拉夫人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留里克王朝,後來佔領了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 以基輔城為首都 ),這是烏克蘭人第一個古代國家,一般認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後來分別形成烏克蘭族 、 白俄羅斯族和俄羅斯族)的國家。

這樣又產生了基輔羅斯歷史繼承問題 , 俄烏史學界有不同看法。歷史是政治的反映,蘇聯時期,烏克蘭歷史由官方歷史教材掌握話語權,獨立之後,歷史教材成了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煽動與俄羅斯決裂的工具,2004年顏色革命,歷史學者們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無論哪個國家,將歷史當成純學術問題進行解讀,是天真的,對多民族國家來說則是極其危險的。

今天在中國網絡上不斷拋出「歷史真相」的推手們,其出發點並非在於歷史,而是政治,甚至攪動民族矛盾,助長分裂勢力,烏克蘭史學界對歷史解讀就是一面鏡子。

基輔羅斯成為當時歐洲最發達和經濟最繁榮的社會之一,自12世紀起基輔羅斯人將這片土地稱作「烏克蘭」, ,稱自己為「烏克蘭人」。好景不長,12世紀中期基輔羅斯日趨衰敗 , 不再有中央集權存在,分裂成許多國小民寡、互不隸屬的公國: 基輔公國、佩列亞斯拉夫公國、 切爾尼戈夫公國 、斯摩棱斯克公國 、 波洛茨克一明斯克公國 、圖羅 夫一平斯克公國 、加利奇一沃倫公國、 特穆塔拉干公國 、穆羅姆公國、 弗拉基米爾一 蘇前達爾公國 、梁贊公國、諾夫哥羅德公國 、普斯科夫公國等 。

沒有中央集權,就無法統一有效指揮,給了入侵者最好的機會。13世紀中期蒙古人佔領了基輔,羅斯被分成了兩塊,拜占庭最先使用「大俄羅斯」和「小俄羅斯」來區分這兩個部份。

「小俄羅斯」不斷受到外族侵襲, 1370年加利奇一沃倫公國的沃倫土地落入立陶宛手中 , 波蘭人則吞併了加利奇,此後立陶宛大公們逐步把切爾尼戈夫公國、 諾夫哥羅德一塞維爾斯克公國 、基輔公國、佩列亞斯拉夫公國土地都兼并過去 。

到了14世紀「小俄羅斯」受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統治,15世紀末莫斯科公國崛起,不斷割占烏克蘭土地。1569年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合併 , 組成一個新國家一一波蘭立陶宛王國 , 控制了東部烏克蘭地區 (基輔、 切爾尼戈夫等),對烏克蘭人的統治手段主要為政治剝奪 、經濟壓榨和宗教迫害。

這時,第聶伯河下遊河岸的哥薩克扎波羅什營地 , 烏克蘭土地捍衛者一一哥薩克人登上了歷史舞台, 他們不斷帶領農民舉行起義,反抗波蘭貴族地主的迫害,此後成為了烏克蘭歷史與文化核心角色。1648年初 , 哥薩克人的蓋特曼 (首領 ) 赫梅利尼茨基揭竿而起,起義軍從第聶伯河下游起事,席捲烏克蘭全境。波蘭人、立陶宛人和土耳其人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

戰鬥持續六年之久,赫梅利尼茨基向俄羅斯尋求援助,1645年1月18日烏克蘭人在佩列亞斯拉夫城召開拉達 (民眾大會) , 決定將起義軍控制下的那部分烏克蘭土地與帝俄合併,這是烏克蘭命運一個重要轉折點。

對於合併,烏克蘭人認為是聯盟,是藩屬關係,承認俄宗主國地位,烏克蘭保持行政管理自主權,擁有立法權和外交權,以結盟方式抵禦波蘭等民族侵奪。而帝俄認為烏克蘭是沙皇治下的一個行政區域。

聯盟僅僅維繫了五年,1649年沙皇逼迫與赫梅利尼茨基的兒子簽定條約,將烏克蘭正式降格為一個自治行政區。

三百年多年來,烏克蘭命運悲劇定律沒有改變過,如果不想被外族瓜分,必須依靠俄國,一旦俄國變得強大,烏克蘭又逃不開被兼并的結果。

當俄國與歐洲勢力相持不下時,烏克蘭就會夾在中間,或被蹂躪,或被撕裂。 1667年俄波戰爭中,波蘭王國慘敗,不得不與沙皇簽下條約,對烏克蘭土地進行了正式瓜分:第聶伯河左岸地區劃歸俄國 , 右岸的基輔及其附近地區暫由俄國治理。

1686年俄波簽訂「永久和約」, 基輔及附近地區永遠併入沙皇俄國。 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烏克蘭哪怕連表面上的自治都蕩然無存 , 變成名副其實的一個省份 , 連本族語言文字都遭禁用。

1772年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波蘭土地,西烏克蘭一些土地歸屬再次發生變化。1795年,除加里西亞(1772—1918年屬於奧匈帝國)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

1793年沙俄與普魯士第二次瓜分波蘭 , 根據《彼得堡協定》 , 俄國吞併了第聶伯河右岸有沃倫地區、波多利地區。到了20世紀初,隨着民族意識和革命意識的加強,烏克蘭獨立運動興起。

1905年俄國革命,大大激勵了烏克蘭獨立運動開展。 獨立運動又可以分成兩個部份:烏克蘭民族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運動。

前者試圖建立一個擺脫奧匈帝國統治的政治自治地區,後者主張擺脫沙皇封建統治,成了一個民族自治聯邦共和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這兩個運動在西烏克蘭和東烏克蘭地區都在發展。

1917年前,一個基本政治事實是,無論是東邊還是西邊,烏克蘭人的政治力量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要不歸奧地利革命運動領導,要不歸俄國革命力量領導。

東西兩股力量對運動方向存在着很大分歧, 1917年俄國第一次革命風暴到來,沙皇政權走向崩潰邊緣,烏克蘭人不得不向彼得格勒(聖彼得堡)臨時中央政府表明自己態度,3月,烏克蘭人成立了臨時政府,建立最高拉達(人民議會),推選一個名叫赫魯曉夫斯基的人為總統。

臨時政府要求建立一個聯邦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聯邦國家,烏克蘭成為俄烏聯邦一個自治共和國,也就是說,哪怕沙皇政權滅亡,他們也沒有尋求建立一個真正主權獨立的烏克蘭國家。

「十月革命」爆發後,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走向了俄國歷史舞台中央,烏克蘭臨時政府又面臨表態問題?11月20日,最高拉達宣布成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放棄了君主立憲制的選擇,但仍然沒有要求脫離俄國。

烏克蘭與蘇維埃俄國矛盾開始出現,列寧幫助烏克蘭布爾什維克於1917年12月26日在哈爾科夫城宣布成立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與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分庭抗禮,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烏克蘭人之間出現了內鬥,結果在農村毫無根基的布爾什維克被打敗,拉達政府控制了烏克蘭大部分土地。

而這時,一個更為強悍的外來者來到了烏克蘭–德國人,德國這隊需要糧食和礦產,俄國政治劇變,正是德國控制烏克蘭並利用烏克蘭人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最佳時機,如果德國贏下歐洲戰爭,那麼還可以藉著烏克蘭殖民地為跳板向東進軍。

列寧以屈辱式讓步換來邊境和平。1918年3月3日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並承認烏克蘭獨立,放棄對於划入烏克蘭那一片土地的權力。

德國人為了全面控制烏克蘭,順勢將右翼的社會革命黨人霍盧波維奇推上了烏克蘭總理位置,俄國人退出後,烏克蘭人發現,他們只能被德軍佔領和統治。

1918年4月,德國將一名俄羅斯化的貴族軍官,哥薩克頭目斯科羅帕茨基安排到了政權掌控者位置,拉達解散,連傀儡都不允許當。斯科羅帕茨基馬上實行獨裁統治,對德國事事言聽計從,德國戰爭機器摧毀了烏克蘭境內的各路反德武裝組織,蘇俄赤衛隊只能痛苦地隔界旁觀。

1918年11月一戰以德國慘敗告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自然無效,問題變得極其複雜,那烏克蘭怎麼辦?回到條約之前?

法國海軍佔領了敖德薩港,並控制黑海,直接威脅蘇維埃政權,紅軍決定於1919年2月佔領基輔,烏克蘭命運再次被俄歐地緣政治鬥爭所決定。

再看西邊,奧匈帝國戰敗崩潰後,1918年11月西烏克蘭政府在東加里西亞成立,並宣布支持東部烏克蘭政府,由法國海軍保護,然而法國戰略是將布爾什維克「隔離帶」建立在正式復國的波蘭。

波蘭,不但對西烏克蘭有領土要求,而且對波羅的海大片土地都有領土野心,西部和東部烏克蘭都陷入了極其混亂局面。

烏克蘭政府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白軍」身上,然而鄧尼金作為沙皇俄國將軍,他毫不隱諱地告訴烏克蘭人,他們復辟成功,就一定會將烏克蘭農民手中的土地重新奪回,並分配給貴族和地主,恢復舊時代的秩序。

這是烏克蘭政府無法接受的事實,如果鄧尼金戰勝列寧,那麼,烏克蘭必將回到沙皇殘暴統治的時代,但沒有鄧尼金,烏克蘭又將成為布爾什維克的天下。

鄧尼金在基輔的勝利非常短命,到1920年3月,他就被紅軍趕到了克里米亞避難,海軍將領科爾察克的白軍也被紅軍消滅,白軍的潰敗,使西方放棄了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垮台的任何幻想,回歸實現。

巴黎和會上,烏克蘭人懇請西方相信他們比波蘭人更能有效對抗蘇維埃政權,但美英法更願意支持波蘭。

1921年3月簽訂的《里加條約》,標誌着俄波戰爭結束, 俄國承認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歸屬波蘭管轄。烏克蘭似乎註定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主權獨立的國家,除了東西部歷史裂痕之外,它在地理位置上的極端重要性,也成為了大國必爭之地,沒有寧靜的時光。

一戰前,它從未脫離過俄國,如果德國人贏下戰爭,它也只能是德國人一個傀儡政權,德國戰敗,蘇聯建立後,烏克蘭成了蘇維埃聯盟中的一個加盟共和國,除此之外,它也別無選擇。

再退一步說,如果鄧尼金打敗了列寧,那麼復辟後的俄國更不可能讓烏克蘭獨立,連蘇聯政權下的那種自治權也不會有。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德國取勝,烏克蘭命運也是悲劇,同樣是納粹統治下的傀儡政權。德國戰敗,美英蘇等大國達成了協議,烏克蘭成了蘇聯一個加盟共和國。

只有在蘇聯時代,烏克蘭過得最滋潤。烏克蘭獨立後,吃的也是蘇聯老本,但老本吃完,還有什麼可以賣?只有蘇聯那麼秘不示人的軍工技術。

烏克蘭的未來,不取決於澤倫斯基,而仍然取決於大國間的力量變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