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從第九輪磋商結束到現在,又是20多天過去了。過了這麼久,談得怎麼樣?
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天晚上,國社終於發出新消息。
第十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京舉行
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舉行第十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按照既定安排,將於下周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中美談判團隊又加班加點談了兩天,算是過了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勞動節。
過去這一年多,中國節日也好,外國節日也罷,「每逢過節談兩天」幾乎已成為兩邊團隊的工作常態。
很辛苦,不容易。
國社發布的現場照片裡,三位牽頭人合影延續了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以來的慣例:三位輪流居中,照了一遍。對談判的準備依然很細緻。
再看看消息稿,比以前更加簡練。
就像我們之前說的,越是談到這個時候,能夠對外釋放內容越少。
不過,據觀察梳理,過去的這段時間,中美兩邊的行動和態度都有些微妙的變化。
簡單看看。
首先,中國對磋商進展的呈現形式在不斷簡化,行動愈加謹慎務實。
第九輪磋商結束到現在,國內官方對經貿磋商的進展公開發聲很少。
不多的幾次發聲,表達的主要意思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雙方一直在談,爭取好的結果,做好各種準備。
反觀美國那邊,一如既往不斷地釋放各種消息。比如美國白宮4月24日曾就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發出聲明。
其實兩邊公布消息的方式,主要區別還在於形式上的不同。低調也好,高調也罷,在涉及談判核心內容這方面,中美雙方釋放出的有價值的內容差不太多。
中方這段時間發聲似乎很少,這種做法不難理解。
談判進行到這個階段,能達成的共識應該都已經達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聚焦協議本身,默默推進談判,而不在其他地方投入太多精力,這是一種更加務實的舉動。
中方的低調既有「多做少說,只做不說」的務實,同時也是謹慎行事思路的體現,能看到一貫的立場和行事風格。
一方面,釋放一直在談的信號,表明雙方在磋商最艱難的這個階段,在不停地向協議靠近,這是磋商中的積極因素。
另一方面,保持低調,簡化形式,也是謹慎小心的穩妥舉措。
「舉大事,必慎其終始」
要知道,談判越接近尾聲,難度越是呈現幾何級數的上升。影響磋商結果的變數也有可能陡然增加許多。
要防止意外發生,也要對各種可能做足準備。
這方面,又不是沒有前車之鑒。
其次,美方依然沒有放棄極限施壓,但也在釋放謹慎樂觀的聲調。
在美方釋放的大量信息中,有兩件事情值得關注。
一件是對談判時限的渲染。
無論是白宮、美方談判團隊核心成員還是美國媒體,越來越熱心於給現在的談判定調,稱作「決定成敗的最後關鍵階段」。
其實這種操作,依然還是通過設置話題來製造緊張氣氛,從而給對手施壓。這跟前段時間「加不加關稅」的手法一樣,無非是極限施壓的新馬甲。
大家聽聽就行,不用太當回事。
畢竟磋商是兩邊的事情,不是一方說了算的。
另一件是釋放謹慎樂觀的聲調。
這段時間,美國方面已經好幾次對媒體釋放這種聲調。
庫德洛29日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電視台採訪時說,未來兩周在北京和華盛頓舉行的經貿磋商結束後,「我們」對磋商前景的了解會「清楚得多」,他對此仍然保持「謹慎樂觀」,「我們非常接近」達成協議。
庫德洛不是第一次作出這種表態,萊特希澤和姆努欽此前也有類似說法。
這種情況符合陶然筆記對美國人性格的認知:平時大大咧咧,看着什麼都無所謂,但真要對事情上心了,其實非常謹慎。
因此,美方對協議的結果,似乎不像外媒報道中展現的那樣信心滿滿,反倒可能是慎而又慎。
在謹慎這件事上,中美還是有共同點的。
最後,不到最後一刻,不好輕言談判結果。
經過前面的梳理,大家能夠看到,無論是境外的頻繁表態,還是國內的惜字如金,兩邊聲音裡傳遞出來的「乾貨」是有相似之處的。
都在表達一種謹慎的態度,其實同時也或明或暗的透露一種信息:越到最後,談判的難度越大。
越接近終點,越充滿挑戰。
實事求是地說,以目前兩國實力對比來看,「美攻中守」的態勢是個客觀存在,因此協議能不能達成,美國那邊有着更多的主動權。
但是,如果某一方僅僅只考慮自己的訴求,以為可以通過極限施壓來迫使另一方就範,而忽視了磋商的公平,那麼也不是沒有不歡而散的可能。
因此,越在關鍵處,雙方越有必要用智慧小心翼翼地擴大共識,減少分歧,爭取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談到這個關鍵時候,一顆平常心更顯難得。
對中國而言,現在唯一確定的是,無論結果是什麼,堅持自己發展的節奏不能變。
理性冷靜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