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在冷兵器時代,中國很少被別的國家侵略過,中國的戰爭大多是以內戰的形式存在。而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我們也有着「天圓地方」的說法,認為中國是「天下」的中心。
周之前的中國是奴隸制國家,中國版圖以諸侯割據的形式存在,沒有統一的國家;秦朝是從奴隸制國家向封建制國家過渡的一個社會,始皇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從此奠定了中國原始的版圖——這是秦帝國最偉大的貢獻之一;此後漢武帝開疆拓土,將新疆大部納入中國版圖,後來,又經過三國、南北朝等多次內亂,直至唐帝國的出現,中國版圖再次擴大;隨着唐朝的哀弱,中國又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內亂,此後蒙古強勢崛起,崖山之戰後,宋朝被滅,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元帝國;在蒙古人落後的文明和殘酷的統治下,明朝崛起,再次開疆拓土——第一次將西藏納入中國版圖;後來,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帝國——大清帝國,大清帝國讓中國的版圖達到了巔峰,大清帝國是所有帝國中唯一一個同時將新疆和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帝國,這奠定了今天中國版圖。
雖然在中國近代史上,大清帝國給整個中國帶來深重的苦難,讓我們承受了近百年的屈辱,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大清帝國的貢獻,如果沒有大清帝國,那麼或許現在的新疆或西藏的一部分就在中國版圖之外。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形成了現在中國的地理版圖?這樣的版圖對現在中國還有沒有影響呢?
這篇文是以前的老文,今天我們接着最近一段時間的中美競爭,再給大家從地緣政治上來證明:中國根本不怕「圍堵」,其它國家也遏制不了中國。
在過去的五千年裡,中國長時間的領先於世界,不同於在近現代歐美的強大是建立在殖民和掠奪的基礎上的,而我們領先於世界是依靠自己的土地辛勤勞動和發展——所以即使我們被歐美圍堵,我們依舊可以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出領先世界的輝煌!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講講地緣政治中關於中國版圖的部分,因為中國版圖既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託的物質載體,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奮鬥的結果。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陸地國土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
歐洲面積約為1016萬平方公里,和中國差不多,但是目前的歐洲卻有42個國家,除了俄羅斯外,歐洲的主要大國是英國、法國、德國,次一點的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它們相繼對歐洲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但目前歐洲的領頭羊英、法、德三國面積僅佔歐洲面積的1/10左右——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的面積大小。
北美總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有23個國家,美國和加拿大佔北美洲的總面積的80%,美國官方公布的陸地國土面積為約937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為997萬平方公里,除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外,北美洲的其它的國家都非常的小,甚至都不如中國一個市大,比如古巴、巴拿馬、海地、多米尼加等。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主要大國是俄羅斯、中國和印度。中國在亞洲地理版塊中佔據着主體地位。當代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60多度,相距約5000公里,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
與加拿大和俄羅斯相比,中國大部分在溫帶,少部分在熱帶,幾乎沒有寒帶(僅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搭點邊)——這也是中國人口比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中國的環境是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繁衍的。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特別看好處於溫帶地區的國家,他說:歷史的真正舞台所以便是溫帶,當然是北溫帶,因為地球在那兒形成了一個大陸,正如希臘人所說,有一個廣闊的胸膛。
可以說,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奮進的民族,從來都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壯大的民族,先輩們開疆拓土,不斷的拓展民族生存空間,才形成現在中國的版圖。
但是,中國的版圖為什麼是這樣的?難道中國的版圖不能更大嗎?為什麼有些版圖我們守不住?
其實,中國版圖的擴張,在冷兵器的時代已經達到了極限。
中國氣候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在於東部沿海地區,向西高山聳立、向北氣候惡劣,我們可以把中國版圖大致呈三個階梯:第一階梯是東部平原地帶,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第二階梯為中部區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第三階梯是西部地區,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大家來看看中國的地形圖:
我相信大家看到這個地形圖,就會知道中國的版圖為什麼是現在這個形狀了——地形控制。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是很難打過喜馬拉雅山吞併印度的(當然,印度也沒有本事穿越喜馬拉雅威脅到中國的東部地區),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北部的高原的游牧民族,由於遊民民族文化、技術比較弱後,而高原地區離發達的東部地區相對比較遠,所在這北部的領土經常出現反覆的「易主」!
但是,總體上來說,中國是佔據優勢的,因為北方高原的後面是極寒的西伯利亞,其無論是人力、物力和財力都不是能和中國東部地區相比擬的。
中國的地形與北美接近,而與歐洲形成強烈的反差。
歐洲以平原為主,而且存在很多的民族,這種多平原無險可守的地形特徵導致歐洲大陸不同民族之間經常發生戰爭。
不同於歐洲,中國的漢族佔據着絕對的優勢,所以中國能夠在很早之前就能在平原地帶建立統一的政權,然後向西、向北擴張,而歐洲的民族太多,不存在絕對優勢的民族——德意志族、法蘭西族、意大利族、俄羅斯族等都不弱,所以他們只能不斷的征戰,而不能實現一個統一的歐洲。
我們都說中國是這個地球上戰略鼻祖,當我們出現三十六計的時候,歐洲還傻乎乎的一對一的死拼,因為平原無險可守,所以雙方只能硬抗!
不同於歐洲,在中國不僅僅有平原戰,還有山地戰和叢林戰。
這也是冷兵器時代西方入侵者無不以失敗告終的重要原因,也是模仿歐洲軍事理論的國民黨軍隊在與軍事理論完全本土化的共產黨軍隊作戰時屢戰屢敗的重要原因——與規模化的整兵製作戰相比,共產黨的游擊戰、麻雀戰、持久戰更適合中國的地形特徵。
可以說,在世界的歷史中,象中國這樣能存在下來並一直保持大國版圖的國家是非常的罕見的。
黑格爾說:「假如我們從上述各國的國運來比較它們,那麼,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征服,無從影響這樣一個帝國。」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世界地理格局:我們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將世界劃分為「九極」。
在這「九極」中,巴西、澳洲由於面積相對較小,而且處於熱帶地區(不是最適合人類生存),因此被排除在外,而非洲雖然面積較大,但是其處於熱帶地區,且存在大量的沙漠也不是主體,而西伯利亞地區處於極寒地帶,而且處於亞歐大陸的中部,且沒有暖水港口(北冰洋只有幾個月解封)。
真正有潛力的只有歐洲、美國和中國,因為這三極擁有適宜的溫度、暖水港口和豐富的資源(平原和山脈)——平原是糧食的主產區,山脈是水的源頭,是礦產的主要來源區(這點以後我們再給大家普及)。
而在歐洲、美國和中國之間,毫無疑問中國是最具潛力的,因為美國處於美洲大陸,遠離地球的中心(亞歐大陸),歐洲民族太多,呈現「碎片化」的模式——歐洲的法國、德國、俄羅斯多年征戰讓整個歐洲碎片化,無法形成「合力」,而且這種碎片化的模式何時才能整體化,不要我們,就連歐洲人自己都遲遲看不到希望!
可以說,在全球地緣政治比較中,中國的地理版圖擁有較大的優勢。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面,與碎化分佈的歐洲各國不同,中國版圖在東亞居相對主體的地位,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與在南亞中居主體地位的印度和在北亞居主體地位的俄羅斯之間存在着巨大的戰略緩衝地帶,這使三國不形成絕對的衝突:印度的發展重心在印度洋,中國的發展重心在西太平洋,而俄羅斯的發展重心在歐洲部分。
雖然中國因為其相對封閉的地理結構,在近代閉關鎖國導致在工業技術上與西方國家相差了一個維度,承受了百年的屈辱,但是在中國反應過來后,僅僅用了不到70年的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道路。
不同於歐洲有眾多的強國,在東亞,中國佔主導地位,其它國家無論在人口、資源和領土面積都遠遠不是和中國在一個層次上的——雖然日本在一戰後短暫的崛起,但是是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在近現代的強大終究只是曇花一現,隨着中國的崛起,日本也將逐步回歸到它應有的位置——藩屬國。
歐洲多強並存的格局對歐洲的歷史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註定歐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會處於內耗之中。相反,在東亞的地緣格局中,中國的主體地位將有利於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合力的形成。
同樣,美國的強大也是漫長歷史上的一次「偶然」,而這個偶爾將會隨着中國的崛起和歐洲的發展而逐步歸位——蜷縮在美洲大陸!
所以,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只要我們中國人能團結一致,那麼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與中國相抗衡(除非其國力遠超中國),因為中國不僅僅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還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漢族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與其它民族深入的融合在了一起),而不像歐洲一樣,仍然以民族劃分區域。
有人說,美國「聯俄遏中」、「聯歐遏中」,其實是根本不了解中國的地緣結構——中國根本不害怕其它勢力的遏制,它們也遏制不了中國。
有人或許會說,中國石油和礦產不夠,所以必須要和世界聯繫,離開世界,中國就會哀弱。
其實,這種說法完全忽略了中國的產業結構——目前中國提供全世界80%的中低端製造,這加大了中國對石油和礦產的需求,如果中國不再提供世界的需求,那麼中國的石油和礦產足夠整個東亞地區使用,根本不需要進口。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中國根本不怕圍堵,也不怕「逆全球化」,中國,無論從領土面積、人口,還是資源上來看,中國都可以獨立於世界,形成一個內部循環體系。
目前制約中國的是:技術!
是清朝閉關鎖國後與西方國家拉開的技術距離,一旦我們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屬於中國!
這就是美國要和我們打科技戰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明白:一旦我們在科技上取得了突破,那麼無論他們如何圍堵中國,孤立中國,也不能打垮中國;一旦我們在技術上突破了,那麼世界就是中國的世界,中國將再次成為世界的中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