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危機下的香港國際地位是否會喪失

因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逾百萬香港人罕見走上街頭,周三(6月12日)抗議者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催淚彈再現這座平時井然有序的亞洲金融都市的上空。

這無疑是2014年「雨傘運動」後,香港面臨的又一次考驗。美國已多次表態,指責香港的「一國兩制」持續被侵蝕,威脅到香港在國際上長期擁有的「特殊地位」。

主權移交22年來,香港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怎樣的「特殊角色」?這座金融中心城市是否會在未來喪失獨立關稅區地位而「泯然眾人」,成為普通的中國城市?

特殊地位優勢

6月12日,在激進的抗議者和警方發生衝突後,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發表聲明稱,如果香港政府讓《逃犯條例》修訂獲得通過的話,美國「國會除了重新評估香港是否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有『足夠自治』,別無選擇」。

她還表示,國會可能繼續考慮《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而後者將重新檢視美國和香港的特別關係。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之夜》欄目主持人馬克·厄本直播專訪。他說,中央從未指示香港就逃犯條例做出修例。

佩洛西的話並不新鮮。早在去年11月中旬,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便發佈報告,批評北京政府干預香港的自主事務,提議美國政府檢視對香港出口軍民兩用科技產品的政策,在香港引發強烈關注。

1997年,中國國旗在香港升起,香港成為中國首個「一國兩制」框架下高度自治的城市。不過,香港的特別地位遠不止在中國國內。在主權移交前的《中英聯合聲明》中,中英兩國商定,香港在主權移交後,繼續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地位。香港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在經貿層面,香港可以自行與其他國家商討雙邊合作。

這樣的地位獲得了美國的承認。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使香港繼續享受貿易優惠,承認香港特區護照,並允許香港採購敏感技術。

《美國—香港政策法》,華盛頓與香港間紐帶的虛實

華盛頓與香港之間的法理紐帶,是1992年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簡而言之,法案規定了在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之下,美國繼續視香港為一個在政治、法治、經貿方方面面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地區。

政策法規定,如果美國總統認定香港不享有「足夠自治」(sufficient autonomy),總統有權中止這項法案。

近年來,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多番提出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被認為是政策法的強化版。2017年的版本載明,在指定任何給予香港特殊待遇的法律和協議前,美國國務卿需向國會確認「香港享有充分的自治」。除此之外,國務卿每年都要向國會報告「涉及美國利益」的香港情況。

此提案從未在國會通過。有鑒於香港的大規模「反《逃犯條例》」示威,預料美國國會將在近日重提法案,但是否能夠通過仍言之尚早。

無論是《政策法》還是《人權與民主法案》提案,都從未說明:對香港來說,何為「充分自治」?何種情狀會觸發香港失去「特殊待遇」?評判標准將由美國總統或國務卿掌握。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長期關注香港與台灣問題的卜睿哲(Richard Bush)此前受訪時曾說,《政策法》的象徵意義大過於實際意義,何為「足夠自治」的詮釋空間大。而且,即使香港的自治狀況的確受損,法例也並無要求美國行政機關必須採取行動。

香港是美國的第十大出口目的地,相關貿易為美國提供近19萬個工作職位,但與美中龐大的貿易量相比,這不過是九牛一毛。

2018年年底,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提出,應該重新審視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並限制向香港出售高新科技。該報告沒有法律效力,對立法無直接影響,亦不代表國會的整體意見。

不過,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的提議既出,一石激起千層浪。若香港自治程度受損,華盛頓為向北京施壓而中止《政策法》,香港將成為中美交鋒的磨心,政經優勢雙失。

12日被記者問及香港反《逃犯條例》示威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他明白人們示威的理由,這個超過百萬人的示威是他見過規模最大的。

「我希望對中國和香港來說,所有事情都能解決。我相信都會解決的,」他匆匆作結。

特朗普未回答的是,在虛虛實實的紐帶之下,美國政府此刻能夠切實為香港做些什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主任莊嘉穎表示,《美國-香港政策法》讓香港得以繼續保持中西方之間樞紐的角色。尤其在投資、經貿和科技轉移方面,香港比中國內部的空間要大得多,這亦是1997年香港主權交接,很多跨國公司繼續留在香港的原因。「他們需要一個很靠近中國,但不被政治影響的基地。」

莊嘉穎對BBC說,這樣的特殊地位同時讓中國收益頗豐,因為經過香港,中國資金可以比較容易的對外投資,還可以繞過西方對中國的出口管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華爾街日報》今年4月報導,中國通過一家在香港註冊的名為亞洲衛星通信的公司,繞過美國出口禁令,以購買美國製造的衛星,並最終服役於中國軍方的行動。

去年5月,在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後不到一個月,中國則表態支持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分析認為,這是北京公開計劃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進口西方尖端技術。

此外,香港在國際上獨立的身份,偶爾也給中國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利處。2018年7月,東亞奧協理事會投票取消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資格時,中國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同時投下贊成票。

失去獨立關稅區身份?

如果美國在未來不再把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這意味著其對中國實施的關稅措施將同樣適用於香港,香港向美國出口的貨物就會變得昂貴。此外,美國或還將對出口香港的科技加以限制。

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目前仍未有充足的理由直接取消其獨立關稅區地位。香港本身是美國第10大出口市場。《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統計,大約有1300家美國企業在香港設有基地。

另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2018年美國向香港的出口額為506億美元,進口167億美元,這意味著貿易順差達340億美元,在關稅上給香港帶來的損失輕微。

儘管如此,香港大學商學院教授、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對BBC中文表示,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存亡,影響的遠不止進出口的數字,更多的是外界對於香港獨立體制的信心。

「很多內地來港買房、開公司的富豪可能會搬到別的國家去。他們可能會拋售自己的房產和港幣,這對和美元掛鉤的港幣聯繫匯率體制會構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會讓聯繫匯率都支撐不下去,」陳志武說。

陳志武的擔憂有跡可循。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家名為高銀金融集團(Goldin Financial Holdings)的香港房地產開發商本周決定,放棄出價14億美元購買前啟德機場的一塊土地,原因是「近期的社會矛盾和經濟不穩定」。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亞太金融市場研究主管邁克爾·艾弗瑞(Michael Every)也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稱,如果香港通過該條例,可能會嚇跑一些公司,使其搬到新加坡。

「一國兩制」存亡

陳志武認為,香港是否會失去獨立關稅區身份,最終還是要看「一國兩制」的體制能多大程度繼續繼續保證香港法律體系的獨立性,這正是此次《逃犯條例》修改引發如此大風波的原因。

他表示,金融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但由於股票、債券、期權和期貨等金融產品本質是一種法律契約,這些契約能不能順利執行,最終依靠的是不受政治影響的公允的法律環境。

逃犯條例遊行紀錄:香港市民在擔心甚麼?

今年4月,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指,香港的「一地兩檢」爭議及修訂《逃犯條例》等事例,恐怕香港實際上在走向「一國1.5制」。

「這次和雨傘運動不同的是,很多香港人覺得他們是在守護香港最後的特別價值,而不像2014年他們是在爭取一些權力,」莊嘉穎說。「因為人身安全的權利是比選舉權更重要的,最基本的權利,抗議者的階層更廣。」

但他表示,他並不認為中國在謀求取消「一國兩制」。他認為,從大的範圍來看,中國在習近平上台後,對於國內的諸多控制都開始收緊,對國際則顯得更加強勢,香港只是在面臨同樣的壓力。

「因此香港未來的發展,是中國、香港人以及美國博弈的過程,『一國兩制』至少會在名義上長期存在下去,」莊嘉穎說。■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