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美航母剛離開南海,中國就發布禁令…

軍武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7月2日報導:五角大樓一名知情官員聲稱,在上周末,中國至少向南海地區試射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但沒有具體透露導彈的型號。

新聞越短,事情越大。

6月28日,也就是上周星期五,中國海事局官網曾發布的最新航行警告“瓊航警0075”,6月29日00:00時至7月3日24:00時在南海附近海域 1:13-48.00N/114-10.00E;2:12-48.00N/114-10.00E;3:12-48.00N/116-02.00E;4:13-48.00N/116-02.00E諸點連線範圍內進行軍事訓練,禁止駛入。

這個區域,大致是西沙群島以南、南沙群島以北方向,距離中國本土大約在1000公里左右。

時間和地點都很敏感。

美國部署在亞太地區的唯一一艘航母羅納德·列根號,曾在六月下旬與日本等多國艦隊於南海展開聯合演習,而遼寧艦也很「巧合」的出現在海上防禦力量空虛的關島附近海域。

如果美國的消息無誤的話,這次試射就很有內涵了。更為重要的是,試射的數量可能不止一枚。

原因很簡單,我國在2015年就公開承認DF21D反艦彈道導彈的存在,即證明該型號導彈已經形成戰鬥力。也就是說,上周末的試射是一次「實戰化戰備演練」。而考慮到一枚的打擊效果並不明顯,因此需要進行多枚試射才得出最準確的報告(純屬個人猜測)。

既然提到了東風21D,今天我們就來着重分析一下這款武器究竟有多厲害。

眾所周知,我國沿海地區長期以來都面臨著美軍航母封鎖所帶來的戰略隱患。比如我們曾在前文提到過的台海危機,美軍兩個航母戰鬥群配以嘉手納空軍基地的兩個空軍聯隊,能夠在兩周內消滅在台海軍事行動的一半空中力量。

美軍的作戰支點是航母,而信息集成的前沿指揮部,則是縮小版的航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

因此,美軍圍繞航母戰鬥群與藍嶺號指揮艦,構建了一個史上最強大的海上防空堡壘:從600公里到0公里、覆蓋遠、中、近三個空域的防空網絡。

在遠程防空領域,由F/A18艦載戰鬥機擔當先鋒,阻擋並擊落來襲戰機、導彈。在中程防空領域,由宙斯盾艦上的標準系列防空導彈任中鋒,主要負責對漏網戰機以及反艦巡航導彈的攔截。而在近程防空領域,各戰艦及航母上的密集陣系統為守門員,進行最後的反導攔截。

根據多國軍事部門的保守估計,美軍一個標準的雙航母戰鬥群,能同時攔截500~800枚反艦巡航導彈,注意,是同時攔截。而若是與中國這等擁有強大反艦力量的勁敵作戰,美軍至少會派出四支航母戰鬥群,那麼防空能力就會擴大到1000~1600枚!

我軍能同時發射1600枚巡航導彈嗎?

能,但操作起來十分困難!

考慮要同美軍艦載戰鬥機進行空戰,奔襲美軍航母的戰機只能掛載兩枚重型反艦導彈,那麼一共需要800架戰鬥機(為什麼不安排陸基巡航導彈?美軍會傻到將航母抵進你內陸射程範圍內作戰嗎?)。

同時指揮800架戰鬥機作戰,這不僅對各編隊間的配合是一大難題,同時也對信息指揮系統的戰場處理、收集、分配能力,也是一大難題。中間稍微出一丁點差池,就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一句話:單純用戰鬥機掛載的巡航導彈打航母,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

巡航導彈打航母之所以困難,原因在於它在大氣層內飛行,時速通常在800km~1500km左右,美軍艦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與分配各單位間的攔截任務。

彈道導彈呢?

從理論上來說,彈道導彈的飛行軌道大部分處於大氣層外的宇宙空間,氣流阻力幾乎為零,時速基本在15馬赫以上,防守方很難有反應時間。

早在中國之前,美蘇兩軍就分別從防守與攻擊的角度,研究過反艦彈道導彈,但無一例外全部以失敗而告終。

兩個技術難點:

首先,彈道導彈是拋物線運動,彈道相對固定,而航母艦隊是移動目標。

熟悉軍事武器的朋友應該知道,諸如中美俄這樣的軍事大國,為了防止敵國突然的核襲擊,均在太空部署有檢測全球彈道導彈發射的戰略預警衛星。

只要某地有彈道導彈起飛,戰略預警衛星會在十秒鐘內接收到信號,並傳輸至後台計算機,以計算該導彈的運動軌跡以及落彈點,然後將攔截任務分發到各個作戰部隊。而從發現信號到計算結果再到組織攔截,僅需要五分鐘。這個時間,足以讓美軍艦隊逃離導彈落點區域。

彈道導彈運動軌跡為拋物線運動

其次,即便兩國解決了能不斷追蹤航母的末端變軌技術,也需要情報系統實時為彈頭提供航母運動的信息。

如何獲取呢?部署在太空的衛星嗎?不!

衛星雖然站得高、看得遠,但由於海洋上有各種洋流以及被洋流不斷帶動的雲層,衛星是無法對一個區域進行24小時全覆蓋跟蹤探測的。

偵察機呢?

也不太可能,除了美軍的SR71黑鳥偵察機,各國的偵察機速度都非常慢,且RCS(雷達反射面積)大,容易被擊落。

颱風等洋流的存在會幹擾衛星對海域的探測

而中國的解決辦法,其實並不算十分高明。

太空衛星有偵查死角,那就用偵查機補位;大型有人偵察機容易被擊落,那就用高空隱身無人機代替。

具體攻擊流程如下:

太空衛星對敵航母艦隊進行大範圍掃描,並通過國際戰略計算中心計算出敵航母艦隊大致運動範圍——東風21D彈道導彈發射——擁有隱身性能的長航時無人機進場補位,在高空輔助衛星對敵航母艦隊進行精確的跟蹤定位——使用量子加密的通信衛星將偵查衛星和無人機收集的信息傳回前沿指揮中心——進入再入階段的DF21D彈頭開機,根據前沿指揮中心的信息不斷調整攻擊軌道——最後攻擊階段,將此前儲備在信息庫的航母信號與戰場上的信號進行交叉對比,篩選出符合航母特徵的目標,擊中航母!

因為長航時無人機的航程以及彈頭信號的有效距離限制,目前中國最先進的反艦彈道導彈,最遠打擊距離在2800km左右。

雖然整個過程不高明,但有兩個技術難點讓其他國家很難做到。

第一、反艦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的流程,覆蓋彈道導彈起飛、太空衛星偵查、隱身無人機探測跟蹤、反電子偵查、信息傳輸、高精度信號識別、彈頭信號對比…而從導彈發射到擊中目標,最多二十分鐘。

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整如此複雜的攻擊前部署,這個世界上除了中美兩個成體系的國家,沒有任何國家能做到。

第二、即使美國有體系優勢,但彈道導彈的末端變軌與信息接收技術,全世界只有中國研究出來了。沒有這兩項技術的支持,體系再龐大也於事無補。

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國重器!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美國佬的軍艦不是喜歡來南海晃悠嗎?東風反艦彈道導彈,就是那桿獵槍!

我家南海常打開,部署導彈等你。清空水域等你過來,送你二十一D~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