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貿易戰——劍拔弩張背後,是西方不斷加劇的集體困境

雲石

美法貿易戰看來是真要打了。10天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將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美國決定對法國政府於將於次日通過的數字服務稅法案發起調查。據悉,這是兩國關係史上,美國首次用這一手段對付法國。

只不過,美國的威脅似乎並沒有奏效。第二天,法國參議院通過口頭表決的形式,批准了上述新稅,這意味着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等美國互聯網巨頭將被法國課以重稅。,這也是歐洲各國正在討論的一系列數字服務稅提案中首個獲批案例。而法國此舉,勢必在歐洲引發連鎖反應,一旦美國搞不定,那接下來早就蠢蠢欲動的英德兩巨頭,肯定也會有樣學樣。

一輩子剪人羊毛,沒想到現在卻被人把自個兒羊毛給剪了!特朗普的惱火可想而知。

當然,法國之所以如此,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按說既然美國互聯網公司在法開展業務,那繳稅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事。只不過法國稅負太高,蘋果們為了避稅,就把利潤全轉移到丹麥、瑞典、愛爾蘭這些低稅負小國,跑到那去繳稅去了。法國對此當然不爽,就聯合同樣不爽的英德,三駕馬車一起,想讓歐盟各國統一對蘋果亞馬遜們按營業額3%徵稅。

只不過,這樣一來,那些北歐小國死活不幹——這些國家本來就沒幾個人,自然對互聯網公司沒太大吸引力,大家之所以跑他那來,無非就是想在他那逃點稅而已——跟前幾年中國影視公司紛紛跑去新疆霍爾果斯開分店是一個道理。如果要統一徵稅,那這些公司自然還不如回歸主流——也就是英法德算了,方便省事。所以三駕馬車的提議,遭到了他們的殊死抵抗。法國一怒之下,索性出來單幹,直接對美企徵稅。

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這年頭,只聽說特朗普衝出去剪人家羊毛,別人主動跑來剪特朗普的,這還真是頭一遭!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特朗普祭出臭名昭著的301法案,意圖對法發動貿易戰之事。

不過,這裡有幾個問題。首先,法國為什麼會對美國這麼橫?

最直接的一點,是馬克龍太需要錢了。

這個邏輯不難解釋——法國是出了名的高福利國家,社會保障極為豐富,再加上一大堆光吃飯不幹活愛生孩子還隔三差五製造社會騷亂的非洲移民、難民;這種國家想要維持,自然需要大把的錢來支撐。只不過法國又超級講究人權,勞動者權益被保護到誇張過分;再加上法國人最喜歡玩革命,稍有不爽就上街,政府更不敢對這幫勞動者大爺要求太多。

勞動者都養成了大爺,自然創造財富能力有限;可他們偏偏還要高福利保障,這可真難為政府了。以前仗着祖宗留下的老本,和科技方面的先發優勢,法國政府還能找到錢維持,這些年隨着經濟的頹靡和難民的不斷湧入,這一套已經越來越支撐不下去了。

怎麼辦?最直接的就是對民眾加稅,或者延長工作時間。但這招在法國想都不要想,馬克龍去年剛加了點燃油稅,就立馬招來黃馬甲騷亂,足足折騰了大半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

對民眾開刀搞不定,可政府又需要錢,那怎麼辦?就只好對互聯網跨國公司開刀嘍!

蘋果、亞馬遜、facebook這幫美國互聯網巨頭,就這樣淪為了馬克龍的捕獵目標。

從這個邏輯來看,馬克龍的看似彪悍背後,其實也隱藏着諸多的無可奈何——法國這個家已經快當不下去了,可想讓民眾多幹活少拿福利,依然門都沒有。馬克龍搞不定民眾,又不能生金屙銀,實在已經黔驢技窮,所以明知美國的虎鬚不好捋,特朗普更是愛錢如命的葛朗台,但形勢比人強,也只有硬着頭皮去捋一回了。

不過,馬克龍這衝冠一怒,暴露的還不止是法國的窘境,其實連帶着,把美國的老底也給掀了出來。

這是什麼意思?按正常邏輯,雖然都是對美企徵稅,但最合適的操作,還是應該通過歐盟——也就是去年時法國倡導的,歐盟各國對數字服務商(主要也就是這些美國互聯網企業)統一徵稅。

這種手法,雖然美企同樣免不了挨這一刀,但至少法國面臨的壓力要小的多。畢竟美國不是好惹的,由歐盟與美國對陣,總比馬克龍自己跟特朗普單挑要有底氣的多。

當然,前面也說了,北歐和愛爾蘭這些既得利益者對此堅決不答應。但話又說回來,任何組織都是由實力說話的,什麼愛爾蘭,丹麥之流,跟法國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何況法國在歐盟內也不是孤軍作戰,英德這倆大佬,也都加入了他的陣營。三駕馬車一齊施壓,搞定這幾個小螞蚱,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法國最終還是選擇了跟美國單挑——這也意味着它必須要獨自承受特朗普的怒火。尤其是考慮到如果壓不住法國,接下來英、德肯定會有樣學樣,特朗普的炮火肯定會十分猛烈。

明知如此,法國依然一意孤行。這是為什麼?

能想到的原因只有兩個:

首先,時間上來不及。雖然三駕馬車一起出動,最終多半還是能壓制住群小,但這個過程肯定比較曲折,要耗費大量時間——而法國糟糕的財政狀況,可能已經拖不了這麼久。

這個解釋也不是說不過去。但仔細分析下,其實也有問題:說白了,博弈耗時的長短,其實也和施壓力度緊密相關。以英法德三駕馬車在歐盟體系內的絕對實力,只要他們仨能達成一致,由法國牽頭強力施壓,迅速擺平也並非做不到。只不過這種搞法,代價就是恃強凌弱的色彩太明顯,會大大挫傷小國的自尊心,削弱歐盟的凝聚力。

一邊是削弱歐盟凝聚力,好處則是避免法國被美國針對;另一邊則是最大限度維持歐盟團結,代價則是法國必須獨自面對美國的報復。馬克龍在這件事上,其實是在做一道選擇題。

而最後,馬克龍選擇了後者。這種選擇背後,反映出:在法國看來,維持歐盟團結,要比避免美國正面報復更為重要。

這對美國來說,其實是非常嚴重的。它至少反映出兩個問題:

第一,美國手上的貿易戰籌碼,可能已經不多了。

在決定單獨對美企徵稅前,法國政府肯定會預先對可能遭受到的報復做出評估。如果評估出的結果,是美國還有充足的資源和能力制裁法國,恐怕馬克龍是不敢捅這個馬蜂窩的。但結果馬克龍選擇了硬扛,這證明,在法國人看來,美國的現狀,或者說其可能動用的力量,並不足以對法國造成太大的影響——至少不會讓它得不償失。

法國政府具體如何評估,外界不得而知。但從模糊的推測來看,這個也是有依據的。現在中美貿易摩擦激戰正酣,美歐也是劍拔弩張,美日貿易談判也同樣進入僵持狀態,特朗普必須在這幾個方向同時施壓力量,同時承擔相應的損耗和潛在風險。

而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狀況其實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非常緊張。最典型的例子,美伊博弈中,伊朗先發制人,擊落了一架價值1.2億美元的大型無人機——這幾乎是把宣戰的絕佳借口,拱手端到特朗普跟前。可結果卻是,特朗普在最後關頭放棄了對伊軍事打擊。

當然,特朗普選擇放棄,肯定是多方面綜合考量。但有一點肯定至關重要——根據美國財長姆努欽測算,美伊一旦爆發戰爭,美軍日均耗費高達10億美元!

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后,為了安撫美國農民,特朗普曾宣布將提供160億美元的補貼——但時至今日,這筆錢也依然沒有到位。

上述兩件事,足以證明當下美國財政之窘迫。若非心疼錢,以特朗普的性格,又豈會讓伊朗抽自己的臉而無動於衷?又豈會自毀承諾,坐視寶貴的關鍵州選票流失?

這還只是已經發生的麻煩。接下來的美中、美日、美歐,這些經貿博弈,哪一個都比報復法國重要,哪一個都隨時可能激化。美國雖強,但手裡的資源和力量也就這麼多,現在在法國身上消耗太多,接下來很可能就會後繼無力。果真如此,那就真成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以,法國政府之所以強勢,極大可能是大致摸清了特朗普的老底。縱然美國天下第一,但窘迫的財政狀況,四面樹敵的國際形勢,決定了美國現在已經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正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正是基於這一點,法國才敢去捋這個虎鬚。

而第二個問題,就是美法、美歐之間的裂痕乃至對立,已經大到了相當程度;以至於法國寧肯犧牲自己部分利益,也要維持歐盟團結。

當法國選擇單挑美國時,它就已經明白,自己必須獨自承受來自美國的報復——而這種報復給法國帶來的損傷,肯定歐盟集體出面,然後各國分擔要嚴重的多。

可饒是如此,法國依然選擇獨自迎戰,寧可多受損失,也不願因此讓歐盟陷入內訌。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法國對美國的不滿和隔閡,已經達到了相當程度。它已不再對美法關係抱有太多期待,相反,認為將來的美國很有可能對法國利益作出更多、更嚴重損害。

有了這個判斷,法國的戰略就很清晰了。現在強行綁架歐盟,是可以讓自己少損失些利益,但代價則是歐盟本就鬆動的凝聚力再次元氣大傷。

如果美國的威脅僅就與此,那法國政府倒有可能拉上大家一起墊背,能躲一刀是一刀。但如果美國的威脅在未來綿綿不斷,那現在為一時之利,而讓歐盟陷入四分五裂;那將來美國再來,自己就真成了孤家寡人,只能任人宰割。與其如此,不如自己獨自扛下這一刀,這樣不僅歐盟不用因此內訌,還給同樣想收稅的英德開了把路。如果法國在美國壓力之下沒屈服,那接下來英德肯定也會因此受惠。如此一來,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和影響力就會上一個台階。法國在未來與美國的博弈中,能獲得更多來自歐盟的支持,自然也就更有底氣。

綜上所述,現在法國之所以選擇單挑,是因為它已經對特朗普放棄了幻想。並決意在接下來,對美國的進逼予以強勢回應。正是基於這種邏輯,它才會如此重視歐盟的團結,重視對英德的恩惠——它要用這種眼前的小損失,換取未來對美博弈時歐洲的團結一心!

而法國的這種決心,對美國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這不僅意味着特朗普想在歐洲榨油水越來越不容易看,更意味着,他的做法,已經對美歐關係造成了實質性損害。美歐同盟作為西方同盟的基石,被特朗普弄到今天這個地步,已經不僅僅再是同床異夢這麼簡單,而是更進一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尖銳對立的程度。這對美國本就正在逐漸衰落的霸權,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可想而知!

一場美法貿易戰,暴露出法國的虛弱,也將美系同盟內愈演愈烈的的矛盾和衝突揭露在世人面前。而這所有的博弈和算計,又都指向西方世界今日之困境字核心要素——錢。

錢不夠用,逼得馬克龍必須向美企開刀;而同樣是錢不夠用,又讓特朗普必須跟法國死磕。回想當年,美歐兄弟齊心,合夥大剪世界羊毛;可事到如今,沒想卻為了錢而同室操戈,彼此機關算盡。這種變化背後折射出的世界大勢,確實值得好好尋味一番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