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克薩斯和俄亥俄兩州 3 日和 4 日接連發生槍擊事件。其中,得州埃爾帕索市的槍擊案造成至少 20 人死亡 26 人受傷,是 2017 年 10 月拉斯維加斯音樂會槍擊案以來傷亡最多的槍擊事件。
通常,美國發生槍擊案後,輿論都會對槍枝管控問題進行反思。但筆者這次不想就事論事,而是想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做些引申性思考。
在許多人腦海中,美國國內與黑人有關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因而通常認為對美國公共安全來說,「黑人是危險的」。但近些年美國一些引起國際關注的槍擊事件,槍手卻以白人居多,最近兩年美國傷亡最嚴重的槍擊案兇手都是白人。
「在美國,白人也是危險的」,這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詫異。但事實是,美國讎恨犯罪近年來呈上升態勢,而其中由白人至上主義導致的仇恨犯罪增長尤其迅速,但「白人的危險」似乎始終沒有得到足夠關注。而嚴重的槍擊事件則提醒人們,排查安全風險必須警惕這種固化思維。
思維固化是因一個現象重複發生而導致人們的研判與預測高度模式化、雷同化。在安全領域,受思維固化影響,人們會以確定性情景和既往經驗為基礎,對未來風險進行排查。結果,一些「黑馬」與「黑天鵝」被有意無意地忽視,甚至一些經過科學分析與客觀調查得出來的數據也會被忽略。
對於「黑人是危險的」而白人槍手卻製造了更多惡性槍擊事件的驚詫,就是思維固化的一種表現,因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犯罪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
普通人存在思維固化的缺陷不足為怪,但如果公共安全管理部門對風險的認知存在瑕疵,結果就會不堪設想。
例如人們經常會給恐怖分子「畫像」:貧窮、文盲、粗鄙、單身、心理行為怪異等等。但這是一種並不符合實際的偏見,是思維固化的產物。2005 年,倫敦地鐵爆炸案主犯就是一個殘疾人學校老師,溫文爾雅。儘管倫敦曾有周密的反恐預案,但它們在實戰中依舊如一紙空文。
在工業化社會,人口流動性降低,信息相對閉塞,安全風險比較簡單而確定,突發事件有規律可循。受線性思維影響,人們可從過去推知現在、從現在推知未來。但在今天的信息社會,由於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快速耦合發展,安全風險的樣式與演進規律與以往迥異,呈現出新的特點,包括新奇性、複雜性、跨界性、不確定性等。
在這種新情形下,公共安全管理部門如果再延續陳舊的思維模式,就可能犯致命性錯誤,因為固化的思維將鎖定某些方面的風險或某幾個特定的風險源。而在高度網絡化時代,任何被忽略的「漏網之魚」都可能導致「蝴蝶效應」。
美國槍擊案頻發且白人兇手頻現當然有很多原因,但類似嚴重危害公眾安全的事件接連發生卻仍沒能引起足夠的認知和警惕,顯然是與「黑人而非白人是危險的」這種固化思維有關。
在美國一次次槍擊事件後,媒體和分析人士都在關注美國上下圍繞控搶的爭執,卻往往忽視了政策爭論之外,有着更複雜的思維固化問題。即便現在,「白人的危險」似乎也沒在美國引起足夠警惕。美國之外的人們,因為過去美國媒體的長期塑造,也大都懷着「在美國,黑人才是危險的」這樣的固化認知。
這樣的現實警示着我們,在高度不確定的信息社會,承擔著公共安全重任的相關部門和組織必須突破類似的固化思維。這是或許是白人頻繁成為美國槍擊案兇手給我們帶來的一點有價值的思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