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撐「港獨」 美艦帶700陸戰隊員美艦被拒

吳健:深海區工作室

8月13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兩艘軍艦連帶70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被拒訪問香港,結合香港目前的複雜局面,特別是被曝光的美國駐港外交人員的不當行為,「這時候沒空接待」顯然是北京合法合理的態度,也是應有的外交回應。

「綠灣」號兩棲船塢運輸艦(2017年9月攝於香港)

「目的單純」是虛偽的

據美國海軍發言人證實,遭拒的軍艦分別為兩棲船塢運輸艦「綠灣」號(LPD-20)以及巡洋艦「伊利湖」號(CG-70),其中前者曾在2017年9月錨泊過香港,後者作為「列根」號航母打擊群(CSG)的一員,本來有機會於2017年10月訪港,但因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結果她的位置被驅逐艦「霞飛」號(DDG-90)取代了。按道理說,這兩位可謂「熟客」,為何這次卻沒能獲得「邀請函」呢?

答案很簡單,美國政府的行為剝奪了作為「政府象徵」的軍事平台訪問香港的資格。近段時間,美國不僅在貿易問題上出爾反爾,對華「極限施壓」,還狂打「台灣牌」,向鼓吹「台獨」的蔡英文當局出售大量武器,這還不算,拿香港本身而言,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的美國卻上躥下跳,尤其美國駐港外交官接觸「港獨」人士,同時華盛頓的國會議員頻頻發表涉港負面言論,完全破壞了友好訪問的氣氛。多年來,美國海軍都表示軍艦訪問「目的單純」,希望與香港當地局勢乃至美中關係劃清界限,其實從美國在港島灣仔分域碼頭(Fenwick Pier)設立「海軍聯絡辦公室」,主要和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而不是香港特區政府建立關係看,這種「軍事歸軍事,外交歸外交」的說辭並不成立。

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由中央政府直接負責決策,根據香港《基本法》第126條規定,「外國軍用船隻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由中央人民政府特別許可」。香港回歸前夕,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在1997年4月29日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達成協議,允許美艦在香港回歸後繼續來此休整、維修及補給。根據協議,美艦訪港須先得到中國政府批准,再安排在香港停靠的有關細節,如無線電通信、蔬菜供應、往返交通安排等。

事實上,美國海軍甭想「裝無辜」。自2015年開始,美國海軍充當華盛頓執行「航行自由行動」的急先鋒,刻意在南海中國島礁附近滋事,多次進入12海里領海線,尤其多艘訪港的艦艇大搖大擺地穿越台灣海峽,向中國傳遞強硬信號,自然引起中方強烈不滿。2017年特朗普上台後,更是強化這類行動。正如前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布朗上將揶揄,論美國各軍種與中國交往的「舒適度」,「積極和解放軍開展人道救援等方面合作的陸軍遠比海軍優越」。

影響人心的船

在中美軍事交往中,港口訪問是重要內容,在接待美國軍艦來訪的中國港口中,要數香港的名氣最大。由於被英國統治的經歷,那裡一度成為新中國與西方世界交往的窗口,也是冷戰期間美國藉機向新中國傳遞不同軍事信號的舞台,因此軍艦訪問與休整變成「標準作業動作」(SOP)。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阿瑟·威廉·雷德福海軍上將(Admiral Arthur William Radford)一方面派驅逐艦從菲律賓開進台灣海峽,阻止解放軍渡海,另一方面又想起英國統治下的香港,想以為水兵尋找休閑娛樂(Rest and Recreation)的名義穿梭訪問,防範新中國收復。時任港英總督葛量洪正忙着與中共廣東方面進行協商,深知刺激大陸是什麼後果,於是他徑直找到倫敦內閣,擬定了「中美兩不得罪」的接待方案,那就是美艦每次訪港不得讓超過千人上岸,也不得進行飛行、放炮等刺激性行為。偏偏有那麼不懂事的,1950年6月底,美國第7艦隊航母「福吉谷」號(CV-45)航母抵達香港,艦長大咧咧地宣布會在東博寮海峽附近搞艦載機大編隊表演,這下子激怒了葛量洪,通過斷油、扣人等方式逼迫美軍取消飛行表演。

繼朝戰之後,亞太衝突焦點變成越戰,1965-1975年間,參戰美艦中途停靠香港次數大增,每年達三四百次。對中國來說,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抵抗美帝侵略,英國又縱容美軍在香港活動,顯然是嚴重的政治挑釁,因此在越戰期間,中國政府四次向英國外交代辦發出外交照會,批評美艦訪問導致香港變成「侵越基地」,況且美軍大量核動力軍艦進出,危及香港市民的安全。正是在中方壓力下,英國主動制訂特別批准名單,將特別眨眼的軍艦(例如被香港報紙形容為「核瘟神」的「企業」號航母)列入「不受歡迎船隻」,不允許到來,其他大型軍艦(如航母)每隔30天才能到訪一次。更嚴重的是,美國軍事資產的出沒,讓香港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巨大威脅,上世紀60至70年代,香港報紙經常批評美國水兵在港島醉酒鬧事,1965年更發生香港啟德機場使用以來最嚴重的事故——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C-130H「大力士」運輸機起飛後失控衝入海港沉沒,造成59人死亡。

當然,從實際經濟利益角度考慮,美艦到訪確實給香港帶來豐厚的旅遊收益,帶動灣仔一帶的酒吧、娛樂服務事業。此外,美國也有意識地將訪港軍艦當成「輸出價值觀」的工具,每次軍艦到來,美國海軍和駐香港領事館都十分重視在當地的公關工作和形象工程,1967年一份針對香港大學生的調查發現,這批精英學子居然十分親美,而他們對美國的印象主要是停靠在香港的軍艦。

回歸後的「新篇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1991年,美國在菲律賓的蘇比克海軍基地關閉,宣告香港成為航經南海的美艦唯一可供停靠的選擇,而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已無懸念,美國必須做出抉擇。為讓軍艦在1997年後能繼續到訪,美國在1994年就同中國商討訪問安排,最終在1997年4月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在香港設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主要職責就是處理軍艦來港申請,美國領事館也設立聯絡員一職,負責協調軍艦訪問安排,可見美國對這一「歷史紐帶」的重視。

對主權問題高度敏感,對歷史上飽受帝國主義「炮艦外交」欺凌的中國來說,同意延續美艦訪問慣例,原因無外乎通過對美艦的「特區特辦」,建立兩國軍事與安全互信,說明「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同時還能讓解放軍有更多接觸美軍的機會,畢竟兩軍關係一直是中美關係中最脆弱的一環。

可要強調的是,中國政府雖然允許美艦繼續訪港,但強調會每次審批,這樣就能以拒絕訪問作為外交姿態,表達對美國某些行為的不滿。1999年5月8日,美國B-2轟炸機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2001年4月1日中美軍機發生南海相撞事件,2002年美國啟動大規模對台軍售等等,都出現了美艦訪港被拒的情況。而美國在對中國不斷搞「小動作」之際,仍然「臉不紅心不跳」地提出軍艦訪港申請,當然不是為了水兵的福利,而是測試中國的政策底線。

不過,美國也有識趣的時候,2010年9月,美國航母「華盛頓」號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執意到黃海演習,在美國有廣泛關係的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與到訪的美國太平洋司令威拉德會晤,勸阻美軍的行為,雖然演習繼續進行,但當時「華盛頓」號原本到港的申請就自行取消,免得自討沒趣。2016年5月,正在西太平洋進行部署任務的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打擊群,原本計劃結束新加坡的休整後於5月3日訪問香港,但被中方以「時間不便」為由拒之門外。根據過去的審批經驗,「斯坦尼斯」號申請被拒應屬意料之內,因為當時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不單登上該航母高調去南海巡航,更邀請在南海問題積極挑釁中國的菲律賓國防部長加斯明一起上艦。耐人尋味的是,中方只是拒絕「斯坦尼斯」號航母的訪問,而美國第7艦隊旗艦「藍嶺」號(LCC19)倒是可以在不久後照常到訪香港,接着「藍嶺」號還到上海訪問,並與解放軍進行演習,可見北京也在管控分歧。

外界常說訪港美艦數目是中美關係的「晴雨表」,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美艦訪港數目,取決於美國尊重中國核心利益的態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