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歐」一事上約翰遜準備霸王硬上弓?

6哥的話

在正式分析英國脫歐最新動態前,咱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當初英國為什麼加入歐盟,之後又是因為什麼要脫離歐盟。

當初英國加入歐盟的原因:

到上個世紀70年代東西方兩大對立陣營已形成多年,作為西方陣營的歐洲雖然被美國綁在了對抗蘇聯的戰車上,但歐洲人並不甘心被美國在方方面面徹底綁死並淪為美國的打手和炮灰,在軍事上無法掙脫美國束縛的情況下,歐洲試着從政治、經濟方面逐漸減小對美國的依賴,於是歐共體(歐盟的前身)應運而生。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正式改名為歐盟,歐盟從此誕生。

歐洲國家抱團後國際層面的歐蘇美三大經濟市場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儘管作為西方陣營核心成員的英國,與歐美兩大市場都有着緊密聯繫且貿易條件相對便利,但因為不是兩大市場的會員,英國無法享受到市場內部成員的權利,為了享受到更多權益,也為抵禦來自外部蘇美歐三方的壓力,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共體。

英國的加入讓歐盟(歐共體)的實力壯大和增強了不少,無形中也提高了英國自己的身價和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更主要的是英國從歐盟龐大的市場中獲利多多。

英國脫歐的理由:

就內部來說

英國人認為自己在歐盟內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比如要交的會費太多,返利卻太少,近幾年英國每年要向歐盟交納的會費多達近200億歐元,而歐盟返給英國的只有不到1/3,60多億歐元。而其它一些相對不發達的歐盟成員正好跟英國的待遇反了,這在英國人看來等於是拿英國的錢「扶貧」,英國人當然不幹了。

「扶貧」問題讓英國人窩火,難民和移民問題更讓英國人苦不堪言,怒火中燒。因歐盟成員間只有地理上的邊境劃分,沒有政治(身份)意義上的邊界隔閡,所以歐盟內部成員國的民眾進出各國很自由,人員流動頻繁且數量巨大。

英德法等幾個成員經濟發達,生活居住條件好,福利又高,所以其它歐盟成員國的人很願意到這幾個國家居住、就業或滿足各種慾望(比如乏克)。這樣一來,光英國自己一年就得接納或接待差不多將近100萬左右其它成員國民眾。生存空間、公共資源、就業崗位、消費資料被擠佔,這下英國人不幹了,要求政府修改或拒絕歐盟的人員流動和移民政策。

除了對歐盟規定的移民和人員流動政策不滿外,讓歐盟成員至今頭疼鬧心的中東、北非難民,在英國從官員到民眾從一開始就拒絕接受,儘管難民問題是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大國追隨美國禍害中東北非的報應,但英國人準備像美國一樣只負責製造難民問題,不負責接納難民,解決難民問題。等等吧,呆在歐盟讓一些英國人感到不滿的事還有很多,於是這部分英國人,包括一些身居廟堂之上的英國官員,就萌發了退出歐盟的想法。

實際上個人判斷,一些持脫歐立場的英國政客和民眾也並非真想脫離歐盟,吵吵嚷嚷着要脫歐不過是想嚇唬嚇唬歐盟,跟歐盟講講條件,目的無非就是想多享受權利,少盡義務。結果歐盟不慣英國這毛病,不答應英國的條件,英國的假摔玩成真的了,之後英國不得不硬着頭皮搞脫歐公投。

就外部來說

這麼多年來英國與德(法)對歐盟主導權爭奪的結果是英國失敗了,德(法)主導了歐盟,英國逐漸被邊緣化。儘管失敗了,但英國並不甘心,更不會坐等德法一步步做大,自己完全被排斥,成為被德法徹底壓制住的小角色。於是「脫歐」這個打壓德(法),削弱、撕裂,甚至是摧毀歐盟的招式就被英國用上了。

這也是英國實施一貫的離岸制衡策略的需要,要打壓德(法)就必須削弱、撕裂,甚至是摧毀歐盟。只要英國帶頭脫歐,原本就鬆散的歐盟勢必會更加不穩定。如果英國脫歐成功,不僅會大大的削弱歐盟的整體實力,還有可能會影響和帶動其他的成員脫離歐盟,這種趨勢一旦形成,歐盟離分崩離析也就不遠了。

有這種想法的還不只是英國,美國、俄羅斯等也持這種想法且一直在積極運作操作中。外部大環境如此,英國本身有打壓和撕裂歐盟的需要,又不想在美俄等打壓、撕裂歐盟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於是就選擇了「脫歐」。

擺在英國面前的問題是:有「脫歐」想法的英國人挺多,同樣的有「留歐」想法的英國人也不少,與主張脫歐的英國人對歐盟多持負面看法正好相反,留歐派認為留在歐盟利大於弊,不光是政治上可以得到歐盟的庇護,經濟上也是好處多多,假以時日只要歐盟的軍事防務自成一體,那麼歐洲就可以完全脫離美國的控制。

在脫歐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的還不只是英國民眾,英國的政治精英們的意見也難以統一,截然分成了對立的兩派,當脫歐問題在上層中無法達成共識時,英國的政客選擇了「問計於民」,通過全民公投決定英國的去留,結果尷尬了,支持和反對幾乎各佔一半。

凡事都能通過民眾公投解決,那還要政客和政府幹什麼?有事找個人召集一下民眾,然後一公投不就完了嘛!這麼做與其說英國的政客們是在走民主程序,不如說他們是在不負責任地甩鍋。

英國政客把鍋甩給了民眾,公投後民眾又把鍋甩了回來,面對撲面而來的黑鍋,卡梅倫趕緊閃了,不服牛上樹的文翠珊順手接了,三年過去了,文翠珊用盡了渾身解數,該哭的哭了,該鬧的也鬧了,就差上弔死給他們看了,但議會的那幫老爺們就是不為所動,拒絕她的任何脫歐方案。沒辦法,文翠珊只能黯然退場,讓金毛大俠約翰遜接棒再戰。

約翰遜跟特文翠珊的差別不是脫歐立場而是硬度,從一開始約翰遜就持硬脫歐立場,這一立場成了之前導致他與文翠珊政見不和的主要因素,因為這個強勢的約翰遜不得不退出了文翠珊的內閣。英國的一些利益集團大概是想用文翠珊是個民主意識強,奉行政治正確,還是個女人這一點試圖縮小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分歧,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以完成脫歐,結果失敗了。於是就把約翰遜這個不拘小節,大大咧咧,態度強硬的政客推到了前台,無非就是想換個人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脫歐罷了。

一些媒體喜歡把英國新首相約翰遜跟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類比,稱他為「英國版的特朗普」。特朗普本人也這麼認為且非常看好約翰遜。

之所以這樣,大概是約翰遜在言語和一些行為上與特朗普有不少的相同或相似之處,比如頭髮都是金黃色的且髮型獨特,尤其是風一吹,那個凌亂喲;說話口無遮攔,噪門大,還喜歡自說自話;行為過於隨性、乖張;私生活混亂,男女關係複雜;正經場合常玩不正經的,喜歡吹牛說大話,牛不大,叉不小,特朗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約翰遜要讓英國再次甦醒。

看上去這兩位有太多的相同之處,那麼他們的執政風格應該相同,至少也應該是相似吧?事實還差不多就是這麼回事。

外交上,特朗普搞的是美國優先那一套,約翰遜也玩特朗普玩的優先那一套,不過他優先的是英國而非美國,這從釋放被扣伊朗油輪和打壓華為等事上就可以看出來(此處省略幾千字)。

內政上,約翰遜跟特朗普面臨的情況和玩的套路也差不多,都是跟議會不對付,擺脫議會羈絆的方式,特朗普的選擇是動用總統權力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方式繞過議會,然後推行自己的政策。約翰遜則是選擇直接關閉議會的方式實施新政,8月28日在新首相約翰遜的請求下,英國女王同意從9月10日至10月14日關閉議會。

對吃瓜群眾來說,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約翰遜為什麼要選擇關閉議會?

約翰遜之所以選擇關閉議會,是因為他決定的脫歐日期10月31日馬上就到,從過往的經歷看,英國議會在脫歐議題上一直扮演的是反對者的角色,前首相文翠珊有關脫歐方案,不管是軟脫歐,還是軟硬參半的脫歐,在議會始終通不過,三次議會表決,三次被否決。8個脫歐版本沒有一個通過的,即便是已經跟歐盟談好的脫歐方案也不行,議會的那幫反對者不管首相在脫歐問題上怎麼說,如何做,他們就倆字「不行」。

文翠珊做出重大讓步,試圖用辭去首相一職換取脫歐方案的通過,但議會中反對者的態度是職你可以辭,方案不能通過。議會的頑固立場和堅決態度,把曾一度被外界稱為鐵娘子戴卓爾夫人2.0版本的文翠珊也給弄哭了,哭歸哭,議會並不為所動。

之後文翠珊黯然辭職,新首相約翰遜接棒登場。如果約翰遜繼續按照「民主」程序走,遵循政治正確,坐下來與大家一起討論並跟議會這幫人較勁,試圖搞出一個讓各方都滿意的最終脫歐方案,那他將會步文翠珊後塵,成為倒在英國脫歐路上的第三任首相。

正是有了文翠珊的前車之鑒,為了避免重蹈她的覆轍,約翰遜選擇了關閉議會這招。你議會不是一直反對嗎?我關了你,看你怎麼反對?我連討論的機會都不給你,你拿什麼反對?

約翰遜關閉議會這招能算高明嗎?談不上,這應該是沒辦法的辦法。約翰遜看的明白,英國脫歐的兩大障礙,一個是外部的歐盟,另一個就是內部的議會。正是這兩大機構的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使得英國脫歐變得難產。所以要讓脫歐變的可能並順暢進行下去,得先擺平國內的議會,然後集中精力對付歐盟,這樣自己的壓力相對就小多了。

關閉議會到10月14日,再開後離約翰遜決定的脫歐日期也就剩17天的時間,以西方民主制度下政府各個部門或機構的辦事效率,及人為因素導致的拖沓冗長的程序表決過程,議會裡的反對者大概率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阻止約翰遜的脫歐方案了。約翰遜們考慮的或許正是這一點。

那就是說反對的一方面對約翰遜祭出的大招就毫無辦法了嗎?

也不是,他們反制的手段也不少,能做的有:一,發動英國民眾通過網絡和上街集會的方式反對約翰遜本人和他關閉議會的做法;二,啟動不信任投票程序,逼約翰遜撤回自己的脫歐方案或下台走人;三,反對一方派選代表見英國女王,「詢問」從不干預政治的女王為何支持約翰遜。等等吧,還有很多。

那麼問題來了,在關閉議會一事上英國女王是自願的還是被逼的?難不成是約翰遜要挾女王以令天下?

作為英國的最高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英國國王,表面的不干政,躲在幕後實質干政的前提是英國內部政治生態沒有惡化,政壇基本穩定,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了或出現問題了,英國女王必然會公開出面干政。16年英國公投脫歐方案通過,作為英倫三島之一的蘇格蘭要求舉行脫英公投,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蘇格蘭議會勸議長和鬧騰的議員們:「蘇格蘭獨立要冷靜……」。第一次失敗後蘇格蘭人要求進行第二次公投,蘇格蘭議會準備啟動二次公投程序,女王則直接警告蘇格蘭議長和議員們:「夠了,停止鬧騰。」

這次為什麼伊麗莎白女王冒着被質疑干政,甚至被批被罵干政的風險硬是同意了鮑里斯關閉議會的請求了呢?

三年多的脫歐,因英國政客的相互扯皮和掣肘,使得脫歐陷入無休止的吵鬧和折騰中,在這一過程中小到英國王室,大到整個英國,利益遭到巨大損失且損失還在持續,英國王室早就對此不滿了,今年8月11日多家英國媒體就報導說:有英國王室內部人士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她的私人助手表達了她對當下英國政客的不滿,直言:「我們的政治家沒能力管理國家」。

這個消息被「有意」爆出後,有媒體分析稱,過是女王代表英王室對剛剛上任沒幾天的新首相約翰遜表達不滿。實際上女王要表達的不是對約翰遜的不滿,而是對英國政府與議會因脫歐議題撕扯造成英國政壇長期混亂的不滿,尤其是掣肘政府的議會。

英國新首相鮑里斯想要關閉議會就是為了「硬脫歐」,如果女王不出面,不亮明態度,不同意關閉議會,那麼英國政府和議會在脫歐問題上的撕扯還將繼續下去,陷入惡性循環。作為在脫歐問題上表面沒立場,實際支持脫歐的一方,英王室已經看出了英國議會給英國政府在脫歐問題造成的困撓和麻煩,唯有壓制住議會,英國政府在脫歐議題上才可能有起色,於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女王新同意了鮑里斯的請求,儘管這意味着她將被罵並承擔將來的罵名,但結束英國目前這種因脫歐問題造成的混亂局面遠比挨罵緊急的多,於是女王選擇了支持約翰遜。

所以筆者認為老太太同意約翰遜的請求並非被迫,也不是一時興起,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有可能是與約翰遜們共同商議的結果,甚至就是她代表的英國王室給約翰遜出的主意。

在王室的支持下,約翰遜一邊向國內的反對力量施壓,一邊向歐盟施壓。競選時約翰遜就對歐盟持強態度,表態稱,如果歐盟不答應他重啟談判的要求,那麼英國不但會強行硬脫歐,而且歐盟要求的分手費一分也別想得到。上任后約翰遜只是在分手費問題上立場有所軟化,說如果歐盟不同意英國的談判要求,將無法得到要求的全部分手費。但在脫歐一事上並沒有任何的變化。對於約翰遜重啟談判的要求,歐盟一口拒絕。就在剛剛不久前舉行的G7峰會期間在與德法和歐盟領導人進行了會談中約翰遜舊事重提,談判的結果仍是德法和歐盟一致拒絕約翰遜的重啟談判的要求。

大概是歐盟的拒絕激怒了約翰遜,參加完G7峰會後回來就祭出關閉議會這麼個狠招。這可能意味着在國內無法阻止的情況下,不管歐盟同不同意,約翰遜都會帶領英國在10月31日強行脫歐。

那是不是意味着一旦脫歐成功,英國就可以省去許多麻煩,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亂套呢?

難說,別忘了,當初脫歐公投時支持和不支持的英國人在數量上可是相當接近的,51.9%的英國民眾支持脫歐,48.1%的反對。脫歐脫成這樣,反對的民眾不在少數可能還不是問題的主要,主要的問題是上層中反對的也很多,如若不是這樣,怎麼解釋脫歐方案在議會中總是被否決的這一現象呢?

之前反對者反對脫歐立場堅定,現在他們當然也不會含糊任由着約翰遜硬來,上邊說了,反對派反制的手段也不少,最起碼的三招他們肯定會優先考慮用。這第一招已經開始用了,女王批准約翰遜關閉議會的請求後,在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伯明翰、利物浦、劍橋、伯靈頓等大城市,憤怒人們都在走上街頭,反對關閉議會。他們高喊反對約翰遜的口號,要求他辭職,說約翰遜踐踏民主,搞獨裁,英國不需要獨裁者。甚至有部分工黨的激進派把矛頭對準英國「女王」(是她批准了關閉議會),開始呼籲廢除君主制了。

街頭運動這招,老狐狸英國常常用來禍害他國,當然也會被國內利益集團和政治勢力用來搞內部政鬥。現在英國面臨的選擇是,不強行脫歐,就這麼一直半死不活的撐着;強行脫歐,國內的反對力量絕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日已落帝國的大地上肯定到處是「美麗的風景線」。問題的嚴重性還遠不止這些,一旦強脫歐,歐盟不僅要在經濟(金融)上制裁英國,還會鼓動、支持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公投脫英。攪屎棍也肯定不會任人拿捏,坐以待斃,必然會對歐盟發起反擊,老狐狸一動,美國(俄)等也會跟着一起趁火打劫,這樣一來,不光英國亂了,歐盟肯定會亂,甚至於美國也會跟着亂起來。

對於我們來說,坐等10月31日的到來,繼續看戲就好,不出意外,英國脫歐這場大戲應該是越往後越精彩。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