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亂 西方媒體的盆景

陳衛華

8月31日,英國倫敦、曼徹斯特、格拉斯哥、利茲、貝爾法斯特和伯明翰等眾多城市爆髮針對新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抗議示威。示威者抗議他下令英國議會休會,並試圖讓英國在10月31日的最後期限無協議脫歐。

脫歐是英國當今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也是歐盟面臨最棘手的問題。但當我周六收看英國廣播公司電視(BBC)和歐洲新聞台(Euronews)時, 卻吃驚的發現英國的抗議活動根本沒有報道,更不要說記者現場直播。相反,播放的頭條以及現場實況報道是關於香港暴亂的場面。

而BBC報導自己家門口的示威可以說是當地時間下午晚些時候,當時香港已進入深夜。

那天在法國巴黎和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都爆發了黃馬甲的抗議活動,席捲法國的黃馬甲運動已進入第42周,日內瓦的抗議是第2次。但BBC和歐洲新聞台對他們卻視而不見,根本不報導。

周末兩天重大國際新聞還有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襲擊,以及沙特為首的聯軍對也門再度轟炸,造成駭人聽聞的100人死亡。但這些內容卻只上了BBC等的滾動文字新聞,在屏幕上一閃而過。

至於這些西方新聞媒體為何不報導家門口的大事,而花大力氣報導遠在數千里之外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事情的原因不得而知。這其實違背了新聞接近性(proximity)的原則。我不信英國人、法國人和瑞士人對香港的關注要超過對自己國家的關心。

隨着中國的崛起,西方媒體對中國日益的關注也不是什麼新聞。很多國家發生的重大事情可能上不了他們的新聞,但中國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在了他們的放大鏡之下。

問題在於他們歪曲性的報導實在令人不能容忍。比如說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9月1日刊登自由撰稿人蘇珊·薩特蘭 (Suzanne Sataline) 的文章,指責香港警察從過去最受尊敬的部隊成為千夫所恨的警察,但文章在指責警察動用武力的時候,卻根本不提暴徒向警察扔汽油彈、衝擊香港立法院、破壞地鐵站、妨礙地鐵和機場運行的違法暴力行為。好像警察的執法完全沒有根據,是在無理取鬧。

同樣,BBC和英國星空電視(Sky News)始終用爭取民主的抗議者來稱呼那些破壞公共秩序和設施的暴徒,美化違法行為。星空電視特約記者克勞福德 (Alex Crawford) 在一篇題為《香港抗議者的使命:破壞、毀壞、消失》(HongKong Protesters’ Mission: Destroy, Destruct and Disappear) 文章中,津津樂道描述暴徒如何比警察更棋高一手。這完全是為暴力違法行為唱讚歌。文章中還引述一位不具姓名的香港市民對暴徒行為表示理解。此不具體姓名身份的人真偽暫且不說,單單有選擇性地引用一個人的話意圖傳遞某種信息,完全反映了作者有意誤導讀者。

這種為暴徒背書的報導也出現在紐約時報和美國公共電台(NPR)的報導中,他們文章中流露的是對暴徒和暴力行為的同情,而不是指出其違法性。

更有甚者,華盛頓郵報8月30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學董逸夫(YifuDong音譯)專欄文章,大言不慚指責所有與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站在一起的全球華人可恥。但就我所接觸到的海內外華人,大家普遍的共識就是譴責香港暴徒的暴力行為,根本不是作者所謂在政府洗腦下才得出的結論。作者自認為比14億中國人都高明只能說明其無知。

其實這些為暴徒行為辯護的人很清楚,世界上任何一個法治國家,包括這些西方媒體和記者所在國,都不會容忍類似香港暴徒那樣的破壞行為。

讓我吃驚的是平時一貫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外國人看中國》(Sinocism)的創始人利明璋(Bill Bishop)在周日看到南華早報視頻播放暴徒向香港機場快線軌道扔障礙物的場面時,也不得不發推文感嘆道:「如果在美國幹這些事,那要在牢裡呆幾年啊?」。

9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過去兩日,大量激進示威者破壞公眾設施,特別是港鐵車站。香港90個車站中的32個遭破壞。還有示威者在機場快線路軌上堆放雜物,企圖釀成車禍。

我很希望那些指責香港警察執法過度的人去請教一下紐約、倫敦或巴黎警察,應該如何對付這些暴徒。我相信得到的答案肯定令他們非常失望。

如果需要我要對香港警察指手畫腳,那就是他們對暴徒的違法行為應該採取更有力和更堅決的行動。與薩特蘭所謂的過度使用武力完全相反,如果對違法行為置之不理,那是在鼓勵違法,法律的嚴肅性何在?

西方媒體歪曲報道,美化香港暴徒的行為,結果不僅是誤導讀者和觀眾,也是在傷害他們自己在公眾心中的可信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