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已經持續了一年多,貿易談判也時斷時續進行了一年多。雖然貿易戰已經逐漸升級接近極限,但畢竟磋商談判還將繼續進行。雖然目前雙方已經明確了10月初繼續磋商談判,但關鍵的問題是美方是否有誠意,或者說能否創造良好的談判條件?
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6日表示,美國希望9月和10月的美中貿易談判能取得「近期」成果。可見,10月磋商還有一些不確定性。從美方態度來看,如果沒有誠意,「近期成果」怕是很難實現。僵持的局面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
展望未來,經貿脫鉤的可能性並不大。相反,結局或許將出人意料。
一、美國打貿易戰的目標或者說目的是什麼?
對於美國來說,貿易戰能否獲得勝利,這就要看美國打貿易戰的目標或者說目的是什麼?
如果說美國最低目標是最大程度上的縮小貿易逆差,或者說進行貿易再平衡,那這個目標似乎就應當是容易實現。
讓中國大量進口美國農產品,這似乎是特朗普的第一個目標。對此,雖然中方不會承諾具體數字,但大量進口是肯定能做到的。也不僅是農產品,其它方面商品中國也可以大量進口。這正是中國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也是出口導向型經濟調整轉型的需要。同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此舉正可以某種程度上化解這一矛盾。
如果是基於這一點,貿易戰可以加速縮小中美貿易逆差和進行貿易再平衡,這當然就應當算做是美方勝利了。也就是說,美方能否獲勝,取決於他的目標。
然而,美方的目標恐怕不在於些,至少目前是如此。縮小貿易逆差或貿易再平衡,只是貿易戰的借口而已。也就是說,美國不會滿足以取得這麼小的「勝利」。中美磋商談判一再出現反覆或難以順利推進。最重要的就是美國強行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變」,同時也在要求中國放緩產業升級的節奏。他的目標應當還是想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然後才是「讓美國重新偉大」。
然而,遏制中國發展,這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實現的目標,或者說這是美國的長遠目標,這也不是特朗普最關心的事。
二、對特朗普來說,貿易戰如何才算勝利
對特朗普來說,貿易戰的勝利。一要體現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被明顯阻滯,必須有效遏制中國超越美國之勢;二是美國經濟數據在貿易戰中必須向好。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是阻滯了中國快速發展勢頭,而美國經濟也受拖累,這就是兩敗俱傷,他不能接受。
然而,貿易戰以來,中國經濟依然表現出比較強勁的勢頭,且有不斷向好之勢。中國上半年的GDP增速達到了6.2%,甚至於超出了預期。而前8個月的外貿總額增幅為3.6%,相比於世界各國算是強勁。前6個月實際利用外資則增長了7.2%。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和貿易戰的情況之下,這些數據可謂是搶眼。難怪世界各國普遍看好中國經濟。
重要的是,貿易戰反而讓中國借力打力,已經成為了加速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動力之一。中國的改革,既是為了應對貿易戰和世界經濟形勢,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從量變到質變的需要。某種程度上說,貿易戰反而成為了中國發展進步的一種需要。這可能是美國最頭痛的地方。
反觀美國呢?從一開始的強勁表現,到目前經濟下滑之勢明顯出現。讓特朗普失去了打貿易戰的動力和本錢。就算貿易戰還沒有明顯傷害到美國經濟,卻足以成為不能讓美國經濟向好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原本是想藉助國內降稅和增加進口關稅來促進美元資本迴流,以重振美國製造業,進一步的增加就業。想法不錯,但結果不好。美國的進口商品成本在不斷升高,而出口形勢卻在下滑,美企美資不但沒有明顯迴流,甚至還有出逃之勢。繼續保持目前這種關稅政策,繼續打貿易戰,美國經濟的表現會更糟,美資美企出逃的會更多。
貿易戰持續打下去的結果或趨勢是,中國經濟非但沒有受到明顯遏制,反而正在形成蓄勢待發之勢。而美國製造業非但無法重振,而原本的領先優勢卻在流失。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正在受到打擊。在這種情況之下,特朗普還有膽量繼續試着打下去嗎?
三、目前美國是以己之短攻中國之長
特朗普不相信壓不住中國,更不相信也不願意接受合作共贏。然而,貿易戰越是激烈,時間打得越長,他對一損俱損或兩敗俱傷的理解和感受會越明顯。反而會從不理智到理智轉變。
做為世界上的兩大經濟體,儘管美國總體實力佔優,但中國經濟更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美國有高科技優勢,中國則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表面上看,正因為製造業是中國經濟復興的基礎,打擊了中國製造也就打擊了中國經濟的基礎。
然而,對抗的最高策略本應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美國利用關稅這一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首先打擊的就是中國製造業基礎這一長項,而中國的關稅報復手段,自然打擊的也是美國製造業這一短項。也就是說,實際上目前美國是以己之短攻中國之長。
重要的是,中國製造「世界第一」這一頭銜,既可以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復興崛起的桎梏。正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已經有些自我滿足,至少前進的動力已經有些不足。所以,中國在貿易戰之前就已經開始啟動了新一輪改革。但如果不是面對貿易戰這種危機狀態,恐怕對深化改革開放就不會有目前這麼強烈的緊迫感。如果沒有貿易戰,即使中央出台了改革新政,落實和推進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快。
中國經濟要想實現飛躍式發展,就必須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產業升級也好,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也罷,特別是出口導型經濟的轉變,這是需要有犧牲的,也註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面臨美國的關稅打擊,企業和地方不進行甚至於不加速轉型升級,就會面對死亡。這就是為什麼說貿易戰是借力打力,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動力的重要原因。
當特朗普政府弄清這一點之後,他還會繼續這麼打貿易戰嗎?
四、貿易戰的過程,是尋找或比較對手優劣點的過程
另外,貿易戰的過程,既比輸贏的過程,也是尋找或比較對手優劣點的過程。能夠輕鬆應對或化解貿易戰或關稅戰危機的領域,就是優勢領域。沒有在危機中生存能力的行業和企業,就沒有必要生存。靠關稅或政策保護才能取得生存和發展,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這就是經濟領域裡的物競天擇。這對中美都一樣。
因此,貿易戰的過程,不僅比的是優劣勝負,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和對方的長短項、優劣點。
如果中美最終實現了經貿脫鉤,那就另當別論。如果不是,就總會有坐下來達成共識簽署協議的時候。而一旦中美終止了貿易戰,恐怕也將意味着再一次合作高潮的來臨。
由於貿易戰已經對雙方各自的優劣強弱項一目了然,競爭會更加激烈的同時,合作領域會更寬更明顯。
以5G應用為例。雖然中方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在核心技術特別是核心芯片等方面還是美國擁有絕對優勢。至少,雙方的優劣勢都表現得非常明顯。而任何一方也都難以獨立快速發展。那麼,只有中美優勢形成了互補之勢,才能共同佔領5G高端。一旦中美合作,日韓歐的優勢就蕩然無存。這就是合作共贏。
而反過來,中美各自與日韓歐為合作對象或競爭對手,就難以形成絕對領先的優勢互補,對雙方都是一大損失。而這正是日韓歐樂見的。
五、貿易戰:美國不會贏,中國不會輸
總之,中美貿易戰,打的越是激烈,持續的時間越長,不僅對雙方的傷害更大,但雙方合作共贏的領域也將完全暴露無遺。那接下來就面臨的是對抗還是合作的選擇了。
世界性經濟危機持久不退,各國的經濟應對之策不利是一個方面,恐怕最主要的是世界經濟體系與規則已經不能適應世界發展的需要。中國經濟結構需要調整轉型升級,美國的經濟結構同樣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說,世界各國包括WTO,都需要進行一場深刻的「質」的改革。
而這一方面,中國已經領先世界進行了改革。貿易戰是中國改革的重要動力之一,何嘗不也是美國進行自身經濟改革的重要動力?美國目前需要解決的是自身的發展問題,而不是想借用貿易戰來掠奪世界財富。其實,整個西方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優越性已經消耗殆盡或者說不能適就新時代。得學習中國不斷發展創新思想理論。
貿易戰還能持續多久雖然無法預料,但中美不會走向經貿脫鉤卻是大概率。中美一旦停止貿易戰,很可能會立即啟動新的合作模式。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最強國,一個是世界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中國是最具歷史文化文明的國家,而美國是現代文明的標誌。這決定了中美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也最大,所帶來的傷害也最大。同時,也決定了優勢互補性也最強,合作共贏之勢也最強。相信美國人最終會有一個理性的選擇。
現在可以預料的是,貿易戰美國不會贏,中國不會輸。再給特朗普4年時間也還是如此。特朗普說,一旦他連任成功,雙方達成協議會更難。其實可能正相反。他現在的強硬政策,並非完全是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是為了連任大選。一旦他連任成功,他應當會選擇與中國合作,即使不想合作共贏,也不會選擇繼續把美國推向災難的深淵。
新一輪的中美合作,就不是過去那種,中國生產美國消費,中國賺錢之後再借錢給美國消費的模式了。而應當是,部分領域特別是高科技領域進行激烈的競爭,而在產業鏈上來講,應當是分工合作,共同打造由共同主導的產業鏈。
正是因為中美經濟甚至是科技方面優勢互補性極強,所以一旦終止貿易戰而開始合作,雙方的經濟都會實現一次飛躍,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因此,在大選前與中方達成並簽署協議應當是大概率事件,而簽署協議之後中美加強合作,同樣也是大概率事件。如此推演,貿易戰最終是中美雙贏的大概率事件。從決勝負,到雙贏,這就是一個意外的結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