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競爭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老三定律」。
蘋果和三星PK,最後陣亡者卻是諾基亞,王老吉和加多寶撕逼,最後從貨架上消失的卻是和其正。而今,老三遭殃定律將可能在歐盟身上重演。
中美貿易戰之際,整體經濟增長近乎陷入停滯的歐盟,又遭到團隊內意大利腦迴路清奇的一記勾拳暴擊。
歐盟此前對意大利的經濟增長預期是1.2%,此後下調至0.2%,最後不得不面對零增長的事實。「豬隊友」的名頭,真不是吹出來的。
另一方面,叫喊了三年多的英國分家問題,至今不但久拖不決,反倒成了一地散碎的雞毛。內憂外患之中,歐盟寶寶的內心,那叫一個苦啊。
那麼,這個當初由幾個富國老爺們組織在一起的賺錢聯盟,真的會在中美貿易戰的陰影里走向分裂嗎?
英國內耗
在過去的三年內,英國脫歐已經變成了一出肥皂劇,將人民的信心和觀眾的耐心通通消耗殆盡。
脫歐,在硬脫還是軟脫的問題上,英國內部的精英老爺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分歧。文翠珊此前脫了一半,沒能博得國內和歐盟老爺們的歡心而被轟下台。就在一眾老爺們商量着接下來怎麼脫時,上來的約翰遜直接放言,老子要硬脫!但硬脫只是約翰遜的一廂情願,即便他採取強行關閉議會的方式防止議會阻撓,但是議員們仍然在休會之前,緊急通過了阻止「無協議脫歐」法案,並且在9日下午獲得女王簽署正式成為一項法律。
可以放假,但是放假之前得先把事兒辦利索咯。
現在的情況就是,約翰遜已經被議會完全架空,他提議的任何關於脫歐的法案都無法通過,在野工黨更是虎視眈眈的準備將他拉下來。至於脫歐這件事,陷入了一個無盡的死循環中:
能硬脫嗎?不能!
怎麼脫想好了嗎?沒有。
那該怎麼辦呢?再等等吧……
延期,成為了英國政界手中一張循環往複的萬能牌,可每一次延期,卻又根本無法給出任何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反正這個方案不行,但至於什麼方案能行,何時能行我們也不知道嗷!」
至於人民能否忍受第三次延期,政客們義正言辭地說,俺只對自己的選民負責。末了,紳士們還要用民主式的口吻問一句,人民是誰?在眾記者的圍觀拍照下,紳士扣上西服的扣子,轉身回到裡屋繼續打架去了。
也有相對清醒的政客發出警告,拖延戰術如果失效,英國硬脫,屆時民眾只能用舊報紙擦屁股。作為歐洲最大的紙巾用品進口國,英國的廁紙主要依賴從歐洲大陸進口。可英國本土的廁紙儲備只夠用一天。一旦運送貨物的卡車因為通關手續諸多問題而在英法口岸排起長龍,不想用報紙剌屁股的話,那英國紳士們只能憋着。
短視的政客顧頭不顧腚,他們只想着硬脫后的不利局面,卻根本不考慮,在拖延內耗之下,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打擊同樣也十分沉重。數據顯示,英國一些原材料的進口成本已經增長了14%,這直接推高了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巧克力、醬料等的價格。
作為英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針對歐盟的出口額佔比達到總出口額的48%。如果和歐盟達不成協議,43%的關稅大棒將立刻打在英國的屁股上,其中牛羊肉的關稅更高達40%。同時,歐盟遠程銷售登記限額隨之失效,多達27000家英國的小企業需要額外承擔高達7.2億的增值稅。
雖然英國政府為最後可能出現的「無協議脫歐」準備了21億英鎊,主要用於醫藥品的供應以及擴大物資的儲存能力。可原先的自由貿易協議一旦斷裂,再好的預案也會存在問題。
牛奶麵包的價格若是真的瘋漲,有產者也要掙脫統治者的鎖鏈了。對日不落紳士而言,這失去的將是統治法理上的合法性和凝聚力。
更嚴重的是,隨着問題的逐步惡化,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位子將會丟掉。全球30多家金融機構屆時將會搬離,44%的金融服務出口將消失殆盡。這將會導致連鎖反應,像路虎、空客等全球業務的製造企業肯定也要逃離。此前英國央行的估計是,一旦發生無協議脫歐,失業率會達到7.5%、通脹率升高至6.5%、房價下跌30%以及英鎊貶值25%,GDP拉低8個百分點。
現在的預計,或許只是一份冷冰冰的數字報表,但是當危機真正到來時,那就是英倫三島6649萬人的切膚之痛。
等一下,英倫三島……
或許英倫三島這個稱呼也有可能成為不復存在的歷史。
北愛爾蘭人,他們一向視雙標的英國人為洪水猛獸。為了逃離日不落陰影的籠罩,甚至可以犧牲性命。
歐盟法理意義上的無國界,原本遮蓋了英國與愛爾蘭的國界問題。可英國一旦脫歐,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自由大門將會自動關閉。本來,北愛爾蘭就有獨立的念想,如果因為英國脫歐而產生一系列對北愛爾蘭地區不利的後遺症,獨立或者是轉而投向愛爾蘭的懷抱,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以殖民侵略起家的日不落,或許根本想不到自家有一天也將被一點點肢解。從布爾戰爭后的戰略收縮,再到兩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北愛爾蘭作為英國殖民模式的最後象徵,一旦重燃獨立的大火,英國人內心的紳士高傲,則是被徹底摁在地上摩擦了。到時候不但貝爾法斯特,即使在英倫本土的愛丁堡,獨立的旗幟都會高高飄揚。
現在擺在英國面前的現實已經非常明朗了:脫歐,就是一地雞毛;不脫歐,就是無休止的國內政治泥潭與國際形象大跌。
英國紳士只能二選一。
德國賠錢
英國人搞分裂,降低了歐盟整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中美貿易戰,波及到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就等於動了歐盟的錢袋子。
按照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字,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前一季度減少0.1%,而前一季度,也只有0.4%。
德國經濟47%來自以高檔汽車和複雜工業機械為支柱的貿易,而隨着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惡化,六月份的數據顯示,德國出口同比下降了8%,工業生產環比下降1.5%。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訂單,跌至六年以來的最低點,一年內工業訂單減少了8.6%,其中,最重要的機械器材部分的訂單大幅下跌了22%。
人們擔心,這一糟糕的數據會影響到目前還較為穩定的消費以及做國內業務的公司。雖然德國目前3.1%的失業率相對偏低,但擴大就業的勢頭已經中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即便德美貿易以及德中貿易直至目前還沒有受到很大損傷,但是商業信心正在大打折扣。
德國ING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認為,目前對德國出口最具破壞性的是在全球蔓延的不確定性,它已導致多個歐洲國家的經濟陷於癱瘓。「如果朝前看,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德國的出口掌握在美國和中國手中。」
汽車製造是德國的優勢,可嚴重依賴第二產業,也成為了自身的短板。因為沒有可以替代的其他優勢產業,一旦遭遇嚴重的打擊,德國經濟將會進入死胡同。
除了眼下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之外,歐盟去年9月開始執行新的汽車尾氣排放測試規定。這意味着在各國環保政策越來越收緊的今天,德國的汽車製造,將被迫面臨著升級甚至轉型。
無論是技術革新還是市場佔領方面,這都是全新的發展領域。美國有特斯拉,中國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也在快速布局,德國的汽車製造能否在全新的時代依舊做行業老大,都還是未知數。
只會造汽車賣汽車,不發展其它,拿什麼去對抗未來的人工智能?
除了嚴重依賴第二產業,缺乏高速增長的潛力之外,德國保守的零負債政策,同樣也壓制了經濟的增速。
和美國到處借錢過日子不同,德國是全球出了名的零負債國家,德國國內連續多年都是零赤字。一方面,這確實很難出現債務危機的問題,可一旦全球經濟停滯和下滑,沒有事前的投資,也就不會有大規模的產業改造或者轉型。嚴重依賴汽車出口的德國,一旦真正的危機來臨,又該靠什麼去支撐下去呢?
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認為,歐洲多國的經濟實際已經陷入衰退,德國政府應該通過舉債和增加支出來刺激經濟。
可嚴謹的德國人害怕啊,近一點的美國次貸危機不說,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席捲全球的經融危機,讓很多德國家庭的財富一夜化為烏有。
德國人普遍認為,零負債在德國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在國外也是穩定和政治守紀的標誌。如今,德國的負債率已經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1%,如果一切順利,默克爾政府將在2021年執政期結束時把負債率降為53%。這是什麼概念,美國這一數字是107%,日本是239%,發達國家如此之低的負債率,德國是獨一份!
零負債的不流通性,最終會消解德國整體的經濟增長。為了維持財政上的收支平衡,這將使得富裕的州更富,而窮的州更窮。前者在財政收支平衡後,賬面的盈餘會越滾越大,而後者由於沒有進賬,只能捉襟見肘的勉強維持。這種現象在德國北部的幾個州表現尤為嚴重。
保守模式走的會相對穩健,但保守也同樣會失去一切機遇。尤其作為歐盟的經濟引擎,一方面產業模式過度單一,另一方面又不去把握和製造機遇。如此混吃等死,賺個賣車錢,會有未來嗎?
德國人未免嚴謹過頭了。
法國鬧災
法國人倒是充滿激情,可如今他們的激情,除了只會製造問題和混亂,其他方面一無是處。法國,在鬧人災。
聽了這番話他們可能會再次上街。誰讓那個娶了自己老師的小白臉只會收稅收稅再收稅呢。去年底席捲全法的黃背心運動,其不滿的初衷正因為馬克龍政府調高了燃油稅。
稅收高是法國的一大特色。理論上來說,一個法國人一年的平均收入為5.58萬歐元,然而交了各種稅費之後,到手的實際收入只剩2.81萬歐元。繳稅比重高達57.5%,高於歐盟45.1%的平均水平。苛捐雜稅後,法國人民還會有購買力和經濟發展的活動力嗎?
在稅收佔收入的比例上,法國已經超過了丹麥而排全球第一。問題是法國人不知道這些稅收都用在了什麼地方。
按說政府財政充裕,社會福利就會變好。法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用掏錢,看病也是全民醫保,即便是近些年來的非法移民,在醫療和他們子女的入學方面也能得到基本保障。看起來很不錯,但是根據國際組織的一系列評估指標顯示,在法國經商的便利度、人類發展指數、美好生活指數等指標都不及德國、英國、荷蘭等歐盟國家,法國的福利制度陷入了「物不美、價不廉」的尷尬境地。
收了足夠的錢,卻沒辦好該辦的事兒。根本原因就在於:法國政府收走的錢,很大一部分都用來養活公務員了。
冗官冗政,是法國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像中央部級部門的下設行政機構普遍達到五層,直接造成了辦事效率低下與人事支出增高,與此同時,法國有許多全國性的產業工會組織,各工會又有各自的行業分會,比如汽車分會,冶金分會等,這些工會組織每年都會從國家領走大筆的津貼和活動經費,納稅人的錢,就這樣被用在「虛處」。
一方面,民眾要繳納高稅費,另一方面公共領域的福利並不盡善盡美。試問像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千年古迹在維修的時候都能被付之一炬,其他公共領域的投入會好到哪裡去呢?
大量的經費只是單純負擔了公務人員的工資,在經濟下行的趨勢下,找不到新的增長點,法國財政緊張的狀況將會不可避免的出現。
與此同時,不斷湧入的黑人等移民群體,讓法國的財政進一步惡化。
法國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但是其國內的移民,尤其是非洲移民數量十分龐大。甚至有數據顯示,說法國的黑人人口和混血人口已經高達60%以上。法國和黑人的關係,源遠流長。
法國與英國一樣,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向全球殖民開拓。非洲尤其是北非地區,是法國的勢力範圍。二戰的時候,由於法國本土淪陷,流亡的戴高樂政府組織了自由法國非洲軍團,這些外籍士兵大部分都是黑人。正因為有這樣一層關係,法國和非洲才一直剪不斷理還亂。即使到了21世紀,法國的影響力在北非法語系的國家還是很大。無論是當年戰爭后留在法國的黑人,還是戰後這半個多世紀源源不斷地湧入,法國的黑人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
除了黑人移民之外,法國的另一大移民主體是東歐人。不少東歐人在法國從事一些底層工作,有一些群體也有自己的幫派組織,他們甚至拐騙、販賣東歐國家的婦女,到法國進行有組織的賣淫。
而美國一手炮製的敘利亞難民危機,使得成千上萬的敘利亞難民進入法國這些歐洲國家。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在法國無法工作,全部生活來源只能靠政府救濟。加上文化觀念不同,與本地人的關係也十分緊張。作為純粹的負擔,這又會吃掉一部分政府財政收入。
一個社會吃閑飯的人越來越多,犯罪率逐年上升,其自身原本的經濟發展活動肯定會受到影響。
高稅收抑制了全社會的經濟發展活力,同時又養活了一批又一批的不思進取者。與此同時,不斷湧進來的移民,除了只會製造治安混亂以外,更是讓法國的財政雪上加霜。在找不到籌錢路子的情況下,政府首先想到的,只能是再次提高稅率。於是,一個合閉的惡性循環鏈形成了。這正是法國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根源。
歐盟何去何從
英法德作為歐盟的三駕馬車,無論是在凝聚共識還是提供真金白銀方面,都是處在領頭羊的位置。
如今,三個老流氓自家的屁股都得用瓦片蓋了。
冷戰之後,世界格局逐漸轉變為資本生意高過意識形態。而資本家最喜歡的莫過於流通,於是打破壁壘,成了歐洲資本家這二三十年來的不懈追求。正是因為信奉流通,歐盟才出現了。
但是,歐盟從來不是一個主權國家,這從當初法國和荷蘭否決掉歐盟憲法就註定了的。資本家可以為了共同的利益圍坐下來,但要融合成一個主權國家,這對從來沒有過大一統意識觀念的歐洲而言,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未來的歐盟,極有可能還是有進有出。像英國這樣覺得委屈了,就要退;而像土耳其這個處在歐亞大陸中間的國家,幻想着能從歐盟里分到一杯羹,就要擠破頭顱進。
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間歇性的,有高潮,也會出現平復和低谷。在經濟高速發展區間,整合資源以及破處流通壁壘,就會讓歐盟發展壯大。但隨着經濟陷入停滯甚至跌入低谷,聯盟內的每個主權國家就要打各自的小算盤了。
大國可能不想補貼小國,小國又覺得大國向自己輸血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一個希臘債務危機就把歐盟鬧得天翻地覆,更不要說像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這些經濟常年低迷的國家,事事讓歐盟雞犬不寧。
資本主義的趨利性,使得生意時代一些國家在政策的制定上十分短視。歐盟作為一個政經綜合體,表面上看利益一致,可一旦經濟陷入低迷,各國國民及政府立刻也會轉入自我防禦狀態。畢竟聯合不是目的,聯合賺錢才是。
比如敘利亞難民危機,就讓東歐的窮小弟和西歐的傳統富佬們產生了嚴重衝突。與其說在財政上讓一些歐盟國家負擔過重,不如說它直接撕開了歐盟靚麗的畫皮,讓全世界看到了其內部錯綜複雜的矛盾。
再者,資本主導的生意時代,獲益的永遠是聯盟內少數國家的資本家。當民眾感到這種政經聯合體,並沒有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實際好處,甚至威脅到了自身的工作生活時,在主權在民的行動力的號召下,他們會用自己手裡的選票給出政客們答案。
雖然有些行動是激烈的、盲目的、不考慮後果的,但這種血肉模糊的答案,還是能夠直白的告訴資本家,公眾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比如英國的脫歐派,法國的國民陣線,意大利的五星運動黨。他們各自秉承的理念,直接衝擊着歐盟的根基。
本來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道德感和聯合意識就十分脆弱,加上各國內逆全球化的勢頭一浪高過一浪,隨着英國的脫歐進程再三延期,歐盟內外交困的局面也不得不面臨無限期存在的事實。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