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11日表示,他認為美中兩國已「非常接近」結束貿易戰,且雙方將達成的協議對美中兩國和全世界都有利。
特朗普當天下午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就美中經貿磋商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他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我認為我們已非常接近(結束貿易戰)。我認為當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特朗普在答問過程中還提到,他很高興看到,美中經貿磋商取得了實質性的第一階段成果,這對美中兩國和世界都是重大利好。希望雙方團隊抓緊工作,及早確定第一階段協議文本,並繼續推進後續磋商。
特朗普多次強調,美中兩國將達成一個「偉大的協議」,其意義將超越關稅問題本身。他表示自己完全贊同中方所說的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密切關注着(中美經貿磋商)。」
信息出來後,關注的人不多,分析這件事的人更少!
因為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特朗普總是不停的「出爾反爾」,大家都不信任他說的話——達成的協議都能取消,何況沒有現在還沒有達成最終協議!
關注時間比較長的朋友一定會知道,我們在前面對中美貿易戰的預測還是比較多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僅在最後這個3000億美元的預測上出現了部分偏差: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大概為5500億美元,大規模的貿易戰打了三次,第一次是500億美元的科技戰,第二次是2000億美元的中低端製造,第三次是3000億美元的中低端製造,前面兩次我們都預測對了,第三次對了一半——美國對中國3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措施分9月1日和12月15日兩階段實施,第一次1250億美元已經加徵關稅。
中美貿易戰從2018年3月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年半多的時間了,中間有各種各樣的博弈,如果我們拋開中間過程,只看邏輯關係,我們就會發現中美貿易戰根本一點都不複雜。
在貿易戰之前,中美之間各有自己的優勢,美國的優勢是高端製造,中國的優勢是中低端製造,但是由於高端製造不是生活必須的,再加上中國整體上來說還不是很富裕,所以中美之間貿易順差很大:大多數的中國人還不是很富裕,所以我們對高端製造商品的需求相對較低,從美國進口金額相對比較少;相反,中低端製造是生活必須品,所以美國不得不大量購買中國的中低端製造。
我們先說說中美科技戰為什麼必打?
因為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低端製造已經到了瓶頸了。我們的中低端製造已經佔領世界80%左右的份額,沒有什麼增長空間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利潤比較高的高端製造上發展。而一旦我們在高端製造上取得了突破,那麼憑藉中國巨大的生產能力、龐大的市場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相對於美國),一定會把它做成「白菜價」,美國的高端製造企業如何競爭得過中國?
沒有了高利潤的高端製造,美國人民的高福利從哪裡來?美國還如何活?
所以,在高端科技上,中美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中國是一定要發展自己的高端製造的,美國一定要阻止中國發展高端製造的——美國對中國發動500億美元的科技戰的邏輯出來了。
那麼中低端製造呢?
中美雙方都有打的必要,但是絕對不能在短期內全部絕緣!
大家要記住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是我們後來分析「2000億美元的中低端製造必打,剩餘的3000億美元不會打」的根本邏輯所在。
為什麼說中美雙方都想打部分的中低端製造?
對於中國來說,主要有兩點:
第一,中低端製造利潤太低了,而且污染比較嚴重。
這些年中國通過中低端製造積累了一些財富,很多人吃飯和基本的生存沒有問題了,甚至有2億左右的人達到了中產階級的標準,這些人追求的是優美的生活環境。
前幾年,因為環境污染問題在中國出現幾次大規模的示威活動:連雲港核燃料事件、廈門PX項目事件和大慶忠旺事件。
我親身經歷了其中的兩個,非常可怕,整個城市的人幾乎都被煽動起來了。
某個城市的某所高等院校的老師在群裡大聲叫囂:如果該項目不撤出就「集體」辭職,離開這個這個城市,以此向政府施壓。
當時,我發文對這種行為發出嚴厲的批評,結果遭到該校老師、學生和老百姓的侮辱、謾罵,甚至人身威脅!
由此可見,前些年環境問題有多麼的嚴重。
第二,中國太過依賴中低端製造出口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如果世界經濟形勢發生「風吹草動」,中國出口出現問題,那麼中國的經濟就會遭受重大打擊。
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引爆了全球經濟危機,中國出口面臨巨大的壓力,最後不得不採取「家電下鄉」等政策才化解了大部分的危機。現在中國農村對中低端製造的需求也基本飽和了,如果世界經濟形勢再度變差,出口受阻,我們怎麼辦?
我們不能再過度依賴世界了,我們必須要擴大內需!
我們是世界的加工廠,中低端製造已經飽和了,如何擴大內需?
只能進行經濟轉型,發展高科技!
這就是中國加強環保和發展高科技的邏輯所在——加強環保導致很多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企業和老百姓的怨氣也都很大,所以我們也需要藉助貿易戰逼迫一些企業轉型,同時轉移國內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對於美國來說呢,也必須要和中國打部分的中低端製造,主要原因也有兩點:
第一,美中貿易逆差太大了,美國財富大量外流。
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不到1000億美元的商品,每年出口4000多億美元,這就等於美國每年有3000多億美元流進中國。
這是非常嚇人的,一年凈流入中國3000多億美元,10年就是3萬億,美國國內的美元總數不過才7萬億——美國只能不停的發行國債向中國借錢,讓美元迴流到美國,否則美國國內就會因為缺乏美元做貿易的中介而陷入經濟衰退之中。
特朗普上台後為了減緩美元流出速度,是鐵了心要發展自己的中低端製造的,這點從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就可以看出來,美國不能再這樣讓財富持續不斷的流出了,否則美國肯定會有被掏空的那一天!
第二,中低端製造技術含量不高,但是它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的人數比較多、涉及到的產業鏈也比較多的,所以美國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和中國絕緣——沒有那麼多的工人,短期內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產業。
兩個一綜合,大家就會明白中美之間為什麼必須要打貿易戰了!
中國,為了減少社會矛盾,必須要解決污染問題,通過環保強制關停企業會引起很大的社會矛盾,所以需要貿易戰來讓一些高污染、低效率的企業倒閉;為了保證自己的經濟發展穩定增長,必須要進行產業升級,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向高科技領域進軍。
美國,為了減少財富流出速度,必須要發展自己的中低端製造;為了阻止中國向高科技領域進軍,就必須和中國打科技戰。
美國和中國打了500億美元的高科技,這個是避免不了的,不僅僅現在避免不了,以後也不可能緩和;後來,美國和中國又打了2000億美元的中低端製造,這個是特朗普想發展的,也是在短期內能夠找到替代的。但是,剩餘的3000億美元,美國是不能打的,因為打了美國也找不到替代,如果打了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傷害——這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所以,我們在8月15日的時候寫了《美債倒掛,美股暴跌,貿易戰大概率要停止了》這篇文章。
但是,大家也知道結果了!
9月1日的時候,美國對中國1250億商品加徵了關稅!
因為這個分析偏差,我沒少被人罵。
說實話,我都已經被罵習慣了,無論你怎麼寫、寫什麼都會被人罵——這個世界上沒有容易做的事業!
雖然分析出現了偏差,但是我始終認為我們分析的邏輯是沒有問題的:美國是不該打這個1250億的——這個1250億純粹是特朗普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打的(特朗普為了逼迫中國「投降」,中國堅決不屈服,於是不得不硬着頭皮打了這個1250億),對美國的經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現在,美國經濟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必須停止和中國貿易戰了,否則美國可能再次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
我相信特朗普和自己的智囊團對中美貿易戰有一個底線:經濟損失是必然會有的。不管是什麼戰爭,不可能自己毫無損失,只讓對方損失。損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個底線:絕對不能讓自己國家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現在,美國在製造業和金融上都出現大問題了,這不過這兩個大問題剛顯露出來,絕大多數的人還沒有意識到。
第一個大問題:美國的製造業出現了萎縮。
我們說美國「產業空心化」,並不是說美國就沒有製造業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懂了。
汽車和大飛機是高端製造,對吧。
但是,汽車的螺絲、車輪、玻璃等屬於中低端製造,那些都要依靠中國提供,美國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這些商品也加征關稅,那麼必然導致高端製造出現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產業鏈分工」。
如何判斷美國的製造業出現大問題呢?
有一個評價製造業的方法:製造業PMI指數。
我們簡單的說下這個PMI指數。
假設有一個製造業公司,你如何判斷製造業是處於擴張還是收縮階段呢?
首先,你得看看這個公司的訂單有多少:和以前相比,訂單增加了,那麼則說明製造業可能處於擴張階段;
假設訂單很多,但是由於那個公司不看好未來經濟發展,他也不敢擴大生產對吧,所以還要看那個公司的工人人數有沒有增加;
……
於是,人們根據產品訂貨(簡稱訂單)、生產量(簡稱生產)、生產經營人員(簡稱僱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簡稱配送)、主要原材料庫存(簡稱存貨)等5個方面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得出一個評價製造業狀況的計算公式:
PMI=訂單×30%+生產×25%+僱員×20%+配送×15%+存貨×10%
ISM指數是通過向50個國家的20種行業中超過400公司進行調查而獲得的,此數據被認為是十分重要且十分可信的經濟數據,其領先性質已經多次被證實。
如果這個指數高於50以上,那麼表示很可能有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如果這個指數低於50,特別是該趨勢持續幾個月的時候,則說明經濟非常的不好,有可能進入衰退期。
下面我們來看看美國的製造業指數:2019年9月,美國製造業指數僅為49.1,10月為47.8,已經連續兩個月低於50,並且創下了2009年新低——雖然現在的製造業指數比2009年經濟危機時候要高,但是這個代表了製造業開始萎縮的趨勢。
這個指數為什麼創新低?
我認為就是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導致的。
按照正常的道理,假設美國禁止從中國進口鞋子,那麼它自己就會生產鞋子,那麼製造業指數是不會降低的——以前不生產,現在生產了,製造業怎麼可能是收縮的呢?
現在美國的製造業處於收縮階段,這就說明貿易戰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美國製造業的產業鏈供應了,甚至嚴重影響到美國的經濟了,否則製造業指數也不會低於50!
前段時間,美國股市大暴跌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除了美國的製造業出現了大問題外,美國還出現了另外一個大問題:美國金融上出現了大問題。
這個問題非常、非常的嚴重,但是目前還沒有被大家關注到!
9月25日,美聯儲750億美元隔夜回購,遭遇920億美元超額認購。
這裡我們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隔夜回購」,這個非常的重要。
銀行有什麼作用?
存款、貸款和取款。
我有多餘的錢存到銀行,我缺錢了到銀行取款;企業需要錢到銀行貸款,貸款到期後,就要還銀行錢。
根據規定,每天晚上所有銀行都要進行結算確保自己的銀行要有足夠的現金確保第二天可能需要的支出。
比如,我預測明天我們銀行可能要支出500億,但是我現在賬面上只有200億,明天的存款可能只有100億,還差200億怎麼辦?
這個時候,只能找別的銀行先借200億來應急!
一般來說,每天肯定有銀行現金不夠,有銀行有多餘的錢,所以現金不夠的銀行就會向現金充足的銀行借一筆錢來應對可能的支出:把自己的銀行的資產(比如持有的債券、企業貸款抵押的股份等)抵押給另外一家銀行,借點錢。然後,第二天再把這些資產贖回來,這個就叫做「隔夜回購」。
你借人家的錢,就要給人家利息對吧。
利息怎麼確定?
由市場來定!
假如有一家銀行有大量的多餘的現金,其它銀行都缺錢,都找它借錢,那麼誰給的利息高,它就會借給誰。
美國銀行在這個上出問題了!
在9月12號,美國銀行的隔夜回購利率達到了10%。
這說明了什麼?
太多銀行都非常的缺錢,為了獲得足夠的現金,大家都提高利息去找有錢的銀行借錢。
如果一天、兩天是這種情況,那麼可能問題還不大,誰沒有個緊急情況呢?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美國的銀行發現:所有的銀行都缺錢,他們都借不到錢了。
這個時候怎麼辦?
只能找他們的爹:美聯儲!
一般來說,如果不出現大的問題,美國的那些銀行都不會去找美聯儲的,自己內部就解決了。一旦找到美聯儲了,那就說明整個銀行系統出現問題了。
於是就出現了前面的那個新聞:9月25日,美聯儲750億美元隔夜回購,遭遇920億美元超額認購。
所有的銀行都缺錢一天兩天的,也未必說明銀行系統出問題了,關鍵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從9月17日到9月25日,美聯儲連續7天,投放了5200億美元。
下面圖中紅色的柱子是銀行需要的錢,綠色的柱子是美聯儲投放的錢。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銀行每天需要的錢在增加。
知道這有多嚴重嗎?
美聯儲從2017年10月開始縮表,到2019年8月停止,接近兩年的時間才縮減6000多億美元(從市場上收回6000億美元),現在7天就又放出去5200億美元,你說美國的市場上到底有多缺錢?
銀行為什麼會這麼缺錢?
目前具體的原因我們還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主要有三種可能:
第一,存款的人少了或取款的人多了,銀行自然缺錢了。
為什麼存款的人少了或取款的人多了?
大家不看好經濟發展,不敢把錢存在銀行,因為美國的銀行都是私企,銀行也是會倒閉的。
第二,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到期了,該還的錢沒有還,銀行自然缺錢了。
第三,企業遇到困難了,資金緊張,加大了從銀行的貸款,銀行自然缺錢了。
存款的人少了,取款的人多了;欠債不還的企業多了,貸款的企業也多了。
美國的銀行焉能不缺錢?
其中,後面兩個是關鍵!
也就是說美國的企業出大問題了——現在的情況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前極其的相似!
美國的企業為什麼出問題?
我認為就是因為美國和中國打了不該打的貿易戰:500億的高科技戰對美國影響不會大,那個賣的本來就不多,其它國家也無法找到有效替代;2000億美元的中低端製造是可以短期內可以替代的,會影響美國經濟,但是不會影響到製造業PMI指數;只有後面的1250億美元是短期內無法替代的,打擊了美國的產業鏈,導致了製造業萎縮,企業出現了問題。
綜合分析:如果美國再不停止貿易戰,那麼就可能發生經濟危機了,所以這次貿易戰該停了!
其實,我倒是認為:這個時候,我們反而可以不急着和美國達成協議了!
所以,大家放心好了,這次談判,我們不會吃什麼虧的!
世界經濟的拐點,很快就會到來。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