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成功特朗普是大功臣,印度為何不參加?

占豪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基本談妥了,經過為期7年的漫長談判,一直難產的RCEP終於要結出果實,預計15國將於明年簽署協議。

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11月4日在泰國曼谷舉行。與會領導人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RCEP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並將致力於確保明年簽署協議。

雖說談了7年很漫長,但事實上真正取得大的進展也就是最近兩年的事。RCEP的推進,本來是要對抗美國主導的TPP的,後來因為特朗普,一切都改變了,現在變成了對付美國的利器。

2008年,奧巴馬政府宣布加入TPP談判,美國開始想把亞太地區除中國以外的國家都納入到TPP,爾後對中國經濟進行圍堵。很顯然,中國和東盟都看出了利害,所以2011年東盟提出了RCEP來對沖TPP的存在。

然而,相比當時TPP的推進速度,RCEP整體的推進速度是落後的,直到奧巴馬任期最後TPP達成協議,RCEP距離決定性進展還有很大距離。

為什麼RCEP推進的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員的經濟狀態相對複雜,達成統一意見較為困難。而且,一些國家甚至認為,待TPP達成協議運行後,RCEP談判更能從中國身上揩油,所以成員某種程度上也是有意拖延。

有時候,事情的變化就是來得太突然,這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特朗普贏得了美國大選。特朗普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出TPP,奧巴馬編織了8年的大網試圖網住中國,特朗普上台就拆了。

特朗普單方面退出TPP後,就開始打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並與全球主要經濟體打起了貿易戰。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打得真可謂天昏地暗,對全球各國的經濟都造成了負面影響。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各國都看到了抱團合作的好處,這其中當然也包括RCEP的各成員國。

在這種背景下,RCEP的談判推進開始加速,於是也就是一年多時間,之前談了那麼多年都沒談成的事,在2019年11月份基本就談成了,簡直不能再好的結果了。

所以說,RCEP談判成功的最大功臣之一,就應該是特朗普,正是特朗普不斷向全世界輸出不確定性,才讓大家更加團結,努力走在了一起,才促使RCEP更早、更快地談妥。

朗普:不要誇獎哥,哥會驕傲的!

然而,這次RCEP談判結出豐碩成果也有一個小遺憾,那就是16國變15國了,印度卻沒有加入。在RCEP談判中,16國中的15國都是迫不及待的心態,希望儘早促成,但印度卻遲遲不鬆口,直至最後放棄加入。

我們不禁要問,印度怎麼了?他為什麼放棄加入?這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印度之所以放棄加入,最根本原因應該有三個:

一、印度擔心中國等國的工業品湧入印度,打擊印度產業發展

RCEP,全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6國共同參加,其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削減直至取消關稅,建立統一的自由貿易市場。

取消關稅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參與各國是一個統一的貿易市場,各國產業都不再受到關稅壁壘的保護,大家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如此一來,相關國家的一些工業將再難發展起來,而另外一些自己擅長的領域將獲得大發展。

印度,是一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過去些年其支柱產業之一是承接硅谷的軟件外包。為什麼西方全球性大公司有印度人做高管,就是因為印度有這樣的對接歷史,彼此熟悉。

但是,印度整體的工業很落後,工業鏈也非常不完整。基於這樣的現實情況,印度的民族工業其實是非常弱小的,如果完全按照RCEP建立統一市場,印度的一些還處於較低端的工業企業將直接被消滅。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印度放棄了加入RCEP。

二、印度整體缺乏產業支撐,未來就業空間也小

由於工業基礎原因,印度其實產業水平很低,印度人的整體文化素質也偏低,在一個整體缺乏工業產業支撐的印度,當然整體的就業情況也很差。印度巨大的人口基數,需要非常大的工業體系、需要多層次、大規模的製造業來支撐,只有這樣經濟發展循環才能轉起來。如果印度在這種情況下加入RCEP,其結果就是印度本來就弱的製造業體系將崩潰,印度的未來將會更加暗淡。

過去幾年,印度其實犯下了非常大的戰略錯誤。如果印度前兩年沒有向中國挑事,那麼印度完全可以承接一部分中國的製造業,中國甚至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準備。一旦如此,印度可以藉助中國之力發展工業和製造業。

中國最高領導人當時已經訪問了印度,並且把印度納入到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其目的就是想與印度拋開猜疑,攜手共進,一起發展。然而,由於印度對中國戒備心太重,最終是這些事情都沒發生。印度製造的競爭力太弱。

三、印度在RCEP的國家中,最難找到合適定位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這16個國家中,印度是最尷尬的一個國家,因為他與其餘任何國家在產業上都不互補,這導致了他很難與其他成員達成共同市場協議。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和東盟是完全的產業鏈融合,雙方經濟非常互補,自貿區已建成多年;中國有韓國、日本、澳洲、新西蘭在經濟上都非常互補。另外日本、與東盟、澳洲、新西蘭的經濟互補性也很強,韓國與日本類似。

所以,總的來說,印度是與其他任何國家都缺少經濟上的互補關係,印度都沒有太多好的產品輸送到這些國家。相反,這些國家的產品,將會大規模輸入印度,佔領印度市場,同時擠死印度的製造業。這麼算下來,印度利益預期不確定,吃虧的部分卻是顯而易見的,莫迪當然就不幹了。

其實,印度是想從RCEP成員國中獲得產業轉移紅利的,特別是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部分製造業轉移。但是,相比東盟國家,印度承接製造業沒有任何優勢。更重要的是,印度之前挑釁中國一兩年,讓中國寒心了。中國不轉移,日本、韓國都是中高端製造,哪有東西可轉?所以,印度被排除在外,本質上是缺少國際視野,是莫迪太過於民粹主義的結果。

那麼,未來印度還有可能加入嗎?這個也還是有可能的,這一方面需要印度自己做市場改革,讓印度市場與境外市場能有效對接,從而能夠驅動印度的優勢產業;另一方面,也要和RCEP各國談談,看看是否能讓印度得到一些好處,直白說就是承接一些產業。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也就都解決了。

當然,現在對印度來說也是比較尷尬。你想承接產業,誰來轉移?印度在未來RCEP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都是比較難推敲,或者說都是很花時間的,畢竟產業轉移不是個臨時抱佛腳的事。中國與東盟、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這些國家的經濟互補性又不是一天建立的,是一二十年時間奠定的。

印度要真想加入到RCEP,大家當然歡迎。但是,能不能順利加入,未來得好好巴結一下中國才行啊!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