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浪潮席捲拉美多國之際,又一個國家捲入騷亂之中。
連日來,哥倫比亞工會和學生團體接連策動全國性罷工,超25萬人湧上街頭反對政府推行的削減養老金、下調最低工資、國企私有化等改革措施,部分參與者同時抗議政府反腐不力,指責政府落實與反政府游擊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所簽和平協議時態度消極。
遊行示威最初尚和平有序,但不久即演變為警民衝突和暴力破壞活動,造成至少500人受傷,4人死亡,至今未見平息苗頭。
今年10月以來,拉美多國集體生亂:秘魯爆發嚴重府院之爭;厄瓜多爾因取消油價補貼引發近十年最嚴重社會動蕩;智利因地鐵漲價爆發持續騷亂,不得不取消兩場主場外交;玻利維亞出現大選爭議,政壇惡鬥引發街頭對抗,總統莫拉萊斯敗走異國尋求政治庇護;年初開始的委內瑞拉危機未見平息。哥倫比亞騷亂持續升級,則為此輪拉美之亂平添全新註腳。
拉美此輪動蕩不同以往,具有普遍性、傳導性和衝擊性,既有地區大國,也有蕞爾小國;既有「拉美綠洲」智利,也有「動蕩之源」委內瑞拉;既有典型貧困國家,也有加入經合組織的准發達國家;既有左翼執政國家,也有右翼掌權國家。
各國國情難以一言以蔽之,動亂演繹卻多因循相似路徑:民生牽動舊疾沉渣泛起,遊行示威迅速演變為打砸搶燒暴力,民生訴求擴大至政治層面,社會失序,朝野惡鬥,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動亂難平。
拉美為什麼亂?學界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拉美之亂,看似偶然,實則有其必然,既有世界經濟惡化與外部勢力插手等外因,更有自身多方面的內因。
從政治參與層面來講,拉美多國缺少有使命擔當的政治力量。回顧拉美近年來發生的林林總總亂象,各大政治力量扮演了並不十分光彩的角色。面對層出不窮的經濟社會問題,朝野政黨大多無暇顧及,多為一黨一派一人私利,一門心思搞政治鬥爭,每至大選更是相互攻訐拆台,不僅令政治生態烏煙瘴氣,更促使民意對立,加劇社會撕裂。一旦政權更替,所有決策規劃即推倒重來,政策延續性蕩然無存。
從發展模式層面上講,拉美國家普遍未找到符合國情的國家發展道路。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契合國情的才是最好的。在拉美,無論是左翼主張的強化對國家經濟的掌控,還是右翼的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改革,均難有效解決「有增長,無發展」的問題。
拉美一些國家的改革亦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推動包容性增長與社會均衡發展。不少拉美國家陷入發展道路的迷思,呈現「經濟波動-社會動蕩-政局不穩」的惡性循環,各派政治力量束手無策,在「左」「右」政治標籤鬥爭中更加失去方向。
從民生社會層面來講,政府回應民生疾苦不夠及時到位。這一輪拉美之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解決好貧富差距、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系列民生和社會問題,陳年舊疾積重難返,星星之火一朝點燃,即如火山般噴發。
當前,拉美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的重要關鍵節點。只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除發展痼疾,在經濟增長基礎上推動經濟社會平衡發展,才能儘早實現由亂到治的嬗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