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新年大逃亡:不是日本的國恥,而是日本的勝利

正解局

這是一場巨大的產業暗戰,戈恩只是小小的棋子。

戈恩,從日本跑了!

這兩天,很多公號,包括傳統媒體在報道一個新聞:國際汽車行業大佬、法國人戈恩,新年前,從日本跑了,而且很不光彩:躲在大提琴盒子裡,沒有合法通關,偷偷跑掉。

很多媒體就認為,這是日本人的恥辱,日本在全世界面前丟了人。

一個大活人、著名要犯,在眼皮底下溜了,的確說明日本方面監控安保存在漏洞。

但這個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站在更高一個層面看,日本人,是賺到了。

因為這涉及到的是日本、法國兩個國家對龐大汽車產業的爭奪。

今天,我就再專門說說這個問題。

1、放棄15億,新年大逃亡

卡洛斯·戈恩,65歲,在全世界汽車產業界,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曾執掌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聯盟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超過豐田、大眾、通用)。

這個聯盟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雇傭47萬多名員工,一年賣車超過1000萬輛,是中國最大汽車集團上汽的1.5倍多。

可就是這樣一個汽車大佬,卻很屈辱。

從2018年11月開始,他就被日本檢方逮捕,先後交了15億日元保證金,才走出大牢,在家禁足。

2019年12月30日晚,據說,靠着他老婆策劃,藏在一個樂器箱裡,躲過日方的監視,又專門從東京跑到大阪關西機場,然後坐上私人飛機逃到土耳其。土耳其一落地,不敢多留,又趕忙上飛機,飛到了黎巴嫩。

因為,黎巴嫩和日本沒有引渡條約,安全後,戈恩腰板終於硬了,發表聲明:

我人就在黎巴嫩,但不是畏罪潛逃,而是要躲避日本政治和司法的迫害。

日本舉國嘩然,法國也被震驚到不行。

一個汽車大佬,為什麼這樣下作,連15億日元(0.96億人民幣)都不要了也要逃離日本?

一向注意國際觀感的日本,為什麼偏偏要向這樣一個汽車大佬下手?

而且,實事求是地說,戈恩是日本的大恩人。

這話還要從1999年說起。

2、戈恩先救日產

日產(漢語也叫「尼桑」)是日本第一家為汽車為主業的企業,歷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明治44年),和勞斯萊斯、通用等差不多同期。

二戰時期,日產曾是日本軍方重要的軍車供應商,比如,著名的車型Nissan 180。

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後,全世界的消費者開始選擇小排量汽車,日本汽車開始大量進入歐美市場。

日產更是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商。

日產還在美國、英國建廠。

但輝煌之後,日產走上了下坡路。

因為,日產在美國放棄Datsun品牌,又沒能推出有特色的產品,日本汽車海外主導品牌逐漸從日產變成了豐田、本田。

到1999年,日產的業績已經連續26年下滑,全球市場份額從1991年的6.6%下降至不到5%,背負的債務高達2.4萬億日元(約合233億美元),接近崩潰。

當時,日產總裁塙義一多次拖着病體,到美國、歐洲尋找拯救者。

但巨大的虧損,連本來想收購的福特和戴姆勒都被嚇退了。

最終,法國雷諾願意抗下這個雷,以54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日產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聯盟。

而當時,雷諾主要參加談判的,就有戈恩。

戈恩是雷諾當時的二把手。

簡單說下戈恩。他的身世在我們看來有些複雜。

他爺爺那輩,從黎巴嫩移民到巴西(南美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動蕩世界中的天堂)。他爸爸在巴西出生,媽媽也是黎巴嫩移民。

戈恩6歲時,和媽媽回到了黎巴嫩,因為黎巴嫩曾經是法國殖民地。

儘管國家獨立了,但年輕人仍然嚮往宗主國。

所以,戈恩高中就去了巴黎,後來在法國最頂尖的工科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拿到學位,精通英語、法語、拉丁語、阿拉伯語4種語言。

大學畢業後,他在米其林輪胎公司幹了18年,一直做到米其林北美公司總裁。

1996年,加入法國汽車公司雷諾,擔任執行副總裁。

雷諾-日產聯盟組建後,戈恩被任命為日產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戈恩對日產2000多名員工進行訪談,走訪了生產車間、職工食堂、經銷商……

最終,他推出了「日產復興計劃」:3年裡裁員2.1萬人,關閉5家工廠,賣掉非汽車製造部門,將13000多家零部件、原材料供應商壓縮到600家,將佔日產汽車成本中60%的採購成本降低20%……

但戈恩增加了研發費用,技術人員沒有被裁撤。

同時,他革新內部管理,打破日式嚴密的科層制,提高辦事效率。

戈恩發誓,如果復興計劃不能實現,自己就引咎辭職。

結果,一年後,2000年,日產的盈利就高達2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

法國人,救活了的日產。

3、再救三菱

日產在日本人管理下,日薄西山。

戈恩拯救日產,幾乎被看作是全球汽車產業的神話,連哈佛等美國著名高校都將其寫入MBA戰例。

他也備受日本政府禮遇,日本通商產業省還給他頒發了「企業改革管理獎」。很多日本商人也由衷佩服戈恩,到處打聽戈恩的眼鏡是在哪裡買的,頭髮是在哪裡剪的,西服又是在哪裡做的……

在戈恩的推動下,2011年,日產購入雷諾15%股份,同時,雷諾對日產持股增加到43.4%。

雷諾-日產聯盟,更加深入。

在2005年,戈恩開始同時擔任日產、雷諾董事長,管理着相隔萬里的兩個大型汽車企業。

步日產後塵的,還有著名的三菱汽車。

三菱也是日本老牌車企,但是泡沫經濟破滅後,遭受重創,又不像豐田、本田,海外市場拓展也不算成功。

後來,三菱還曝出故意隱瞞質量問題(在中國就曝出過剎車失靈問題),三菱汽車先後關閉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的工廠。

2000年開始,三菱汽車相繼曝出召回隱瞞、油耗造假、胎壓數據造假三次醜聞,俗稱三菱之恥、三菱二恥、三菱三恥。

三恥之後,三菱汽車幾乎就要完蛋了,面對大量索賠,消費者也不再敢買三菱汽車。

這次又是戈恩出手。他讓日產斥資2373.5億日元,買下三菱34%股權,並拿到管理層重大決定一票否決權。

至此,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正式成立,成為完完全全的全球汽車產業巨無霸。

而戈恩,則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最有權勢的人物。

4、同甘,卻不能共苦

日本、法國都心懷鬼胎

聯盟建立後,因為各方協調合作,像日產技術很過硬,雷諾在歐洲有市場優勢,大家發展倒也順順利利。

根據介紹,聯盟在2018年共賣出汽車1076萬輛,全世界每賣出9輛車裡就有1輛來自聯盟,聯盟在全球有122家工廠。

但中國有句老話: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這放在這個巨大聯盟身上也合適不過。

短暫的甜蜜之後,法國、日本開始同床異夢。

大家再簡單看下,聯盟格局:

1999年,雷諾購入日產36.8%股份,建立雷諾-日產聯盟;

2011年,日產購入雷諾15%股份,而雷諾對日產持股增至43.4%;

2016年,日產耗資22.9億美元收購三菱34%股權;

2017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正式確立。

聯盟間的持股關係

雖然戈恩有救命之恩,但是日本人卻不滿意這個聯盟。

當初儘管說這是個聯盟,不是併購,但現在雷諾擁有日產44%,有投票權。

日產擁有雷諾的股權只有15%,而且,沒有投票權。

所以說,在聯盟中,雷諾更像是老大哥,然而,在業務上,日產卻更強。

下面是2011-2018年,聯盟裡各大品牌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日產銷量比雷諾要高出45%。

  (來源:Wikipedia,其中,AvtoVAZ是雷諾、日產聯合控股的俄羅斯最大汽車製造商伏爾加)

而且,根據統計,從1999年到2018年,日產一共向雷諾分紅超過6000億日元,而計入雷諾日產聯盟合併決算的日產利潤更是在2.5萬億日元以上。

最近幾年來,雷諾5成以上的利潤都是日產貢獻的。

所以,與其說雷諾車造得好,不如說,它十幾年前投資得好。

再加上三菱,所以,日本人不滿意維持這種實質不平等的地位。

可法國人不光要賺錢,還想徹底吞併日產。

2018年2月,戈恩又獲聘雷諾首席執行官時,就接到法國指令:準備決定性對策,以切斷解散(雷諾—日產)聯盟的後路。

5、背後是法國、日本政府的產業之爭

給戈恩發出指令的,正是法國政府。

實際上,戈恩逃跑只是更大一個局的小小一角。

對局的正是日本、法國政府,而爭奪的則是千億的汽車產業主導權。

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擁有日產和三菱的股權。

法國政府有雷諾15%的股份,是雷諾的最大股東。

而且,我們知道對於雷諾、日產、三菱這樣的巨型企業,本來就有通天的能耐。

作為雷諾的大股東,法國政府一直心心念念要吞併日產。

現任法國總統馬克龍尤其最為熱心。

在2015年,馬克龍還是法國經濟部長時,就執意把雷諾的持股比例由15%增加到19.7%,這樣就擁有了雙倍的投票權。這相當於,法國政府直接對雷諾,間接對日產以及三菱有了更強大的影響力。

日產一下子就不幹了,要求把持有的雷諾股權增持至25%或更多。這樣一來,雷諾就失去對日產的投票權。

雙方大鬧一場。

最後,日本政府出面直接交涉,法國政府又把持有雷諾的股權比例從19.7%削減回歸到15%,才相安無事。

但估計,馬克龍不死心。

2018年,已經64歲的戈恩繼續獲聘雷諾首席執行官。要知道這個年紀,大部分法國人早就安享晚年了。

戈恩之所以還受到重用,據說就是帶有任務:推動合併日產。

甚至有傳言,馬克龍多次密會戈恩,要求把日產變為雷諾的全資子公司,再將生產基地遷往法國。

馬克龍還允諾一旦事成,就讓戈恩出任經濟部長。

所以,就在這個首席執行官任期到位一個多月,戈恩就開始放風要推動雷諾、日產合併。

明眼人都知道,在目前的格局中,說是雷諾、日產合併,不如說是雷諾吞併日產。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這次日本痛下殺手,乾脆把挑頭的戈恩給抓了。

2018年11月19日下午,戈恩萬里迢迢,風塵僕僕,降落在東京羽田機場。

但剛一落地,就被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逮捕。

檢方在搜查中,甚至還罕見動用了「司法交換」條款,鼓勵日產員工提供戈恩犯罪的信息。

日本方面很快羅列出戈恩的幾大罪狀:涉嫌少報了8800萬美元報酬,挪用日產資金在日本等地為自己購買豪宅,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投資虧損的17億日元,讓日產買單……

3天後,日產臨時董事會剝奪了戈恩的董事長職務。

而戈恩則被關在東京一間約19平方米的牢房裡。

在2018年G20峰會上,馬克龍專門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談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問題。

最終,在今年,戈恩交了2次,共計15億日元保釋金後,才走出牢房,回到東京的家中。

但他不能出國,三本護照也全部上交。

其實,日本共同社就曾獲得消息,因為得知戈恩最快會在2018年推動兩家企業合併,日產方面加緊和日本檢方合作,推動針對戈恩不法的內部調查。

戈恩也不斷喊冤,比如,對沒有如實申報個人薪酬的問題,先前薪酬披露方式,據說「與(日本)金融廳商量後,得到的回答是無需記載」。

說到這裡,恐怕大家都明白了。

汽車產業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帶動就業也多。所以,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領域。

這次持續一年多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大危機,說到底,是日本、法國對汽車產業主導權的爭奪。

但我們從來不應該只看熱鬧:重點、核心產業,怎麼更有效地抓在自己手上?

這值得我們思考。

關於戈恩,再簡單說一兩句。

其實戈恩只是日本、法國汽車產業大博弈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日本的對戈恩的雷霆手段,恐怕會斷了馬克龍吞併日產的想法。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算不上什麼丟人、國恥。

腦洞再大一點,斗膽猜測下,搞不好戈恩就是日本有意放跑的。

畢竟對於戈恩這樣在全球具有極高影響力的大佬來說,放在手上可是個燙手山芋。再說,戈恩還的的確確有恩於日本汽車業,救活了兩家汽車巨頭。

這個猜測並不是完全沒有依據的。

就在戈恩大逃亡前一周,日本外務副大臣鈴木馨祐訪問黎巴嫩。據說,黎巴嫩總統奧恩當面提出,讓戈恩在黎巴嫩受審。

一周之後,戈恩就跑了。

如今,戈恩倦鳥歸巢。法國吞併的日產的願望恐怕要落空。而日本,則把日產牢牢控制在手中。

事實真相,遠比故事要複雜、要驚心動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