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成癮 慘過吸毒

盧永雄

1月19日一個小規模的集會,就演化成為一個狂毆警察的事件。

這些集會遊行,一如既往發展到後段就湧現了大批暴力衝擊,情況開始惡化時,警方委派了警民關係組人員與遊行的負責人商談,要求他們終止遊行。就在大家討論的時候,突然間撲出大批黑衣人,用棍狂毆警察人員。有男有女的警察被人打至頭破血流,有男警瞓身用身體保護同僚,背部被打了十幾棍。後來防暴警察趕來救援,才驅散暴徒。

從毆打現場片段所見,當時有人話「夠啦夠啦,防暴警察來啦!」表面上是勸打人的暴徒停手,但實際上卻無人出來阻止狂毆的惡行。這令我想起影片《暴劫梨花》(The accused),劇情描述於酒吧發生強姦案,很多人圍觀推波助瀾,但無一人阻止,最後強姦者被拘捕,連三名推波助瀾的旁觀者亦被控教唆罪。

這次暴打警民關係組探員的事件情節雷同,令人震驚的是香港人對暴力已經麻木。去年7月於新城市廣場的騷亂當中,有便衣警察被圍毆,仍然有記者及其他途人加入阻止,但如今大家對暴力已經習以為常,再無見到有人去阻止這些暴行。周日的事件,揭示了治安問題﹑政治問題及社會問題。

第一,治安問題。警方批准每次集會遊行,最後的結局例必變為暴力衝擊事件,其實背後的原因是暴力衝擊的黑衣人已經成癮,經常在苦等機會出來衝擊,但如無大批人群聚集的場景,他們幾十人出來打人衝擊店舖,很容易被警方拘捕,所以他們往往會等有合法的示威遊行的機會,有大型人群聚集的時刻,就湧出來施襲 。這些集會遊行的組織者其實明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他們照樣搞集會,亦不組織足夠的糾察人手去維持秩序,甚至惡劣到警察人員和他們討論遊行的狀況時,竟然也可以被人襲擊。搞遊行者必須對遊行和平有序完成負上責任,如果每次遊行都變成暴力的話,政府為何還要批准遊行呢?因暴力示威而受傷受損的市民以至警察,誰去賠償他們的損失?往後遊行集會最後演化成暴力衝擊的話,應該起訴不負責任維持秩序的組織者。

第二,政治問題。香港的政壇和社會上充斥著所謂「和理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但這些「和理非」自己不和暴力割席,還說理解這些黑衣人於前線衝擊,很感謝他們做了一些他們不敢做的事情。理解就是鼓勵,不割席就是支持,香港暴力示威者之所以禁而不止,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以至安全,皆因有大批「和理非」在默默支持,所以話不割席的「和理非」是暴力的元兇,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他們心裡明白,他們一割蓆,暴力必將停止,他們選擇不割蓆就是要實質支持。當然政壇的「和理非」還有選舉的考慮,覺得一割蓆就會流失年青人的選票,這種極度自私的考慮,令社會承擔嚴重的後果。

第三,暴力氾濫的社會問題。於暴力浪潮高漲的時候,我支持嚴厲打擊施暴者,他們當中有很多的年青人。有人問我,這樣對年青人是否太殘忍?我其實很同情年青人的處境,甚至覺得他們也是受害者,受到網上謠言的影響,受到政治宣傳的鼓動,精人出口,笨人出手,走上前線,大力衝擊,負上刑責,而組織者就逍遙法外。但於運動高潮的時候,警察如不採取行動打擊,客觀上鼓勵更多人參與,最後會令到更加多的年青衝擊者成為受害者。

很多家長一方面好努力送子女到名校,很關心他們的前途。另一方面,亦默許甚至鼓勵他們使用政治暴力,卻不知道這些行為最後會令到孩子深受其害,因為暴力是會侵擾人的心智,習慣使用暴力解決問題,之後就不會再按照正常邏輯與理性去解決問題。暴力是會成癮,因為使用暴力宣洩憤怒但不受追究的經驗,會深刻烙印於年青人的腦海裡,令他們愛上暴力。暴力成癮,慘過吸毒,慣了施暴的年青人,最後會成為家庭施暴者,甚至成為犯罪施襲者。大家有否發現,現在多了很多罪案,竟然有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參與,可以是持械行劫,相信他們都是受到社會風氣影響,甚至自己已經曾經參與政治暴力,最後成功逃脫,受到鼓勵轉為罪犯。

不要以為政治就是政治,不會轉移至其他方面。其實倒過來說,暴力就是暴力,習慣了暴力的年青人,將來很難有好的前途。■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