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1月30日宣布,「武漢肺炎」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確認疫情對中國之外的國家有風險,需要國際社會一致應對,但同時也呼籲各國不要限制對中國的旅行或貿易。該決定有效期為三個月。
譚德賽強調,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是由於中國防疫不力。相反,他對中國十分有信心,他認為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的防疫措施「為全球都設立了新標準」。但是,由於病毒可能傳播至醫療系統更脆弱的國家,為了更好地支持這些國家,因此世衛組織決定宣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世衛組織傳染病應急機制中的最高等級。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衛組織已經於1月22日至23日連續兩天召開了緊急會議。當時的結論是,新冠疫情還不構成全球性的緊急狀況,宣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為時尚早。
但隨着疫情在接下來一周的迅速蔓延,多國進行了撤僑、多家國際航空公司宣布停飛中國,多名國際醫學專家呼籲,世衛應重新評估宣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中文互聯網上出現一些恐慌情緒,稱「中國一旦被列為疫區、影響甚至遠超貿易戰」。
「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作為世衛組織的一種工作框架,它對身處疫情中心的國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給防疫帶來更多的人力、財務、醫療資源,幫助該國更快更好地戰勝疫情;但它也可能觸發各國關於旅行、貿易的相關限制,給該國帶來經濟損失和社會壓力。在「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框架之下,世衛總幹事將被賦予某種「權威」,可以勸導締約國不要對疫情爆發國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
而在世衛組織的宣佈「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不久,美國國務院把對中國的旅遊警示上調到最高級別,呼籲美國人不要前往中國旅遊。
美國國務院表示,由於中國武漢首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請勿前往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已在1月30日將迅速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旅客應凖備好在幾乎沒有或者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實施旅行限制。
針對世衛組織的宣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中國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空阻擊戰」。她說,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
華春瑩說:「中方本著公開透明和負責任態度,向有關各方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與世衛一直保持著密切溝通和良好合作,總幹事譚德塞訪華期間給予充分肯定。」
什麼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所謂「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是指按特殊程序確定的不尋常公共衛生事件,包括以下兩個特點:
- 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公共衛生風險;以及
- 有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
而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依據的標凖是:
- 對公共衛生影響的嚴重性;
- 事件性質的突發、不尋常或意外;
- 事件有可能在國際間傳播;
- 事件有可能引致限制旅行或貿易的危險。
「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機制的建立是在2005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受2003年SARS及隨後H5N1禽流感的影響,世衛組織在2005年通過的《國際衛生條例》中加入了「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可能採取什麼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一旦確定某個特定事件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事件,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必須對這一事件立刻做出反應。
根據對每個突發事件的具體細節,世衛組織總幹事將建議受影響的締約國及其他締約國應該採取的措施,其中可能包括:
- 採取有一定時間限制、影響國際旅行和貿易的措施;
- 採取影響旅行的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國際傳播;
- 可能要求旅行者出示健康信息、基本檢查結果和疫苗接種文件;
- 對國際交通工具及機場、港口和陸地過境點採取常規公共衛生措施;
近年有哪些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最近10年中,世界衛生組織宣佈過5次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2009年H1N1流感(俗稱豬流感)病毒疫情
- 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病毒疫情
- 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
- 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
- 2018-2020年剛果(金)伊波拉疫情
一旦宣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世衛組織將就如何防範對各國發出臨時建議,以減少疾病的國際傳播、避免對國際交通的不必要干擾。發布後的有效期為三個月,之後如果沒有再更新發布,則視為自動失效。值得注意的是,與被划入疫區國不同,「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不針對具體的國家,而是一種全球性的協調機制。
雙刃劍效果
對身處疫情中心的國家來說,宣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帶來資源、也帶來限制。
國際知名防疫專家、曾協助白宮對抗伊波拉疫情的 Richard Hatchett 表示,從世衛組織的角度來說,宣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最主要的作用,一是向世界傳遞信息、拉響警報,提高各國對此議題的注意並採取相應措施——但他補充指出,這種效應對剛果這樣的非洲國家很重要,但對中國影響不大,因為中國的議題本身就得到了世界的較多關注;二是讓世衛組織擁有更多的「權威」,更方便其向締約國們提供建議。
世衛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Michael Ryan)表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一種工作框架,它將有利於開放疫苗等方面的國際協作。此外,如果沒有統一協調,每個國家就會只根據自己的利益和對風險的評估,來採取不同的限制措施,而不是基於醫學數據的理性措施。這將給全球帶來災難。
對於中國而言,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最大的衝擊其實並不是來自世衛組織。因為世衛組織提出的臨時或者長期建議,都屬於非約束性。真正的殺傷力在於,其他國家會據此做出相應反應,如果對本國公民發出旅遊警告,當事國的旅遊、航空、酒店、餐飲等相關行業都會被冰封;如果其他國家對當事國商品提高准入門檻或者禁止進入,出口行業將會遭遇重挫;如果其他國家大規模撤僑,可能會出現外商投資規模萎縮。
對此,世衛總幹事將有權力向締約國發布建議,敦促他們不要關閉邊界或實施旅行、貿易制裁。
武漢是中國汽車、通訊電子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重要城市,如今都面臨延遲開工及訂單減少的威脅。另全球最大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在中國有4292間分店,這次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須關閉2000多間分店。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周浩及經濟學者華格納(Marco Wagner)在研究中寫道,這次的武漢肺炎對中國國民生產毛額衝擊可能更嚴重,因為現在最直接受影響的行業佔經濟比重更大,例如觀光業目前佔中國國民生產毛額約5%,相較於2003年僅佔2%。
分析認為,事件可能並非全是壞事。首先,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對於中國自身的疫情控制也會帶來更大難度,被定性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之後,意味著全球對於疫情的防禦級別升級,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的速度得到控制,反過來對於中國的疫情控制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同時,成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之後,中國還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外部援助和支持,這也有利於中國儘早結束疫情。按照規定,構成全球突發衛生事件後,世衛組織可以建議動員國際援助,這將有助於中國獲得更多的外部援助。如果能和世衛組織形成良好合作,中國的應對將更加專業。
當然,一旦被列為緊急事件,國際交往、商貿、投資活動勢必受到影響,但影響並未如想象中的那麼誇張。要知道,甲流的主角是墨西哥和美國部分地區,寨卡的主角是巴西,當年經濟受所謂「緊急事件」的影響均不大。
如今,中國經濟已經高度融入世界,疫情只會帶來短期衝擊,而非長期影響。
必須說的一點是,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製造國、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一旦中國的進出口受到限制,世界都很難獨善其身。
要知道,中國的進出口在國際上舉足輕重:2018 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 30.5 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全國GDP的1/3左右。其中,中國貨物出口額佔全球貨物出口總額的比重為 12.8%,進口佔世界比重為10.8%。
隨着天氣轉暖,病毒傳染力會下降,疫情快的話會在4月份結束,最慢也不會超過6月份。因此,對經濟的壓力主要體現在前兩個季度。可能讓中國一季度GDP增長顯著低於6%,二季度略低於6%。至於全年保6,難度也會全面加大。但這都是短期影響而已。
截至1月31日下午二時,中國有9731例確診、15238例疑似,213例死亡,176人已經康復出院。中國以外的18個國家報告了確診病例。大多數的海外病例有武漢接觸史,德國、日本、美國、越南先後出現了海外的「人傳人」病例,但尚未出現死亡病例。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