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規模新冠肺炎臨床數據:男性病死率是女性3倍多,一人可傳染3.77人

大數據文摘

2月12日,預印本網站Medrxiv發表了關於新冠肺炎的最新論文,分析了1月26日前中國疾控中心披露的、來自於國內30個省級行政區8866例患者數據,首次涵蓋了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分析,這也是迄今囊括樣本數量最大的患者數據分析。

論文作者是來自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國家疾控中心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們。

基於最新數據,論文對病毒傳染性和病死率進行了重新計算,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

  • 近一半的患者年齡在50歲或以上(47.7%);
  • 男女發病率分別為0.31/10萬和0.27/10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 病毒中位潛伏期為4.75天(四分位間隔3.0~7.2天);
  • 重症肺炎佔25.5%,輕度肺炎佔69.9%,非肺炎佔4.5%;
  • 總體病死率估計為3.06%(95%可信區間為2.02-4.59%),但男性患者,60歲以上重症肺炎的基線診斷和延誤診斷與病死率顯著升高有關;
  • 在不同潛伏期和感染期的敏感性分析中,R0估計為3.77(95%CI為3.51~4.05),範圍為2.23~4.82。

本次研究結果基於納入至2020年1月26日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所有2019-nCoV感染患者,比較人口統計學和基線狀況之間的疾病和死亡發生率,用傳播模型重新估計了病死率(CFR)和基本再生數R0。

基於最新數據分析,與SARS-CoV相比,2019-nCoV具有較低的病死率,但更高的傳染性。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須對此研究的所有數據、方法與論述等持保留態度,並關注後續論文同儕審查的進度。

論文鏈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0.20021675v1

男性發病率總體高於女性,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3倍多

這一研究中,最早期的患者出現臨床表現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7日,截止到2020年1月26日。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9±16歲,與疑似患者相當。

在中國30個省份獲取的8866名確診病例、4021名疑似病例中,男女比例略有不同。確診患者中女性佔比45%,疑似患者中佔49%。

總的來說,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0.31/10萬 vs 0.27/10萬,P<0.00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武漢和其他地區的年齡性別模式不同,外來人口往往比武漢市民年輕,性別差異僅在武漢以外的地區表現顯著,男性為0.19/10萬,女性為0.15/10萬(P<0.001)。

確診患者中,重度肺炎935例(25.5%),輕度肺炎2563例(69.9%),無肺炎167例(4.5%)。與輕度肺炎(45±15歲,男性佔52.71%)和非肺炎(42±16歲,男性佔52.1%)相比,診斷為重症肺炎的患者年齡明顯增大(55±15歲),男性佔61.5%。

截止26日,根據衛健委公布的疫情數據,確診患者達到1975,疑似病患為2684,其中58名確診患者和18名疑似患者中出現了致命結果,前者導致觀察到的CFR為1.44%(95%可信區間為1.10%-1.86%),確診的重症肺炎患者的觀察CFR為5.88%,明顯高於輕型肺炎患者(0.12%)和非肺炎患者(0%)。

據此可以估計,確診患者中的整體校正CFR為3.06%(95%可信區間2.02-4.59%)。男性患者校正後的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3倍多,分別為4.45%(95%可信區間2.81-6.93%)和1.25%(95%可信區間0.43-3.29%)。60歲或60歲以上的患者調整后的病死率也比年輕患者高5.30%(95%可信區間3.25-8.46%),年輕患者為1.43%(95%可信區間0.61-3.15%)。

總體病死率估計為3.06%,高於50歲的成年人發病率最高

基於最新數據,重估的總體病死率為3.06%(95%可信區間為2.02-4.59%),但男性患者,60歲以上重症肺炎的基線診斷和延誤診斷與病死率顯著升高有關。

最新的這份研究中,確診患者以30-65歲為主(2873例,佔比71.45%),56歲患者以139例最多。在疑似患者中也能觀察到類似的年齡分佈,高於50歲的成年人發病率最高,20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低。

確診患者中還有14名小於10歲的兒童。有嚴重癥狀的13例10歲以下兒童患者中,10例為輕度肺炎,3例為非肺炎。重症肺炎8(4-12)天的發病至診斷的中間時間間隔長於輕度肺炎4(2-7)天,非肺炎3(1-5)天。非肺炎發病率由早發病上升到晚發病。武漢地區的輕度肺炎和非肺炎發病率高於武漢以外地區。

基線診斷重症肺炎是死亡的另一個主要危險因素,調整后的病死率6.23%(95%可信區間3.87-9.79%)相關,輕度或無肺炎患者在基線檢查時的校正病死率相對較低,為0.68-1.16%,這取決於基線檢查時未知嚴重程度的患者是否被歸類為輕度。

從發病到診斷的延遲超過5天,校正後的病死率也從1.34%(95%可信區間0.35-5.12%)增加到3.07%(95%可信區間2.02-4.60%)。通過一個以上的基線變量進一步分層分析可以發現,符合這三個特徵中任何兩個的患者,男性患者,60歲或以上,以及診斷時的嚴重肺炎,CFR將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在確診患有嚴重肺炎的老年男性患者中,校正後的病死率高達9.47%(5.34-15.99%)。

R0重新估計為3.77,傳播力較SARS更強

新研究也基於最新數據,重新估計了新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為3.77(95%可信區間3.51-4.05)。之前發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基於425名患者得到的R0為2.2。

R0是指在沒有外力的干預下,同一個前宿主平均能傳染給多少個新宿主。當R0小於1表示該傳染病會漸漸自我消亡。

作為估計R0的必要輸入,研究人員對125例有明確暴露時間的患者的潛伏期分佈進行了估計,結果表明,潛伏期的中位數(IQR)持續時間為4.8(3.0,7.2)天,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構建了幾個潛伏期和感染期的敏感性分析設置,以評估2019-nCoV的人對人傳播。

使用平均潛伏期5天和平均感染期7天,研究者估計R0為3.77(95%可信區間3.51-4.05),假設2020年1月1日前初始報告率為100%。自然病史和報告率的不同設置產生了R0估計值,範圍從2.23到4.82。較高的估計數與較長的潛伏期和感染期以及較高的初始報告率有關。使用所有確診和疑似患者進行估計,得出的估計值略高,範圍從2.31到5.18。

作為對比,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R0小於1,而SARS的R0為3。

將估計窗口從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2日移至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15日,根據確診患者將估計值降至3.00(95%CI 2.81-3.20),根據所有患者將估計值降至3.28(95%CI 3.14-3.43),在中位潛伏期和感染期以及100%初次報告下。有效再生數Rt在2019年12月25日左右開始超過1的臨界閾值,根據自然病史的設定在2020年1月3日左右達到8-15的峰值,並在2020年1月16日附近迅速下降到閾值以下。

這一下降趨勢很可能是由於報告延遲,而不是傳播性降低。Rt曲線形狀對潛伏期中等敏感,對感染期不敏感。與R0的結果相似,較低的初始報告率與較低的Rt曲線相關。在疫情的早期階段,使用所有患者都會導致高Rt,但峰值相似。

使用EpiEstim軟件包獲得的Rt曲線呈雙峰形,在2019年12月22日附近和2020年1月中旬附近有兩個模式。假設平均序列間隔為9天,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2日期間的平均Rt接近3,與對R0的估計相當,平均序列間隔越長,Rt曲線越高。

全國疫情新地圖:爆發趨勢與節前人口流動重疊,鄉鎮地區地理聚集性明顯

在2020年1月1日之前,該病的發病率保持在較低水平,臨床癥狀的出現也是零星的,但是在1月23日後,發病率突然上升,隨後呈指數增長,這一增長趨勢與1月10日正式開始的春節前人口流動的行為重疊。研究期間最後三天的下降趨勢可能是由於診斷或報告的延遲導致。

1月17日可以看做是疫情的一個轉折點,武漢以外地區的確診患者數量開始超過武漢,疑似患者的模式與確診患者相似,但有23天的延遲。

1月中旬,武漢病人數量迅速增加,下旬又蔓延到其他省份,特別是河南、四川和湖南等鄰近省份,受農民工歡迎的浙江和廣東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在分析受影響城鎮的數量時,也觀察到類似的趨勢,受影響城鎮的數量顯著增加。

在鄉鎮,患者的地理聚集性明顯,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佔全部患者的65.35%),發病率從0.75/10萬到15.81/10萬不等,在湖北周邊省份以及北京、上海附近的長江三角洲、浙江東南部以及廣州和香港附近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區,也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聚集性。

確診病例報告越早,發病率越高。同時,在非湖北地區,首例患者的報告時間與武漢市流入各地區的人口數量呈負相關。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