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落筆之時,本港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增至53人。與確診人數同時增加的便是市民的恐慌程度。四處排隊買口罩、不停刷新fb在每一個售賣口罩的帖文下留言,已經成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然而,是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情況任何地點都需要戴口罩呢?
毋須無時無刻佩戴
在一片搶購口罩的混亂中,市民可能都忽略了世界衞生組織早在1月30日發出的指引。指引寫得清楚明白:「在未被建議的情況下佩戴醫療口罩可造成非必要成本和採購壓力,並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忽略例如手部清潔等其他必要措施」,指引並強調,「因沒有現時證據顯示醫療口罩能夠(在公眾場合)對健康人士起到保護作用,所以(未呈現呼吸道病徵的人士)不必佩戴醫療口罩」。
一些高危人士當然需要佩戴口罩,例如已經生病的病人就需要口罩以避免傳染他人,醫護人員在工作地方需要口罩保護自己,一般市民在疫情流行時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包括搭乘電梯等也需要戴口罩。但一般居家,或是去空曠、人流並不密集的地方,其實無需要戴口罩。
佩戴口罩看似簡單的動作,戴得是否正確也有講究。口罩只有在密不通風的情況下才能形成保護,而戴得不正確反而弄巧成拙。普通情況下,正常人在一小時之內會觸摸臉頰23次,即是差不多是每3分鐘一次。而佩戴口罩後,調整口罩位置,戴了口罩面部不舒服等原因,人們觸摸面頰的次數會更多。這個動作非常危險,病毒很多時便是經過手帶到五官,然後從眼、鼻、口腔等進入身體。所以不隨意觸摸面頰,甚至比佩戴口罩更加重要。有人會說,痕癢難忍時很難控制自己,那麼筆者呼籲大家想一想,你的手是否乾淨?是否已經消毒?如果不是的話,就千萬忍住不要摸面頰。
香港人喜歡參考國際慣例。那麼看一看經常被當作標尺的新加坡政府做法。新加坡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人數與香港相若,亦是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城市,但新加坡政府從總理到多個部門負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身體健康的人士毋須佩戴口罩。
勿聽謠言理性面對
再舉一例,單是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4月6日的3個月冬季流感期間,香港就錄得625宗嚴重流感個案,當中357人死亡。與新型冠狀病毒相比,本港流感死亡宗數更高。
所以市民不要自亂陣腳,不要凌晨到處搶購口罩,大米、即食麵,甚至廁紙;更加不要聽信謠言、傳播謠言,大家都要用謹慎、理性和科學的態度迎戰疫情。
與此同時,醫學專家們給市民提供防疫建議當然是好,但提意見切忌離地,僅從自己狹窄的專科範圍出發。一些專家建議市民戴口罩,那麼什麼情況下戴?什麼情況不用戴?戴多久需要更換?如何辨別口罩是否可以繼續使用……等等問題一概不予說明,也無怪公眾大為恐慌。
小至給患者提供一顆藥,提供一個意見,大至給社會提議一個措施,作為擁有專業知識的醫生都要三思:第一,這個措施是否有效?第二,這個措施是否產生副作用、反效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這個措施是否行得通?
就口罩來說,世衞都對戴口罩的保護效果存疑,為什麼有的專家又暗示戴口罩一定可以讓人安枕無憂?其次,帶了口罩造成面部不適,觸摸面頰次數增加,會不會反而增加將口罩外的病菌帶進五官的風險?再次,人人戴口罩是否行得通?很容易計算出來。
香港750萬人,以每天每人兩個口罩計算,一天就需要超過1500萬個口罩,要滿足這需求可能嗎?沒有這個供應量,上述建議就根本行不通。如果明知行不通還偏要將口罩說成非戴不可,不就是等於「何不食肉糜」嗎?■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0年2月15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