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到1000例用71天,2000例到3000例僅用3天,日本疫情為何四月大增?

華義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電視台統計的新冠疫情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5日10時30分(北京時間9時30分),日本單日新增確診病例367例,再創新高,累計確診病例達3506例。此外,東京都4日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破百。

日本多地4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創新高,其中東京都單日新增確診118例,系疫情以來首次新增破百,其中有81人感染途徑不明。

此外,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多地醫院出現醫護人員感染情況,據統計至少已有約150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NHK電視台的統計顯示,日本目前已累計報告死亡病例84例,病亡率約為2.4%。另據日本厚生勞動省4日統計,日本已累計有575人治癒出院。

日本近日正加快速度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顯示,截至4日,日本的新冠病毒檢測人數已達42882人,較前一日增加3436人。

日本傳染病資深專家大麴貴夫:1月份海外輸入的感染又在國內引起了很多聚集性感染。發生聚集感染之後疫情在擴大擴散。聚集比較明顯的是醫院裡的院內感染,以醫院為中心感染增加,且這個狀態一直持續着。還有很重要一點是晚上餐飲店、歌廳等地的聚集感染也非常多。

日本打算何時進入緊急狀態?

在東京奧運會宣布推遲一年舉行後,進入4月,日本新冠肺炎病例數正迅速攀升。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至當地時間4月4日19時23分,包括通過機場檢疫發現的病例和乘坐政府包機回國的人員等在內,日本國內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3360例。

加上《鑽石公主》號郵輪確診的乘客及乘務人員712例,日本已累計確診病例4072人。確診病例中包含89例死亡病例,包括在國內感染的78例,以及郵輪乘客11例。

當天,東京新增118例確診病例,這是東京首次單日確診人數超過100人。本周,日本病例增幅已接連創下新高,4月3日的單日確診病例首次超過300人。其國內確診病例從首例到1000例,用時71天,但在31日突破2000例後,僅用時三天就邁過了3000人的關口。

醫院、大學、養老院等集體感染事件多發,知名笑星演員志村健因新冠肺炎去世,都在給日本政府和民眾敲響警鐘:疫情可能正處於「大爆暴發」前夕。

首相安倍晉三1日也坦言,疫情堪稱「二戰後未經歷過的國難」,但他2日仍指出,現階段疫情還未在全國範圍內急速蔓延,也還未呈現海外國家的暴髮式激增,「尚未到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地步」。

緊急事態宣言的法律依據是日本3月修訂的《新型流感對策特別措施法》。發布宣言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可能對國民生命和健康造成顯著且重大的損害,二是由於全國範圍且迅速蔓延,有可能對國民生活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在發布宣言後,首相有權指定某個地區一定期限內進入緊急狀態,有關地方知事可要求或指示避免外出、停課歇業、限制使用活動設施等,同時可以強制徵用土地和建築物設立醫療設施、強制徵用和運輸醫療用品、食品等。

據日本經濟新聞3日報導,負責應對新冠疫情的經濟財政再生相西村康稔透露,鑒於重症患者正在增加,第一個條件「已經滿足」。但對於第二個條件,仍存在意見分歧,儘管城市地區的感染擴大,但也有感染人數較少的自治體,現階段難以斷言發生全國性蔓延。

日本政府專家會議1日則提出,根據不同地區的感染形勢,將全國劃分為3個領域,分別是近一周新感染者和路徑不明感染者明顯增多的「感染擴大警戒地區」、增幅不大的「感染確認地區」、以及「感染未確認地區」,並採取不同的人員聚集限制措施。

但會議也指出,由於感染者以城市為中心迅速增加,「預計醫療現場將陷入癱瘓」。據日本經濟新聞2日報導,以東京為例,截至1日,東京已準備了620張病床,但入院患者已達到531人,接近飽和。

日本此前將新冠肺炎列為「指定感染症」,基於《感染症法》將勸說患者住院,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可強制其住院。日本醫師會已在1日發表《醫療危機狀況宣言》,呼籲政府儘快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以緩解病床緊張問題。

不過,在進入緊急狀態後,日本的企業經營和民眾生活將受到更大影響,26日發布的3月份月度經濟報告已顯示,經濟正陷入衰退。根據共同社上月16日發布的一項民調,73.5%的人認為發布宣言「應該慎重」,24.3%認為「應該積極」。

為應對疫情的持續蔓延,日本政府本周宣布,將向全國約5300萬個家庭、每戶發放2個可重複利用的布口罩,並將允許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在醫院外設施療養。據了解,東京目前的入院者中,八成左右為輕症。

政府還計劃將危機應對融資規模擴大到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70億元),以幫助企業資金周轉。此外,政府還打算向收入減少家庭每戶發放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96萬元)現金,預計將覆蓋約1000萬戶家庭,支持該措施的補正預算案最快將在下周通過。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