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數據,為什麼讓人有點看不懂!

牛彈琴

疫情當前,數據非常非常關鍵。多少人確診,多少人隔離,多少人在救治,多少人不治身亡。數據準確了,抗疫才更有把握。

但在美國,情況卻真有點特殊。

用一位朋友的話說,你要想搞清美國疫情相關數據,太難了。

反正,各國媒體的報導,有關美國疫情數據,大多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一個「覺得應該負起責任」的研究團隊。關於病毒檢測數據,不少媒體則會參考由100多名志願者維護的《新冠病毒追蹤項目》。

學者和志願者,幹了一個本該由政府幹的活。

為什麼會這樣?用一位朋友的話說,真相有點扎心:因為,美國官方至今就沒有全面、及時、準確的疫情數據。

這是一個側面,也說明了美國這次抗疫行動中的種種缺陷。幾個方面吧。

第一,美國官方數據太滯後了。

按照道理,作為官方機構的美國疾控中心,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次疫情暴發后,美疾控中心各種漏洞接連不斷,以至於簡單的數據更新,都被各方吐槽。

所以,也就有了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各國媒體引用的,不是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而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至於檢測數據,美疾控中心僅報告該機構實驗室和美國公共衛生實驗室的檢測數據,而這些實驗室在收集標本、進行測試和報告結果之間的時間差是七天。

抗疫如救火,整整一個星期,黃花菜都涼了。

因為沒有官方權威發布,所以,現在美國到底有多少確診,多少死亡,多少人接受過病毒檢測、檢測效率如何等問題,都是一筆糊塗賬,不同機構有不同說法。

美國人一頭霧水,美國記者也只能自己動手,親自加減乘除……

怎麼說呢?

幸虧這發生在美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又不知會被一些美國人批成什麼樣了。

第二,檢測數量和範圍嚴重不足。

檢測很重要,但美國式檢測很讓人無奈。

美國衛生部4月6日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各州323所受訪醫院,或多或少都存在檢測試劑短缺問題,醫護人員無法得到充分檢測;不少醫院,乾脆沒有檢測能力,取樣后需要送到醫院外的實驗室檢測,等待時間長達一周以上。

後果?

其實大家都看到了,美國錯失了防控疫情的黃金窗口,從而造成感染人數不斷激增,以及更加龐大的檢測需求。

目前全美檢測數量超過400萬次,但仍不能滿足需求。當然,這個病毒很狡猾,「假陰性」的檢測結果,也讓美國檢測準確性遭到某種質疑。

我們也要理解美國醫療人員的無奈吧。

第三,確診總數和病亡率難以計算。

上樑不正下樑歪,檢測數據不靠譜,確診數和死亡數,其實就很難統計。

可憐,很多患者,還沒來得及檢測,或者還在等待檢測結果時,就已經永遠消失在了這個春天。真的是人間慘劇!

所以,我們看到,在3月11日的國會聽證會上,美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在議員的追問下承認,美國存在新冠死亡病例,被誤認為是流感死亡病例的情況。

他們被誤以為是流感死亡,其實,他們是新冠病毒受害者。

那就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有多少人不知不覺中被傳染了?他們是什麼時候傳染的?這個傳染鏈還能不能追溯?

「每個人都知道,正是由於美國疫情相關數據統計存在嚴重缺陷,疫情量化才模糊不清。」美國《大西洋月刊》如是說。

模糊不清的嚴重後果,大家都很清楚。

美國,怎麼會這樣?

原因,總是多方面的:病毒太狡猾,準備嚴重不足,技術不夠先進,應對不夠果斷……

但必須要說的一點是:這個病毒不講政治,誰輕慢,誰付出代價。這可能是2020年世界最慘痛的教訓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