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中美脫鉤?

豆腐乳兒

今年的巨大風險

假如沒有疫情,今年一月份最大的新聞是什麼?

應該就是中美雙方簽署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了。

1月初,美國智庫歐亞集團預測2020年十大風險時,就把中美技術領域脫鉤排到了第二位,認為其結果是可能會「成為永久性的,給全球商業帶來深深的地緣政治寒意」。而排在第三位的,則是其他方面中美可能發生的摩擦。而這個榜單排名第一的是美國國內政治風險,顯然也和中美脫鉤相關。

也就是說,中美關係本就有可能成為今年最重要的國際風險——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的話。

若是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像2019年一樣,在漫長的談判和時斷時續的制裁措施中,中國作出部分讓步,讓特朗普能夠得意洋洋宣布自己的偉大勝利,然後志得意滿投入到總統競選中去。

然而中美兩國之間的互信被削弱,會釀成意料之外的後果。

比如之前我們在《中美之間令人難堪的友誼》裡提到的,NBA一支球隊的經理提條推文,就能讓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出現挫折,讓過去的一些友誼變得難堪。

那件事在當時看是一次突如其來的衝擊,影響還是很大的,以至於有些NBA自媒體人都在一邊寫評論一邊悄悄做微商留後路。當然,事後來看,這更像一件小事,官方也採取了淡化的態度,後來NBA還能直播。

類似的事情還有可能在很多領域發生,作為一個足球迷,我當時就很擔心歐洲五大聯賽鬧出類似的幺蛾子。不過官方態度後來都比較克制,某位土裔阿森納球員的事情也只是輕輕揭過,沒有鬧出全民抵制英超的事情來。

但這件事也敲響了警鐘:從官方到民間,中美兩國的互信惡化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可能被拿出來做文章。如果真發生什麼突發事件,想指望兩國在態度上達成一致,甚至更進一步合作,可能就比較困難了。

沒想到的是,大事真的發生了。

比起某個人的某條推文,病毒可是要厲害多了。人闖出的禍,可以淡化,可以妥協,實在不行翻臉不認人也沒什麼。病毒可不是這樣,它不知疲倦,不分晝夜,沒有失誤,沒有偏見;它聽不懂人話,你討饒也好,極限施壓也罷,它是不會理會的,它只會接近最大可能在其生命周期裡多感染人,會和你一戰到底。自然界的能力真是比人類強大多了。

疫情爆發後,歐亞集團的預測要被打亂了,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傳染病,而至今也不知道這場全球蔓延的傳染病會在什麼時候結束。

但疫情的突然出現不代表原有的風險就消失了,只不過疫情成了最受關注的風險,並推動着其他風險的發展。

在全球治理失范,大國間關係又逐漸走向削弱互信的今天,疫情的暴發會加劇大國間互信的削弱,從官方到民間,這幾個月這種事件是越來越多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疫情結束之後,中美之間的脫鉤會加速。

中美科技脫鉤

歐亞集團把中美科技脫鉤排到第二,是有其道理的。在過去一年裡,中國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存在科技脫鉤的現象。

這其中為國內民眾所熟知的,大概就是華為的遭遇。哪怕再不關心時事的中國人,都知道在這過去的一年裡華為在歐美可是沒少被折騰。

2018年以來,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將超過100個中國企業和機構加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其中既包括華為及其附屬公司,也包括中國軍工集團、科研院校和超算領域的知名企業。這些企業里,在中國民眾中知名度最高、和普通人關係最大的就是華為了。

這就意味着華為無法從以前的很多美國有關的供應商處繼續採購。甚至連谷歌也停止對華為提供GMS授權認證,華為只得另起爐灶搞HMS。

這種強制性禁令對華為的美國供應商們來說也是很吃虧的。任正非就在採訪中提到了:

「向華為供貨的上游芯片企業,想盡一切辦法向華為供貨,雖然不能排除在長期的合作中結下的友誼,也可能很簡單,就是為了更好看的財務報表,更多的利潤。」

也就是說,科技領域中美脫鉤,對美國的經濟利益也是有損的。

特朗普也承認封殺華為絕不僅僅是經濟考量,雖然他是從貿易摩擦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

「封殺華為會使貿易談判變得更複雜,但美國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中國在靠其科技力量『稱霸世界』,如果我們現在不這麼做,以後就沒有機會做。」

還是那句話,你可以低估一個民選總統的科學素養甚至經濟學素養,但絕不能低估其政治鬥爭能力。

特朗普的話意思很明確了,正因為他認為中國在靠其科技力量「稱霸世界」,特朗普才會對華為極限施壓。

而且針對的可不僅僅是華為。2019年8月7日,特朗普政府根據《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發布一項暫行規定,禁止美國聯邦機構購買華為、中興、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和大華科技五家中國企業的通信和視頻監控設備以及服務。

這一行為的深層含義,是美國情報機構認為,通信設備和監控設備可以收集和處理大量數據信息,一旦這些數據信息被傳回中國,就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由此可見,美國所擔心的,是中國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不僅僅是帶動中國的經濟發展,還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和安全。

而且特朗普可能真的認為,關鍵的、涉及國家安全領域的技術和相關公司與其共享產業鏈、深度參與國際合作,不如盡量留在國內、美國優先。在此次疫情中這一點就體現出來了。比如特朗普就在疫情期間曾試圖獲得德國CureVac疫苗公司與一所公共基金資助的德國研究所共同研製的潛在新冠病毒疫苗的「專用權」。他還聲稱將啟用《國防生產法》,強迫3M公司將其生產的醫療防護設備出售給美國政府,而不是出口到加拿大和拉丁美洲。

美國在疫情期間對德國和加拿大尚且如此,疫情結束之後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加速與中國的科技脫鉤也就是很有可能的事了。

中美經濟脫鉤

歐亞集團將中美在科技領域之外的摩擦排在第三位,也是因為其他領域的脫鉤其實是正在進行中的狀態,儘管可能沒有科技脫鉤重要,但其實也很重要了——2019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下降10.7%。

如果沒有疫情,今年對美國的進出口可能還是像2019年那樣下降。對美國進出口的數額下降,背後是很多外貿從業者艱難尋求轉型。

如今疫情爆發,外貿行業更是要欲哭無淚了。

最初,疫情在中國爆發,美國政府裡那些主張對華強硬、堅決要和中國貿易摩擦的人趁此機會鼓吹讓產業鏈離開中國,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說:

「我認為,(疫情)會幫助加速就業崗位回歸北美,部分將回歸美國,可能也有一部分會轉向墨西哥。」

這時候倒是沒有覺得老墨是外人。

沒想到三月開始,疫情在美國蔓延開來,中國境內疫情反倒慢慢平息。此時這些強硬派更是氣急敗壞,還是要求產業鏈遷回美國,像庫德洛就說要補償遷出中國的美國企業。

從經濟學原理上說,全球化有利於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反倒是逆全球化會阻礙經濟發展,提高生產成本並降低生產效率。

舉個例子,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的資本家,都會選擇成本夠低,市場夠大的地方進行投資。比如馬斯克就看中了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和較低的生產成本,選擇到上海投資建廠。而美國五大湖區的能源、土地、稅負等成本低,靠近汽車廠等下游市場參與者,曹德旺就在美國俄亥俄州投資建玻璃廠。資本無國籍,往好的方向想,這將能為更多人提供價廉物美的貨品,這可不是件壞事。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可以幫助企業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以便規避風險。

比如蘋果進入中國事件不短,已經是「模範外企」了,疫情影響下確實一度關閉了中國的線下零售店,國外零售店還能開業。隨後中國疫情控制住,中國蘋果零售店又重新開業,反倒是中國之外的零售店又因疫情影響關閉了。

還有個例子是雙匯,這家起家於河南的企業,早已收購了美國著名豬肉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去年受非洲豬瘟影響,國內豬肉價格大漲,雙匯得以從美國進口豬肉。今年受疫情影響史密斯菲爾德部分工廠停產,但雙匯在國內的生產不受影響。

可見儘管遇到重大災難,損失不可避免,但全球化布局能減少損失。

而且全球化對中美兩國都是有好處的。對中國的好處顯而易見,對美國也有相當大的好處。

2018年5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美國對華出口貿易概況》報告,認為對華出口貿易對於美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增長率達86%,而對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率僅為21%。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的第三大市場,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為美國提供了100 萬個就業崗位。

美國的對華強硬派不可能看不到中美貿易的好處,包括特朗普在內的他們對中國科技方面實施限制,搞起貿易摩擦,總的來說是為了壓制中國科技發展,並在經濟領域壓制中國實力,進而全方位壓制中國崛起。

而從疫情期間美國的落井下石來看,中美經濟脫鉤加速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實力受疫情削弱越多,他們就越有可能着急壓制中國。

疫情後的世界

疫情結束之後,脫鉤加速,形勢不容樂觀。

經濟方面,由於前幾年就是慢慢脫鉤的節奏,很多人已經感受到脫鉤的惡劣後果了。對美國進出口下降,會使一部分產業蕭條,一部分產業流失,消費成本也會因為加關稅和生產效率降低而提高,還有像《中美之間令人難堪的友誼》裡提到的部分文化產業會受到挫折。

而在科技領域,中國距離歐美頂尖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高科技轉移。假如美國能夠團結其它發達國家聯手對中國科技脫鉤,後果顯然更加嚴重。

其實其他發達國家也感受到了中國崛起的威脅,在疫情爆發之前就有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舉動。2019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盟—中國:戰略展望》報告,將中國視為5G等關鍵經濟領域的「競爭對手」、政治領域的「全面對手」,日本也追隨美國腳步抵制華為。

疫情之後,其他發達國家會追隨美國一起對中國科技脫鉤嗎?是有可能的,目前發達國家主流輿論很不利於中國,尤其是共和黨為了甩鍋防疫失利,贏得大選,更是發出一份長達五十多頁備忘錄,要求在輿論上攻擊中國。

唯一的利好是,特朗普的孤立主義不僅得罪了中國,也得罪了一干傳統盟友,可能會讓發達國家難以團結起來。但是今年是大選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選變數很大。假如拜登能當選,說不定會走到過去民主黨拉攏盟友,對抗中國的路上來。而這條路我們以前也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上見識過。

那我們該怎麼辦?

全球化中國可是反不起的,我們只能繼續擴大開放,就像之前在《最安全的國際交流》裡提到的那樣,展示中國作為投資地的誠意,多拉住一個外資企業是一個,多團結一個國家是一個,盡量分化發達國家,起碼科技交流要盡量保持。

另外,疫情也不知道何時能結束,如果疫情反覆,曠日持久,那將更加深刻地改變人類歷史,或許我們在這裡討論的全球化都是小事了。哪怕疫情持續沒有那麼久,它也已經並正在不斷影響美國政治,尤其是影響11月的美國大選。

假如疫情的影響再大一些,說不定歐亞集團提到的美國國內政治風險就會被引爆,其風險外溢到全球則是另一種巨大風險,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總之,靜觀其變,好好修鍊內功,苦日子還在後面,無論是後面有加速脫鉤,還是更多不可測的風險。■

參考文獻

蘇楠.《科技脫鉤》評論與思考[J].科技中國,2020(03):42-45.

李巍,張玉環.從應對貿易摩擦到預防經濟脫鉤:2019年中國經濟外交形勢分析[J].戰略決策研究,2020,11(02):3-30+101.

李崢.美國推動中美科技「脫鉤」的深層動因及長期趨勢[J].現代國際關係,2020(01):33-40+32+60.

傅夢孜,付宇.對當前中美「脫鉤論」的觀察與思考[J/OL].人民論壇·學術前沿:1-9[2020-04-29].

李崢.美國推動中美科技「脫鉤」的深層動因及長期趨勢[J].現代國際關係,2020(01):33-40+32+60.

人民周刊 疫情之下,中美關係會「脫鉤」嗎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20-03/13/content_1978310.htm

歐亞集團展望2020年十大風險:伊朗危機只排第八名_財經_騰訊網 https://finance.qq.com/a/20200107/004498.htm

美國想“買斷”德企疫苗?歐盟介入|歐盟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0-03-17/doc-iimxyqwa1228147.shtml

評論:禁止3M出口防護口罩帶不來美國想要的東西-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4-05/9148006.shtml

海關總署:2019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下降10.7%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1-14/doc-iihnzhha2317762.shtml

美共和黨備忘錄曝「甩鍋中國」三路線_聯合早報 http://www.uzaobao.com/world/20200427/70453.html

疫情下看企業丨 史密斯菲爾德工廠「無限期關閉」,多家肉類生產廠暫停營運,美國豬肉供應陷入危機?|美國豬肉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4-14/doc-iirczymi6228867.shtml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