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相當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道必答題:結合試卷材料,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
考題以1945的時點暗示日本侵華戰爭,兩段材料卻選在1905和1912年,內容要麼是日本接受中國短期法政留學生、要麼是日本借款給中國支持北伐戰爭,均為日本對華「援助」「支持」,絕口不提日本侵華暴行。
根據此番材料,能得出什麼結論?難道是日本對中國近代發展「頗有貢獻」?
一位香港教育界人士說得好:「若讓學生作答同意觀點,是引導學生做漢奸。」
偏頗
作為專業考評機構,香港考評局歷史題目設置嚴重違背公正性和中立性,需要認真反思檢討。
對此,考評局是這麼反思的:歷史科如其他科目考試一樣設有「審題委員會」,負責擬定試題及評卷指引,要「成員一致接受之後才正式定稿」。這似在推脫說試題擬定和評判是集體決策的結果。
一位香港通識科教師向《文匯報》爆料,稱考評局評核發展部通識科高級經理盧家耀或存在濫用職權行為。盧家耀多次在評卷員會議上宣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師成員涵蓋幼兒園至大學各階段)理事張銳輝為試卷主席,負責領導擬定試題及評卷參考。
而這位試卷主席,除通識科教師、教協理事身份之外,亦是非法「佔中」、修例風波中的反政府者。
私貨
再來看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負責歷史科的經理楊穎宇。據港媒報導,其涉嫌多次在臉書發表不當言論,如「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楊穎宇公然在社交媒體發布冷血仇恨及政治立場強烈的言論,美化日本侵華史,令人震驚和憤怒。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質疑楊穎宇的政治立場影響了試題設置。香港教協則反對稱,教師「享有言論自由及表達政見的權利」,「私人領域發表的言論屬個人私隱,應受尊重和保障」。
針對歷史科的擬題,教協認為,「以開放式的題目為主,評分着重考生對重要史實的全面掌握,而非考生的立場」,材料僅是輔助立論,考生未必要認同,作答時也需要援引史實,並非僅靠參考材料立論。教協還斥責教育局再次「以政治凌駕教育專業」,要求撤回取消該題目的決定。
教協所言,實是一種狡辯。
實際上,香港文憑試爭議絕非偶然。據《文匯報》梳理,2017年歷史科試卷曾引用「某壓力團體」1982年的意見調查,稱「七成受訪者期望香港維持英國殖民統治現狀」,要求考生「推斷香港人對香港前途的一項憂慮」。
「憂慮」一詞既出,出卷人的立場不言自明。一如既往地「帶節奏」,怎能被稱為「開放式題目」?
文憑試通識科試卷多年來屢現頗具誤導性的政治題目,並將攻擊「一國兩制」實踐、詆毀特區政府與國家的觀點設為高分參考答案。考卷竟淪為「港獨」強助攻,「毒題」更為泛政治化教育擾亂校園大開方便之門。
積弊
據港媒報導,香港學童早在幼兒園時期就接觸到包含“「反中」、美化殖民史的內容。
香港某小學常識科教師在授課中稱,鴉片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為幫助中國消滅鴉片」;
某初中中國歷史科教科書引述「英國歷史學者」觀點,批林則徐「毫不考慮禁煙對中英關係的衝擊,輕率地單方面嚴禁鴉片,是不明智的做法,最終釀成戰爭」;
2009年起,通識教育進入香港高中必修科目,卻被用來輸出偏激政治觀念,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曾參與其中,將通識課本改造成「佔中行動指南」。
肆意顛倒黑白、美化殖民統治的教師和教材一再出現,到底誰在處心積慮地大搞「政治凌駕專業」?
2010年,特區政府提出增設國民教育及德育課程為中小學必修課,遭反對派抹黑阻撓而流產。國民教育的長期缺失、通識課程的政治誤導、一些教師不負責任的挑唆示範,讓香港莘莘學子深受毒害,受煽惑利用走上街頭甚至濫施暴力,成為亂港分子操弄的棋子和籌碼。
香港警方近日公布數據,修例風波中8001人被捕,其中有學生3286名。自去年6月至今年1月底,香港教育局共接獲171宗有關教師專業失當的投訴,大部分涉及發表仇恨、詛咒言論。
教師,原本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職業。如今,香港一批教師竟然篡改歷史真相,向學生植入激進政治立場,將混亂和暴力引入校園。此等人實為教師之恥,亦令香港教育界蒙羞。
香港回歸20多年,香港教育卻未完成「去殖民化」改革,導致許多香港年輕人對國家和「一國兩制」充滿偏見,令人深感遺憾和憂慮。教育系統亂象叢生,教師、教材、考試、學校、管理乃至制度性設計都存在不少問題,已經釀成種種惡果。
香港教育界必須儘早剔除害群之馬,切斷伸向校園的政治黑手,而這首先必須從整頓教學內容開始,在價值觀標準上「去殖民化」以正本清源,否則受毒害的是一代年輕人,付出代價的是整個香港社會。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