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治理大棋局 中美博弈新戰場

徐吉軍

2019年香港的混亂局面,一度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慨。在中國的土地上,持續上演數典忘祖的醜劇,是可忍孰不可忍!

面對現實,顯而易見,我們需要深刻反思回歸後的治理問題,尤其是對於國際大環境對香港的影響缺乏應對預案,對反華勢力在香港的深耕布局缺乏制約手段。

當然,目前來看,香港出現的所有的治理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這個根本原則上來。

香港回歸後,有很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只是很多人被局勢擾亂了視線罷了。在此,提出一個假設性問題:在香港之前,你經歷過「一國兩制」嗎?

既然大家都沒有經歷過,那麼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經驗是必然之舉。今天的問題,正是應有之義,不用過於懊惱。

1、大格局

反思香港治理的觀點大致有幾點:

第一、對未來趨勢缺乏預見性,導致今天局面失控;

第二、二十多年來我們缺乏介入香港社會具體治理事務的機制,被對手鑽了空子;

第三、香港回歸後,由於存在物理邊界的隔離,法制人文完全不同,香港市民在中國領土內享受特殊待遇,不納糧不繳稅還可以利用內地資源,等同於治外之地。

儘管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但目前依然不應否定香港回歸前後我們所做的工作。

總體而言,香港回歸二十年,在「一國兩制」的既定方針指導下,我們致力於香港的持續繁榮,治理基本成功,完全實現了我們實行「一國兩制」的戰略意圖。

如果沒有英美黑手操縱混亂局勢,香港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或者說,即便是存在一些問題,通過發展和調整布局,應該會順利化解,不至於走到今天出現公開獨立的狀況。

國際反華勢力為什麼會選擇香港作為反華博弈的新戰場?關鍵就是因為香港在中國的金融領域依然有着類似於氣門的作用。

由於英國百年殖民統治的遺毒以及制度布局,目前英美在香港組織反華行動有半個主場之利。這個特點遠超過其他任何地區。

香港的混亂局勢,正是美國挑起,英國策應。2019年國際博弈背景就是中美貿易戰,美國沒有達到目的,於是掀起了全面的反華攻勢。香港只是美國選中的戰場之一。

目前我們很多人已被港獨的浮雲遮瞭望眼,看香港的亂局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導致頗有苛責之意。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要看待香港回歸的得失,首先是不能孤立看待香港問題,而是把香港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中,還得置於中美全球博弈的大棋局中進行審視;第二是不能以靜止的眼光看香港問題,而是要放眼未來,分別進行中長期趨勢評估。

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我們前行的道路和方向,更需要知道我們真正的敵人以及敵人的意圖。知己知彼,是鬥爭的基本要求,也許做不到百戰百勝,但有助於保持清醒的認知。

2、新加坡

相對於遼闊的中華大地,香港本來就只是一隅之地,面積只有1104平方公里,在大陸就是一個縣域範圍;人口700多萬,和山東省的二線地級市濰坊淄博差不多。

新加坡作為華人小而美的治理典範,一直頗受華人世界推崇,李家坡藉此周旋於中美之間,做東西方傳話人頗為自得。多年以來,港獨勢力心目中最推崇的獨立建國的模板是新加坡,因為香港的面積和人口都略高於新加坡,經濟發達程度差不多。

香港與新加坡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呢?新加坡在馬來半島最南端,1960年代,實行聯邦制的馬來西亞政府,擔心將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會動搖馬來人對政權主導地位,要求新加坡離開大馬聯邦,最終華人新加坡被迫在馬來半島最南端獨立。李光耀一直不願脫離馬來西亞,在1996年和2007年主動提出有條件回到馬來西亞被拒。獨立后的新加坡,借了國際貿易大繁榮的東風,坐收馬六甲海峽地利,後來又成為美國第五艦隊駐地,受美國庇護,堪比美國的海外領地。

新加坡原本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馬來西亞寧可丟棄這片領土也不願意和華人分享治國權力;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被英國租用99年,有着殖民地歷史,但是誰想利用這片土地反華,中國人民絕不答應。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關係不和,華人與馬來人不是一個族群;香港人與大陸人本身就是中國人,不存在族群矛盾。新加坡的發展依靠的是馬六甲海峽地利,香港的發展依靠的是大陸賦予的國際金融通道作用。

顯而易見,無論從任何角度論證,港獨根本不存在任何合理性,也正因如此,我們看到的港獨暴徒,基本上提不出合理訴求,而只能像復讀機一樣反覆念叨空洞泛泛的訴求。

3、放眼量

老子云治大國若烹小鮮,通常認為治理大國的最高境界如同烹飪的合理性,對待嬌嫩的食材要小心謹慎掌握火候,過猶不及,來不得半點疏忽。

中國的制度優勢就在於使每個人都願意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去獲取更多的利益,所有妄圖使用非法手段的人都會受到懲罰。

我們的制度優勢在於將個人利益與國運昌盛緊密相連,沒有富裕的人民,就沒有強大的國家;沒有強大的國家,也就沒有人民的富裕。我們一直以來最推崇獨立自主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繁榮昌盛的大國氣象。以中國目前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方式,有些傲慢的香港人還以歧視性眼光俯瞰中華,是典型的井底之蛙心理。

香港目前的混亂局面,充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曾經標榜鼓吹的自由治理、法治社會,原來都是聾子的耳朵純擺設。一小部分暴徒反覆衝擊社會正常秩序,違法犯罪行為層出不窮,而香港社會所謂沉默的大多數對此保持熟視無睹,有人還暗中點贊。

支持港獨暴徒的記者,每天興高采烈的拿着攝像機拍攝暴徒縱火傷人打砸搶的各種行為進行記錄傳播,忽然發現暴徒把自己家燒了,急的哭天喊地報警求援。

這些人一邊毆打警察,一邊尋求警察的幫助;這些人一邊衝擊社會正常規則,一邊又要求規則保護他們的個人利益。玩火者必自焚,咎由自取必遭報應,正是指的這種無視社會群體利益,萬事只為私利的人。

香港目前局面的嚴重性,早已遠超過1998年香港金融危機。大戰略層面而言,儘管戰鬥是一種物質上的行為,可是其指導卻是一種心理上的程序,戰略愈高明,則愈容易把握有利機會,而只需付出最低的成本。

香港問題目前呈現出的狀態已經非常複雜,各方利益訴求交織在一起,敵我難辨,很多人的真面目不曾顯露,更需要我們謹慎應對,不能爭一時之長短,而是要在鬥爭中學習,在鬥爭中調整應對措施,力求全勝。

4、香港回歸

探討香港的現狀,有必要回顧一下香港回歸的背景。

在中國近代史上,英國作為殖民者,一度攻入北京,強佔香港,開啟了近代中國苦難屈辱的歷史。

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將香港問題放在內外戰略考慮,決定「暫不收回」,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以此保留新中國與西方世界的聯繫通道。

改革開放後,1982年中英開始探討香港問題的解決方案。當時的背景是,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力求在保持政治獨立的前提下,融入美國建立的全球經貿體系,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英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導者之一,當時剛剛在馬島與阿根廷打了一場奪島戰爭並獲勝。

因此,中英關於香港回歸進行談判,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自信滿滿,攜馬島勝利之威來到中國,試圖迫使中國接受英國的條件,使英國繼續管理香港。

在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過程中,鄧總設計師運籌帷幄,表現出堅定、果敢、務實、靈活的高水平談判藝術。談判之初,英方提出「主權換治權」,鄧回以「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談判的」、「我們不是清政府」,迫使英國人全面退卻。關於中國在港駐軍,雙方一度陷於膠着,鄧直言「駐軍是主權的表現」,直接一錘定音。

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於1982年9月訪問北京,與鄧討論香港問題後,走出人民大會堂時心神恍惚跌倒在石階前。據稱,鄧在會上點名警告香港主要發鈔銀行的滙豐銀行切勿企圖擾亂香港貨幣穩定,並怒言如果香港在回歸前的15年內出現大規模及嚴重動亂,中方定會武力進駐。

鄧總設計師的表現,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佩,他的強硬態度,對香港回歸的安排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鄧掌控全局,換成其他人談,未必能夠達到目前的狀態。

當然,鄧的風格就是綿裡藏針,從來不是一硬到底。為了能夠使香港人民安心接受回歸,同時也為了避免英國人利用香港人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心理製造事端,鄧提出了兼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一國兩制」方案。

5、一國兩制

當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顯露出一些深層矛盾,原本就是發展道路上的必然,不足為奇。

我們主動實行「一國兩制」,並非是為了香港回歸做出的妥協性安排,而是順應香港被英國控制並殖民達百年之久的現實,為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提出的合理舉措。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在香港一隅之地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質上也是我國主動進行的制度探索,以香港作為中國社會制度探索和制度對比的內部試驗田。

香港回歸後,為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經濟發展,拋開資源支持不說,在制度設計方面大陸方面在國家戰略層面提出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 支持港澳提升金融和產業競爭優勢,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二大中心地位;
  • 利用香港作為全球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市場,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增強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 支持香港貿易航運業創新發展;
  • 支持香港參與國家雙向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
  • 深化內地與港澳在教育、文化領域的交流,增進內地人民與港澳同胞的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只要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中國人,都可以在以上戰略中感受到大陸對香港的善意。如果沒有境外黑手操縱,香港與大陸的深度融合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必然趨勢。因此,與其說香港出現問題是因為我們管理缺位,還不如說是敵人太無恥。正是因為英美染指中國內政擾亂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從未消失,才有了今天香港問題的爆發。

對於反華勢力來說,決不能容許香港與大陸完美融合,多年以來香港反對派刻意製造兩地衝突議題,挑弄香港民意,排斥大陸遊客赴港觀光,陸續製造對立情緒。

英美情報機構在香港遍布爪牙,敏銳的捕捉到這一趨勢動向,並順勢發力以巨額資金持續布局香港,培植港獨勢力,並通過香港的反華媒體不斷製造假新聞,加速製造民意對立。

因此,局面發展到今天,如果進行復盤推演,不能浮於表面紙上談兵。香港港獨勢力迅速坐大到今天的地步,主要因素依然是國際反華黑手的策劃和操縱。

鑒於「一國兩制」的承諾,我們充分尊重香港同胞的感受,尊重香港市民的民意,所以我們表現出的對香港具體治理事務的不干預態度,這正是體現信守承諾的泱泱大國氣度的展現。

在「一國兩制」這個制度探索過程中,國內因素、國際因素、歷史因素,發展因素,文化因素,觀念風俗因素都會起作用,而持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大眾的情緒。

對此,我們應該冷靜分析,實事求是地認識和應對。有些聲音在情緒控制下,將目前的問題歸咎於回歸的安排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這恰好是刻舟求劍的心理。

將今天的局面歸咎於昨天的決策,苛求於已故之人,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辯證法。

6、未來走向

目前,大陸在各省已經設立了多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並且繼續深化開放走向全面開放,這樣的經濟自由度,世界罕見,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站在「一國兩制」的高度,評估香港目前的制度探索,經濟領域目前對大陸的借鑒意義已經有限,更大的制度探索意義在政治領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不乏推崇西方制度模式,鼓吹全盤西化照搬西方選舉制度的聲音,甚至很多人認同美國就是我們的彼岸,普世價值就是美國的制度模式。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得以發揮獨有的優勢特點,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飛速提升,使盲目崇拜西方的觀點有所回落,中國模式發展道路越來越自信,在全世界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儘管現實已經到了這種狀態,中國社會中依然存在一大批迷信美國制度的人,時不時為西方高唱讚歌。那麼,香港作為政治制度探索的絕佳樣板,就是中國人民評估政治制度的最佳教案。

這樣一個1100公里的一隅之地,如果持續放任上演持續的分裂鬧劇和反華醜劇。如果任由英美反華勢力在中國領土上肆意妄為大行其事,那麼可以想見,未來繁榮穩定的中國必將不復存在,中國人民的未來定然像烏克蘭、敘利亞一樣戰火連天暗無天日。

因此,香港「一國兩制」的探索,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中國人民看清了什麼樣的制度有利於國家發展,什麼樣的制度有利於社會穩定,什麼樣的制度有利於個人幸福!

香港上演的港獨醜劇,為我們提供了「一國兩制」制度探索的最好研究案例,非常有利於我國將來解決台灣問題提出更完善的方案。

無論是體制內研究人員,還是關注香港局勢的普通人,不妨試試拋開憤怒情緒的影響,以更長遠的歷史眼光審視研究這隻政治試驗田的種種表現,

中國大地幅員遼闊,歷朝歷代從來不乏邪魔外道和跳樑小丑出現。香港局勢無論如何演變,香港作為中國領土的事實不可能發生改變。

國際博弈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甘心為西方做走狗禍害中國安定發展的人,最終都逃不過歷史的碾壓和人民的審判。■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