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ModiSurrendertoChina(莫迪向中國投降)的話題在6月20日,成為了印度地區推特的熱搜第一名。因為莫迪6月19號在全國黨派大會的緊急會議上,莫迪表示:(中方)沒有人進入印度領土,也沒有印度哨所設施被拆除。一時間,印度全國上下一片嘩然。
其中批評他最響亮的,莫過於反對黨派的前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他在推特上直接攻擊自己的政壇老對手「Nerenda Modi 實際上就是Surender Modi(投降派莫迪)」這條推很快就得到了2.1萬次轉發和9萬多個贊。在去年印度全國大選慘敗莫迪之後,拉胡爾總算是找到了機會反擊。
其實,上周二(16日)中印邊境衝突剛剛發生時,當晚莫迪在家中會見了國防部長與外交部長。但是當時他並沒有就衝突事件做出正式回應,只針對印度國內愈發嚴重的新冠疫情繼續發表了講話。莫迪的刻意迴避也引起了反對黨領袖拉胡爾·甘地的追問:「你躲到哪裡去了?你為何保持沉默?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需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士兵為何死亡?」
一天後,莫迪在一份簡短的全國電視講話時,對着全國觀眾的面保證「不會讓犧牲士兵的血白流。」他表示:「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人能阻止我們捍衛它。印度渴望和平,但是如果受到挑釁,印度有能力做出適當的回應。」
但是,莫迪一周之內從強硬迅速軟化的態度,激起了印度國內民眾的憤怒,不少的印度民眾開始抵制中國產品,除了有人砸壞中國的小米手機發布到網上外,還有一則短視頻是有人將家中的中國產電視從三樓扔到樓下,被砸個粉碎。
「認慫」是對抗國內政敵?
在印度,莫迪一直是以強硬派的領導人形象,深得廣大印度教徒好感。他所奉行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和強硬的作風,迅速贏得了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區印度選民的好感,這也讓他在2019年大選時能夠再次以298對52票,橫掃了尼赫魯世家的大公子拉胡爾·甘地。
印度當地媒體《印度斯坦時報》說,莫迪之所以認定沒有中國軍隊進入印度邊境,主要是在對抗反對黨的質疑,因為反對黨會藉此繼續追問莫迪「丟失了印度的領地」,而這會讓莫迪陷入到更為兩難的境地。
莫迪在召集各黨派舉行會議時,依然不忘打壓國內的穆斯林勢力,在這次中印邊境局勢的黨派會議,全印穆斯林聯盟委員會未被邀請。不過莫迪的「中國既沒有闖入印度邊境,也沒有佔領任何哨所」的言論引發了印度國內多數人的不滿,印度政府隨後發表的「莫迪在全黨派大會的官方聲明」中,將這句話刪掉了。
而據多家印度媒體所援引印度軍方的消息,中方在周四(18日)晚上釋放了10名在衝突中被俘的印度軍人,其中包括多名校級軍官。不知道莫迪嘴上的服軟也是否與中方的這次俘虜釋放有直接關係。
避免「巴尼中」三線對抗
其實就在莫迪服軟的第二天,2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衝突仍在繼續。自從去年8月莫迪宣布廢除保證克什米爾特殊地位的憲法第370條,將自治的查謨-克什米爾邦拆分為兩個中央直轄區。此後印度與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地區不斷交火,先後大大小小衝突多達上百次,雙方死傷人數過百。
除了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地區之外,印度一直以來的版圖野心還包括「近鄰小國」尼泊爾。不過此前一直忍氣吞聲的尼泊爾最近也突然硬氣了起來。13日,尼泊爾議會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直接以法律形式將印度尼泊爾爭議領土划入尼泊爾版圖,硬杠印度。不但如此,尼泊爾軍方在修正案通過後還向爭議地區附近增加了軍事部署,此前在相關地區設置的兩個永久哨所,
印度和尼泊爾政府對卡拉帕尼等地區領土主權長期存在爭議。今年5月上旬,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突然宣布為一條長約80公里、連接印度內地至立普列克山口、經過卡拉帕尼的道路剪綵,引發尼泊爾的不滿和抗議。尼方批評印度的行為是「入侵」,並於5月20日對外發布新版全國行政地圖,將卡拉帕尼等爭議地區進一步明確為尼方領土。
多年以來,印度一直對於其北部邊境領土採取「蠶食」的方式,伺機擴張。現在的結果是,6月14日,印度軍方與尼泊爾結束開火,隨後就與巴基斯坦陸軍在克什米爾地區展開火拚,造成了3名印度士兵受傷,其中1名不治身亡;隨後,15日晚印度軍隊又與中國軍隊在加勒萬河谷爆發肢體衝突,印軍稱有20名官兵死亡。16日,印度再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展開激烈交火。
莫迪雖然強硬,但是自己還是非常清楚,如果印度在北部邊境三條戰線面對三個不同的國家,這也會讓他們在戰略上處於極為被動的狀態。畢竟中國的實力絕非巴基斯坦和尼泊爾所能比的,受到欺負時一定不會忍氣吞聲。
就此倒向美國?
當印度官方公布了20名士兵死亡之後,首先在推特上公開提出哀悼的是美國的現任國務卿,而美國大部分反華政客譴責聲一片,聯合國則官方呼籲中印雙方保持克制。
近年來莫迪開始與美國越走越近,年初特朗普訪問印度,莫迪也是拿出了最高規格的接待。印度也順勢吃下了美國15億美元的武器訂單。
但是印度與美國的關係,始終是若即若離。雖然是美國印太戰略國,但是印度同時也加入了中國倡導的金磚五國,是亞投行的重要成員。
這些年印度一直是採取兩邊搖擺的政策,時而與美國靠近,從而要求中國加大投資的籌碼,同時減少與中國衝突而造成的風險。另一方面與中國靠近,抗擊美國在克什米爾穆斯林以及貿易問題上的施壓,同時減少巴基斯坦的邊境壓力。
作為政壇的老狐狸,莫迪清楚的意識到,印度在美國眼中,是印太戰略的一步棋,用來鉗制中國。一旦中印發生衝突,美國將成為既得利者:一方面衝突會減緩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將中國的戰略目標將東南回到西南;另一方面美國可以通過出售武器和提供戰爭貸款,順勢從印度收穫一大筆訂單。
大國博弈的印度當然不希望變成棋子,更多是希望以棋手身份,減少國內基礎產業對於中國製造的依賴,期望美國可以將更多的工業生產與高科技產業放在印度,推動印度國內的科技與工業發展,帶動印度的國內經濟與基礎建設。
目前印度最大的矛盾,依然是疫情之下國內的經濟與民生的問題。儘管中印在邊境發生衝突,但是6月17日,亞投行AIIB批准了印度政府申請的7.5億美元貸款,幫助印度抗擊新冠疫情。
避免犯下尼赫魯的錯誤
印度《經濟時報》刊文告之印度國內的激進好戰派,希望民眾能夠儘快冷靜。印度經濟學家斯瓦米納森(Swanminathan)發文《在中印邊境問題上,莫迪決不能重蹈尼赫魯覆轍》。
他在文章中的一個重要論點是,莫迪千萬不要犯與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相同的錯誤。1962年,中國與印度在邊境發生衝突,結果是印度在這場戰鬥中慘敗。而如今,中國和印度在軍事上與經濟上的差距是1962年的五倍。如果印度試圖進行軍事冒險,那麼極有可能再次受到挫敗,其屈辱程度是1962年的五倍。
而對於目前印度國內抵制中國產品情緒高漲,斯瓦米納森同樣非常不看好。因為如果不買“中國製造”的產品,並不意味着印度民眾就會購買印度生產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則可能是來自孟加拉,越南或者是印度尼西亞。
斯瓦米納森認為,印度國內討論如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是一個錯誤命題: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印度希望成為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將龐大的手機,太陽能和電子產業作為全球鏈的一部分。但在所有這些全球鏈中,中國是極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如果印度想成為一個大型製造中心,不僅要滿足印度的需求,還要滿足整個全球的需求,那就意味着印度必須進口很多中國的產品。
現在,莫迪提出了一項名為“ Atmanirbhar”新政策,用英語解釋為自給自足或自力更生。從進口替代的意義上講,他意味着自給自足,並試圖自己製造一切。
其實早年間無論是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還是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都曾嘗試過這種源自甘地的經濟主張。不過這種思路最終引發的是一場經濟災難,儘管尼赫魯與英迪拉·甘地兩位領導人都是世俗的,但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卻帶來的是國內「印度教」的增長率,而經濟上,印度卻依舊遠遠落在後面。
如今,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一直在不斷提高一系列產品的進口關稅, 包括一些非常簡單的產品,例如風箏,蠟燭,鐘錶,紡織品,果汁,加工食品。斯瓦米納森擔心,這是在走向貿易保護主義。
但是關鍵是,中國不再是低工資國家,中國不會以風箏,蠟燭和鐘錶的形式向印度出口700億美元。它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的手機,並且正在進入越來越高的設備領域,包括電力設備,機械,高科技領域和5G。
莫迪認慫然後呢?
對於素來強硬的莫迪而言,這次「認慫」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在他的第二個五年任期中,先是遭遇了經濟疲軟,隨後新冠疫情爆發,儘管莫迪採取了極為嚴格的封鎖政策,但是本國密集的人口和薄弱的醫療基礎,依然讓印度國內封鎖了近3個月後,感染人數卻依然不斷飆升。截止發文日,印度的感染人數已經接近40萬人,名列全球第四名。
服軟後的莫迪已經,並且將繼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面對民眾的怒火。不過老辣的莫迪絕非是第一次坐在壓力的火山口。對於從小在火車站給人端茶的莫迪來說,只要政治權力和方向依然牢牢把控在手中,面子不是什麼丟不起的事!他深知,儘快控制疫情並且讓經濟解凍,在未來的三年內,重新將印度的經濟增長帶回到快速增長的軌道上,這才是莫迪和他所統領的印人黨最大的目標。■
(感謝印度通Han對此文的貢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