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部長訪台,釋放戰略轉變信號?

華語智庫

9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率團抵達台灣地區,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他也成為1979年中美建交後訪台的美國最高層級內閣官員。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堅決反對」,稱對美方的錯誤行徑,中方將會採取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外媒稱,美國衛生部長的台灣之行可能是美國「戰略轉變」的一項標誌。但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轉變仍是出於連任考慮,可能不會成為中美關係的「分水嶺」。

戰略轉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阿扎抵達台灣後,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等人會面。阿扎一行雖然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戴上了口罩,但並未進行隔離。阿扎10日表示,此次訪問「體現了美台在全球衛生和健康安全方面強有力的夥伴關係,這是我們全面友誼的諸多方面之一。」

外媒認為,此次訪問的「言外之意」並不難理解。《金融時報》認為,隨着中美緊張局勢加劇,美國衛生部長的台灣之行是美國「戰略轉變」的一項標誌。

中美建交以來,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金融時報》稱,長期以來,華盛頓方面一直有一套「內部規則」,在與台灣進行官方接觸方面歷來持謹慎態度。比如,規定雙方官員間必須通過美國在台協會(AIT)進行溝通,只能稱呼台灣「當局」,美國政府官員不得在美國政府辦公室會見台灣地區代表等。

不過,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正不顧1979年以來的中美交往規則,加深與台灣地區的接觸。

《金融時報》指出,2017年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簽署了六項旨在支持台灣的法案,包括簡化對台軍售,鼓勵高層訪問,幫助台灣維持其外交盟友,擴大在國際組織中的參與度等。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內部規則」也出現了鬆動。

但據法新社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 (Douglas Paal)認為,儘管派內閣成員訪台,特朗普政府仍注意着沒有跨過紅線,「他們沒有選擇派國家安全顧問或其他人訪台,這一事實表明,他們正試圖接近中國的紅線,但不想越過這根紅線。」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對阿扎訪台表現謹慎,他強調說,阿扎一行主要是討論健康問題,並說過去也有美國部長訪問台灣的先例。

據悉,1979年台美斷交後,直到1992年老布什任總統時,美國才派出部長級貿易代表訪台,迄今先後有運輸部長、能源部長、環保局長等共五名內閣閣員訪台,而阿扎是41年來訪台級別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對抗中國的「棋子」

日本《每日新聞》稱,美國衛生部長訪台是特朗普政府推進對華強硬立場的又一明確信號。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打壓中國已成為特朗普競選活動的核心議題。在美國國內對政府應對疫情不力的批評聲中,特朗普顯然是在利用部分美國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轉移選民視線。

這次訪問是否會成為中美關係的「分水嶺」?對此,分析人士持懷疑態度。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美國高層官員訪台,與美國政府近年來加強與台灣地區間往來的總體趨勢保持一致。只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顛覆了特朗普建立在美國強勁經濟基礎上的連任策略,也讓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履約情況落後於原定目標,因此打消了特朗普此前的一些顧慮,促使特朗普的態度發生改變。

資深律師、政治風險分析師羅斯·法因戈爾德(Ross Darrell Feingold)則認為,考慮到15日中美兩國將審議經貿協議執行情況,屆時可能會涉及台灣、南海等問題,此次訪問可能成為三者間關係中又一個較小組成部分,而不是台美關係中的重要事件。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只是利用台灣地區作為對抗中國的一枚棋子。美國雖然做出了一些實質性改變,但並未真正考慮台灣的經濟利益。特朗普還曾將台灣比作「筆尖」,認為其微不足道。

美國戴維森學院教授、台灣問題專家謝利·瑞格(Shelley Rigger)就表示,她不確定特朗普對支持台灣的態度有多認真。特朗普飄忽不定的外交政策記錄表明,如果面臨嚴重風險,他很有可能會讓步,「特朗普真的會在大選前三個月,因為『筆尖』和中國開戰嗎?」

對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台,中國外交部已多次表達強硬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日再次敦促美方糾正錯誤,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一切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汪文斌表示,對於美方的錯誤行徑,中方將會採取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