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脫歐只是開始,真正的結局可能是:五眼合一》裡面說過:
一眼對三眼的整合只是一個開始,最核心的一環,實際上是要重新控制當年女皇皇冠上的鑽石:印度。
當時沒有展開談,現在,應該是到了可以談的時候了。
在談印度問題之前,我必須先下一個結論,一個我自己的結論,這個結論可能在國內甚至全世界都未必得到認可,但無所謂,因為正確的東西並不會因為認可人數的多寡而影響到正確性。
這個結論就是:印度作為一個國家來講,很可能從來就沒有獨立過。
也就是說,印度,從前,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個殖民地,或者說半殖民社會。
從外交層面,我覺得我們不能把印度當作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國家去對待,因為,印度政府,或者說統治印度的一小撮人,在很多事情的利益抉擇上,實際並不代表印度這個國家或者說大部分國民的利益。
所謂的英國在二戰之後放任印度獨立,只不過是一個矇騙了全世界的假象。
在英國統治印度的數百年裡,印度為英國提供了數不清的財富,物資,廉價勞動力,可以說,英國在大航海時代之後積累的巨量財富,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對印度的奴役和統治。
你只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是你佔領了印度這麼一塊地數百年,每年給你帶來無盡的財富和收益,讓你吐出來,你會那麼輕易地吐出來嗎?
而且,以英國人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南亞大陸和印度洋的戰略地位之重要!
就算這是一個不毛之地,也應該牢牢控制住,因為控制了這裡,不僅能牢牢扼制住通往亞洲的航線,而且能夠以南亞大陸為跳板攻入中國的西南部國境。
這樣的一個殖民地,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的,我不相信教科書上那一句輕飄飄的「因為統治成本過高而放棄,從而使印度獲得獨立」。
說這話的人根本不懂英國人,更不懂西方統治階級內心的貪婪。
什麼叫統治成本過高?印度人從來就沒有進行過讓英國人付出極大代價且傷亡慘重的抵抗,成本哪裡過高了?再高的成本,能有印度這個國家作為一塊肥肉壓榨出來的收益高?
所以,所謂的獨立,是從來是不存在的。
西方的統治者,從一開始就沒有放棄過印度,只不過,他們換了一種更加隱秘,也更加陰險的方式,來控制印度這個殖民地。
代表西方統治印度的人,雖然都長着一副印度人的臉,但在內裡,早已經跟絕大部分印度人沒有任何關係,這是我在倫敦那段時間最大的感悟。
大量的印巴裔,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是一種「英國人」,一種特殊的「英國人」。
他們的臉,就是他們最大的偽裝。
所以,回到國內之後,再看國內研究和分析印度的機構和人員,一再把眼光和焦點放在所謂的「印度政府」,或者說「莫迪政府」之類的主體上,總有一種荒誕的感覺。
如果說印度的幾個大家族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傀儡,那麼像莫迪之流充其量就是「傀儡之傀儡」,根本不值得去花太多時間去進行所謂的研究,研判。
在這上面做無用功的人,連政治這兩個字的入門水平都沒摸到。簡稱幼兒園水平,連小學生水平都沒有。
因為本質上那些傀儡都只不過執行真正統治者的核心意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代表他們的自身利益,更不代表大部分國民真正的利益。
當代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像莫迪這樣的既無子嗣,甚至也無伴侶的所謂「政治家」。說得好聽點,叫職業政客,說得不好聽點,中國古代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宦官。
宦官代表的是什麼?是皇權的延伸。有宦官,就意味着後面有一個看不見的「皇權」。
而皇位上的人,能夠將一部分權力交予宦官的前提,是宦官們無伴侶也無子嗣,根本不存在將權力轉移和繼承的可能性,這才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真相。
二戰的時候,印度兵團跟德國人在歐洲大陸拼死拼活,是因為他們捍衛了印度人的利益嗎?不。
他們為什麼去死?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去死?是為了印度的利益去死?
不。是他們的統治者英國人讓他們去死,於是他們就前仆後繼地去死。
就這麼簡單。
今天,同樣沒有更多的不一樣。
出現在班公湖對岸的那些印度炮灰,他們是為了自己,為了印度的利益去死嗎?同樣不是。
我們今天面對各種的國際衝突,實際上必須得回到一個最開始的原點,那就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如果連我們真正的敵人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去戰勝敵人?
把一個又一個傀儡幹掉,真正的敵人只會躲在後面發笑。
以中印衝突來說,如果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去考慮:印度為什麼要這麼做?
從思考方向上,就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
不存在所謂的「印度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問題,只存在「是哪一夥利益集團,讓印度去這樣做,才能使他們自己能夠獲得更大收益」這樣的問題。
問對了問題,才能逼近真正的答案,如果連一開始的問題都問錯了,那麼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去靠近真相。
而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明白了我們在中印邊界衝突上為何如此克制。
同樣,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你也就能判斷,為什麼那些鼓吹要在台海和印度所謂的同時進行兩線作戰的人極其荒誕。
不僅是蠢,而且壞。
因為印度本來就是一個設好的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