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印邊境出現緊張局勢時,美國總會跳出插一杠子,「洞朗事件」如此,「加勒萬河谷事件」如此,今天班公湖南岸爭端也是如此。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隨時準備在中印問題上提供幫助。如果我們能做點什麼,我們樂意介入並提供幫助。」特朗普還表示,中印局勢「非常糟糕」。
特朗普、蓬佩奧他們像是當「老娘舅」的人嗎?更何況中國從來不接受什麼「調解人」介入邊境事務。
美國目前疫情遙遙領先於全球,加上黑人抗爭運動,再加上總統選舉這出大戲,家裡的事情都忙不過來,還有心思跳出來當「老娘舅」?如果不是渾水摸魚的話,那也是心懷鬼胎,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印度這兩年來在邊境反覆挑釁中國,除了其戰略思維混亂、頭腦發熱之外,美國在背後支持(挑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所謂「老娘舅」其實就是拉偏架的拱火者。
在「加勒萬河谷事件」之前,美國「勸架」的真實意圖已十分明顯。6月2日,白宮新聞秘書麥肯齊表示,總統與莫迪總理通了電話,討論了中印邊境問題,美印雙方有着良好的互動關係。
蓬佩奧則說,鑒於中國對印度的威脅加大,美國正在做好應對中國威脅的準備。
這就是美國的「調解」,一個勁地慫恿印度推向更極端的方向,表面上擔憂局勢變成更加「糟糕」,內心是嫌局勢還不夠「糟糕」。
而印度也非常樂意跳進這個美國陷阱里,它相信至少在對抗中國問題上,美印利益是一致的,印度要借中美對抗升級這個勢,來收穫它在中印邊境上的「利益」。
因此,印度在許多政策上是跟着美國態度而制定的。「中美貿易戰」,印度人為製造中印貿易障礙;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印度政府就下令刪除所有與中國企業有關的手機APP,據說已有188款左右;美國要在南海「自由航行」,印度海軍就前往南海附近「觀察」……
7月2日,印度甚至跑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示「密切關注」涉港問題,理由是印度有大量僑民在香港生活、工作。
在印度輿論場,更是掀起一波「反華」浪潮,印度媒體時而煽動「被中國侵略」的悲憤怒火,時而營造「印軍佔領高地」的狂喜情緒。這兩天,印媒還造謠稱台灣防空導彈擊落解放軍蘇-35戰機,嚇得台灣當局第一時間出來用中英雙語聲明闢謠,並指責造謠者居心叵測。
這說明幾十年來,印度非但沒有長進,反而快淪落到跟台灣省一樣充當美國棋子的地步。
我之前寫過,印度在1962年之後,在邊境政策上相對是冷靜的,採取了「防禦」政策,現在雖然還維持着「不交火」協議原則,但政策已變成了「先發制人」。
印度這樣做只會導致一種後果:給中國加強邊境軍事力量部署創造了條件。
作為一個「萬國牌武器」進口商,印度既缺乏「閃電戰」的能力,更不具備「持久戰」的實力,而美國眼中只有「美國優先」,這種局面將來對印度顯然是不利的。
但印度為什麼要往坑裡跳?
2009年奧巴馬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在2012年左右又給印度畫了一個餅叫「印太概念」,「印太」在當時只是學術概念,是「印度西海岸到美國西海岸」還是「印度洋到太平洋」?非常模糊。
「印太說」,是基於美國「亞太再平衡」計劃失敗(圍堵中國失敗)而準備的一個升級版本,本質上是為美國地緣政治利益服務。
2016年,特朗普上台後,「亞太再平衡」被沒有耐心的新一屆美國政府拋棄,直接推出了「印太戰略」。
印度是比較遲鈍的,雖然「印太」在印度學術圈早有提及,但一直到莫迪上台,才進入政治層面。印度接受了美國的「印太戰略」概念,即利用印度洋–太平洋來遏制中國的輻射力,而不是印度自己的學術概念。
2015年10月,莫迪政府發表了海洋戰略報告,將印度沿海、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波斯灣、阿曼灣、印度洋西南部以及霍爾木茲海峽等印度洋咽喉要道,都列為印度戰略核心區域。
並將印度洋東南部、南海、東海、西太平洋及沿岸區域、印度洋南部、地中海及非洲西海岸列為次級區域。
印度膨脹到什麼地步,才會有這種想法?同時,這種根本不顧客觀現實以及自身實力的「戰略」也反映到它對中印邊境問題的態度上。
但正是美國給了印度這種勇氣,其實這是一個悖論,美國「印太戰略」是以控制印度洋-太平洋為目的,而印度認為印度洋是它的「內海」,利令智昏的印度無視了這個悖論,卻熱衷於短期利益。
印度許多外交政策讓包括印度學者在內的人都想不通,一方面,它參加「金磚集團」、「上合組織」等以中俄為核心的國際組織;一方面,又去加入以對抗中俄為目的「印太戰略」、「美日印三邊對話」、「美日印澳聯合機制」、聯合軍演等。
活脫脫一個「二五仔」,結果誰也不會信任它。印度真以為自己人見人愛?秀色可餐?
美國要將「印太戰略」概念真正落實,就會必須建立一個機制,這就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建立的原因,2017年10月,國務卿蒂勒森代表美國官方首次提出了「印太戰略」,印度加入了這個機制,所謂「不結盟」的牌坊早就塌了。
美國給印度的報酬:
一、頒發「民主」國家認證書,與美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二、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三、表揚其社會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宗教多元化(美國忘了莫迪曾被它制裁,終身禁止入境,理由是打壓宗教自由);
四、推動建立美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印度具備全球領導能力;
五、幫助印度實現工業化目標;
六、給予貿易上的優惠待遇(關稅照樣加);
七、承諾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蓬佩奧2019年6月26日新德里講話)。
這裡面只有「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真的,這也是印度的夢想,不要打擾它,到時候五大善人輪流否決就是了。
在美國種種利誘加上印度野心膨脹下,雙方一拍即合,2018年美印兩國在新德里舉行了首次的「2+2」會議(國防部長與外交部長),同時簽署了《通訊兼容與安全協議》,推動美印軍事裝備間實現通信聯通,提升協同作戰能力。
印度大幅提升對美武器進口力度,美國取代俄羅斯成為印度第一大武器來源指日可待(如果按合同金額的話,應當是實現了)。美國也準備放寬向印度出售F16的限制條款,並表示要幫印度生產航母,還有太空領域合作。
但在美國的南亞傳統戰略中,巴基斯坦一向比印度重要,特朗普今年初訪問印度時,在數萬人歡迎大會上說: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非常好。印度人震驚、尬尷、不滿,卻只能都把頭埋進了沙子。
印度最渴望的是美國能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幫印度說句話,但美國拒絕了這一要求,克什米爾問題直接關係到美國在阿富汗政策,同樣,阿富汗問題又直接影響到印巴克什米爾衝突。
印阿不接壤,但印度認為整個克什米爾都是它,於是又接壤了。美國緩和與塔利班關係,接受塔利班回歸主流政治,而印度向來反對塔利班上台,它當然知道塔利班後面是誰在支持。
特朗普對阿富汗與印度問題去年就說過:「印度在與美國貿易上賺了數十億美元,我希望他們能在阿富汗發揮更大作用來幫助美國。」兩個字:掏錢。
另外,在貿易問題、能源問題、伊朗問題、移民問題上,印度與美國有着難以化解的矛盾,這一切只是暫時掩蓋在中美矛盾之下。
「印太戰略」讓印度有了一種錯覺,中國將因為忌憚「美日印澳」機制而對印度採取「寬容」態度。但中國又不是印度他爹,為什麼要關照他?
美國的「印太戰略」成色如何?中國會不了解?在一個實力完全不對等所謂戰略合作機制裡,印度拿什麼去跟美國「合作」?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從。連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前兩天都在暗示對印度擁抱美國炮製的「印太戰略」表示不滿。
中印邊境,印度幾十年來都在鬧,無非是小鬧大鬧問題,夏天鬧,冬天滾,它佔不住任何一個中國實控線內的位置,但能給印媒、政客、軍人帶來一瓶神油。
解放軍在中印邊境,以新型戰鬥機為主力的空軍、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導彈力量、陸軍現代化提升,確保了在整體軍事領域對印軍保持優勢。
但在雙方「不開火」承諾下,印度有「優勢」,阿三人多,一般是4:1,有時是5:1,所以加勒萬河谷事件他們死了這麼多人,根本接受不了,不科學。
印度如果想以「冷兵器」和人數取得優勢,那麼,將近2000公里的邊境線能保證沒有槍聲響起?只要一開槍,1962年的結局必將上演,靠媒體吹有什麼用?沒有一個國家想試試解放軍現在的戰鬥力,印度想當小白鼠?
現在美印兩國都有可怕疫情危機(全球第一和第二),也都有轉移國內矛盾焦點的需要,把中國形容成一個可怕的外在威脅,恰好是印度與美國共同的需要。
但是,印度靠美國,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真能讓印度「獲益」?
美國靠得住,母豬能上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